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昆明动物所在家犬行为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家犬行为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家犬行为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进展

马里努阿犬是一种高兴奋型工作犬,在局促环境中常表现出转圈行为。其中表现一定转圈行为的个体较无转圈行为个体具有更高的兴奋性和工作欲望,较极度转圈个体具有更好的行为控制力。值得注意的极度转圈行为已经被定义为强迫症,且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基因,神经钙粘蛋白基因(Cadherin 2:CDH2)即为其中之一。在家犬及人类强迫症的研究中均发现 CDH2与强迫症相关。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曹雪博士在张亚平院士及王国栋博士的指导下运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对马犬这一行为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候选基因(CDH2基因)的9片段进行sanger测序,序列比对,选择信号检测,群体历史模拟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发现CDH2基因中的一个片段在马犬群体中受到平衡选择作用,这提示CDH2基因可能与马犬的特异行为相关。且G63913941A这一多态位点可能通过增加CDH2基因转录调控位点影响CDH2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马犬的行为......阅读全文

显微注射泵系统选购方案建议(一)

显微注射泵系统研发背景:在高倍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Micromanipulator),控制显微注射针在显微镜视野内移动的机械装置,用来进行细胞或早期胚胎以及动物组织显微操作的一种方法。而最新的显微注射技术,已经广泛扩大到动物育种、濒危物种保护、试管婴儿、基因编辑、基因敲除、光遗传学研究、神

中韩科学家主导破译小须鲸基因组

  2013年11月25日,来自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破译了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并对鲸类独特生理习性的遗传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据了解,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是目前测序深度最高的海洋哺乳动物基因组图谱。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一直以

STM:房颤也是病!科学家发现可导致房颤的风险基因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统计,有大约两百七十万美国人存在心房颤动的情况,心房颤动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心脏的正常节律出现紊乱就会发生心房颤动,导致心跳频率很快且不规则。血液如果不能正常地从心脏喷射出去,就有可能形成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最近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特殊信号途径中的

人类舞蹈病的基因缘何让鸟儿不唱歌?

  在宠物市场,模仿能力强、鸣叫声悦耳动听、外表漂亮的鸟儿总是很受欢迎,有歌声婉转动听的画眉鸟,有叫声高亢明亮的夜莺,有高贵漂亮的金丝雀,有羽色艳丽的黄鹂鸟,有象征吉祥的喜鹊,也有擅长模仿的八哥,这些都是供人观赏的宠物鸟。  除了宠物鸟,还有一些善于鸣唱的鸟儿,如来自澳洲的斑胸草雀等,由于某些与人类

CRISPR-RNAseq:把混乱的基因编辑结果屡清楚

  对复杂基因网络的分析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步:1.向大量细胞引入CRISPR基因编辑系统。2.应用单细胞RNA测序分析这些基因编辑的影响。3.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相互作用的遗传途径。通过遵循这些步骤,研究人员可以比以前更有效地探索基因组遗传风险因子的功能影响,观察和研究癌细胞中发生突变的具体基因。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一)

近10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1989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MPS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几十人参加,而1997年第四届I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梳理肺结核诊断方法进展

  今年3月24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认为感染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即导致肺结核(TB)的细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患上有症状的疾病。即便他们当中只有10

科学家研究发现失智症相关基因网络

  阿兹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失智症(dementia)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以来还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尽管科学家已经找到一些与失智症风险相关的基因,但这些基因如何导致脑细胞死亡还未得到阐明。近日,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领衔的研究团队研究了在失智症中介导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基因网络。他们发现了介

对话周琪院士-基因编辑的未来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CRISPR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修饰基因组的能力. CRISPR技术来源于细菌本身对抗噬菌体的“免疫系统”. 这项技术利用单链引导RNA(sgRNA)和Cas9蛋白, 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简单、迅速、低成本实现基因编辑. 2012年以

Blood:唐氏综合征患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病风险更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癌症。此外,对于患有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症)的儿童来讲,他们患ALL的几率比没有唐氏综合症的儿童高10到20倍。  对此,来自贝勒医学院的Karen R. Rabin博士和Philip J. Lupo博士一直在研究合一差异背后的原因。 Rabin说

当我们渐渐老去 基因表达如何改变

  当我们渐渐老去,基因表达会如何改变。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多个组织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大范围的研究,发现皮肤表现出最明显的年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这项成果于近日发表在《Genome Biology》上。   衰老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表现为结构和机能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年龄也是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一文了解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PNAS:小鼠模型需慎用,基因表达差异大

PNAS:小鼠模型需慎用,基因表达差异大  小鼠被广泛用于模拟人类代谢、疾病和药物应答,是医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工具。然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人类和小鼠的基因表达存在着惊人的差异,不论是蛋白编码基因还是非编码基因。这项研究发表在十一月十七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Mic

是敌是友?基因突变的“互抖”或成癌症病人救命稻草

  我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这个古老的概念解释了许多奇怪的甚至令人讨厌的联盟。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国家事务,还包括基因组,即一个潜在的有害突变能够被二次突变有效地中和,称之为突变抑制基因。直到最近,突变抑制基因都是未解之谜。利用这些基因去对抗致病突变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全基因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携带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现状和思考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4亿,亚太地区是全球HBV的高发区[1]。在我国临床各类(约103种)肝病中,病毒性肝病占一半以上;病毒性肝病中,乙型肝炎占80%以上。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科学新闻》:基因体检,昂贵的鸡肋

  基因体检并不比传统的体检更优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比做基因体检重要得多  打着科学旗号开展基因体检业务的美国公司,正受到来自科学家的质疑。  美国国会日前开始对从事基因体检服务的商业公司进行调查。包括23andMe、Navigenics、Pathway Genomics等业界知

新研究发现大象的嗅觉基因最多

  大象的鼻子不仅长而灵活,还含有数量是人类5倍的嗅觉基因。美国《基因组研究》杂志22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象是迄今发现的拥有最多嗅觉基因的动物,这或许有助解释为什么这种大型动物嗅觉范围超群。  对许多哺乳动物的生存而言,嗅觉能力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发现食物、寻找配偶、躲避天敌。为了解不同哺乳动

PNAS:小鼠模型须谨慎使用

  小鼠被广泛用于模拟人类代谢、疾病和药物应答,是医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工具。然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人类和小鼠的基因表达存在着惊人的差异,不论是蛋白编码基因还是非编码基因。这项研究发表在十一月十七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Michael Snyder及其同事在15种组织中比较了

多基因评估能更好地帮助预测癌症风险

  得知自己携带乳腺癌基因BRCA1突变的女性往往面临艰难的抉择。医生或基因顾问会这样告诉她们: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平均为72%,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平均为44%。  考虑到这一点,一半的女性通常决定进行预防性的乳房切除手术,许多人同时还切除了卵巢。  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将其他基

曾溢滔院士谈罕见病:基因诊断、个体化医疗是发展趋势

  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去年随着冰桶挑战公益项目的风靡全球,渐冻人进入了社会大众视野,其实渐冻人是种罕见疾病,罕见病种类有上万种。比较常见的有患白化病的“月亮宝宝”、脆骨病的“瓷娃娃”、粘多糖贮积症的“粘宝宝”、遗传性表皮松解性水疱症的“泡泡龙”以及苯酮尿症、进行性肌萎缩症

Nature全面解析宫颈癌

  波士顿、墨西哥和挪威的研究人员,对挪威和墨西哥的宫颈癌患者群体,进行了全面的基因组分析。他们鉴定了在宫颈癌中反复出现的新突变,还进一步解析了人乳头瘤病HPV对宫颈癌发展的作用。文章发表在本期的Nature杂志上。   宫颈癌是女性中的第二大癌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因为在那里早期筛查还不普遍

我国研究团队揭开大豆开花和高产背后的微观世界

  孔凡江回国从事大豆研究10年了,依然深感大豆事业任重道远。  “与大豆主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较低,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提高产量是当前我们大豆研究工作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凡江告诉《中国科学报》。  幸运地是,研究团队长期的坚持和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不断

精确医学:不仅是简单的基因组测序

  国内在介绍和讨论精确医学时,大多只强调基因组序列分析的重要性,给人造成一种“基因组测序”是精确医学必由之路的幻象。但事实上,“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的策略才是精确医学真正倡导的。2015年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 (Frans Collins)和美国曾任国立癌症研究所所

基因合成产业未老先衰?

  生物行业比较窄,集中在基因合成上就更窄了。  输入已知的基因序列,核苷酸合成仪就能合成大量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用于研究。很多研究机构纷纷购买了这种用来合成基因的实验仪器,价格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但是,科学家们很快发现,自己合成基因成本仍然太高。  独立出的“基因合成产业”  基因合成是

基因测序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下一个万亿市场在哪里?

  一项新技术或产品的问世,给人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担忧,基因测序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测序技术被看作自疫苗问世以来疾病预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还可以实现对疾病预测、预防、预警以及个体化诊疗;但目前,国内的基因测序市场却并不让人满意,甚至

为CRISPR增添“一点光”,可“定向定点”关闭致癌基因

  众所周知,CRISPR基因编辑系统是目前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利用CRISPR在活细胞里删除或者替换任何一段标记基因。它依赖于一个复杂的基因编辑复合物,包括叫做“Cas9的DNA剪切酶”以及将酶引导到基因组的一个特定区域并指导Cas9进行剪切的“短RNA链”。  当Cas9剪切酶和RNA引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开放课题开始申请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分子机制、肿瘤分子流行病与资源管理、肿瘤分子分期、抗肿瘤新药、肿瘤生物治疗与生物材料。  为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充分利用本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促进实验室与国

新研究揭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驯化了自己

   一项日前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显示,一个基因控制人类面部的大部分发育。同样的基因也参与了狗的驯化——这表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驯化了自己。  这一发现成为证明人类是自我驯化的有力证据之一。  意大利米兰欧洲肿瘤研究所的Giuseppe Testa介绍说,经过数代繁衍,人类已经进化出不那么具有攻击

肿瘤突变靶向药物疗效受突变类型及肿瘤组织环境影响!

  一大群来自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旨在靶向特殊基因突变的抗癌药物的疗效依赖于涉及的肿瘤组织的类型以及基因突变的性质。在他们这项发表于《Nature》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临床试验和结果。来自美国国家儿童医院遗传医学研究所的Elaine Mardis对这项研究进行了评论,并就癌

相关知识

基因组所与昆明动物所在家犬起源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昆明动物所家犬抗衰老研究获进展
昆明动物所在家犬驯化机制方面提出新的假说
动物所在鸟类高海拔适应性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昆明动物研究所家犬起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家破解家犬行为转变基因密码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家破解家犬行为转变基因密码
模式动物研究所在建立基因敲除的犬类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取得进展—新闻—科学网
家犬嗅觉受体基因研究获得新进展

网址: 昆明动物所在家犬行为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进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2723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百灵科五种鸟类鸣叫行为的研究的开
下一篇: 古鸟类栖息行为的研究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