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法 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哪些家庭规则?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法 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哪些家庭规则?

经常会听到家长讲,我们家小孩很顽皮,根本不听大人的话;我们家孩子根本不按规矩来,经常在家捣蛋,搞得我头很大等诸如此类的抱怨。其实孩子来到这个世上,他是一张白纸,后期都是家长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正在困惑孩子在家让你感到头疼的家长是否应该深刻反思——你是否给了孩子一个平等自由、有合理规则的生活环境?

何为规则?

蒙特梭利要求孩子们尊重环境,尊重秩序,尊重他人。总有人误会我们给孩子自由就是不管孩子,于是当孩子在公共场合破坏环境,大喊大叫,大人也不去管理,任由他发展成所谓的“自由”,这是完完全全误解了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学会遵守纪律是对他顺利与社会和他人共存的基础,是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

有人要问在家里如何把握给孩子自由的度,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自由规则有三个前提:

不伤害自己(生命、人身安全)——尊重自己

不干扰(伤害)他人——尊重他人

不破坏环境——爱护、保护环境

即在孩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包括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孩子有做任何事的自由。

我建议家长把这三个前提熟记并运用,这样你就清楚了哪些事该引导甚至立刻制止,哪些该随孩子去。这样有利于孩子构建自己的内在纪律和真正的纪律,学习自我管理。 这三条规则符合儿童发展需求,可以终身受用。同时保护了儿童天生的秩序感,建构了儿童自发的自我约束,自信的精神和能力,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权威压制。

每个家庭都应该为孩子设立规则

有了这样的概念我们来想想,我们到底可以给孩子设立哪些规则?每个家庭中根据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都有不一样的规则,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以下这些举例大都适合普通的中国家庭,大家不妨可以参考一下:

1

出必告,返必面,使用礼貌用语

每天回到家和出门离开家,要跟家里的长辈打招呼,尊重他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点规则,同样也是为父母设立的哦。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孩子才会自然习得和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回到家里,父母是否也能对爷爷奶奶说声:“妈,我回来啦!爸,我去上班啦!再见!”以身作则最重要。对于别人的帮助要道谢、请求帮助用“请”、打扰了他人要道歉。要求孩子这样,当然父母也要这样对待孩子,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孩子自然就学会了礼貌,身教胜于言传。常对给我们做饭的爷爷奶奶说些感恩的话:“爷爷奶奶辛苦啦!做得菜真好吃,谢谢!”长辈开心,孩子也学会了感恩。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而不是有意把孩子放在重要的位置,故意给孩子“特殊化”,孩子感受不到跟父母、爷爷奶奶的平等,就不会懂得尊重和爱亲人,在亲人面前就会变得自私、霸道、无礼、野蛮,当然也不懂得珍惜生活。

2

吃饭方面的规则

孩子吃饭很拖拉,家长各种想办法,追着喂,催着吃,各种问要吃什么等等。一顿饭下来不比跑一场400米轻松,为什么会这样,有些人可能会说,小孩子拖,不听话;也有人可能会说孩子顽皮当然这些也有可能是一部分原因,只是家长有没有反省过自己,你有给孩子建立起吃饭的规则吗?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吃饭的规则,比如吃饭的时间,吃饭的样子等等。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你让他如何规范出合理的行为来。

如果家长通过制定规则,让孩子慢慢有这方面的意识,当然这个规则一定要是全家人都遵守的,而不是只针对孩子。

比如家里可以规定:

吃饭时间半小时,时间一到无论是否吃完,饭菜都要被收走;

吃饭的时候可以聊天,但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能说话;

吃饭的时候手要扶碗,夹菜的时候请先看下夹菜餐具上是否有饭之类。

但要注意不是制定好后,随便跟孩子说说,这样孩子会认为这个并不重要,要让孩子有仪式感,要让孩子知道这个很重要,而且是家人都要遵守的家庭规则。经过这样的仪式感后,孩子可能前几次仍挺顽皮,但一段时间后他会知道,如果我拖时间,时间一到,我就不能吃饭了。慢慢的吃饭方面的规则意识就建立起来了,当然这个对于刚开始学习吃饭或刚学会不久还不熟悉的孩子不太适用。

3

物归原位(鞋袜、衣帽、书包、玩具)

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有章可循的家庭环境,孩子、大人的用品最好尽量放在固定的位置,每次用完就放回原位,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收拾和整理环境和玩具。

如果妈妈很难做到物归原位,而要求孩子遵守的话,通常起不到效果。所以要想家里整齐有序,从改变自己开始,如果我们的童年爸爸妈妈没有很好地帮我们建立秩序感,不能做到物归原位,那么现在跟孩子一起成长,像要求孩子那样要求自己,其实做到并不难。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鼓励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6、7个月会用杯子喝水;1岁——1岁半个月会自己穿脱裤子、鞋袜,独立用餐;1岁半——2岁会独立小便、穿脱衣服;2—3岁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袜子手帕,1岁半就可以练习刷牙啦。

主要孩子能做的事,家长就不要包办代替,不依赖他人,照顾好自己,勤快地劳动和生活,孩子的人格才会强大,才会懂得生活。

5

不要随意更换孩子成长的环境

现在有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存在:孩子一周前两天在奶奶家,后两天在外婆家,周末回父母家之类的,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太好的。对孩子来说过两天就是新环境,刚熟悉了又换了新环境,从另一方面讲这样也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孩子一直在换环境。

从规则建立来讲,奶奶和外婆带孩子的方法肯定会有所区别,可能奶奶今天是这样一个方式,过两天外婆是另外一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信息超级混乱,你让孩子如何建立起规则来?

换成让成人这两天做这个工作,过两天再做另外的工作,对于刚工作的人来说,他肯定也是混乱的,而且到最后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尽量让孩子在一定熟悉的环境中,有固定的人来带,当然这个肯定不是说孩子不能带到外面去,只是说带的人相对固定,去外面也一样,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2-4岁)的时候,经常变换环境,不太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很多方面的规则家长可以慢慢引导孩子,比如在厨房门上贴上一个象征性的标志,告诉孩子厨房一个人是不能进去的,时间一久,孩子看到这个标志就明白,我一人是不能进厨房的,这样是不是就把规则建立了。

还比如家里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架,书架上摆放一些绘本,慢慢引导孩子要看书可以自己去拿,看好后希望自己能放回去,前期需要家长的引导,但时间一久,孩子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6

你自己都无法遵守的规则,就不要为孩子设立

规则只有在涉及两个人的时候才有存在的意义,一个人的事情是自由的范畴。比如孩子什么时候洗澡,是自由的范畴,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如果洗澡需要大人帮忙,才涉及两个人,这时候才需要协商规则,比如爸妈11点睡觉,如果你洗澡需要帮忙,那么要在11点之前。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闯进去要求制定规则,这是耍流氓。

如果规则只是针对孩子,而大人随心所欲,那么孩子就会像大人一样无视于规则。“爱与自由,平等与规则”本身是不可分的,如果有规则一定要体现平等,大家都得遵守。 蒙特梭利博士说过:我们要以爱的情感激发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以平等关系引导体验人际的和谐性;以规则的内化养成儿童行为的规范性。

所以,规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而不是只针对孩子,你自己都无法遵守的规则,就不要为孩子设立。

最后用一段话跟大家共勉:

面对孩子没有被层层防御包裹的心,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自由选择,成为他自己。别用我们狭隘的恐慌束缚孩子无限的可能。孩子的未来,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及。请让我们一起学会用爱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孩子会因我们终生受益,我们将在孩子身上学会——如何使用爱的方式去处理我们的生活,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与社会的关系, 这样,我们就会成为真诚的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

· END·

蒙氏课堂专题

关于蒙特梭利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蒙特梭利育法在家庭中的运用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doc
好的规则让孩子成长受益,孩子需要建立哪些家庭规则?
蒙台梭利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蒙台梭利教育注重方法与技巧
幼儿父母课堂 丨 如何协助儿童建立规则
如何在家庭中给孩子建立规则?
蒙台梭利: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如何建立家庭规则
家庭中的规则
你替我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夺走我自己做的能力|蒙台梭利认知症照护法入门

网址: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法 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哪些家庭规则?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803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美人鱼林允被潜规则真相 林允个人
下一篇: DB42T 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