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 再出发
民法典公益宣传片
喜迎国庆,普天同庆!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同样跟全国人民息息相关,它被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前段时间
广东省佛山市罗水村
一名12岁女孩把另一村民
拴养在家门口的狗只牵出来玩
途中狗挣脱束绳
在奔跑过程中狗绳意外
将一名老人绊倒导致其受伤
经送医院救治无效死亡
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生活中类似养宠物伤人的案例并不少见
饲养动物损害事件主要源于
饲养动物致害、
违反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
以及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等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又该如何正确养宠物?
我们一起来看看《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1、饲养动物致害责任的一般规定
《民法典》第1245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根据《民法典》的上述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和管理人都可能成为侵权责任主体,即便是暂时替朋友照看宠物也不能疏忽大意。
2、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的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1246条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
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是动物饲养人或管理者的义务。以养狗为例,携犬外出应当用束犬链牵领并避让他人,特别是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乘坐电梯人多时建议给狗戴嘴套或者装入犬笼,避免宠物伤人。
3、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的致害责任
《民法典》第1247条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饲养此类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民法典》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责任规定,即便饲养人或管理人做好了相应安全防范措施,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
4、遗弃、逃逸动物的致害责任
《民法典》第1249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现实中,动物致人损害的事件,有一部分是流浪狗、流浪猫等被遗弃或逃逸的动物所造成。发生此类事件,不管饲养动物是遗弃还是逃逸,原饲养人或管理人都要承担侵权责任。因此,饲养人和管理人都应当对所饲养或管理的动物负责,严防动物脱离控制,更不要轻易遗弃饲养的动物。
饲养动物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但前提是合规饲养、合理约束
《民法典》在饲养动物方面凸显了责任导向
这些规定在实施后将在很大程度上
对文明饲养动物起到规范性作用
进一步督促饲养人和管理人注重自身责任
希望在《民法典》的法律制约下
规范、文明养宠
能够真正成为民众的自觉遵循
来源:广东普法
原标题:《【宣宣普法】帮朋友照看的宠物致人损害,谁之过?》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帮朋友照看的宠物致人损害,谁之过?
【宣宣普法】画眉鸟、鹩哥等观赏鸟晋级后是否可以笼养和买卖?
【普法课堂】宠物犬吠叫、追逐致人惊吓摔伤,责任谁承担?
《国家赔偿法》里写了宠物使他人损害的责任主体是谁
《民法典》中关于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问题
2024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宠物伤人应该怎么赔偿
法律知识 秒懂问答|饲养宠物致人损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民法典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应当如何承担
通报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的普法意义
动物侵权致人损害案例分析
网址: 【宣宣普法】帮朋友照看的宠物致人损害,谁之过?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43758.html
上一篇: 倡导文明饲养宠物,海口各大商超“ |
下一篇: 萌宠伤人引发纠纷 依法依规加强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