你好,我是绿色小门,我谈一谈虐待动物者。
虐待弱小,包括小孩和小动物,毫无疑问是阴暗的行为。具体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懦弱,第二种是扭曲。第一种:当小孩或小动物犯了错误,家长或主人惩罚时的力度明显超过正常限度,凸显了家长或主人潜意识里的主导权反弹。这类家长或主人,往往是“妻管严”等性格懦弱的人,有渴望主导他人的意愿,却总无法得到强势地位。于是,在对待孩子或动物时,长期被压抑的主导权出现反弹,冲昏头脑,事后又常常后悔内疚。第二种:是因为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得不到重视与机会,甚至常常受到欺凌,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被世界温柔以待”,浸润在这种生活经历里的人,认为世界本身就是残酷无情的,所以他们的情感极度麻木。他们对待弱小,没有丝毫怜悯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并不适合这类人,因为在其他人对待他们时,他们也没有感受过别人的恻隐之心。我举个例子,一个美女要跟帅哥约炮,很容易就实现了,一个丑女要约炮,结果收到了无数个“这么丑,滚开”的回应。如果这个丑女学习成绩又差,老师不喜欢她,家里还很穷,交不到朋友。那么,这位丑女很容易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世界是无情且乏味的,不存在惊喜与奇迹,电视里演的美好都是不存在的。如果再惨一点,成长过程中不断有人霸凌这个丑女,那么她就很可能彻底走上扭曲的精神道路。这种扭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残酷面的真实映射。一旦扭曲,就需要平衡与释放,在更弱势的生命群体身上获得心理补偿。事实证明,大部分杀人犯和虐待动物者都属于这一类。许多杀人犯最倾向于杀害弱小的儿童和缺乏社会保护的妓女,虐待动物者也总是虐待智力低下没有反抗能力的小动物。
然而,同样遭受苦难,一部分人会迸发同理心,保护弱小不遭受同样的苦,另一部分人就会形成我上述的扭曲心理。前者心里是有微光的,后者心里是绝对黑暗的。在此,不得不说,基因在其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A吃了这个东西容易得肝炎,B吃了这个东西不容易得肝炎,说明什么呢?A有吃这个东西得肝炎的基因。一旦吃了这个东西,相关基因就得以表达。A不想得肝炎的话,从今往后就得不吃这个东西。有暴力倾向基因的人,从小生活在优渥的温馨家庭,被世界温柔以待,他的暴力基因就丧失表达机会,成为一个普通人或者优秀的人。但他如果从小到大都在社会底层挣扎,暴力基因就很容易表达出来,成为地痞流氓甚至杀人犯。人有很多不良基因,我们要尽可能杜绝它们表达的机会。
相关知识
虐待动物原因的深刻分析
关于禁止虐待动物的伦理依据讨论!
“虐待动物”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心理问题?
虐待动物罪的伦理基础
反虐待动物法
童年时期对动物的虐待行为
虐待动物行为怎么处理
原创 小时候虐待动物,长大后成变态杀手,反社会人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一心 | 为什么会有人虐待宠物?
【转载】虐待动物与犯罪的关联
网址: 虐待动物原因的深刻分析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6389.html
上一篇: 几种不同类型羊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 |
下一篇: 【双创风采】用魔法打败魔法!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