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繁殖概述第一节鱼类的繁殖策略和两性系统(自学)第二节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第三节生殖群体第四节繁殖习性1第一节鱼类的繁殖策略和两性系统(自学)一、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繁殖策略(reproductivestrategies):也就是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幼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性。繁殖技术:由于个体所处环境变化而引起个体繁殖特性表达的变动的技术性反应。个体的繁殖技术只能在物种繁殖策略所规定的范围内变动。2二、鱼类的两性系统染色体性别:鱼类性别最基本表达方式应该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遗传性别,是在受精时由卵和精子的染色体的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又称染色体性别。生理性别: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原始性器官分化而形成的性别,称为生理性别,或性腺性别。在性腺性别基础上,鱼类的性别可进一步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和单性型三种系统。雌雄同体又可分为不同时性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同时性雌雄同体。3二、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1.饵料。2.水温。3.光照。4.其它因素:水的盐度、水流速度、水质、透明度等条件,有时对性腺发育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5.鱼体本身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脑垂体的作用。神经系统→脑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发育。5三、性腺发育
(一)鱼类卵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自学)
卵原细胞发育到成熟的卵子,大致需要经过三个时期:(1)卵原细胞分裂期——卵原细胞分裂为卵母细胞。(2)卵母细胞生长期——这期又可分为卵母细胞的染色体交会期、小生长期及大生长期。(3)成熟期——卵子完全成熟。6小生长期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发育到单层滤泡为止。这时的卵母细胞,称为卵母细胞成熟的第Ⅱ时相,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的卵巢称为Ⅱ期卵巢。性未成熟的鱼,常有相当长的时期停留在Ⅱ期。7大生长期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卵黄开始沉积阶段:卵母细胞成熟的第Ⅲ时相,Ⅲ期卵巢。卵黄充塞阶段:卵黄充满整个细胞,卵母细胞成熟的第Ⅳ时相,Ⅳ期卵巢。8(二)排卵和产卵(自学)
在卵细胞进行成熟变化的同时,滤泡上皮细胞分泌一种物质把滤泡膜与卵膜间的组织溶解并吸收,于是成熟的卵就排出滤泡之外,成为卵巢囊内流动的成熟卵,这个过程叫排卵。当成熟卵成为流动状态时,称为成熟的第V时相,此时的卵巢属第V期。在适合的条件下,已经完成成熟和排卵,处于游离状态的卵子从鱼体内产出,称为产卵。10(三)卵巢的分期
鱼类卵巢成熟度的划分有目测法、组织学测定法、成熟系数测定法和卵径测定法等不同方法。多数硬骨鱼类卵巢发育过程,依据性腺的体积、色泽、卵子的成熟与否等标准,一般可以分为六个时期。目前,各国采用的卵巢分期方法不尽一致,日本、美国、印度等国有采用五期划分法的,也有的采用七期划分法的,而我国基本上都采用六期划分法。12Ⅳ期卵巢:卵巢很大,占据腹腔的大部分,卵巢多呈淡黄色或深黄色。卵粒易分离,但多数卵粒未透明,不流动。Ⅴ期卵巢:性腺完全成熟,卵粒透明,提起亲鱼时,卵子从生殖孔自动流出,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流出。Ⅵ卵巢:产完卵的卵巢,卵巢松弛,萎缩,充血。有的会残余少量卵粒。若卵巢介于相邻两期之间,就写上述两期的数序,在中间加上破折号,比较接近于哪一期,就把那一期的数字写在前面,如写Ⅳ—Ⅲ期时,表明卵巢比较接近Ⅳ期。14成熟系数成熟系数也是衡量性腺发育的一个标志。其计算公式如下:
一般来讲,成熟系数越高,性腺发育越好。15(四)精巢的分期
(自学)
精巢同卵巢一样,也可分为六期。I期精巢:生殖腺很不发达,呈细线状,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肉眼无法区别雌雄。Ⅱ期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Ⅲ期精巢:呈圆杆状,挤压雄鱼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16IV期精巢:呈乳白色,表面有血管分布。早期阶段压挤雄鱼腹部没有精液流出,但在这期的晚期则能挤出白色的精液。V期精巢:各精细管(实为精小囊)中充满精子,轻压鱼体腹部时,大量较稠的乳白色精液就从泄殖孔涌出。Ⅵ期精巢:体积大大缩小。精巢一般退回到第Ⅲ期,然后再向前发育。17四、鱼类的性周期
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产出等过程,都有严格的周期性。1、寿命长的种类,初次性成熟需2~5年,达到性成熟之后,一般每年生殖一次。2、大麻哈鱼、鳗鲡等,一生只产一次卵,亲鱼产完卵基本死亡。3、一些热带鱼类,如罗非鱼,一年可以生殖多次。181.胚胎期(embryo)从受精开始至孵出仔鱼为止。此期的特点是发育在卵膜内进行,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202.仔鱼期(larva)
从孵出开始至各鳍鳍条形成、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根据卵黄囊的完全吸收与否,仔鱼期有可分为早期仔鱼(early-stagelarve)和晚期仔鱼(late-stagelarve)两个阶段:从孵出至卵黄囊即将被完全吸收为早期仔鱼,又称为卵黄囊仔鱼(yolk-saclarva),以往称为前期仔鱼(prelarva)。从卵黄囊被完全吸收至各鳍鳍条形成为晚期仔鱼以往称为后期仔鱼(postlarva)。2123
4.幼鱼期(young)当鱼体鳞片全部长齐,体色、斑纹、身体各部分比例等外形特征以及栖息习性等均和成鱼一致,至性成熟前这一阶段为幼鱼期。少数卵胎生或胎生鱼类,往往以幼鱼形式由母体产出。246.衰老期(agedorsenility)一般指性机能衰退,体长接近渐进值,即体长生长极缓慢或几乎停止,直至死亡的时期。26六、鱼类的繁殖力(一)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一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或称个体生殖力Individualfecundity)。鱼类的繁殖力可以分为两类:绝对繁殖力:每一雌体在一个生殖季节中怀卵的总数。即怀卵量。相对繁殖力: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卵子数量。27各种鱼类的怀卵量极不相同。怀卵量最大的是翻车鲀,有三亿粒左右,而怀卵量少的鱼类只有几粒或几十粒,如软骨鱼类的宽纹虎鲨、锯尾鲨只产2—3粒卵。海水鱼类中怀卵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的种类相当多。28第三节生殖群体一、生殖群体的组成生殖群体是指性腺已经成熟,在即将到来的生殖季节中参加繁殖活动的那部分群体。鱼类的生殖群体包括两部分群体:一是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称为剩余群体;二是初次性成熟的群体,称为补充群体。30根据各种鱼类性成熟的迟早以及生殖群体组成的结构等特征,鱼类的生殖群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型种群D=0,K=P第二类型种群D>0,K>D,K+D=P第三类型种群D>0,K<D,K+D=PD——剩余群体K——补充群体P——生殖群体31二、雌雄性比鱼类种群雌雄性个体的比例,一般是接近1:1。但不同的种类、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情况。雌雄性比也是反映鱼类生殖群体组成的一项指标。32第四节繁殖习性一、产卵季节在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每个季节都有鱼类产卵。生活在赤道和热带地区的鱼类,在终年气候暖热的条件下,多数常年可以产卵,一年可以产卵多次,如罗非鱼。33二、产卵次数1、一次性产卵。2、分批产卵。分批产卵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34三、卵的性质:根据鱼卵的不同比重以及有无粘性和粘性强弱等特性,可以将鱼卵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我国大多数鱼类产的卵属此类型。(二)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产出后粘附在水生植物上。如六线鱼、松江鲈及一些鰕虎鱼等都产粘性卵。(三)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如海鲶的卵。(四)漂浮性卵: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又称为半浮性卵。35鱼类卵子的大小差别很大,小的卵子只有0.3~0.5mm,如鰕虎鱼,而银鲛、鲨鱼等有大到80mm以上的,硬骨鱼类中要算产于南非的矛尾鱼的卵最大了,卵径85~90mm,重达320g。大多数鱼类的卵很小,多为1~3mm。36四、产卵场和产卵条件
鱼类的产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水温、水流、水质、光线及附着物等。在适宜鱼类繁殖的地点,鱼类大批群集进行繁殖,就形成了产卵场。鱼类的产卵场所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敞水性产卵类型:大多数鱼类属此类型,多为浮性卵,也有半浮性卵。(二)石砾产卵类型:卵粒沉于水底,许多是粘性卵,粘附于砂砾石块上。(三)海藻上产卵类型:太平洋鲱鱼等。(四)
相关知识
动物营养概述 PPT课件
2.7动物的繁殖 ppt课件
宠物繁殖绪论概述课件
《5 动物的繁殖》PPT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ppt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课件
宠物概述—宠物的分类介绍(宠物文化课件)
动物繁殖学课件第05章.ppt
宠物医院 ppt课件
课件: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概述.ppt
鱼类行为与环境关系PPT课件
网址: 鱼类的繁殖概述课件.ppt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89244.html
上一篇: 金鱼繁殖技术的五个要点 |
下一篇: 红水河珍稀特有鱼类繁殖和保育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