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社群因素对动物交流声频率的影响:一项对群居鸟类声音交流的行为研究
联络叫声是群居动物常见的鸣声类型,尤其常见于哺乳动物和鸟类,但目前对于此类叫声的具体功能,尤其是不同的叫声频率是否包含了不同的信息仍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群居雀形目鸟类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来探究不同频率的联络叫声可能包含和传递的信息,以及外界因素例如环境和鸟群的社群结构等如何影响鸟群的叫声频率。为了厘清联系叫声的具体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如何影响联络叫声的频率,本研究进行了野外观察试验并提出了三个科学问题:第一,联络叫声是否可以用来保持觅食个体之间有规律的空间距离,如果假设正确,在植被密度较大或者阻碍视线的物体较多的情况下,暗绿绣眼鸟的叫声频率将会增高;第二,联络叫声是否可以提供与被捕食风险相关的信息,即当有捕食者接近时,联络叫声会突然停止,这一策略被称为“适应性沉默”。如果该假设正确,暗绿绣眼鸟在更危险的开阔生境内将会发出更多的叫声,以使沉默成为更明显的危险信号;第三,联系叫声的变化可能与鸟类的社群因素相关而不是与外界环境相关。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在野外观察中,暗绿绣眼鸟的叫声频率将会受到个体移动的影响。为检验这三个科学问题,在野外试验中,选择高植被密度(代表被捕食风险低)以及低植被密度(代表被捕食风险高)两种生境,并录制了不同生境中800多段97741次暗绿绣眼鸟群体的叫声和一些个体飞行移动时的叫声。结果表明:首先,植被密度对鸟群的叫声频率影响很小;其次,飞行的个体会发出由重复的联络叫声组成的独特叫声;再次,群体水平的联络叫声在鸟群内个体移动之前会有所增加,尤其是鸟群的外围个体向群体中心靠近之前。这些发现表明,联系叫声并未包含外界植被的信息,而更有可能取决于绣眼鸟在鸟群内社群地位的情况。为了检验在野外观察中获得的结果是否可靠,在鸟舍内记录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联络叫声:一种是和野外一样在飞行时发出的“飞行叫声”;第二种是轻柔的传播距离短的“短距离叫声”;第三种是响亮的传播距离长的“长距离叫声”。通过不同联络叫声的特征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其准确识别率达97.8%。首先,为了探究植被密度对鸟群联络叫声的影响,在鸟舍内放置了不同密度的人工植被,并在不同植被密度的条件下录制暗绿绣眼鸟的叫声。结果与野外一致,植被密度并不会影响鸟群联系叫声。其次为了探究社群因素对联系叫声的影响,利用相同的实验条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调整了鸟群的个体数、鸟群的个体组成并记录了绣眼鸟个体之间的社群从属关系。实验的第一个目标是探究鸟群内的个体是否会因为某个拥有特定社群地位的个体的加入,而改变自身叫声。通过记录群内不同个体的社群地位,假设群体的叫声频率会随着有与群体有紧密社群从属关系的个体的出现而增加;实验的第二个目标是为了探究群内个体是否会通过调节自身的叫声频率,以保持群体整体的叫声频率,从将停止联络叫声作为遇险的信号。结果表明:群内个体并不会通过改变自身的叫声频率而使群体的叫声频率维持稳定。但研究发现,群体大小对群内鸟类的叫声频率影响极大,暗绿绣眼鸟独处时会发出更多的长距离叫声,而短距离叫声则随之减少。此外,暗绿绣眼鸟在与不同社群等级的个体相处时叫声频率会下降,而在与有从属关系的个体相处时叫声频率则会上升。综上所述,联系叫声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受鸟群社群关系影响。为了验证适应性沉默假,即联系叫声是否与被捕食风险有关,本研究还在室内进行了鸣声回放实验。虽然暗绿绣眼鸟的叫声中有警戒叫声,但警戒叫声不一定可靠(因为可能会出现误判和欺骗警戒),警戒叫声后的沉默可能才真正强调了威胁,因此就能允许个体区分出虚假和真实的警戒叫声。故假设联络叫声的再次产生是“此处已安全”的信号,这一现象在一些其他社会性的物种中也可以找到。在对8群笼养暗绿绣眼鸟的鸣声回放实验中,分别回放了它们自己的联络叫声(回放会突然停止)、警戒叫声(回放也会突然停止)和警戒叫声后紧着络叫声。实验发现鸟群对突然停止的联系叫声并未做出反应,对突然停止的警戒叫声的反应也不比对警戒叫声后紧接着联络叫声的反应强烈。结果表明,联络叫声的频率并不包含有关被捕食风险的信息。综上所述,在暗绿绣眼鸟的群体内,联络叫声的频率与植被和捕食风险并没有明显的联系,而与鸟群的社群动态有关。这说明不同的叫声频率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社群关系,而且可能具有招募功能。本研究表明,尽管联络叫声是动物鸣声中相对简单的一种类型,但其具体功能却还未被完全了解,而且不同物种之间的叫声功能可能存在差异。为了充分了解联络叫声在同一物种间的作用,还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展对其它群居雀形目鸟类的研究,以便深入了解这种广泛存在的联络叫声在不同动物社群中的变化。
相关知识
声音是动物通讯的信号之一,动物的多种行为都涉及到声信号的利用
犬猫采食及感官交流行为研究
动物行为对环境适应的方式和影响.pptx
鸟类的社会行为与群居结构.pptx
动物的声音:培养孩子们对动物声音的辨识能力
绣眼鸟的饲养和调教(上)
梨花教育带你了解鸟类如何通过声音进行交流?
语言的秘密:动物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环境因素对犬嗅觉影响研究
环境噪音对鸟类鸣声的影响及鸟类的适应对策
网址: 环境及社群因素对动物交流声频率的影响:一项对群居鸟类声音交流的行为研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14790.html
上一篇: 我的科学项目——机器鸟对雏鸟印记 |
下一篇: 笼养鸟疾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