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学名Poecilia reticulata为原产于南美洲水域的小型卵胎生将鱼类,最大体型约仅6公分,体型虽小,色彩却是千变万化。孔雀鱼一直都是饲养喜心中的一块块宝,造物喜不仅赋与孔雀鱼旺盛的生命力,还让他们拥有艳丽的色彩及迷人的体态,而牠们在遗传基因上扑塑迷离的变化,更是玩家致力解开的谜题,也因此更增添了孔雀鱼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孔雀鱼,卵胎生将鱼的代表,由于周期性的生产力,使得牠赢得「百万鱼」的封号,也因此常是初饲养观赏鱼者家中的常客。早期的孔雀鱼以东南亚进口及国内南部生产为主,两者的共通特性是对水的硬度要求很高,且都是采室外培育的方式,因此充分受到阳光的洗礼,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灿烂。起初孔雀鱼虽为各界所接受,但落得和其它鱼种混养及廉价易阵亡的悲惨印象,因此国内观赏鱼的发展虽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孔雀鱼却得数十年如一日,毫无进展可言。这期间虽然有数波推展孔雀鱼的动作,但始终因天时地利种种条件不配合而无疾而终。主要是国内观赏鱼界数十年来的高度开发,至今已进入瓶颈,因此在这波倡导活动之下终于获得各方的响应,让孔雀鱼在观赏鱼界中建立一个新的领域。孔雀鱼往往是初学入门者第一次饲养的鱼种,却也常常是养鱼数十年者重拾的鱼种,此现象正巧说明了孔雀鱼易懂难精的特性,无怪乎能让人如此的着迷,愿意摒弃所有的鱼种只留孔雀鱼。
所谓的基本品系就是此鱼种必须有相当程度上的稳定性及遗传性, 能够在单一品种的繁殖延续或与其它种杂交时,能显示出原种所持有特征,能达到上述的要点时就能称为基本品系,所以才称孔雀鱼目前基本上分成几种基本品系。
礼服:其表现型只要身体后半呈色即称礼服。
马赛克:其表现形为尾鳍底部有一块黑色斑,马赛克体系的尾鳍花纹为大色块分布,有闪电的感觉为较成功的马赛克体系。
草尾:胸部会有一块色班.尾纹为分布均匀的细点
剑尾:尾部成剑状.分为双剑.底剑.顶剑.
金属: 表现型为身体前半段呈现青色的金属光泽。不过这种光泽在换水后或受到惊吓之余会消失,所以一般饲养者难了解其特别处。这是苏联人的作品,在柏林围墙倒后才流传到外面的体系。基因型 Yme。
蛇王: 此为美国所提出的体系,表现型为身体体色类似蛇样,一条条的横纹,给人类似蛇皮的感觉,而其体侧表现出有金属光泽。若搭配具有黑斑的黄色尾巴(如Grass),一般称为蛇王。基因型为 Yc。
作为一个已经经历了百年的热带观赏鱼品种,孔雀鱼多年来经过无数位观赏鱼养殖家历代人工改良、繁殖,可以说话题多多,但有一点可以得到肯定,就是它们受到水族爱好者欢迎的程度。
【马赛克孔雀鱼】
马赛克的原文是指“镶嵌细工做成的物品”。在此却是形容孔雀鱼尾部的众多色彩和花样。马赛克孔雀的花纹分成两种:一种是镶嵌状的花纹,另一种则是略呈环状排列的花纹。
马赛克孔雀的特色:尾鳍基部与身体交接处有一块“深蓝”色的色块,这点也可以用来与草尾孔雀作区别。
马赛克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纹路鲜明,背鳍越宽大越好,并且纹路最好和尾鳍一致。
【草尾孔雀鱼】
草尾孔雀是由日本水族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品种。草尾孔雀按尾鳍色泽不同,分成两种:一种是标准尾鳍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种则是玻璃尾,尾鳍较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点就象喷点状的分布,朦胧之美犹如“纱丽”。
草尾孔雀的特色:宽大的尾鳍上布满黑色圆形的细小斑点,花纹细致如草皮。
草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一定要宽大,背鳍也一样,更要有厚实的感觉,花纹也应该和尾鳍一致。鱼身上呈现的色块呈自由均匀分布。
【礼服孔雀鱼】
礼服是指孔雀鱼的后半身为黑色、深蓝色或其他的纯色调,而尾鳍上应该没有任何杂色斑点或花纹,整体感觉素雅大方,如穿着晚礼服的美人雍荣华贵。
礼服孔雀的特色:尾鳍要比其他品系的孔雀鱼更为宽大且长。
礼服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部分的色泽要均匀,绝对不可掺杂任何斑点或花纹,整体的色泽需要单一化以及色彩的纯度。
【蛇王孔雀鱼】
蛇王孔雀鱼身上布满复杂纹路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就如同蛇类的皮肤斑纹,总体纹路与马赛克孔雀很相近,只是更为细致。
蛇王孔雀的特色:鱼身体表的色泽呈现蓝、绿等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泽,配以细密的花纹,极为夺目。
【金属孔雀鱼】
金属孔雀鱼是由俄国水族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迷人品种。
金属孔雀的特色:鱼身前半部分呈现出特殊的金属蓝。在水质状况不佳或者鱼体不适的时候,这块金属蓝的色块会转变成为黑色提醒饲养者引起注意。
【豹纹孔雀鱼】
豹纹孔雀鱼是从草尾孔雀中分划出来的品系。
豹纹孔雀的特色:和草尾孔雀的差别在于尾鳍底色一般呈黄色,鱼体与尾鳍交界部分的纹路为“三”之类的流水纹。其次,豹纹孔雀的起源为德系黄尾礼服孔雀,因而它们的吻部呈黄色。
【剑尾孔雀鱼】
剑尾孔雀的特色:是指尾鳍如剑般笔直伸出,根据延伸的部位不同分为双剑尾、上剑尾、下剑尾等等不同形式。
剑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剑尾末端尖锐,体色纹理呈自然表现状,具有大自然原始的风味。
【白金孔雀鱼】
白金孔雀鱼具有另类的欣赏风格。
白金孔雀的特色:强调鱼体的特殊颜色,分为金色、银白色或者白金色等等。
白金孔雀的标准要求:鱼体表覆盖的白金色应该均匀,并且最好连胸鳍、背鳍、腹鳍、尾鳍均能覆盖。
【单色孔雀鱼】
单色孔雀的标准要求:当然是鱼体色泽干干净净,不含任何杂色。
【古老系孔雀鱼】
古老系孔雀鱼并不是指那些原始的古老孔雀品种,它是一个新的孔雀鱼品系。
古老系孔雀的特色:尾鳍上具有类似马赛克的斑纹,但纹路模糊不清,而鱼体表面有着类似蛇纹的纹路,却不似蛇纹那样具有凸突感相反具有凹陷感。
【其他品系孔雀鱼】
孔雀鱼按纹理色泽的大致分类应该为以上的10种,这也非常粗浅的分类方法。
虽然以上这些品种的孔雀鱼都已经定系而按此遗传繁殖,但是在众多水族专家日益改良的今日,出现某个新品系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在杂交改良过程中,一大部分孔雀鱼同时具有了2个或者2个以上的品系特征,因此,将这些种类暂时分列为其他品系孔雀鱼。
孔雀鱼又名彩虹鱼、百万鱼。
原产地: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等地。
外形和习性
孔雀鱼体形修长,有着极为美丽的花尾巴,故名孔雀鱼。雄鱼体长4厘米左右,尾部(包括尾柄及尾鳍)长占全长的2/3左右;雌鱼体长达5—6厘米,尾占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雄鱼满身闪烁金属光泽,有红、橙、黄、绿、青、蓝等色,基色调有淡红、淡绿、淡黄、淡紫、红、黑和孔雀蓝等。尾鳍上的花色图形,妙不可言;有1—3行排列整齐,大小一致的黑色圆斑点或是一个彩色大圆斑,状似孔雀尾翎上的圆斑。随着杂交选择,出现了变化万千,如花似锦的各种孔雀鱼,有的满身银点闪烁,有的斑纹发光如蛇皮,有的尾鳍红如炬,有的一身淡紫,有的半身红一色、黑一色,也有的分段绿、红、黑色。北京的热带鱼爱好者将这些鱼称之为:蛇皮孔雀鱼、火炬、红袍、紫袍、黑袍、蓝袍等。尾鳍形状多达13—16种,有圆尾、三角尾、旗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上剑尾、下剑尾、裙尾等。雌鱼体色较雄鱼单调逊色,各鳍一般,但尾鳍呈鲜艳的蓝色、黄色、淡绿、淡蓝,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斑点,由于体色和别的鳍不显著,突出了尾鳍,游动时似许多小扇在动。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能耐16℃低温和耐受较脏的水质,在没有调温和充气设备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氢离子浓度39.81-63.09nmol/L,pH7.2—7.4)的水质,也能适应中性质。
孔雀鱼虽然容易饲养,但如要获得色彩非常艳丽,体形、尾结长大漂亮的孔雀鱼,则从仔鱼开始就要放入大的水族箱中饲养,有宽大的水体、深颜色的砂底、较多的水草、适宜的水质等良好的生活环境。它食性广泛,各种饲料都肯摄食。但不能因此而在饲养中喂养太差,以免影响生长和色泽。孔雀鱼性情温和,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雌鱼受惊后极易跳跃。
繁殖特点
繁殖能力很强,故有百万鱼之称。一般4—5月龄性腺成熟,同缸饲养的雄鱼便会追逐雌鱼进行交尾。
设缸
一般人认为养鱼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先买鱼再说,其实这是不太正确的观念,因为如果鱼缸和鱼一起买,常常会有些问题发生,后面会再详细叙述.
如果已经决定好要养鱼了,那么应该先去选购自己所喜欢的鱼缸.鱼缸买完之后应该先清洗一下,然后泡盐水放个水妖精,先打气一两天.然后将其水抽掉,再换新的水(此时最好也加点盐)还是一样用水妖精打气一两天-养水.这时候可以加点硝化菌,因为硝化菌可以分解掉一些有毒的物质,像鱼的大便所释放出来的氨和亚硝酸,让这些有害鱼的物质,变成无害的亚硝酸盐.假如新设的缸看起来雾雾蒙蒙的,那就是硝化系统尚未建立,建议再加点硝化菌进去,如果不见改善,那就要重新设缸了.虽然很麻烦,但是这是可以确保鱼的安全,所以养水时不要偷懒喔.
假如硝化系统已经建立了,水又养了几天,那这时就可以去选购喜欢的鱼回来了,但是买回来的鱼还是不要一下子就投入鱼缸中,最好可以用个小容器或小宠物箱,让牠们慢慢适应你所养的水.但是要如何那做呢?其实很简单,只有把养好的水,慢慢滴入容器中,要慢慢地滴喔,等一两天后就可以放鱼进鱼缸了,虽然很麻烦,但是这些都是基本的养鱼功,不要忽视喔,一开始会觉得很麻烦,等上手之后,我想一切都会变得很得心应手的.
养水
很多人在换水时,直接把旧的水抽掉,直接加入自来水,其实这对鱼的伤害并不小,因为自来水中常常会消毒用的氯气,如果将这样有毒物质直接加入水中,体质较差,抵抗力较弱的鱼,常常因为这样而导致鱼的死亡,所以在换水前几天最好将自来水先用其它容器装起来曝气几天,这样这些有害的物质将挥发掉,储存这些水让水中的有害物质挥发掉,这就是养水
换水
为了使孔雀鱼有更快适的生活,日常的鱼缸管理极为重要。除经常注意于水质、水温外,还要维持鱼缸内的生态平衡。给予孔雀鱼最佳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充分理解鱼缸和自然界生态的关系。自然界是具有净化水,以及再度利用的生态环境,如河川或海洋的鱼粪或死骸等都由细菌予以分解,而成为鱼饵的浮游生物营养源。要把跟广大自然界完全一样的生态环境,重现于狭窄的鱼缸是不可能,于是有必要藉过滤器来净化污水或换水,来演出人为的生态环境。
水是有硬度。所谓硬度就是指溶解于水中的镁或钙离子,以及碳酸离子等。而水中含有多量时叫做硬水,少者叫做软水。自来水中却有对孔雀鱼有害的氯或重金属在内,氯或重金属等只要把水储存一段时间后,将会自然消失。所谓PH值就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如此数值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为碱性,若是正好7则表示中性。饲养孔雀鱼用水必须将PH值调整为近中性的弱酸性或弱碱性(PH6.5~7.5程度),凡是此一范围者,孔雀鱼的饲养可以说是没问题了。造水是先从中和自来水的氯或重金属开始。虽说是自来水,但因地域,或同一地域也因季节不同而氯浓度也有不同,因此,为合乎自己饲养的孔雀鱼的PH值,并放入过滤细菌的休眠体;这是繁殖于滤材的好气性细菌,而对于分解,发生于水中而有害孔雀鱼的阿摩尼亚或亚硝酸也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因为此一细菌繁殖后,才适合于饲养孔雀鱼用的水质。
鱼缸内的水要经常予以循环,并通过过滤器来持续过滤,但水质还是会渐渐恶化。因此,有必要做定期的换水作业。换水的基本为「少量而频繁」,并每2~3周1次,以全水量的四分之一程度为准。水质的剧变对孔雀鱼的伤害很大。此外,每年至少也要做全面扫除1次,孔雀鱼对全新的水还是难以适应,所以有必要保留老旧的水约二分之一左右,来另加新水。换水前几天可以先让新水开始曝气,以便让那些有害物质消失.
蛰伏许久的孔雀鱼玩家们在这几个月的比赛中动了起来。有人默默的专研更进一步的饲育法,有人繁殖一大堆仔鱼等著出售,各有各的目的也各有各的路,不管兴趣或是利益,培殖孔雀鱼只要用心照顾,成果一定非凡。
常从前辈或是鱼友口中得知,如何的缸子、过滤器才能养好鱼,我个人尝试过很多过滤方式和大小不同的缸子;觉得以连缸的方式管理及处理鱼只最为方便。15X20X20公分的缸子是我目前所拥有的,以3格为一单位排列於桌上,一开始采用无打气状态的裸红饲养,心想或许可以省下一笔钱。但在高密度及高营养的饵料摧残下,不到三天鱼即以浮头现象抗议,赶紧采用了水妖精系统的海绵过滤器。实验之後效果不错,一个已稳定的缸子早上喂食乾燥饲料;中午汉堡、蚯蚓块;晚上丰年虾无节幼虫,以一对种鱼来说大概一个星期水质都不会出大问题,但基於成长及鱼只代谢最好还是定时换水。
饲养一段时间之後,底部过滤又流行起来,我以不加底部浪板直接加底沙配合著海绵过滤器并行,耶!效果比裸缸加海绵过滤器更稳定,但唯一麻烦的是鱼的排泄物在水流中到处飘动,另外,清洗时也点到为止,不然辛苦工作的硝化菌先生会在大力搓洗间,化为乌有。接著采用了有如AF Japan式的过滤方式,底部过滤系统加上半斜式堆底沙也有不错的效果。其实每种过滤方式各有优劣,像我以前只有海绵过滤器时会羡慕别人的底部过滤器是否比较好,其实,想通了只要掌握诀窍什麽方式过滤都可能是极品。
就种鱼而言,上述的缸子应该可适用,但我会准备两个两尺缸来育成小鱼,大概一个月区分出公母鱼就可以把公、母分缸置入。公鱼缸置於室外接受日光的洗礼,采裸缸,沉水马达使其水流流动增加活力,饵料采薄片水蚤及无节幼虫为主,当然少不了加温器;母鱼设置略同但置於室内,饵料以蚯蚓块、汉堡、无节幼虫搭配水蚤及薄片。
另外,对饲育水的处理也尝试了许多的方式,每次换水时皆抽除1/2的水量,如果是治疗缸则会以2/3水量抽除,在底部过滤之下每四天换一次水,十天彻底清洗一次底砂。水质处理上直接以自来水调整好温度,以添加硫代硫酸钠(海波)静置1个小时为主要处理方式,也尝试以父亲四尺水草缸的水以一比一和自来水混合调配成为饲养水,效果不错,但必须先确定水草缸中是否有什么疾病或不妥。蛋壳、整块珊瑚石置於养水中增加其硬度,长久下来不仅使鱼只健康,增进成长更是有其功效。
刚开始时鱼的饲料仅停留於薄片,一段时间後觉得乾燥饲料好像少了一些东西,翻了翻杂志得到一些短鲷、七彩、斗鱼饵料的资料,想想可否运用於培育孔雀,於是水蚤成为我第一个尝试对象,大量以酵母粉加上绿水培植後,成为我的孔雀鱼喜爱的主食之一,看著心爱的鱼追著水蚤爱不释口觉得很有成就感。蚯蚓也是从短鲷饲育中学来的,剖开後清洗其土壤,再以美工刀切成小块状投入喂食,可以代替你害怕被重金属污染及带菌的丝蚯蚓。曾听李振阳大哥提过,德国方面也很注意蚯蚓这种生物饵料,研究也有一段时日,甚至已经出了蚯蚓薄片了,这对於每天切啊!割啊!的孔雀鱼爱好者真是一大福音。然而汉堡这高营养、高污染的饵料确实对孔雀鱼成败占了一席之地,但配置手续之麻烦令人不愿轻易使用,但若你真的想尝试也无非是一种新的经验。其材料在以前杂志中曾介绍过便不再赘述,唯一原则切勿多量,以免使水质重度恶化。
以上林林总总是我的经验,在此与众鱼友们分享。一直将水族生态做为一个吐露心声的园地,鱼友互相写写文章交流养鱼经,虽然不是玩家、高手也可以把心声吐露分享。投稿,也是养鱼以外一大乐趣,不是吗?
购买时的选择要点
是否活泼游水:凡是健康的孔雀鱼,都会活泼地游动於鱼缸内各处。若是鱼体笨重,或摆动头部来游动,或是停止於水底不动,一定有问题的鱼只。
鱼体的光泽或鳃部的动作有否问题:把游姿活泼的鱼只再仔细观察。凡是真正健康的个体,体色一定有光泽才对,若是罹患白点病等时,一定有根花纹不同的白色斑点;另外鳃部的动作若特别快者,也是恐有病症之虑。
是否为高龄的鱼只:体色美丽,尾鳍也成长十分完整而美丽的鱼只,是已经迈入壮年之时。虽然因品种或饲养状态,而有些不同,但孔雀鱼的平均寿命为一年左右;如饲养不久就要结束生命,著实会令人失望,所以一定要选择即将开始成长完美的年轻鱼只,若是以繁殖为目的者,必须选择即将进入於繁殖适龄期的个体。
输入孔雀鱼的选择方法
凡是经由东南亚地区繁殖而输入的孔雀鱼,其色彩丰富,而且价格也普通,所以最适合於初学者来饲养。不过,鱼只大多是装满於塑胶袋中来空运,因此各体会有些擦伤,需仔细观察鱼体是否受伤严重。
其次,经由水温、水质等饲养环境不同的国外输入的孔雀鱼,要适应於国内的环境之前,尚需一段时间适应,尤其是虚弱的鱼只,进货经~2周时,会引起体况失常而发病,所以一定要选择已经度过此时期的鱼只,便非常重要。至於何时进货,则要跟店家确认。
此外,廉价的孔雀鱼在照顾管理上也较为不周延,因此,输入国内,体况变差者也很多,请选择没有这些顾虑而饲养管理最为万全的店家。
健康的雄、雌於判别法
如果想要挑战繁殖的饲主,一定要能正确判别,雄雌是否具有交配的能力。所以首要条件为,上年轻而即将进入繁殖期适龄的个体。
其次要注意的是,在鱼缸内雄鱼是否不断追逐雌鱼,若是未能活泼追逐,可能为生殖能力有缺陷(白公种居多)。雌鱼要选择腹部有丰厚的肉质而看似带有性感者,若是过份瘦细,在产仔时恐有意外发生之虑。
其实养孔雀鱼真的很简单,只要一个可从侧面观赏的的缸子(最好可装20公升以上的水),一个打器帮浦就可以了.然後买一瓶薄片饲料,再去找一对孔雀就可以.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出半年你就要开始烦恼孔雀鱼太多不知道要养在那里了。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第一步.或许现在你已有了水族箱了,也开始有了一些鱼了;但我在这第一篇,还是来为那些还不知道要如何开始的人说明一下,提供一些叁考.
水族生态系统有很多种形式,可粗略暂分为海水和淡水两部分.海水的魅力纵使很大,但毕竟目前尚未很发达,玩的人不若淡水者多,分类也不太细.淡水则可细分很多,也有混合的.像水草缸,七彩,非洲慈鲷,美洲慈鲷,大型鱼,灯鱼等.目前也有很多人重视自然生态缸;有水草和鱼,半水景,并重视整体的造景,可说更一层地结合了园艺的美学.初入门者可到处至各地水族馆叁观,作初步了解大致上水族箱有那些形态,再做决定自己要的目标.
在考虑自己的情形後,如经济,饲养环境,喜好程度等,最好能再对自己的决定做进一步的了解;譬如你选择了水草缸,那你最好再去了解设水草缸所需要做事,考虑能不能做到,再做第二次决定.决定好了以後,就可以开始购买所需的器材了.
如果你认识有经验的朋友,那就再好不过了.否则一方面你可能不知道你需要那些器材,也不知道要到那一间水族馆买较好;也或许有些产品你不知道功用而错过了.
通常没有经验的人也不知道那一家水族馆的信用好.如果可以问到的话,就可以和这家水族馆老板多多商量.基本上,你必须先有一个缸子.你先考虑你要设的是什麽缸,再决定缸子的大小和样式.在大小方面可考虑你饲养环境的空间,和个人的喜好;原则上,一般不管那的鱼都需要越大就越好的空间,最好尽量给予.现在来谈一下需要的基本配备.这是很难说的,也没有标准可循.因为养好一堆鱼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当然也有很多设备可用;更可以自行设计或制作器材,不但省钱又有成就感,只是要花时间去动头脑和动手.
基本配备在上文提过缸子.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饲养观赏鱼的常用配备,我们这 讲入门用的就以一些常用的“标准配备”来做说明.鱼缸有了,现在要有个滤水设备.广义的滤水设备很广,可包含整个生态和主人的劳动.事实上,我们会先购买一个滤水器.滤水器的种类很多,须根据所设缸子的种类而做决定:
1.上部式过滤器
这是一种传统式过滤器,使用者多,以某场合而言有很好的效果.这种过滤器包含一个抽水马达和一组滤水槽,槽内放滤水介质;有各种尺寸规格选择.
效果上有不错的物理过滤,但要时常清洗.有一些改良型加装有滴流过滤效果,多了生物过滤.有关生物过滤以後将会述及.这种上部式过滤器适用在非水草缸的环境,若是水草缸使用则有二氧化碳流失和破坏造景等问题.另外,一些对水质较敏感的鱼种也不太适合,除非水体大且鱼只占比例较小.滤棉的清洗就像洗衣服那样左搓右揉把面所含的秽物洗出来就行了,但千不要真的像洗衣服那样加入洗衣粉洗(我以前笨笨的就是这样).洗洁剂的残留会有不良的影响,以後会谈到.
2.底部过滤:
一般人还会在缸底铺一层底砂,可能只是为了好看;但这层底砂在过滤系统方面也占了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上部过滤器由於面的滤棉常常阻塞而要时常清洗,以致无法着生大量硝化细菌.而硝化细菌乃净化水质所不可缺者.底砂的设置正可提供一个可让硝化细菌生长的场所.
有些情况下也有人选择不使用底砂的,这些没有使用底砂的缸子我们称为裸缸.裸缸的选择目的,通常是为了管理方便.因为有时鱼吃不完的残饵或是鱼的粪便会掉落缸底.
若有底砂而没有好的设计则久而久之会堵塞发臭,且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厌氧菌会产生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对鱼对草和我们想要的硝化细菌都不好.
铺设底砂的确有它的好处,但我们尚得解决它可能带来的来的坏处,对於裸缸,则通常需要以常换水的方式来解决没有底砂的缺点.底砂的功能除了一般人认为的美观以外,最重要的是它的过滤作用.因为底砂可以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对於水中各种细菌的作用我想不必在此细谈,新手只要知道水族箱需要某些细菌以除去水中因残渣而产生的毒素.而这些细菌所需要的是一个含氧丰富的场所,避免厌氧菌的过量繁殖.底砂则拥有大的表面积可以供很多硝化细菌着生其上,表面越大,可着生的硝化细菌就越多.但铺设底砂要注意要保持流通.
1. 洗好缸子, 可用洗米水或食用醋浸一天,洗完后再用水冲,之后把水完全抽掉。
2. 落泥/砂,铺自己想要的厚度和形状。
3. 加水,加水时先铺一块胶台布在泥/砂之上,加水至 3/4 水位。
4. 设置滤水器及激活滤水器一天之后,加入小量非阳性水草,例如莫丝和水榕,同时每天开灯三~四小时, 如果是多过一个灯制就可以先开一部份的照明。
6. 加入硝化细菌,如果买了干菌就加入滤水器中,如果是PSB 便要开了灯后才落水,再加水至缸面。
7. 两天后用 no3 & nh4 测试一下数值,如果数值很低又是用了干菌的话,便可以开始放入小量鱼只了,最好是飞弧等功能鱼,同时也可加多些水草,如果没有这些tester,便要保险些,一星期后才开始下小量鱼, 如果没有下硝化细菌就要等两星期才可以下入数尾鱼测试水质。
8. 过多了一阵子,如果水草生长得很好,便可将每天开灯的时间渐进式地增长到8~10小时,那时便可以将所有灯也同时开启,同时co2也可以和照明系统一起开启,如果有两个timer,最好是开灯一小时之后才激活 co2,关灯半小时前关闭co2。
9. 再过多两天,又可以再加多少许鱼只了,千万不要一次过便加足所有你想要的鱼啊。
10. 再加鱼时最好就将鱼隔离几天,看看牠的健康很好才放进饲养缸内,因为即使鱼儿病了,也不可在水草缸內下藥。
设置孔雀鱼水草缸的六个步骤,给初次养鱼的朋友参考
第一步:
饲养孔雀鱼的水族箱可依据个人消费能力、欲摆放地点的宽窄而选购,一般以60×45×50cm(长×宽×高)玻璃缸为宜。
孔雀鱼小巧多姿,性情温顺,但对声响极为敏感,因此,在摆放水族箱时应注意:一是要避开靠近门或人员活动频繁的在方;二是要避开太阳光直射的靠窗户点(否则易长藻类,夏季水温易升高)。
第二步:
水族箱放定后,在箱底部安装过滤器(上部过滤器不适用),然后在过滤器上面铺上厚约5cm砾砂(洗净),如用海绵过滤器,砾砂则要薄一些。
第三步:
接下来安装好加热棒、控温仪,然后注水(水位约40cm即可),并添加水质稳定剂,让水质尽早达到稳定。
第四步:
注水后,调试加热棒、过滤器,确认其正常后,再植入水草(以大水芹、小水芹、红菊花草、铁黄冠等为佳)。
第五步:
水草布置完后,让过滤器工作1~2天,待水质稳定后放鱼。鱼不能直接放入水族箱内,应将购回的鱼连包装袋一起放入水族箱内,待袋内水温与水族箱内蒙古自治区水温基本一致时(温差不超过1℃),再打开包装袋,小心将鱼捕出,慢慢放入水族箱内。包装袋内的水取出另行处理(切忌倒入水族箱内)。
第六步:
放鱼后,因鱼对新的环境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游动能力、摄食能力较弱,所以,在投饵上应做到少量多次,以确保饵过剩,败坏水质。
孔雀又叫百万鱼,就是因为她们繁殖能力特强,性成熟期较早,幼鱼经3~4个月的饲养就可繁殖后代。其性腺成熟的早晚与水温高低、饲养管理好坏有关。成年雄鱼较雌鱼小,卵胎生,繁殖非常容易,水温以23~26℃为宜,繁殖时将相配的品系的雌雄鱼放在一起混养,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就不需要再挑选亲鱼,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就可进行交配,待到雌鱼的胎斑由白变黑,肛门突出时;便是临产征兆。多数在傍晚或黎明前完成产仔。这时可将临产的雌鱼捞到繁殖箱里1~2天便可产出幼鱼,每条雌鱼每次可产幼鱼肌70~80尾,幼鱼产出后即会游动和进食,其生长迅速,二个月可辨雌雄。
除上述方法外,也可用绿色纱窗做成小笼子(长150毫米、宽100毫米、高130毫米),底部用尼龙网布固定,以仔鱼游得出而大鱼游不出为宜。笼口边缘加泡沫塑料条,使小笼浮在水面。将临产雌鱼放入,仔鱼一出生即通过尼龙网落入缸底,待产完后捞出亲鱼即可。
此外,在夏天,可选择室外水泥池、陶缸或砖砌水泥池等,若气温保持在23℃左右时,将数百对亲鱼入,池中种些水草,投足饵料,让其群生群居,每月也可收获仔鱼数千尾。
繁殖热带鱼,要求既省事又能繁殖成功,可采取以下办法:一是选择容易繁殖的鱼类饲养和繁殖,如卵胎生鱼类;二是选择繁殖要求生态条件不高的鱼类;三是选择繁殖要求水质与当地自来水、平时饲养用水相近的鱼类繁殖。
卵胎生鱼类仔鱼的成活率高,其中尤以孔雀鱼仔鱼的成活率最高。卵胎生鱼类的卵子在雌鱼的泄殖腔内受精发育,并长成小鱼苗出生。现以孔雀鱼为例。卵胎生热带鱼中孔雀鱼的繁殖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情,因为随着繁殖、杂交,其子一代的花色、尾形不断地花样翻新,即使是同种孔雀鱼繁殖出来的子一代中,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当然在同一窝鱼中也有花色不如亲本的,但通过筛选,可以不断地获得新奇美丽的孔雀鱼。孔雀鱼对繁殖条件的要求不高,只要饲料丰富质量好,如鱼虫等鲜活饵料每日都能满足鱼的需要,以及水温适宜,不低于24℃的情况下,一般在平时饲养用水中就能产仔。孔雀鱼对产仔缸的大小不计较,用广口大玻璃瓶也行。需要注意的是怀孕雌鱼受惊易跳,要防止跳出缸外,造成死亡。
选择雌鱼体长超过5-6厘米,雄鱼体长达3厘米,花色艳丽奇妙、尾形长大的作亲鱼。雄鱼多于雌鱼,同一个品种或不同品种的孔雀鱼均可,视欲获子一代的要求而定。如欲获亲本品种,定向繁殖,则以雌雄同种交配,花袍雄鱼3尾配1尾雌鱼,或以黑袍雄鱼配黑尾雌鱼。若雄鱼不足,以1:1的比例也可。如想获得新的花色,则可用不同花色的进行杂交。
亲鱼选好后合缸饲养,可见雄鱼经常追逐雌鱼,雌鱼的腹部日渐膨大,这时期要加强喂养,常投鱼虫等活饵料。当怀孕雌鱼的腹部膨大如鼓,向腹部两侧突出,肛门处黑色胎斑变大、黑色明显加深时,即接近产期,应移入产仔缸中待产,待产期间仍要加强喂养。移入产仔缸后,有的雌鱼很快产仔;有的雌鱼腹部虽然臌圆了,仍不下仔,这不是有什么问题产不下,而是还没有到产期,要耐心等待。
为了防止亲鱼蚕食产下的仔鱼,可在产仔缸内设置隔离墙。隔离墙有3种:第一种是用塑料片围成漏斗状,浸入水中,亲鱼放漏斗内,产仔后,鱼苗就从漏斗嘴孔掉进漏斗外水体,雌鱼便吞食不到鱼苗。第二种如产仔缸是长方形的水箱,可将隔离墙做成V字形的,底部留出缝隙空档,让仔鱼落入水箱。第三种利用大的方形袋状捞网,或自做一小网箱,挂在缸口,网浸在水中,将产仔亲鱼放在网内,产仔后仔鱼从网孔落入网外水中。
在将临产雌鱼移入产缸时,不能把不同品种、不同产期的其他怀孕雌鱼放在一缸,因为,当前者产下仔鱼时,尚未产仔的雌鱼会立即吞食不是自己产的仔鱼。雌鱼产仔后十分衰弱,应单独饲养,暂避雄鱼,待体质恢复后再与雄鱼合缸。孔雀鱼产仔大多在早上,第二天仔鱼开始游动,此时可以喂食。如果产仔缸体积很小,仔鱼数量又多,1周后应换大的容器饲养。
一、亲鱼的选购
选择雄鱼时,应选择体色鲜艳,体型健壮,尾柄肥大,会来回地追逐雌鱼的雄 鱼。选择雌鱼,则要注重尾鳍的形态、颜色等,均能表现其品种应有的特征。最好是已产下一次仔鱼的雌鱼 ,其腹部膨松,色暗,最为理想。
二、亲鱼的繁殖
雌鱼体内受精的卵成熟后,腹部会鼓起 ,下腹部会膨胀变黑,这就是所说的“妊娠状态”。当雌鱼在水族箱旁边上下游来游去,有异常行动出现时 ,则是将产仔的前兆。这时,常可以看到雌鱼的下腹部内有稚鱼的容姿及其大眼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 雄鱼分开饲养,以免受到雄鱼的追逐干扰而消耗体力。确认雌鱼受精后,将雄鱼分离另外饲养,产仔期接近 时,再把雌鱼放入产卵专用的水族箱或产卵箱内。健康的雌鱼约21~25天为一个繁殖循环期,初产时约10尾 左右,第二次约20~30尾,第三次约30~50尾,也有一次能产下将近100尾的雌鱼。产仔特用的水族箱或产仔 箱,内部应种满水草,营造出让雌鱼产仔的有利环境。繁盛的水草是稚鱼最佳的隐藏之所,避免雌鱼不小心 吃掉仔鱼。产仔箱以预产期的前一天放入最为宜,完成产仔后应立刻将母鱼捞出,以保持充中的空间。产仔 结束后,要让母鱼在别的水族箱中充分休养,并慎重地考虑是否让雌鱼再度产仔,以免水族箱鱼数过量,不 便管理。
孔雀鱼的大部份病症,都是饲育者本身的疏忽所引发的,通常引发的病症有四大因素:
1.水质的恶化
水质恶化的最大原因是投饵过量所引起的水污染以及过滤器污秽所引起的有害质的积存。只要每日的投饵适量,以及适当扫除过滤器与水质调整都可以防止发生。虽然适当的换水也有必要,切勿大量换水,这样对孔雀鱼有伤害,稍注意。过度清除过滤器,也同时洗掉繁殖的过滤菌,而导水质恶化。
2.水温的变化
孔雀鱼是属于变温物,会随着周遭的温度来变换体温的。水温不论高或低都有碍鱼体机能正常的运作,尤其水温的上升或低下,对孔雀鱼是最大的致命伤。结果体内的代谢不顺,食欲也低下而会衰弱下去,也要注意季节早晚过度落差很多。
3.粗鲁的接触鱼身
孔雀鱼的身体表面是特别纤细而易损伤,所以利用网子捞起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体表一但损伤,细菌会从伤口侵入而感染。若不用网子而用手捞起时,也不要用指甲损伤鱼体。请特别留意。
4.带进病症
孔雀鱼,容易患病的原因中,估有最大的比例是受到他鱼的感染,若将新购入的孔雀鱼放于鱼缸内时,一定要先行确认,是否有病症或先养于他缸观察三、五天,确定无病症再放入。
病症的前兆:
●索饵不佳 ●在水面附近做出呼吸困难状
●在水底附近静止不动 ●游水动作有些不自然
●身体磨擦于他物似的在游水 ●一直在张嘴状态
●呼吸的方法有些怪异 ●鱼体全面欠缺光泽
●尾鳍呈合闭状态
如发现孔雀鱼的外观有如下现象时,患病的可能性最大需及早判别病名并
采取药浴等做适当的治疗。
●鳍部先端溶解 ●体表或鳍部有白点
●嘴边或身体的一部分呈白状 ●鳃部呈红白肿状
●鱼体有瘀血部分 ●鱼体出现水泡
●极度消瘦 ●鱼鳞竖起而鱼体呈肥胖状
●眼球呈突出状 ●类似绵花球状
一旦发现孔雀鱼有异状时,就要及早判别病名,如自己无法判断时,就要请教水族馆店家并购入治疗用品。治疗可分药浴和口投。
白点病
症状: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mm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烂尾症
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因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
原因:遭受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份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水霉病
症状:别名口腐病,棉花病,但正名为水霉病。这是水霉寄生于体表而带上棉花般是白色状,不久蔓延至全身而腐烂皮肤,尤其病情进行时水霉繁茂部份会腐烂掉落都有可能。而到了患病中期以后就会失去食欲,游水也欠活泼,不久将会死去。
原因:体表的伤口或锚虫,鱼虱等寄生所引起的伤口,由水霉科的真菌着生引发二次病症者。真菌大都是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居多。
松球病
症状:全身的鳞片竖起鱼体,全面也会鼓满,病名是因为看似松球般乃有此名。
如病情进行则鱼鳞会剥落,于是不能再游水而导致死亡。
原因:遭受野罗孟那斯细菌感染所引发。
口腐病
症状:口部外围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
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它鱼缸。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
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一、扫把式烂尾:大多从尾巴梢的中部开始溃烂,迅速蔓延至尾基部,膜质完全烂掉,只剩尾骨,看起来似扫把状,尾鳍两侧发病晚于中部,有时背鳍也会发病,晚期可从尾鳍蔓延至尾柄。
此病发展极为迅速,如治疗稍晚即会死亡。治疗用海宝牌“鱼勇”,按照说明下药,严禁过量,早期病症治愈率很高,晚期则基本无效。
二、松鳞病:以前孔雀患此病都是诊断为绝症的,最近治疗成功两例。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病特征是鳞片竖起呈松开状,病鱼不会马上死掉,但患病面积会渐渐扩大至全身,最后衰竭死亡。
药物使用日本黄粉,计量加大到说明的3倍,并加海盐(作用是消肿),结合打氧,治疗期约20天左右。
治疗应在发病早期,全身松鳞后若食欲尚好,也有治愈希望,若没有食欲,则不可治。
三、烫尾:孔雀尾梢部出现似被烫过的红褐色边缘或斑点,次日或几日后红边渐渐消失,原红色部分腐烂掉了,之后还会在新的尾梢上再次出现红边,并每次都有增大。患此病鱼只短时间内不致死,但鱼只尾部出现下垂、摆动异常、食欲减退、不追鱼,后来还可以发展到身上,出现一些隆起的灰白色病斑,日久则病重死亡。此病常见,并在成年(尾大)的雄鱼和燕尾的雌鱼间易于传播。
治疗使用日本黄粉,治疗期要20多天,若鱼只一半以上的尾梢都有红边,则要每日使用“鱼勇”药液直接患处涂抹一次,涂完之后再放入黄粉水体中饲养,效果很好。对于鱼龄超老的雄鱼则很难治愈。
我用此方法已治愈多例烫尾病。以前看到过用海盐治疗此病的说法,经试验感觉基本无效。
四、突眼病:
突眼病也是较难治疗的疾病,鱼只不会很快死亡,但大大影响观赏效果,我采用和治疗立鳞病相同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五、棉口病:我的做法是用大量黄粉药浴,并加粗盐,打氧,在二三天内应可治愈。(alfredxu发表)
六、缩尾与针尾病
看到近期论坛上询问针尾的较多,在此一并回答了:
现象:孔雀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一锥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
病因: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残饵较多,换水不勤,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
易感鱼龄:10日龄内的鱼苗、一~二个月大小的分缸鱼。成鱼较少感染。
治疗:用海宝牌水霉净,按照说明下药。或用海盐治疗,全缸泼洒饱和盐水(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提高水温到28~30度。如有必要还可以下黄粉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水霉感染,还有几种细菌感染也可造成夹尾:
1、粘连:尾部夹角缩小,摆动异常,整个尾巴似被涂上了一层浆糊然后晾干的样子,除了打不开,还变得较“硬”,部分鱼很快趋于衰竭,出现头向上尾向下竖立水中、缓慢下沉的状态,这是一种细菌病,应使用治疗细菌病的药物治疗。
2、尾鳍边缘溶化:尾鳍边缘似被开水烫过、溶解、边缘膨起松开,呈乳白色,患该病的孔雀也会出现夹尾和轻微的摇动身体,容易和水霉病混淆,不同的是摇动的程度轻许多。此病也应使用细菌药治疗。
3、混合感染:是指细菌病和水霉病混合感染,此时仅按照治疗水霉病的方法治疗,不见效果,甚至还会更加严重,所以正确诊断也很重要,混合感染可采用混合药物治疗。
一、扫把式烂尾
大多从尾巴梢的中部开始溃烂,迅速蔓延至尾基部,膜质完全烂掉,只剩尾骨,看起来似扫把状,尾鳍两侧发病晚于中部,有时背鳍也会发病,晚期可从尾鳍蔓延至尾柄。
此病发展极为迅速,如治疗稍晚即会死亡。治疗用海宝牌“鱼勇”,按照说明下药,严禁过量,早期病症治愈率很高,晚期则基本无效。
二、松鳞病
以前孔雀患此病都是诊断为绝症的,最近治疗成功两例。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病特征是鳞片竖起呈松开状,病鱼不会马上死掉,但患病面积会渐渐扩大至全身,最后衰竭死亡。
药物使用日本黄粉,计量加大到说明的3倍,并加海盐(作用是消肿),结合打氧,治疗期约20天左右。
治疗应在发病早期,全身松鳞后若食欲尚好,也有治愈希望,若没有食欲,则不可治。
三、烫尾
孔雀尾梢部出现似被烫过的红褐色边缘或斑点,次日或几日后红边渐渐消失,原红色部分腐烂掉了,之后还会在新的尾梢上再次出现红边,并每次都有增大。患此病鱼只短时间内不致死,但鱼只尾部出现下垂、摆动异常、食欲减退、不追鱼,后来还可以发展到身上,出现一些隆起的灰白色病斑,日久则病重死亡。此病常见,并在成年(尾大)的雄鱼和燕尾的雌鱼间易于传播。
治疗使用日本黄粉,治疗期要20多天,若鱼只一半以上的尾梢都有红边,则要每日使用“鱼勇”药液直接患处涂抹一次,涂完之后再放入黄粉水体中饲养,效果很好。对于鱼龄超老的雄鱼则很难治愈。
我用此方法已治愈多例烫尾病。以前看到过用海盐治疗此病的说法,经试验感觉基本无效。
四、突眼病
突眼病也是较难治疗的疾病,鱼只不会很快死亡,但大大影响观赏效果,我采用和治疗立鳞病相同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五、棉口病
我的做法是用大量黄粉药浴,并加粗盐,打氧,在二三天内应可治愈。(alfredxu发表)
六、缩尾与针尾病
看到近期论坛上询问针尾的较多,在此一并回答了:
现象:孔雀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一锥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
病因: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残饵较多,换水不勤,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
易感鱼龄:10日龄内的鱼苗、一~二个月大小的分缸鱼。成鱼较少感染。
治疗:用海宝牌水霉净,按照说明下药。或用海盐治疗,全缸泼洒饱和盐水(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提高水温到28~30度。如有必要还可以下黄粉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水霉感染,还有几种细菌感染也可造成夹尾:
1、粘连:尾部夹角缩小,摆动异常,整个尾巴似被涂上了一层浆糊然后晾干的样子,除了打不开,还变得较“硬”,部分鱼很快趋于衰竭,出现头向上尾向下竖立水中、缓慢下沉的状态,这是一种细菌病,应使用治疗细菌病的药物治疗。
2、尾鳍边缘溶化:尾鳍边缘似被开水烫过、溶解、边缘膨起松开,呈乳白色,患该病的孔雀也会出现夹尾和轻微的摇动身体,容易和水霉病混淆,不同的是摇动的程度轻许多。此病也应使用细菌药治疗。
3、混合感染:是指细菌病和水霉病混合感染,此时仅按照治疗水霉病的方法治疗,不见效果,甚至还会更加严重,所以正确诊断也很重要,混合感染可采用混合药物治疗。
七、驼形线虫的治疗方法
下面的方法还有部分是F兄的心得:
宝塔糖(盐酸左旋咪唑)压成粉,加水与颗粒饲料搅拌混合(药:饵=1:2)、晾干。
延长喂饵间隔时间,以提高药饵的效果。药饵一天二次,持续4天。24小时后有虫排出。
鱼缸用饱和盐水和高锰酸钾分别彻底消毒,底沙洗净煮过。
两周后,再次喂药饵一天二次,持续4天以巩固疗效。
相关知识
孔雀鱼喂什么好
【孔雀鱼】孔雀鱼价格及图片
汗!孔雀鱼的繁殖能力也太强了吧刚开始养了两对孔雀鱼,它的繁殖能力 爱问知识人
孔雀鱼怎么繁殖(孔雀鱼选种及环境要求)
孔雀鱼的检疫详细分析以及孔雀鱼常见病的治疗
孔雀鱼的品种
孔雀鱼怎么养尾巴才漂亮(孔雀鱼饲养与管理方法)
孔雀鱼的饲养全指南(宠物养护,从孔雀鱼开始)
孔雀鱼繁殖选种设备选择(孔雀鱼繁殖注意事项)
孔雀鱼水质要求
网址: 孔雀鱼常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98997.html
上一篇: 绿翡翠狗头是淡水鱼吗?熟悉其生态 |
下一篇: 不同养殖密度对长江鲟稚鱼生长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