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类对于水和食物的渴望一样,我们也迫切地渴望与他人交流。随着信息科技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沟通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种新兴的社交软件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app store中,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交礼仪,比如:
不要给我发消息问我“在吗?”,你要先说清楚找我什么事,我才能决定自己在或者不在。
聊着聊着,对方说“我去吃饭了”然后就好像死在了饭桌上一样,或者说“我去洗澡了”,就好像被淹死在澡堂一样,说“不聊了,我要睡觉了”,代表着对方要正式开始他的睡前仪式——玩手机。
文字或者语音聊天已经很少了,交流全靠表情包。
“对方已经通过了你的好友申请,现在你们可以正式成为点赞之交了。”
我们每天都主动或者被动地沉溺在这种虚拟的交流环境中,标榜自己善于社交。但实际上,社交的本质从来都是:真实的人相聚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在真实的聚会上,人们之间存在着真实活力的传递。各种极为微妙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网络空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至于我们中的很多人患上了当代社交的通病——网络上十分幽默健谈,到了线下竟无从开口。
不要把性格内向当做远离社交的挡箭牌,并非所有人天生就是社交达人,事实上,那些在陌生场合还能与旁人谈笑风生的人们,都早已深谙聊天的“套路”!
第一招:诚实策略。
都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难免要硬着头皮走入一个又一个的圈子。
之前参加一场为获奖小说家举办的出版聚会,第一次使用这个技巧。在场的人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大多数宾客都以两三个人的形式聚在一起,聊得火热。我鼓起勇气,走到了一位十分帅气的男士身旁,他当时正跟人热烈交谈。我站在他身旁,他良久才转过来看我(大概有三四十秒,但当时就像一辈子那么长)。然后,我这样说:“打扰你一下,希望没有太冒昧,但是我在这里一个熟人都没有。我是某某……”
这位男士转过头来冲我微微一笑,就跟我刚刚给他100万美元一样。随后他善意地告诉我,他曾一直打算在聚会上使用这一招,但因为内向而未如愿以偿,而我这样的加入方式对他而言十分受用。由此,我们进行了一场愉快且深入的交谈。
此后,我又多次使用这个技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诚实策略能够奏效是因为它能够引起几乎所有人的共鸣,能够迅速把主动权交到你想要接近的人手中,营造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唯一要注意的是,你务必要表现得十分真诚,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但该策略在一场特定的聚会上只能用一两次。如果你上去搭讪的人恰巧看到你之前跟另一个人聊得火热,那么显而易见,你将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在使用该方法时,握手也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这是因为该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有故意打扰之嫌,而任何形式的打扰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握手可以缓和矛盾。
无论采用何种措辞,你都一定会欣喜地发现,诚实有时候确实是最好的对策。
第二招:淡入策略。
尽量悄无声息地融入你选择的社交圈子,接近他们的时候,屏息凝神地仔细听他们交谈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监听)。你的目标就是在进入圈子时一定要悄无声息,在所有人意识到你是张新面孔之前,彻底融入其中。
如果你在悄然靠近时已经详细了解了关键信息,那么选择恰当的时机加入他们的谈话就会变得十分自然,就像你早已置身其中。但如果你在接近的过程中不凑巧被发现了,运气也不会太差,因为你早早抓住了他们谈话的要点,足可以发表一番切题的言论,这样你就会顺理成章地被他们接纳。
淡入策略的关键就在于,你一定要表现得自然,就像本就属于那个圈子,已在圈子里待了几个小时一样,而且要给人这样一种感受:跟这群特定的人交流对你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事。当你的举动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实相当容易。
注意:一定要完成整个淡入过程。在一段相当短的时间内,你要么完全融入——也就是说,成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么直接换个目标圈子,这点极为关键。如果你对结识陌生人抱有迟疑的态度,那么你极易在圈外晃悠,只是在一旁聆听,却不加入。这根本不是社交!社交切忌东游西荡。
第三招:夸赞策略
几乎所有人都会正确地回应他人的称赞,没有什么比来自陌生人的称赞更让人信服了。尽管每个人都能接受一些特定的夸奖(例如,称赞他人的孩子或宠物几乎百试百灵),但有些夸赞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且,因为对要夸赞的对象并不熟悉,你在一开始时能够使用的称赞方式会十分有限。下面是一些关于夸赞他人的注意事项:
多称赞配饰,尽量避免夸赞对方的衣服或体形。
“我太喜欢你的耳环了。”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你的眼镜实在太酷了!”
这种称赞不会显得太过冒失,也十分明智,因为你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询问对方在哪里买到了这么漂亮的配饰。根据不同的回答可以借此跟人家愉快地聊上五到十分钟。如果你能根据不同回答聊一些全新的话题,将收获更多的快乐。
积极正面地称赞他人,切忌借贬损另一群人称赞他人。
“我在屋子另一边就听到了笑声。你们肯定是一群有趣的家伙,要么肯定是聊得十分开心,所以我想过来沾沾喜气!”
如果你暂时未能将上面的技巧在社交中做到融会贯通,那么记住下面这些精妙的开场白,绝对是赴会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1.永远,永远,永远(相信我)不要用“你是干什么的?”做开场白。
这种措辞不仅想象力匮乏,而且十分危险。你交谈的对象可能刚刚被炒了鱿鱼,或者已经失业两年了。即使他有自己的职业,除非你发现他的工作特别有趣或者你非常了解,否则刚开口就预示了话题的终止。
无论他是个险损估价人、电脑程序员还是洗碗工,一旦他开口告诉你他的职业,出于礼貌,你都要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谈下去。你绝对不能简单来一句“哦,污水处理,那挺有意思的”,接着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而且人们通常认为这种开场白相当无礼,这个问题通常会让对方觉得,你只是想尽快弄清楚他的收入,以便决定是否要花时间跟他交流。
2.那些善于社交的人,通常会独自行动。
你或许会幻想着有个同伴陪着你,其实你内心并不想跟同伴或朋友一起社交——除非你们当中的某个人熟悉聚会上的大多数人,能够介绍其他客人给对方。有时候,你最先碰到的也是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那么两个人整晚一起交流、闲逛也不错,毕竟这样能减少恐惧。这大概就是负负得正的道理吧。只是你们在一起时,就不太容易融入其他群体了。这样会对社交构成威胁,同时,还会让你看起来显得懦弱。
3.无论你打算说什么,开口时一定要信心十足。
如果你发现悉心准备的开场白没有效果,而你又找不到原因,不妨换个人试一下,或是换种语气。如果依然不起作用,那这条开场白肯定不适合你或者这个场合。但是不要放弃!要记住,90%的人都有社交恐惧症,所以你并不孤独。
下面是一些开场白实例,按照从保守到大胆的顺序排列。
◎第一级:保守
“这段音乐让我想起了自己童年(高中/大学)的日子。”
“今天过得怎么样啊?”
“你是怎么认识男主人(女主人)的?”
“今天某某(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名字)真是精神焕发,对吧?”
“我真是无法想象这个地方会这么漂亮(黑暗/喧闹/拥挤,等
等),你觉得呢?”
“你不觉得这种(你正在吃的食物或已经尝试过的食物)特别美
味吗?”
“我爱死这个地方了。”
◎第二级:调皮
“我不小心接触到什么秘密了吗?”
“打扰一下,能告诉我你正在吃(喝)的是什么吗?看起来好诱人啊!”
“最近有没有人刚刚度假回来呢?我期待听后能神游一番。”
“据小道消息,这个地方能够得到(有关你所在行业或职业领域的)最新消息。”
“我并不是故意打扰……好吧,我想我就是故意的!”
“你好!我今晚正练习社交技能。我表现得怎么样?”
◎第三级:大胆
“嘿,伙计们,能不能告诉我这里的暗号是什么?”
“既然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那就看看咱们之间有多少共同点吧。”
“有人告诉我应该过来跟你交流。我不能告诉你他是谁,我发誓要保密的。”
“如果我没有认错人的话,我刚听说关于你的好消息。”
“如果你答应我不问我的工作,我也不会问你的。”
“打扰一下,我的朋友正跟我交流社交技巧,她打赌我不敢直接走到你面前开口说话……请微笑一下——不错——一直跟我说话,这样我就能赢下50美元的赌注了。”
“我厌倦了闲聊。我们吹吹牛皮怎么样?或者至少也得侃个大山吧。”
当然,这些措辞能否取得成效还要看你的表达方式。有些需要讽刺的腔调,有些要有灿烂的笑容,有些要有疑惑的姿态。有些技巧会比另外一些更加适合你。
选择那些最适合你的,而且你完全可以对其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敢于偶尔尝试一下大胆的方法,或许有可能让对方眼前一亮。
当你真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与人交流中,并情绪高涨的时候,自然会获得一种“社交共鸣感”,而这才是真正的社交。要记得,社交的终极目的就是拥有充满快乐与精彩的生活。
让我们简单聊天,好好社交!
(本文节选自新书《融入的艺术》)
《融入的艺术》,丰富的方法指导和案例解说,资深培训专家手把手教如何高效地优化、驾驭自己的朋友圈!消除对社交的恐惧,让生活和工作更轻松!
点阅读原文驾驭社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90%的人都有社交恐惧症,所以你并不孤独
怎么改变社交恐惧症?
大学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综述(之一)
社交恐惧症:它的危害超出你的想象!
社交恐惧症综述(之二)
社交恐惧症的十大特征
“腼腆、内向、害羞”这是社交恐惧症吗?
【科普:社交恐惧症】怕人是病,得治!
社交恐惧症女孩带宠物
网址: 90%的人都有社交恐惧症,所以你并不孤独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7669.html
上一篇: 动物行为学 | 三箱社会交互行为 |
下一篇: 社牛与社恐的区别及其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