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流浪狗发声#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大师的比喻总是深入浅出,让人回味无穷。然而,四川崇州小女孩被罗威纳犬咬伤之后,近日关于流浪狗的问题,社会上却是“百犬吠声”,争议不断。其中,一种呼吁“以错者为镜鉴,踩着尸体过河”的声音甚嚣尘上。这种以犬只伤人事件为切入点,将矛盾引向流浪狗治理的论调,言辞激烈,甚至有点冷嘲热讽的味道。他们说,想要温情解决流浪狗患,本质需要爱狗人士掏钱。对此,我颇有些异议。
首先,我们要明白,流浪狗从何而来?它们并非凭空出现,也不是天生就要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流浪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养宠门槛过低,使得一些人可以随意饲养宠物,一旦兴趣转移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饲养时,便选择随意抛弃。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流浪狗数量的激增。
我们需要认识到,流浪狗的问题不仅仅是狗自身的问题。相反,它是人类社会对待宠物观念和态度的问题。对于流浪狗的出现,人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将宠物视为消耗品,一旦不喜欢或者觉得麻烦,就会选择丢弃。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对狗不公平,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对待流浪狗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地打杀或安乐死,而是要从根本上加强宠物饲养的法规建设,提高养宠门槛,让人们对待宠物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负责任,不抛弃。对于那些已经流浪的犬只,单纯的收容和安乐死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的社会参与和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设立宠物领养日、鼓励公众参与流浪狗救助、提供宠物饲养教育和培训等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来。
此外,我们还要提高公众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让大家了解到每一只被抛弃的宠物,都可能成为一只流浪狗,甚至是一只传播疾病的危险动物。只有当每一个人都有了这个意识,才能真正地减少流浪狗的数量。
所以,对待流浪狗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法规的引导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而不是对动物保护者的冷嘲热讽、阴阳怪气。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不仅仅是为了那些无辜的动物,更是为了我们自己——一个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关知识
用法规引导流浪狗患治理
治理狗患还需向立法求解
遗弃宠物不只是道德谴责,还涉嫌违法
源头治理,而非“不共戴天”——“打狗队”应被紧急叫停
虐猫者和极端猫奴,谁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虐待动物事件频发却仅遭道德谴责,禁止虐待动物要专门立法吗
让我们共同关心流浪狗...
狗是否有道德客体地位
流浪狗问题该如何解决
虐待动物是否道德?
网址: 温情解决流浪狗患,本质需要法规引导而非道德谴责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39063.html
上一篇: 文明城市创建,重在“精耕细作” |
下一篇: 从网络暴力到文明养犬:我们如何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