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幻视角下的脑科学

科幻视角下的脑科学

王欣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科普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我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师,也是一名科普创作者。二十年前,我刚刚走上讲台,面对着课堂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既感到欣喜光荣,又有些紧张拘谨。为了把课上好,我经常泡在图书馆看书。有一天,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把课堂上知识写成一本有趣的书,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了解呢?就这样,我开始了科普创作。

第一本书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反响还挺不错。于是,我又根据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创作了第二本、第三本……还记得第三本科普书出版的时候,我正在西班牙访学,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把新书《百感交集:人类感觉之谜》寄到了西班牙。我把书递给我的国外导师Malmierca,他虽然看不懂中文,但是他说:“欣,你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013年,回国之后,华中师范大学推荐我加入了武汉市科学家科普团。在这个团队中,我接触到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热心的科普志愿者。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下,我对科普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并且经常到图书馆、社区、大中小学进行科普讲座。我发觉许多人对脑科学很感兴趣,又知之不详,就创作了《打开黑箱:通过36部经典电影解密脑科学》。这本书既剖析了脑科学的热点话题,也通过电影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张旭院士在一次国际会议的间隙看了书稿,欣然署名推荐,还邀请我到上海参加脑科学与未来社会研讨会。2019年,我还有幸受邀到上海进行SELF讲座,和蒲慕明院士等科学家一起演讲科学如何定义未来。

2019年1月中科院SELF讲座

(SELF为科学、教育、生活、未来的缩写)

脑科学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存在危险的领域,蒲慕明院士、张旭院士等知名脑科学家都积极参与科普、向大众介绍中国的脑研究计划,并联合社会各界专家评估脑科学对未来的影响。在他们的鼓励下,我萌发了写一本脑科学科幻小说集的想法。我的科幻作品不仅是想象力的驰骋,更是沿着脑科学发展的轨迹去推测未来;我的目标并不是鼓吹脑科学有多么神奇,更是引导它向着更加有益于社会的方向发展。

虽然我有着创作11本科普书籍的经验,也在科普时报开设了“脑科学欣语”专栏、“生命课堂”教育专栏,但是对于科幻作品还是一枚“新生”。为了写好这本书,我参加了三场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的培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科普科幻青年之星”,有各种线上及线下活动,欢迎报名参加)。得到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老师、吴显奎老师、松鹰老师、冯伟民老师、拉兹老师、付昌义老师等人对作品的耐心指正。中国科普作协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老师多次教导我写作技巧,还经常荐书给我,前不久又从重庆给我寄来了一本神经科学专著。我努力地想要写好科幻、既出于对科幻创作本身的向往,更满含着对脑科学未来发展的无限期许。

2019年7月南京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培训

近日,我的科幻作品 《补天行动》参加科普科幻青年之星优秀作品的评选。这是一个和脑机接口有关的科幻故事,希望读者朋友们从中领略脑科学的神奇内涵和光明未来。祝愿科普科幻青年之星活动生机勃勃地举办下去,带领人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迎接一个更好的未来。

补天行动(节选)

早在20世纪末,第一台手术机器人就已经诞生了,经过不断改良,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外科手术,唯独无法“进犯”人脑。脑外科手术要求很高的精度,即使让微型机器人进入人脑,外科医生也很难操纵其完成手术。并且,长久以来科学家和公众都对需要切割核团或植入电极的脑部手术抱有戒心,生怕重演“脑白质切除术”(脑白质切除术是葡萄牙医生莫尼兹 发明的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的手术,曾获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因使大量病人丧失自主意识而被废止)的悲剧,有关脑部手术机器人的研究方案经常触礁。

可是总有病人需要这类手术——比如黎天慧。黎天慧是富豪之女,自幼酷爱舞蹈。她获得过国际舞蹈大赛的银奖,是一位很有潜力的舞蹈家。在一次演出中,她不慎从升降舞台跌落,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强烈的撞击在她的脑部形成了三个癫痫病灶,分别位于中脑、丘脑和运动皮层。她不能运动,稍一运动就会全身抽搐,这意味着她的舞蹈生涯彻底结束、随时可能摔伤或摔死。药物治疗无效、物理治疗无效,手术切除病灶会造成终身残疾,唯一可以拯救她的办法来自一项还在探索中的实验——通过手术机器人向癫痫病灶注射少量蛋白质凝固剂,使病灶部位的神经元变性,这些神经元将不再异常兴奋,而是逐渐坏死,被神经胶质细胞取代。

迈克说:“你的任务就是通过脑中的电极和芯片来操纵微型手术机器人,机器人根据你的大脑皮层发出的运动指令前进或转弯,然后在规定时间内释放药物到指定脑区。”

萧阳问:“为什么是我呢?”

迈克说:“因为你是跑酷冠军。”

萧阳苦笑了一下。他热衷跑酷,这给他平凡的生活增加了激情和壮烈,可是他没有想到竟然有一天会跑进另一个人的大脑。他有点无奈地说:“你们为什么要绑架我?我们可以好好谈谈的,现在我觉得很紧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失控。”

一个声音从天花板上传来:“我们没有时间。”

这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说:“黎天慧是我的女儿,她现在情况很不稳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必须在24小时内学会操纵手术机器人,然后到她的脑里面去消除那些病灶。手术成功之后,你会收到五千万元的赏金。记住,只能成功,必须成功!”

萧阳看着空荡荡的天花板,或许很多双眼睛正在监视着自己。自己的生与死也许就在某个人的一念之间。他仿佛置身两座高楼之间,唯有鼓足勇气纵身一跃,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

作者:王欣老师

图片来源:王欣老师

编辑排版:叶欢

审稿:叶欢

(本文原载于“科普山民”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策划编辑朱海毓:让科幻流行起来,让科幻更具故事性!
专家观点|杨志博士:从脑科学视角来看孩子的注意力
从科幻到现实,聚焦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与突破
大脑与行为(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行为问题原书第6版)
9篇以猫为主角的科幻故事,带我们感受的猫的傲娇与神奇魅力
白杨文化:电影拍摄中的角度与视角:如何展现独特视角?
流行病学视角下的宠物皮肤病
8.14 脑科学日报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心理治疗
阴阳视角下的神经

网址: 科幻视角下的脑科学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678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神经科学视角下在线图书选购研究
下一篇: 曾文婕:德育研究科学化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