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养鸟需谨慎——警惕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养鸟需谨慎——警惕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文/河北省沧州市第五医院(青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刘鹏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人类活动的范围和频率均有所扩大,这为人类与各类野生动物的接触提供了更多机会。然而,这种接触频率的增加,不仅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病原体从动物向人类的转移风险。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原本只存在于特定野生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开始向人类传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便是其中之一。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此种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传播途径

鹦鹉热衣原体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呼吸道以空气或气溶胶形式感染人类,也可通过排泄物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导致非典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易患人群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但发病率在中年为高峰,年龄范围为35~55岁。鹦鹉热衣原体在全球许多国家、地区都有发现,且随着动物迁徙、宠物鸟类饲养的增加,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事禽类、鸟类养殖、运输、交易、屠宰、加工等工作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临床症状

鹦鹉热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体温在3到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食欲缺乏。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直可误诊为脑膜炎。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约1周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出现黄疸则为累及肝脏。恢复期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黄疸型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均不多见。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如何预防

(1)外出时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类,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2)购买正规渠道、检疫健康的禽鸟,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可疑发病的宠物。

(3)可以在新购入的鸟类食物中添加四环素、红霉素进行预防,尤其是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

(4)饲养鸟类宠物人员注意保持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

(5)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需注意卫生,在处理排泄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戴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若被抓咬挠伤则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必要时就医咨询。

(6)鸟禽宠物如有可疑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宠物医生帮助;若自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且有鸟禽暴露史,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相关知识

养鸟需谨慎!持续高热不消退,警惕“鹦鹉热”在作祟!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检查
养鸟也可能导致重症肺炎?医生提醒广大市民警惕“鹦鹉热”
【朝医科普】“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知多少
养鸟需谨慎,持续高热不退排查“鹦鹉热”
养鸟也会得病,谨防鹦鹉热
养鸟人为什么会得肺炎?
像伤寒又像肺炎,鹦鹉热这种“鸟病”还能感染人
老人养鸟要当心鹦鹉热
鹦鹉热的诊断是什么

网址: 养鸟需谨慎——警惕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https://m.mcbbbk.com/newsview70030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在外捡鸟需谨慎!不要莫名其妙的犯
下一篇: 饲养小型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