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解读丨蒙台梭利:儿童成长定律之人类倾向发展定律

解读丨蒙台梭利:儿童成长定律之人类倾向发展定律

蒙台梭利:儿童成长的十大自然定律

1.工作定律

2.独立定律

3.专注力的发展定律

4.意志的发展定律

5.智力的发展定律

6.创造力的发展定律

7.情感的发展定律

8.社会性发展定律

9.人类倾向发展定律

10.成长的阶段性定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九个自然定律是关于人类的倾向。人类的倾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是一种自然推动力,它驱使我们每个人无意识地行动与活动,去获取不同的技能,帮助我们去适应生活环境,促进我们成长与进步。动物具有本能性,而人类具有倾向性,人类倾向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通性与自然性,它是精神和肉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内部出现的一种能量。蒙台梭利指出,“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具有不断地发展的倾向。无论从外界还是从内心来说,人类总是无意识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人类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发展的。人类具有向前发展的欲望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蒙台梭利事业的早期,她通过观察和学习,给孩子创立了自由选择和重复工作的环境,给了孩子信任和支持;孩子身上爆发出了巨大的学习热情,教育成果也让整个世界为之震动。而这一成果,也让蒙台梭利困惑不已,她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才会让她实现了传统老师无法实现的教育奇迹。

作为人类学家的她,开始不停思考背后的原因,开始思考人类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作为人类学家,她熟知原始人类的生活,她意识到人类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动物应对环境的方式是本能驱动,而人类应对环境则是由一些行为倾向组成的,而非固定不变的本能,这就给了人类无限的变化和可能,从而适应了各种环境的挑战,更好的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蒙台梭利在不同场合谈到了人类的倾向:定位、探索、秩序、工作、沟通、抽象、活动、重复、自我完善、精确等,也提到了人类需求的组成,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等。动物的本能让动物的需求得以满足,人类的倾向性让人类的需求得以更好的满足。人类倾向驱使人类对自己所在的世界进行建设并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如今,蒙台梭利教育则有意识的利用这种生命深层的行为倾向,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智特点,提供不同具有内在关联的教育方式,来帮助不同年龄的孩子,跟随孩子内心的渴望,发展他们的技能,更好满足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人类的倾向性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通性与自然性,它是精神和肉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内部出现的一种能量,一种驱动我们人类生存与取得成功的力量。

人类倾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是一种自然推动力,它驱使我们每个人无意识地行动与活动,去获取不同的技能,帮助我们去适应环境,促进我们成长与进步。人类的倾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探索倾向性

第一,人类具有探索的倾向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声音、味道、质地、味道和颜色。我们需要通过探索来了解这个充满美好事物的世界,知道在这个世界里有什么东西,并与我们所在的环境建立好关系。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环境周围的事物,对这个精彩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什么都想摸一下,什么都放嘴巴里,然后经常会瞪大双眼仔细地看一样东西。不同的文化会影响我们怎样呈现探索的人类倾向。

0-6岁探索倾向的呈现

嘴巴是0-6岁的孩子第一个发展起来的感官器官,所以6岁以下孩子的特点就是用嘴巴来探索,喜欢把所有东西都放嘴里来更多地了解它们。成人的角色,在这里的角色就是帮孩子准备一个丰富的环境,里面放满很多它们可以自己用感官探索的东西,并试图帮他们建立起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参照点。家长的误区,最大的误区可能就是一直抱着孩子,觉得那样子对他最好,觉得小孩子就是吃喝睡,然后又舍不得让他们坐地上,不让他们尝东西,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没有探索环境的机会,人类倾向就不能及时正常地发展起来。

6-12岁探索倾向的呈现

用心智探索,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12-18岁探索倾向的呈现

探索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会开始探索和男孩或者是女孩的关系,会有自己的的小群体,并建立起各种关系。

18-24岁探索倾向的呈现

如果前3个阶段都发展顺利的话,那么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探索怎么样回报人类,使人类进步。

这种倾向性推动一个人去认识周围的环境,对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使得自己感到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人有预见性,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性,身体和心理的定位,以及对精确与秩序的要求上。

2

工作倾向性

第二,人类具有工作的倾向性。

工作的人类倾向在生命开始的最初那一刻就已经呈现了。工作可以让我们觉得自己有价值。工作可以帮助发展成就和自尊。工作可以让我们使想象变为现实,也通过工作,使世界更美好。就像蒙台梭利所言,工作是人的天职,是快乐的源泉。这主要表现在人类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做事情,并且会通过不断地重复,展现出一种追求精确和自我完善的倾向。

蒙台梭利相信孩子是通过工作来构建一个真实的自己。很多人都不能认识到努力工作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类的需要。工作对孩子来说不是游戏,而是帮助他们继续成长,孩子需要大量的工作来建构完整的自己。手是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它是用来表达和实现想法的工具。 “由于他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通过手的活动,才能发展自我,因此,他需要有一些能使他工作的物体,以便给他提供活动的动机。”(《童年的秘密》第十二章“手”)

3

重复和自我修正倾向性

第三,人类具有重复和自我修正的倾向性。

这种人类倾向发生在孩子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一直到自己满足为止。大多时候这种重复都是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更加熟练,就算是熟练之后孩子们可能还是会为了乐趣继续重复这项工作。自我修正是发生的重复工作的过程中的,通过自我修正慢慢达到精确。 当孩子经过不停重复地工作、在重复中修正、慢慢达到精确然后到达完美的境界。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到达完美之后,还是可以再继续重复这个过程以至于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

4

追求精确的倾向性

第四,人类具有追求精确的倾向性

我们如果有观察过孩子,就会发现当孩子把某样东西放回去时放在了不对的地方他们会感到不开心,或者有时候在用积木搭建塔楼时他们会很整齐地将积木排成一排。人们本能的会想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精确,当工作做得完全精确时,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5

数学性心智倾向性

第五,人类具有数学性心智的倾向。

数学心智是一种逻辑心智,这种心智一直存在。它使得我们能够测量、计算、比较、对比、估算,它也让我们了解先后次序,使得我们知道什么在第一步做,什么在第二步等。

数学性心智的倾向,可以驱使我们推理结果,引导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对构建数学性心智的倾向性,使得人类完全有别于其他生物,成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慧生命。

6

方向的倾向性

第六,人类群体定位的方向倾向性。

“自人类以来,自然就赋予一个人罗盘,提供人们在世界中生活的方向。”人类是社会性生命,这种倾向性促使人类之间的交流沟通与相互合作,使得单个个体能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产生源自内心的互动。

人类需要知道他和他所在的环境的一种关系。方向是和人类探索的倾向相联系的,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他们总会想看一下摸一下在他们周围的所有东西,寻找在这个环境中的定位,他们探索的越多就会建立越多的参照点,然后这些参照点会成为他们的向导。方向的人类倾向发展好坏与建立参照点的能力也是息息相关。对于参照点,它们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方向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方向,孩子就无法活动,也不可能了解环境。

成人的角色,帮助儿童建立强大的参照点系统;让他们觉得世界是一个安全而且精彩的地方值得他们去探索,并渴望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周围成人积极乐观的态度相当重要。误区,一直抱着孩子,让他们感觉世界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只有大人怀里才安全。

方向这种倾向性,使得人类试图找到有同样价值观及世界观的群体,并融入里面。在这社会群体里,人们可以从“对方”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并且是这个群体的一个分子。

0-6岁方向倾向的呈现

孩子会建立感官方面的参照点,比如说声音、颜色、味道等。所以不要经常改动孩子房间的布局,他们需要那些一直在的东西当做参照点来确定他们的位置,还有就是要用相同的肥皂洗衣服。

6-12岁方向倾向的呈现

用心智建立参照点,比如说他们会利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片想象北极的样子。

12-18岁方向倾向的呈现

他们会把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当做参照点带到家庭之外来探索和异性之间的关系。

18-24岁方向倾向的呈现

参照点为偶像、模范等。

7

秩序倾向性

第七,人类具有秩序倾向性。

两种秩序,外在的和内在的)。一个有秩序的教室(外在的)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有秩序的观念(内在的)。秩序可以帮助建立参照点,年龄越小对秩序的需求越大。秩序和人类的生存直接联系着,比如说,我们不会用用剪刀去开罐头。在照顾孩子时,我们都要保证如果那个东西是为了什么做出来的我们就要拿那个东西来做什么事情,比如说笔就是拿来写字的,如果我们又拿来写字又拿来夹头发,孩子会迷惑这个笔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秩序也和次序有关,所以秩序可以让我们清楚什么会是下一件发生的事情,帮助人们预见将来从而带来安全感。

8

沟通的倾向性

第八,人类具有沟通的倾向性。

人们都乐于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自己获取的信息。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写的或者说的、触摸、脸部表情、动作、艺术、音乐甚至是跳舞等。沟通是和别人建立相互了解关系的基础。这个人类倾向可以说是所有人类倾向中最强烈呈现出来的,因为就算是一个瘫痪了的人躺在床上也会想办法和人用眼神来沟通。

9

抽象和想象的倾向性

第九,人类具有抽象和想象的倾向性。

抽象,这种人类倾向是我们和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脑海里呈现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的画面,我们可以去感受和表达没有实体存在的那些情绪,我们可以想象不存在的但是有可能会成为现实的东西。抽象和我们概括的能力相联系,我们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各种具体表象,提出这些事物的重点或者是精华,然后通过想象让他们在我们脑海里呈现不同的形态,然后一步一步让他们成为现实。所以抽象也是我们创造新事物的一种工具。

想象,想象和创造能力相关联,这种创造的能力是通过联系实际、观察、还有抽象来创造新事物的。在抽象的人类倾向中已经提到,我们利用想象来进行创造。在这里我们要把想象和幻想区别开来。想象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和我们对实际生活的认识有联系,我们想象出来的事物是有可能会成为现实的,比如说里昂那多达芬奇根据他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设计出了直升机;而幻想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出现的,比如说米老鼠和唐老鸭这种迪斯尼卡通人物。

10

精神生活需求倾向性

第十,人类具有精神生活需求的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驱使人对美好事情的追求,表现在对文化、艺术和音乐的喜爱,以及心灵的平和与和谐等灵魂层面的需求,人类生存状况的不断探索等。

儿童在所处的环境里,通过活动展现出人类的倾向性,并通过自由选择工作去响应自己的趋向性。如果儿童的倾向性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就能发挥出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

否则,儿童在成长发展上就会遇到困难。有时候,小孩子做的事情看起来让我们沮丧和难以理解,他们有时会发脾气,会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一本书,或者对我们喋喋不休地说话,以至于逼得我们有时候真想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

其实,儿童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只是这些重要的工作都藏在表面以下,在儿童的内心深处充满的人的这些倾向性,它帮助孩子发挥出最大潜能。

蒙台梭利指出,“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具有不断地发展的倾向。无论从外界还是从内心来说,人类总是无意识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人类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发展的。人类具有向前发展的欲望是一种自然现象。”

人类倾向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种驱动力,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时候,可以发现他们无处不在。正是这种人类倾向才迫使婴幼儿把所有他们能找到的东西都放到嘴里,也是为什么小孩子会很想知道事物都是怎样构成的,也是我们为什么都会想寻找很美的家具或者饰品来装饰自己的家,同时认识到不停地重复可以让我们把事情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蒙台梭利教室都是根据这些人类倾向来构建的,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不需要被逼着学习,因为他们本身会受这种人类倾向的驱使去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

但是,我们给孩子准备的环境必须是安全的,环境里都是还是可以控制和拿来感受的。工作要整齐有秩序,可处理的。这些都可以促进探索和精确化。如果我们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他们排除妨碍他们人类倾向发展的障碍,那他们所展现的知识、创新的想法、无限的求知欲会让我们无比惊讶。

综自中国蒙台梭利协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解读丨蒙台梭利:儿童成长定律之成长的阶段性定律
简述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蒙台梭利教育注重方法与技巧
蒙台梭利认知症照护 - 走出中国实践的第一步
你替我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夺走我自己做的能力|蒙台梭利认知症照护法入门
育人也育己,这些书让你读懂儿童成长心理|心理书单
巴甫洛夫定律
20个著名的心理学定律!
那些以人物命名的效应、定律

网址: 解读丨蒙台梭利:儿童成长定律之人类倾向发展定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514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宜昌市三所学校中小学生家庭宠物饲
下一篇: 狼和狗的区别,有五大区别(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