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动物营养学课件.ppt

动物营养学课件.ppt

《动物营养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课件.ppt(630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动物营养学AnimalNutrition,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教研室主讲教师:林英庭李文立姜建阳王利华,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品种,营养与饲料,饲养技术,遗传,育种,繁殖,养猪、养鸡、养牛等,动物营养学AnimalNutrition,饲料学FeedScience,求,供,哪些动物的营养动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这些营养物质需要多少营养物质,动物需要哪些饲料为什么需要这些饲料需要多少饲料如何合理将饲料供给动物,绪论,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为什么要学动物营养?怎样学?,第一节营养及营养学,一、营养的概念,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

2、、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二、营养学,1、概念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2、营养学分支,营养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植物生产,人类,动物生产,农业,人类营养学,人类,三、动物营养学,1、概念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养分是动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不但可以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根据和实践

3、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而且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间的互作关系。,2、动物营养学任务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规律;制定不同条件下,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3、动物营养学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4、与动物营养学

4、关系密切的学科饲料与饲养学普通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生态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数学畜牧经济学土壤学计算机技术,第二节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一、动物生产的特点,1、动物生产的目的将粮食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化为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提高所必需的食物、衣物、药物、娱乐、劳力等。其中,生产食物是动物生产的主要目的。2、动物生产的作用食物链的重要成员,生态平衡的维护者。,3.动物生产特点:食品安全隐患,肉骨粉:疯牛病动物油脂:二恶英抗生素:残留与耐药性高铜:残留、环境污染砷制剂:中毒违禁药品:中毒、危害健康霉变饲料:霉菌毒素中毒,动物生产特点:与人竞争资源,自然界的食物资源,再生性资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5、三大有机物属再生性资源,非再生性资源:无机养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有1%被植物利用。植物所捕获的太阳能中,有5%被转化为人类可直接利用的食物。人畜争食主要体现在这部分。,动物生产特点:有效利用资源,动物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动物生产,物质转化效率低与人类竞争资源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二、动物营养在食物链中的作用,1、提高动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2、调控养分的摄入和排泄量,影响环境质量;3、保障动物产品对人类的食用安全。,三、动物营养在动物

6、生产中的作用,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5、保护生态环境,四、动物营养在饲料工业中的作用,动物营养是决定饲料企业产品定位、产品产量与质量、企业生产效率的核心因素。,第三节动物营养学发展历程,一、历史三阶段,阶段一: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我国的“黄帝内经-素问”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此期的最大成就是法国化学家Lavoisier(1743-1794)创立了燃素学说,奠定了营养学的理论基础。“生命即化学过

7、程”,Lavoisier(1743-1794),阶段二: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40年代,1860年由德国Henneber和Stomann创立了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即“Weende方案”,主要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六种概略养分。此阶段的主要成就是认识到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有机物是动物的必需养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这三大养分及能量利用率上,并开始积累有关矿物元素的资料。1875年,美国成立全球第一家饲料厂,标志着动物营养学已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阶段三: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从30年代开始,维生素、氨基酸、必需脂

8、肪酸、无机元素、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动物营养需要及养分互作关系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在30-40年代,分离并阐明了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后,微量养分的营养就初步形成了。40年代开始了对氨基酸的营养研究。50年代,对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这些微量养分的营养功能和需要量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发现了低剂量的抗生素具有促进动物生产和改善饲料利用率的功效。,到了60年代,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的人工合成取得成功,养殖业也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发展,大大促进了动物营养学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与此同时,饲料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应用已知的动物营养学知识所生产的配合饲料能够促使养殖生产水平和饲粮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

9、标志着现代动物营养学已经形成。从60年代至今,现代动物营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9491957(建国初期)。主要致力于饲料资源调研、饲料资源开发、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青粗饲料的加工贮存等。第二阶段:19581978(计划经济时期)。发展滞后。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动物营养学的大发展时期。,二、动物营养学的现状,确定了50种必需养分;了解了养分的主要代谢过程,掌握了养分的基本功能,弄清了养分的缺乏症和某些养分的中毒症;制定了各类动物对主要养分的营养需要量,掌握了主要养分的利用效率,使动物生产能够在较准确的营养调控下进行;建立了一整套动物营养学的研究

10、方法;了解了多种因素对营养代谢和需要量的影响;认识了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三、动物营养:主要问题,养分代谢过程及分子调节机制研究不足;对动物与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了解不足;交叉领域薄弱: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环境及动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研究不足;养分及抗营养因子的生物利用率的快速准确评定技术不完善;饲料安全问题突出。,四、动物营养:未来发展,向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渗透和发展:环境营养学生态营养学微生态营养学免疫营养学分子营养学系统营养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内容,第一节动物与饲料,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第三节饲料养分,第一节

11、动物与饲料,一、动植物的代谢特点,1.动物代谢特点异养生物,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2.植物代谢特点自养生物,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简单无机物合成所需有机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动植物的相互关系,动物人植物,依靠,排泄物和死后尸体,种植业,畜牧业,图1-1动植物相互关系图,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一、元素组成,动植物体内已发现90多种元素,含量最多的为C、H、O、N四种,可达DM90%以上。,必需化学元素:非矿物元素4种:C、H、O、N;矿物元素20多种:常量元素7种:Ca、P、K、Na、S、Cl、Mg;微量元素10多种:Fe、Cu、Mn、Zn、Se、I、Co、F、Mo、V、Ni等。,二、化

12、合物组成,1.碳水化合物含C、H、O,H:O=2:11)单糖根据C原子数多少,有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单糖中己糖最重要,其结构式:C6H12O6植物体内:6CO2+6H2OC6H12O6+6O2动物体内:C6H12O6+6O26CO2+6H2O,重要己糖包括:,半乳糖:乳糖水解产物之一葡萄糖:常见于玉米、糖蜜和动物血液中,甜度为蔗糖的3/4;果糖:主要存在于成熟水果和蜂蜜中,是最甜的糖;,2)双糖重要双糖包括: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由淀粉水解产生,甜度为蔗糖的1/4乳糖:主要存在于乳中,甜度为蔗糖的1/6,3)多糖少于10个单糖单元的多糖叫寡糖化学式:(C6H10O5)n重要多糖

13、包括:淀粉:植物的能量贮存形式,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水解式: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动物淀粉,在肝脏合成,水解产生葡萄糖。,半纤维素:异质多糖,由多缩戊糖和多缩己糖组成。性质介于淀粉和纤维素之间。纤维素:由葡萄糖聚合而成。自然界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占植物界C含量的50%以上。棉花含量90%以上。木质素:非碳水化合物,含C过多,H:O比2:1,含N。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粗饲料中含量高。,2.脂肪含C、H、OC、H对O的比例高于碳水化合物,3.蛋白质含C、H、O、N,部分蛋白质含少量Fe、P、S蛋白质平均含N16%由20种AA组成(表1-1),表1-1氨基酸,4.维生

14、素为有机物;含C、H、O,有些含N及矿物元素。主要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胆碱、VC.,5.水由H、O组成,动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三、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1.元素比较(表1-2),表1-2动植物体化学元素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2.化合物组成比较,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比较(%),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第一类是构

15、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2)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3)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少(原生动物,3)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的重要性:,消化饲料中70-85%DM,和50%以上的CF,(4)化学性消化与微生物消化的异同,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2、主要吸收方式:,二、消化后养分的吸收,(2)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3)胞饮吸收

16、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三、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1、非反刍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瘤胃微生物消化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宿主利用。,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

17、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消化率:衡量指标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1)动物种类,1.动物,动物消化道长度(%),粗饲料差异大牛羊猪家禽精饲料差异小,(2)年龄与个体年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个体:以猪为例:瘦肉型与脂肪型对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差异为一般混合料6%谷物籽实4%粗饲料12-

18、14%,2.饲料(1)种类(2)化学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影响大反刍动物养分消化率随粗蛋白水平提高而提高猪、禽趋势与反刍动物相同,但不明显(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1)饲料的加工调制,3.饲养管理技术,猪对不同粉碎粒度大麦的消化率,(2)饲喂水平猪影响小草食动物影响大,第三章水的营养,内容,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水的代谢,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1.较高的表面张力2.比热大:维持体温恒定3.蒸发热高:动物有蒸发散热4.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比重变小,一、水的性质,二、水的作用,1.构成体组织(表1),表1动物体中水的百分含量(%),2.参与养分代谢,水是一种理想

19、的溶剂,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3.调节体温4.其他功能:(1)润滑作用(2)稀释毒物(3)产品的组成部分,5.缺水的影响(1)失水1-2%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2)失水8%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3)失水10%生理失常,代谢紊乱;(4)失水20%死亡;(5)动物可以失去全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一半,体重的一半,动物都能生存;(6)只饮水,可存活三个月;(7)不饮水,摄取其它养分,可存活七天。,第二节水的代谢,一、水的来源,1、饮水,水的主要来源,2、饲料水,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3.代谢水三大有机物在动物体内氧化分解或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能满足动物需水量的5%-10%,

20、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脂肪的代谢水最多,其次是糖,第三是蛋白质。,表2三大有机养分的代谢水,二、水的排泄,尿的排泄:动物由尿排出水的多少取决于动物种类、饮水量大小以及其他途径排水量的多少。粪的排泄:受动物种类及饲料性质的影响。肺脏的排出:受环境温度、活动量的影响。皮肤的排水:包括不感觉失水和排汗失水两种。产品排泄:乳、蛋,三、体水平衡的调节,1、水的平衡动物体内的水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及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水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体液的动态平衡。不同动物体内水的周转代谢的速度不同。,2、水的调节,此外,醛固酮激素在增加对Na+重吸收的同时,也增加对水

21、的重吸收。,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一、水的需要量,不易准确测得,数据是大致的范围,在畜牧生产中累积的经验而得。采食量1kgDM,需水:成年反刍3-5kg水犊牛6-7kg水猪与禽2-3kg水,适宜环境条件下畜禽对水的需要量(L/d),二、影响需要量的因素,1.动物种类:大量排粪需水多反刍非反刍鸟类2.生产性能:产奶阶段需水量最高,产蛋,产肉需水相对较低。3.气温:气温高于30,动物需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则相反。4.饲料或日粮组成:含N物质越高,需水量越高;粗纤维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盐,特别是Na+、cl-、K+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5.饲料的调制类型:粉料干颗粒膨化料,三、水的

22、品质,1.水质的污染1)天然盐类阴离子:co32-、so42-、cl-、N03-阳离子:Mg2+、Ca2+、Na+、重金属离子2)污染物: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排出的污染物。3)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原生质。,2.水质对动物的影响(表4),表4畜禽对水中不同浓度盐分的反应,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ProteinNutrition,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第二节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第三节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第四节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一、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一)组成元素碳:51.055.0%;氮:15.518.0%氢:6.57.3%硫:0.52.

23、0%氧:21.523.5%磷:01.5%(二)组成单位-氨基酸(AA,aminoacid)NH2RCHCOOH,二、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一)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蛋白质的变性性质:是指蛋白质在受到物理因素(加热、加压等)或化学因素(酸、碱处理等)在作用下,其分子内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有性质的改变。(二)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的结构、形态和物理特性分为:1.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角蛋白2.球状蛋白:清蛋白:卵清蛋白、血清清蛋白、豆清蛋白、乳清蛋白等。球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肌浆蛋白、豆球蛋白。,谷蛋白:麦谷蛋白、玉米谷蛋白、米精蛋白等。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

24、白、小麦醇溶蛋白、黑麦醇溶蛋白、大麦醇溶蛋白等。组蛋白:珠蛋白、鲭组蛋白。鱼精蛋白:3.结合蛋白:核蛋白: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磷蛋白:酪蛋白、胃蛋白酶金属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铜蓝蛋白、黄嘌呤氧化酶脂蛋白:卵黄球蛋白、-脂蛋白色蛋白: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黄素蛋白糖蛋白:-球蛋白、半乳糖蛋白、甘露糖蛋白、氨基糖蛋白,1.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2.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1)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运输氧(2)肌肉蛋白质:肌肉收缩(3)酶、激素:代谢调节(4)免疫球蛋白:抵抗疾病(5)运输蛋白(载体):脂蛋白、

25、钙结合蛋白、因子等(6)核蛋白: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3.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0.25-0.3%更新,约6-12月全部更新。4.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第二节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一、消化吸收,1.消化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2.消化酶(表4-1),表4-1消化道内主要蛋白酶类,3.消化过程(图),HCL,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胃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羧肽酶原,壁细胞,主细胞,胰,AA参与酶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调节N-肌肉兴奋性;维持心肌正常功

26、能和结构。,3缺乏与过量(1)反刍动物需Mg高于单胃动物,放牧时易出现缺乏症,叫“青草痉挛”,表现为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摩,肌肉抽搐,呼吸弱,心跳快,死亡。(2)过量Mg,出现昏睡,运动失调,拉稀,采食量和生产力下降。,4来源常用饲料含Mg丰富。缺Mg时,用硫酸镁、氧化镁补饲。,三、Na、K、Cl,含量与分布无脂体DM含Na0.15,0.30%,Cl0.1-0.15,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主要阳离子,Na、Cl主要存在于体液中。2营养作用为体内主要电解质,其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与其他离子协同维持肌肉兴奋性。,3缺乏与过量(1)缺乏异嗜,啄羽食欲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代谢紊乱,酸

27、碱平衡失调。,(2)过量动物一般有耐受力。食盐中毒:腹泻,口渴,产生类似脑膜炎的症状。4来源各种植物性饲料Na、Cl少,以食盐补充。,5.电解质平衡与动物营养(1)电解质平衡状况表示方法:1)饲粮电解质平衡值(dietaryelectrolytesbalance,DEB),也称饲粮阴阳离子平衡(dietarycationanionbalance,DCAB):指每千克饲粮中所含主要阴阳离子的毫摩尔数之差。DEB=(Na+K+Ca2+Mg2+)mmol-(Cl-+S2-+P2-)mmol一般情况下可简化为:DEB=(Na+K+-Cl-)mmol,2)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摩尔比(cation/anion

28、,缩写C/A):C/A=(Na+K+Ca2+Mg2+)/(H2PO4-+HPO42-+Cl-+SO42-),(2)电解质平衡的营养生理作用:电解质是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缓冲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解质平衡有利于调节水的代谢和摄入;保证营养物质的适宜代谢环境;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3)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危害:打破体内的离子平衡、酸碱平衡和缓冲系统。动物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腹泻,酸中毒或碱中毒,抗应激能力降低。,四、S,1含量与分布体内约含0.15的硫,大部分以有机硫形式存在,如组成S-AA,VB1、生物素、羽毛,毛中含S量高达4。2.生理功能3.来源与补充,第三节微量元素,一、铁(Ir

29、on),(一)体内分布功能铁:血红蛋白(6570%)、肌红蛋白(3%)、含铁酶(1%,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黄嘌呤氧化酶等)贮备铁:铁蛋白(含铁20%)、血铁黄素(含铁35%)转铁蛋白,(二)、生理功能参与载体的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Fe2+或Fe3+是酶的活化因子,TCA中有1/2以上的酶和因子含Fe或与Fe有关。生理防卫机能:Fe与免疫机制有关,(三)缺乏症状1.缺乏症状:营养性贫血2.哺乳仔猪贫血:常见于24周龄的仔猪。食欲下降,被毛粗糙,精神不振,腹泻。哺乳仔猪易贫血的原因:仔猪出生时体内铁的贮备少。母奶中铁的含量低。仔猪早期生长迅速,对铁的需要量

30、大。,二、锌(生命元素)(Zinc)(一)分布及生理功能1.主要分布于骨骼肌、骨骼、皮肤、被毛、精液等其它组织中。2.生理功能:多种酶的成分或激活剂。如碱性磷酸酶、碳酸酐酶、乙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维持上皮细胞和被毛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是胰岛素的成分。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二)缺乏症状不全角化症:初发时皮肤出现红斑,上覆皮屑,随后皮肤变得干燥、粗厚,并逐渐形成痂块,但上皮细胞和核并未完全退化。猪最易发生,其次为鸡、犊牛、羔羊。繁殖性能下降:公畜影响更甚。,三、铜(Copper)(一)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状1.铜与造血过程:血浆铜蓝蛋白、含铜金属酶、亚铁氧

31、化酶;贫血。2.铜和骨骼正常发育:缺铜使赖氨酰氧化酶、单氨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骨胶原的多肽链交联作用不牢固,致骨胶原的强度减弱。3.铜和血管的正常功能:铜参与过氧化物歧化酶系统的构成,在弹性组织中起催化作用,促进弹性蛋白交联结构的形成,从而使组织保持正常的弹性。缺乏后可使血管破裂。,4.铜和被毛品质:缺铜使含铜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色素合成减少,引起被毛脱色。5.铜和中枢神经系统:羔羊常患后肢痉挛性瘫痪,或“摇背病”。这是由于缺铜降低了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使磷脂的合成受阻,引起脑神经组织的结构缺陷和功能异常。6.铜和繁殖:母畜发情异常,流产,胎儿死亡;母鸡产蛋率和孵化率显著下降。,(二)铜的毒

32、性和需要量慢性中毒,血红蛋白尿、黄疸需要量46mg/kg高铜(125250mg/kg)对猪的促生长作用,可能与铜的抑菌作用有关。,四、锰(Manganese)1.锰为骨骼的正常发育所必需。参与形成骨骼基质中的硫酸软骨素。缺乏时可致骨骼异常:骨粗短症(滑腱症、脱腱症、溜腱症):是生长鸡腿骨的一种变态,症状为腿骨粗短,胫骨和跖骨之间的关节肿大畸形,胫骨扭向弯曲,长骨增厚缩短,腓肠肌腱滑出骨突。软骨营养障碍:鸡的下颌骨缩短呈鹦鹉嘴,鸡胚的腿、翅缩短变粗,死亡率高。,2.锰与动物的繁殖性能有关。3.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有关。,锰缺乏症:滑腱症滑腱侧趾部上粗下细,皮下可见腓肠肌腱变位。,锰缺乏症:滑

33、腱症,锰缺乏症:鸭蹼向内转,以跗关节着地。,五、硒(Selenium)(一)生理功能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ROOH+2GSHROH+GSSG+H2OH2O2+2GSHGSSG+H2O,(二)缺乏症状Se缺乏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区性。1.营养性肝坏死:315周龄动物易发2.渗出性素质:发病年龄一般为36周龄的雏鸡。症状为病鸡胸、腹部皮下出现大块水肿,积聚血浆样液体,特别是腹部皮下可见蓝绿色体液积蓄。3.胰腺纤维变性:1周龄雏鸡易发。缺硒可致胰腺纤维萎缩,胰腺消化液明显分泌不足,4.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以36周龄的羔羊和犊牛易发,缺硒后可致横纹肌变性,肌肉表

34、面出现白色条纹。5.桑椹心:主要发生于6090kg的肥育猪,特征是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心肌出血,主要是心内膜和心外膜出血,呈紫红色点彩,状如桑椹。6.繁殖功能紊乱:,(三)来源补充用亚硒酸钠(四)硒的毒性慢性中毒:长期摄入510mg/kg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5001000mg/kg,硒缺乏症:病鸡颈部和股内侧皮下淤血,渗出污红色或污绿色水肿液。,硒缺乏症:病鸡心脏右心扩张,胰腺有灰白色小坏死灶。,硒缺乏症:病鸡胸肌有条纹状灰白色坏死。,六、碘(Iodine)(一)生理功能体内大部分碘存在于甲状腺中,主要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与酪氨酸或其前体物苯丙氨酸在甲状腺细胞中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

35、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在组织细胞中T4脱碘形成T3,作为直接发挥作用的调节激素,与动物的基础代谢密切有关。,(二)缺乏症状缺碘可致甲状腺肿饲料或饮水中钙含量过高;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甘蓝、苞菜)以及大豆、花生中含有促甲状腺肿物质,如恶唑烷硫酮、硫氰酸盐,可抑制酪氨酸的碘化作用,抑制甲状腺中甲状腺素的分泌。,(三)来源非缺碘地区饲料中碘的含量为(每千克干料中的含碘量(ug):粗料:300500,籽实料:4090,油饼:100200,乳:200400,海鱼粉:8008000。,七、钴(Cobalt)主要作用是作为维生素B12的成分,是一种抗贫血和促生长因子;钴还作为磷酸葡萄糖变

36、位酶、精氨酸酶的激活剂,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关。钴主要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具有实际意义。缺乏后反刍动物生长速度下降,贫血。,八、氟(Fluorine)氟对动物具有健齿的功能,能抑制口腔细菌酶的产酸作用。氟中毒是累积性的慢性中毒过程。早期出现骨骼病变,以后出现牙齿病变,出现黄斑,有的出现空洞、变尖。需注意矿物质饲料中氟的含量不能超标。,第九章维生素营养,VitaminNutrition,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内容,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第一节概述,1.概念: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的需要量很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一、维生素的概

37、念,2.特点:不参与机体构成;消化道微生物可合成部分维生素;不是能源物质;需要量少;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过量中毒症,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B族):C、B1、B2、B6、泛酸、烟酸、胆碱、B12、叶酸、生物素,二、维生素的分类,三、维生素的需要特点,1、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2、动物生理状况3、生产水平4、体内储备5、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四、动物日粮中通常需添加的维生素,1.反刍动物: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D2.家禽:3.猪:,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Fatsolublevitamins),一、维生素A(V

38、itaminA),1、结构与性质(1)结构含有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2)性质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易被氧化。,2、类型与存在形式(1)类型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每种都有顺、反两种构型.其中以反式视黄醇效价最高。(2)存在形式动物体植物维生素A的前体物,(3)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有多种类似物,其中以-胡萝卜素活性最强.转化:一分子-胡萝卜素经酶作用可生成两分子视黄醇,可提供动物2/3的维生素A的需要.转化部位:肠道,转化能力:动物不同而异家禽100;猪、牛、羊、马30%左右;猫和貂缺乏这种能力。,不同动物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价,(4)单位国际单位(IU),3、功能与缺

39、乏症(1)、维持正常视觉11-顺视黄醛+视蛋白视紫红质缺乏症: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夜盲症(2)、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粘多糖缺乏症:A.一般症状上皮组织细胞生长和分化受损,出现角质化。B.特异症部位不同而异a.眼部角膜脱落、增厚、角质化;泪腺分泌停止,产生干眼病.b.呼吸道和消化道生长动物下痢、肺炎c.尿道产生结石d.生殖道母畜子宫黏膜病变,常导致流产、胎儿畸形、死胎及产后胎盘滞留.,(3)、繁殖维生素A缺乏,鸡和其它动物可发生胎儿吸收、畸形、死胎、产蛋率下降、睾丸退化等症状。,(4)、骨的生长发育,牛、羊、猪运动不协调、步态蹒跚,维生素A缺乏,成骨C、破骨C的活动受到影响,骨变形,压迫神经,视神

40、经萎缩,水牛的夜盲症,听神经受损,狗耳聋,影响肌肉和神经,(5)、免疫力免疫器官和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粘膜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损,如胸腺(鸡为法氏囊)萎缩,鸡法氏囊过早消失;动物的抗原抗体的应答下降,粘膜免疫系统机能减弱,病原体易于入侵等.(6)、促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酮、性激素分泌。目前认为,维生素A酸有与类固醇激素相似的作用。,4.来源维生素A动物产品如鱼粉、血粉、肝等,主要是鱼肝油;胡萝卜素植物性饲料;青绿饲料含量较多;幼嫩的比老的多;干燥、加工和贮藏使之易破坏大;绿色程度-含量标志。,图1: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冠部皮肤干燥、坏死,图3:维生素A缺乏症母鸭维生素A缺乏症导致雏鸭维生素A

41、缺乏症病鸭上喙背面角质层粗糙化并有部分脱落,图5:维生素A缺乏症病鸭眼角膜形成灰白色变性坏死灶,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眼流泪,眼睑内有干酪样物,俗称“干眼病”。,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食道有大量细小结节,突出表面。,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口腔及食道黏膜过度角化,维生素A缺乏症母猪缺乏维生素A,新生仔猪畸形,犊牛的维生素A缺乏症:瞎眼,健康犊牛眼底视神经及周围组织,犊牛的维生素A缺乏症:视神经乳头水肿,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肾结石,肾实质中可见灰白色硬实的尿酸盐结晶团块。,维生素A缺乏症病鸡腺胃黏膜上皮增生、角质化。,二、维生素D,1、性质无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遇酸碱时性质稳定,但脂肪酸败时易被破

42、坏。2、存在形式与活性(1)存在形式VD有VD2、VD3等多种形式,活性各异。D2-麦角钙化醇(植物);D3-胆钙化醇(7-脱氢胆固醇)(皮肤、肠壁和其它组织中)。,(2)活性1IUVD=0.025ugVD3猪:维生素D3的效价可能高于维生素D2。奶牛:维生素D2的效价可能只有维生素D3的1/2-1/4,用维生素D2满足鱼对维生素D的需要至少3倍于维生素D3。家禽:维生素D3的效价比维生素D2约高30倍。,(3)VD的活性形式,VD3,25羟化酶,25-OH-D3,1,25(OH)2-D3,1-羟化酶,肝,肾,肠系膜,骨,其它组织,3.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状,维生素D的功能主要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

43、骨骼的生长。激活肠上皮细胞的转运系统。维持血钙、血磷的正常水平。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作用。保证骨骼的正常钙化过程。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骼疾病(佝偻病、软骨病等)、降低蛋壳质量、产蛋率、孵化率。,4.VD的过量特征:血液钙过多,动脉中钙盐及组织和器官广泛沉积,骨损伤剂量:连续饲喂超过需要量4-10倍以上的VD3可出现中毒症状。,4、来源(1)、植物性饲料:维生素D2(2)、动物性饲料:维生素D3(3)、阳光照射动物产生,维生素D缺乏症患鸡龙骨变形,维生素D缺乏症患鸭腿骨弯曲变形(左为正常对照),维生素D缺乏症病鸡喙软,如橡皮柔软有弹性,俗称“橡皮嘴”。,维生素D缺乏症病鸡肋骨椎端呈球状膨大。

44、,维生素D缺乏症病鸡的肋骨念珠状突起,维生素D缺乏症猪严重佝偻病,三、维生素E(生育酚,tocopherol),1.性质:淡黄色油状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不易被酸、碱及热所破坏,但易被氧化。2.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在体内作为生物催化剂,促进氧化还原反应。与正常的繁殖机能有关。与神经及外周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3.缺乏症状1)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2)渗出性素质3)营养性肝坏死4)脑软化(疯雏病):38周龄雏鸡易发。5)繁殖机能紊乱,维生素E缺乏症:脑软化症小鸡中枢神经紊乱,外周神经麻痹,表现为歪头、扭颈、软脚。,维生素E缺乏症:渗出性素质发病小鸡下颌部皮下组织水肿

45、,使皮肤外观呈蓝绿色。,维生素E缺乏症:渗出性素质发病小鸡腋窝部皮下组织水肿,外观呈蓝绿色,维生素E缺乏症:肌肉营养不良病禽腿部肌肉有条纹状变性和坏死,维生素E缺乏症病鸡出现神经症症状,头插入两腿之间。,维生素E缺乏症病雏鸡小脑水肿,出血。右侧为正常对照。,维生素E缺乏症雏鸡脑膜血管充盈,小脑出血、坏死呈绿色。,维生素E缺乏症新生羔羊肌肉发育不良及无活力,维生素E缺乏症:雏鸡的小脑软化症,维生素E缺乏症:渗出性素质腹部皮下水肿,积聚蓝绿色液体,4、需要特点需要量随饲粮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剂、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的增加而增加,随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和硒水平的提高而减少。,5、来源(1)含量

46、较高的饲料:青饲料和优质干草谷类(胚芽)(2)植物油:小麦胚油、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四、维生素K,1、结构与性质(1)结构维生素K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VK1、VK2和VK3(人工合成)。(2)性质VK1为黄色油状物,VK2为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耐热,对光敏感。(3)特性和效价维生素K1:叶绿醌,植物合成维生素K2:甲萘醌,微生物合成维生素K3:甲萘醌,人工合成,2、功能与缺乏症(1)功能参与凝血活动。在肝脏中促进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合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保证机体凝血功能正常。前凝血酶原(因子)斯图尔特因子(因子)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IX),(2)缺乏

47、症凝血时间延长、体内出血、死亡,维生素K缺乏症病鸡胸腹部皮下有红色渗出,皮肤潮红。,鸡的维生素K缺乏症:贫血,3、需要特点(1)除家禽外,一般不需补充维生素K。(2)饲料中维生素K的拮抗物放牧反刍动物VK拮抗物(双香豆素)(3)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的使用(4)动物感染疾病等(5)中毒症:维生素K1和K2几乎无毒,大剂量维生素K3可引起溶血。,4、来源青绿饲料:VK1含量丰富动物性饲料:富含VK2家畜粪便:富含VK2籽实,饼粕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含量较少,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特点,溶于水;作用方式-主要作为辅酶;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容易产生缺乏症;缺乏症食欲下降,生长受阻;主

48、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毒性相对较小。,一、硫胺素(维生素B1)(thiamine),1.生理功能以TPP的形式参与糖代谢过程中-酮酸(丙酸酸、-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是-酮酸脱羧酶的辅酶。参与乙酰胆碱(神经介质)的合成。,2、缺乏症厌食(特别明显)。生长受阻。N系统病变,多发性神经炎(雏鸡),共济运动失调、麻痹、抽搐(绵羊、犊牛、貂),头向后仰(鸽、鸡、毛皮动物、犊牛、羔羊)。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胃酸缺乏(大鼠、小鼠),胃肠壁出血(猪)。,3、需要特点需要量受动物种类、饲粮组成、生理状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反刍动物和后肠发达的单胃动物可合成足量的B1高CH2O增加VB1需要寄生虫感染、

49、呕吐、腹泻、吸收不良及应激均增加VB1需要量。VB1拮抗物,生鱼及霉变饲料中硫胺素酶破坏VB1,4、来源酵母、禾谷籽实及副产物、饼粕料及动物性饲料中含量丰富瘦肉、肝、肾和蛋等动物产品含量丰富,维生素B1缺乏症病鸭头部偏向一侧,软脚,身体侧卧于地面。,维生素B1缺乏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病鸭转圈、抽搐。,维生素B1缺乏症病鸡头向后仰,呈“观星状”,雏鸡的维生素B1缺乏症:身体虚弱、发绀及麻痹。,二、核黄素(维生素B2)(riboflavin)(一)生理功能及缺乏症1.生理功能:核黄素是黄酶辅基的成分。细胞中的黄酶辅基有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2.缺乏症:生长速度减慢猪

50、;皮肤、眼睛受损伤鸡:“卷爪麻痹症”;种鸡缺乏,可致鸡胚羽毛发育受阻,出现“结节状羽毛”。(二)来源与需要,维生素B2缺乏症,病鸡双脚的趾爪向内蜷曲,双腿以跗关节着地,不能站立。,维生素B2缺乏症病鸡坐骨神经麻痹,双腿呈“劈叉状”张开。,维生素B2缺乏症病鸡坐骨神经干水肿、增大,神经干横纹界限不清(下为正常对照),维生素B2缺乏症病鸡站立困难,瘫痪,趾弯曲,维生素B2缺乏症:雏鸡的卷爪麻痹症,维生素B2缺乏症病雏鸡呈现典型的卷爪麻痹症。两侧爪内向弯曲,趾部负重。,维生素B2缺乏症病雏鸡呈现典型的卷爪麻痹症。两侧爪内向弯曲,趾部负重,烟酸-烟酰胺,(一)生理功能形成辅酶(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51、苷酸)和辅酶(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维持皮肤和消化器官的正常机能。(二)缺乏症生长猪:癞皮病,三、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维生素B5)(niacin),烟酸缺乏症病鸡趾部皮肤粗糙,皱裂。,鸡的烟酸缺乏症:皮炎,(三)来源与需要禾谷类籽实含结合态烟酸,猪禽不能有效利用。色氨酸-烟酰胺,存在形式: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一)生理功能活性形式为5-磷酸吡哆醛和5-磷酸吡哆胺。它们以许多酶的辅酶形式参与多种代谢,如:氨基酸脱羧;转氨基作用;色氨酸代谢;含硫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还是磷酸化酶的辅助因子。,四、维生素B6(pyridoxol),(二)缺乏症神经症状皮炎(三)来源与需

52、要,鸡的维生素B6缺乏症:眼睑炎性水肿,鸡的维生素B6缺乏症:羽毛粗糙、软弱、运动失调,(一)生理功能辅酶A的成分三大养分代谢酰基载体蛋白质(ACP)成分脂肪酸代谢(二)缺乏症皮肤、粘膜及羽毛损伤神经系统紊乱(三)来源泛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苜蓿干草、花生饼、糖蜜、酵母、米糠和小麦麸含量丰富。,五、泛酸(维生素B3)(pantothenicacid),鸡泛酸缺乏症:口角与眼睑的炎症,鸡的泛酸缺乏症:脚趾炎症,猪的泛酸缺乏症:“鹅步”(运动神经障碍),猪的泛酸缺乏症:“鹅步”(运动神经障碍),(一)生理功能体内细胞中羧化酶的辅酶乙酰Co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等。(二)缺乏症猪家禽:骨粗短症(三

53、)来源蛋白饲料,青饲料中富含。,六、生物素(维生素H)(biotin),鸡的生物素缺乏症:脚掌与脚趾皮肤角化、开裂,功能:为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和一碳基团的传递体,参与一碳基团的代谢。缺乏:贫血,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七、叶酸(folacin),(一)生理功能参与一碳基团的代谢,传递甲基的辅酶。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与机体的造血机能有关。(二)缺乏症贫血(三)来源与需要只在动物产品和微生物中发现,植物性饲料不含此维生素。反刍动物瘤胃及所有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合成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八、维生素B12(氰钴素),(一)生理功能构成卵磷脂和乙酰胆碱。在脂肪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增强肝脏对脂肪酸的

54、利用,防止脂肪在肝脏中的异常沉积,故称为“抗脂肝因子”。提供活性甲基。(二)缺乏症:脂肪肝,影响生长。(三)来源:含脂肪的饲料都可提供胆碱。动物性饲料为多,玉米中含量较少。,九、胆碱(choline),(一)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参与细胞间质的合成,缺乏则出现坏血病。解毒作用。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刺激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以及抗体的形成。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十、维生素C(抗坏血酸)(ascorbicacid),(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环境应激时需补充维生素C。(三)来源柑橘类水果、蕃茄、绿色蔬菜、马铃薯和以及大多数的水果。牛奶中含维生素C也较多,加热消

55、毒易大量损失。,第十章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内容,第一节三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第三节矿物质、维生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节有机物与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关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相互转变相互拮抗相互替代,第一节主要有机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相互转变1.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磷酸二羟丙酮2.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生糖氨基酸转变为糖;糖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3.蛋白质与脂肪:生酮氨基酸,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脂肪;甘油转变为酮酸,进一步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二、相互间的影响1.能量与蛋白质的关系:2.粗纤维与其它营养物质间的关系,三、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1.协同、转化及替代:蛋氨酸与胱氨酸、半胱氨酸苯丙

56、氨酸与酪氨酸2.拮抗: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竞争吸收赖氨酸与精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第二节主要有机营养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间的关系,一、有机营养物质与维生素间的关系(一)蛋白质和维生素间的关系1.蛋白质与维生素A:动物对蛋白质的有效利用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A。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影响维生素A的利用和贮备。动物体内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需足够的维生素A。2.蛋白质与核黄素间的关系:核黄素可影响蛋白质在体内的沉积。3.吡哆醇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二)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关系1.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参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代谢。2.维生素E与脂肪代谢:3.胆碱与脂肪代谢:二、有机营养物质与矿物质间的关系1.

57、有机营养物质与矿物质:2.矿物质与能量代谢:P、Mg、Mn,第三节维生素与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维生素间的相互关系(一)协同作用:维生素E与A、D;硫胺素与核黄素;核黄素与烟酸;维生素B12与泛酸、叶酸。(二)拮抗作用:维生素C与其它维生素;胆碱与其它维生素。,二、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常量元素间的拮抗作用,(二)微量元素间的拮抗作用,三、维生素与矿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协同作用维生素E与硒维生素D与钙磷(二)拮抗作用:微量元素对维生素的破坏作用,第十一章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化学分析法,概念:应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作用:

58、为判定动物营养状况、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提供基础数据。分类:营养物质的分析、抗营养因子分析及动物组织和血液理化成分分析。,一、营养物质的分析,1、概略养分分析(1)水分(2)粗蛋白(CP)、真蛋白(TP)(3)粗脂肪(EE)(4)粗纤维(CF)(5)粗灰分(CA)(6)无氮浸出物(NFE),2、纯养分分析(1)维生素(2)矿物质(3)微量元素(4)氨基酸(5)脂肪酸(6)纯蛋白质(7)糖等,3、分析对象(1)饲料(2)排泄物(粪、尿、呼出气、皮屑等)(3)动物组织(4)血液(5)整体动物,二、抗营养因子分析,1、概念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生长的

59、物质。,2、种类(1)影响蛋白质消化: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皂苷、多酚化合物等(2)影响矿物元素利用:植酸、草酸(3)影响维生素利用:双香豆素、硫胺素酶等(4)影响碳水化合物利用:NSP等(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如抗原蛋白(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如NSP、棉酚、硫葡萄糖甙。,3、意义分析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含量,可指导饲料的合理加工、利用、贮存,如通过加热可提高豆类籽实的营养价值。,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1、分析对象(1)组织器官;(2)血液(血浆、血清、全血);(3)整体动物。,2、分析内容(1)概略养分或纯养分;(2)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3)相关标识功能酶,如硒血浆谷

60、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锌血清碱性磷酸酶、铜血浆铜蓝蛋白氧化酶和血浆尿素氮等。,第二节消化实验,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1、概念: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试验。2、目的:准确地量化饲料中各种养分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程度,也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3、种类(见图12-1),二、体内消化实验,(一)概述1、根据其收粪方式的不同可分为:(1)全收粪法;(2)指示剂法(部分收粪法)2、全收粪法根据收粪的部位不同又分为:(1)肛门收粪法;(2)回肠末端收粪法3、指示剂法也可分为:(1)内源指示剂法;(2)外源指示剂法。,(二)全收粪法1.原理全收粪法是指在整个试验期间精确测

61、定动物的采食量和排粪量以及其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可消化养分=食入养分-粪便养分营养物质消化率=可消化养分/食入养分,2.方法步骤(1)试验动物的选择(2)饲料(日粮)的准备(3)试验场地及装置的准备(4)预试期:适应环境、摸清采食量、排粪规律(5)正试期:记录采食量、收集排粪预试期、正试期时间:单胃动物:5-10天;反刍动物:7-14天,(三)回肠末端内容物法通过外科手术,在回肠末端安装一瘘管或施以回-直肠吻合术,在肛门收集回肠食糜。主要用于猪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CannulatedAnimals,CannulatedAnimals,CannulatedAnimals,(四)指示剂法1.对

62、指示剂的要求:不被消化吸收,不影响养分的正常消化,无毒无害,分布均匀,易测定。2.种类(1)外源指示剂:Cr2O3(2)内源指示剂(酸不溶灰分法):2NHCl、4NHCl不溶灰分,3.优点:在于减少收集全部粪便带来的麻烦,省时省力,尤其是在收集全部粪便较困难时。4.缺点:指示剂回收率对消化率影响较大,并且很难找到回收率很理想的指示物质:分析困难,较难获得重复性高的测定数据。,5.计算公式饲料养分消化率(%)=100-100(A1F2/A2F1)式中:A1饲料中三氧化二铬的含量(%)A2粪中三氧化二铬的含量(%)F1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F2粪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此法是将待测饲料装入一特

63、制尼龙袋内,经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h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入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即为饲料可降解蛋白质量。此法主要用于测定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用于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需要注意的是尼龙袋的通透性要好,网眼大小适宜,样品有一定细度,便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三、尼龙袋法,计算公式:降解率(%)=(袋中初始N-孵化后N)100/袋中初始N,CannulatedAnimals,CannulatedAnimals,1、概念:是指摸拟消化道,在体外进行饲料的消化。2、优点:操作方便,环境条件、处理方法和时间易控制,更容易标准化。3、缺点:与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有一定的差异。4、分类

64、:消化道消化液法和人工消化液法。,四、离体消化试验,第三节代谢试验,代谢试验是测定饲料代谢能及研究营养物质代谢规律的试验。代谢试验与消化试验相比,在收集装置上更复杂一些,需增加集尿装置,反刍动物还要有收集甲烷的装置。,第四节平衡实验,一、概念与目的,1、概念:研究营养物质食入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试验称平衡实验。2、目的:估计动物营养需要参数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3.原理:食入养分=各途径排泄养分之和4.方法:采用适宜方法,收集各种排泄物,5.种类,氮平衡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饲料或饲粮蛋白质质量的比较。通过食入氮、粪氮和尿氮的测定,就可计算出

65、体内沉积氮。计算公式为:氮的消化率=(食入氮-粪氮)食入氮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氮的总利用率=沉积氮食入氮氮的生物学价值(BV)=沉积氮吸收氮,二、氮平衡试验,三、碳平衡试验,四、能量平衡试验,1.目的:能量平衡试验用于研究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动物对能量的需要和饲料或饲粮的能量利用率。2.原理:食入能排泄物(粪+尿+脱落皮屑+毛)含能+沉积能(生长肥育)+产品(蛋、奶、毛)含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机体产热3.方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呼吸测热法)碳、氮平衡法,第五节饲养试验(生长试验),一、概念:饲养试验,是通过饲予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料或饲粮,对其增重、产蛋、产奶、耗料、每千克增重耗料、组织及血液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有时也包括观察缺乏症出现的程度),确定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饲养管理方式的优劣以及不同动物生产性能的差异等。,二、试验设计1.对照试验2.配对试验3.单向分类试验设计4.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5.复因子试验设计6.

相关知识

宠物营养学PPT课件
动物营养学全套课件
小动物临床营养学.ppt 全文免费
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展课件.ppt
动物营养学课件.ppt
宠物基础营养学供能营养素课件PPT
宠物营养学基本知识能量与宠物营养ppt课件
动物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动物行为的研究》PPT课件下载
宠物基础营养学供能营养素PPT课件

网址: 动物营养学课件.ppt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2477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营养学三大经典理论
下一篇: 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展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