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集安市人民政府

集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集安市畜牧业2021年农技推广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实施方案》的通知

  集农函〔2021〕45号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畜牧兽医总站:

  为切实做好2021年农技推广工作,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实际,筛选出2021年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现将《集安市畜牧业2021年农技推广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抓好贯彻落实。

集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集安市畜牧业2021年农技推广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实施方案

    根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发布2021年畜牧业主推技术的通知》吉牧畜发〔2021〕100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遴选出集安市2021年农技推广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其中主推技术12项,主推品种20个。

  第一部分  主推技术

  一、畜禽粪便堆肥利用技术

  一、推广背景

  畜禽养殖粪污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用则利、废则害。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畜禽粪便堆肥利用技术是《吉林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中主推的“五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之一,以生猪、肉羊、家禽等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采用干清粪方式,对固体粪便进行堆肥发酵无害化处理,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实现农业生态、安全、健康发展。

  二、技术要点

  堆肥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对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使之无害化和腐殖化的过程。根据堆肥过程中需要不需要氧气,又可以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厌氧堆肥过程中不通风,没有氧气供应,堆肥时间较长,完全腐熟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好氧堆肥是在通风通气的条件下,有氧气存在时进行的堆肥过程,堆肥过程中温度较高,一般在55-65℃,甚至达70℃,也称高温堆肥。

  (一)传统堆肥

  1.乡村简易堆肥法。由畜禽粪便、垫料、剩余饲料、杂草、落叶、秸秆、草木灰等混合堆积起来,通过好氧发酵,将畜禽粪便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物和生物体细胞物质,同时释放能量,将畜禽粪便改良成稳定的腐殖质。具体堆肥操作如下:

  (1)地点选择。选择离粪源较近、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和运输方便的地方。

  (2)堆料准备。主要有畜禽粪尿、垫料、剩余饲料、秸秆、杂草、树叶、草木灰等。

  (3)堆肥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冬和初春时节进行。

  (4)堆制过程。堆肥场地要做好“防渗、防雨、防溢”措施,堆积前地面宜铺上一层干粪、干细土或杂草以吸收渗下的液体。一般堆宽和堆高各2.0米,长度视粪便状况而定。开始铺秸秆,厚约20厘米,铺畜禽粪便约6厘米,加适量水、石灰,反复堆至所需高度后,用泥肥封顶。堆积一段时间后,堆温升高,需要进行翻堆一次,使堆料上下均匀,再放置一段时间,再翻倒,一般一个月左右翻倒一次即可,直至腐熟为止。腐熟时间较长,约为3-5个月。

  (5)注意事项。一是粒度(孔隙度),平均适宜粒度为25-75mm。二是C/N比,C/N比为30-35为理想状态。三是含水率应控制在50%-70%,过高会造成厌氧状态,过低则会使发酵速率降低。四是根据发酵不同时段,通风供氧。五是发酵过程中不需要调节pH,当pH达到7-8时堆肥结束。

  2.秸秆腐熟造肥法。由畜禽粪便、秸秆、秸秆腐熟剂、秸秆膨胀素、氮源、固氮菌等混合起来,添加适量水分,采用好氧发酵形式进行腐熟造肥的技术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沟壑坑塘法。利用田间地头现成的沟壑或人为挖坑,在做好防渗防溢措施的情况下,把“秸秆+畜禽粪便+秸秆腐熟剂+秸秆膨胀素+氮源+固氮菌+适量水分”等参配均匀,调节到合适的类似马粪的碳氮比(24:1),湿度(45-65%),入坑压实自然发酵90天不翻抛,表层没发酵的用于下次发酵时使用。也可发酵65天翻抛(冲氧)一次,把表层腐熟不充分的秸秆翻到底部,继续发酵30天,即可腐熟还田。

  (2)柴草垛法。利用田间地头的废弃地块或不碍事的地方,在做好防渗防溢措施的情况下,把“秸秆+畜禽粪便+秸秆腐熟剂+氮源+固氮菌+适量水分”等参配均匀,调节到合适的类似马粪的碳氮比(24:1),湿度(45-65%),把混合物堆垛成宽4.5-6 米,高3.5-5米,长度根据秸秆混合物的量任意调节,春季3月份翻抛一次,堆垛继续腐熟,经280-360天即可腐熟成生物有机肥还田。

  每年春季播种季节,在翻抛过的柴草垛周围密植黄瓜、豆角、冬瓜、南瓜、西瓜等爬藤植物,秋收后把新秸秆收集按照上述方法堆垛后,再还田即可,如此循环。

  (二)条垛式堆肥

  条垛式堆肥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堆肥,其特征是将混合好的原料排成条垛,并通过机械周期性地翻拋进行发酵。翻堆频率为每周3-5次,整个发酵过程需要40-60天。

  堆肥场地需做防渗漏、防雨处理,场地面积与处理粪便量相适宜。一般条垛适宜规格为:垛宽2-4米,高1.0-1.5米,长度不限。条垛太大,翻堆时有臭气排放;条垛太小,则散热快,堆体保温效果不好。大规模条垛堆肥可采用多条平行的条垛。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堆肥物料的翻倒和重新堆制。翻堆次数取决于条垛中微生物的耗氧量,还受腐熟程度、翻堆设备、占地空间及经济等其他因素影响。翻堆的频率在堆肥初期显著高于堆肥后期。一般2-3天翻堆一次,当堆内温度超过70℃时要增加翻堆次数。

  (三)槽式堆肥

  槽式堆肥一般在长而窄的被称作“槽”的通道内进行。槽壁上方铺设有轨道,在轨道上安装翻拋机,可对物料进行翻搅;槽的底部铺设有曝气管道,可对堆料进行通风曝气。因此,槽式堆肥是一类将强制通风与定期翻堆相结合的堆肥系统。

  发酵槽的尺寸一般根据处理物料的量及选用的翻抛设备型号来决定。翻拋机搅拌的过程是对堆体进行破碎、混匀的过程,可避免发酵过程中堆体过分密实,提高堆体的疏松度,有利于对堆体进行充氧;同时通过翻拋的作用,可以使最底部物料和最上部物料都能经过高温过程,堆出的产品更加均匀。发酵槽底部安装有通风管道系统,通过强制通风来保证发酵过程所需的氧气。物料一般在入槽后1-2天即可达到 45℃。发酵周期为30-40天。

  发酵槽的进出料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批次进出料,每次在发酵槽的一端进一批物料,通过翻抛机对物料的翻抛作业,将物料向发酵槽的另一端移动。第二次再在起端进一批料,周而复始,直至发酵周期结束,成品料从发酵槽的另一端排出。翻抛机在翻抛物料的同时也对物料进行充氧、粉碎和搅拌操作,发酵槽批次进出料采用风机强制供氧+翻抛供氧的通风方式。另一种是整体进出料,整个发酵槽一次性全部进满料,当发酵周期结束时,一次性全部出料。

  (四)反应器堆肥

  反应器堆肥指将有机废弃物置于集进出料、曝气、搅拌和除臭为一体的密闭式反应器内进行好氧发酵的一种堆肥工艺。反应器有筒仓式、塔式、搅动箱式、隧道窑式等。常见的自动化堆肥设备有发酵仓、生物发酵塔、高温好氧发酵罐。

  以筒仓式密闭反应器为例,反应器高度一般为4-6米,物料从仓顶加入,仓底岀料,用高压涡轮风机强制通风供氧,以维持仓内物料的好氧发酵。物料发酵周期为7-12天。

  密闭式反应器堆肥工艺,主要用于中小规模养殖场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就地处理。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发酵周期短,占地面积小,无需辅料,保温节能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密闭系统臭气易控制。

  三、推广预期

  畜禽粪便堆积发酵过程中,可以杀灭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种子,充分腐熟后,还可以将粪便变为优质有机肥。进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等基础地力下降问题,实现养殖户和种植户双双受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畜禽无抗养殖技术

  一、推广背景

  畜禽无抗养殖是一种健康养殖方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符合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对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无抗养殖产业,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省委1号文件提出“开展无抗肉试点示范,打造畜产品安全品牌”“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扩大无抗肉试点示范”和“深入实施无抗肉试点示范”畜牧发展指导意见。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为落实国家2020年“禁抗”工作部署,做大做强我省无抗养殖产业,进一步推广无抗养殖技术,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无抗畜禽养殖量和产品产量,培育壮大畜牧新业态。

  二、技术要点

  结合长春市无抗肉试点示范成效,重点推广中草药无抗养殖技术。有条件的养殖场可结合本地实际,推广功能性生物饲料和生物酵素无抗养殖技术。以上三种无抗养殖技术在当前畜禽养殖业中采用较多,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禽生长,同时可以全面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一)中草药无抗养殖技术

  1.中草药生猪无抗养殖技术

  根据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试验成熟的中草药组方,增强生猪抗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成活率、产仔率和生长速度,提升肉品质量。

  (1)种公猪

  在饲料中添加以枸杞、益母草、山株萸、杜仲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添加比例一般为1-2‰,即2公斤/吨料。长期饲喂,可增强公猪生产性能,用满20天后,采精量提高20%,精子密度及活力提高20%,延长公猪的使用周期。

  (2)母猪

  ①配种期。在饲料中添加以党参、干姜、白术、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添加比例一般为1-2‰,即1.5公斤/吨料。仔猪断奶前3天开始使用,连用9天,直至配种完毕,可加速母猪发情回乳,提高精子着床率及着床受精率存活率。

  ②妊娠期。在饲料中添加以甘草、紫苏、白术、决明子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添加比例一般为1-2‰,即1-1.5公斤/吨料。可快速提高妊娠母猪的机体抗体水平,增强自身免疫力,在相应时间将母源抗体快速传递给仔猪,有效净化蓝耳、圆环、伪狂犬等疾病,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及原虫、弓形体。

  ③哺乳期。在饲料中添加以黄芪、女贞子、蒲公英、山楂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添加比例一般为1-2‰,即1公斤/吨料。改善哺乳母猪的产后无乳、乳汁不足,增强泌乳性能。

  (3)仔猪

  在饲料中添加以绞股蓝、女贞子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添加比例一般为1-2‰,即2公斤/吨料,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

  (4)育肥猪

  在饲料中添加以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添加比例一般为1‰,即0.5-1公斤/吨料。长期饲喂,可增强机体机体免疫力,增强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营养素的浪费。

  2.中草药蛋鸡、肉鸡无抗养殖技术

  根据蛋鸡、肉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试验成熟的中草药组方,可增强蛋鸡、肉鸡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生长速度,提高肉鸡的成活率、提升肉品质量。

  (1)肉鸡

  在白羽肉鸡饲料中添加以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1号料:1公斤/吨全价料;2号料:0.5公斤/吨全价料;3号料:0.33公斤/吨全价料。降低肉料比,提高生产性能。

  (2)蛋鸡

  ①育雏育成期。在饲料中添加以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育雏料:1.5公斤/吨全价料,0-35天使用,有效解决腺肌胃炎、细菌感染及呼吸道问题,使鸡35天体重达标,提高均匀度;育成料:1公斤/吨全价料,35天至产蛋前20天使用,可使鸡的体重、颈长、均匀度达到相应标准。

  ②产蛋期。开产前20天,在蛋鸡、蛋种鸡、肉种鸡的饲料中添加以黄芪、益母草、党参、麦冬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连用3周,可促进卵巢发育,延长产蛋高峰期;减少换料、免疫、开产带来的应激反应。

  开产后,在饲料中添加以黄芪、当归、益母草、绞股蓝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1-2公斤/吨料。可提高鸡的抗体水平,提高抗病能力。

  3.中草药肉牛等反刍动物无抗养殖技术

  (1)肉牛

  在肉牛饲料中添加以蒲公英、女贞子、桑叶、白术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1公斤/吨料。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免疫力,减少腹泻,增强体质,提升肉质。

  (2)肉羊

  在肉羊饲料中添加以蒲公英、青皮、茯苓、乌梅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1公斤/吨料。能调节体液免疫功能,促使抗体产生。提高抗应激能力、免疫力,增强体质,对羊的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及湿邪虫疾等疾病具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中草药鸭、鹅无抗养殖技术

  根据鸭、鹅的不同生长阶段,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试验成熟的中草药组方,可增强抗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提高产蛋率和生长速度,提升肉品质量。

  (1)肉鸭、肉鹅

  在肉鸭、肉鹅饲料中添加以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1号料:1公斤/吨全价料;2号料:0.5公斤/吨全价料;3号料:0.33公斤/吨全价料,降低肉料比,提高生产性能。

  (2)蛋鸭、蛋鹅

  在蛋鸭、蛋鹅饲料中添加以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组方。育雏料:1.5公斤/吨全价料,0-35天使用,有效解决腺肌胃炎、各种细菌感染及呼吸道问题,提高鸭、鹅均匀度;育成料:1公斤/吨全价料,35天至产蛋前20天,使鸭、鹅的体重、颈长、均匀度达到相应标准。

  (二)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无抗养殖技术

  1.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生猪无抗养殖技术

  通过在仔猪、保育猪、肥育猪和母猪的全价饲料中添加10—20%(母猪添加比例高些)的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替代抗生素的添加。调节肠道有益微生物菌群含量、提高免疫功能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少养殖风险,从而提高生猪的生产能力、抗病能力、提高肉质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蛋鸡无抗养殖技术

  在蛋鸡养殖各个阶段的全价饲料中添加5—10%的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替代抗生素的添加。调节肠道有益微生物菌群含量、提高免疫功能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少养殖风险,从而提高蛋鸡的生产能力、抗病能力、提高产蛋率,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肉牛等反刍动物无抗养殖技术

  通过在肉牛等反刍动物的饲粮中添加20%的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调节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提高肉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动物本身的免疫功能使其养殖过程中不使用药物添加剂,减少养殖风险,从而提高肉牛的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的污染。

  (三)生物酵素无抗养殖技术

生物酵素是由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丝状真菌等菌群多种有益微生物、多种维生素、多种活性酶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组成的有机营养液,是一个强大的生物功能团,具有很强的发酵力和生命机制的启动力。生物酵素无抗养殖技术,是通过在畜禽等动物日粮中添加生物酵素产品,使其摄取低分子高能量的均衡营养元素,以清除动物内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力;生物酵素能使饲料更易消化,增加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使饲料营养更丰富,从而提升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酵素对畜禽的胃肠清理和健康保健具有重要作用,使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增殖,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减少畜禽的消化系统疾病;可提高畜禽的消化能力,降低料肉比,同时改善饲养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广预期

  畜禽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会导致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和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 威胁人类健康。自2017年开始,已在长春地区开展了3年多的试点试验,建立无抗养殖基地40家,涉及生猪、肉鸡、蛋鸡、肉牛、奶牛、肉羊、蛋鹅、蛋鸭等8种动物。无抗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具有“三高一低一小一好”特点,即“生产效能高、安全性能高、肉类品质高;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应用前景好”,不仅让广大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三、非洲猪瘟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性、出血性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自2018年发生以来,疫情很快蔓延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由于非洲猪瘟目前没有疫苗免疫,因此,在疫情发生后,必须采取流调监测排查、科学处置、提高养殖生物安全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一、诊断技术

  (一)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是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及钝缘软蜱等蜱类。

  2.传播途径。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家猪、野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老鼠、苍蝇、蚊子、虻等通过机械带毒引发健康猪感染。

  3.易感动物。家猪和野猪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

  4.发病特征。该病无明显季节性,潜伏期为5-19天,个别病例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可达 21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潜伏期定为15天。 强毒力毒株可导致感染猪在12-14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100%;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二)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型。表现为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可达100%。病程4-10天。

  3.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40.5℃ 。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5-30天。

  4.慢性型。主要表现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2-15个月。

  (三)剖检变化

  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最急性型的个体可能不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四)实验室检测技术

  1.样品采集

  (1)口鼻拭子。采每头猪口、鼻拭子,装于Eppendorf管内,4℃保存。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地区,应于24小时内送至有资质实验室检测。

  (2)全血。使用含有抗凝血剂(EDTA)的真空采血器采集颈静脉、前腔静脉或耳缘静脉全血。

  (3)血清。使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器采集颈静脉、前腔静脉或耳缘静脉全血,也可在剖检过程收集血液样品。静置数分钟后离心,收集血清不少于1mL。需要储存的,用于抗体检测时,应于-20℃储存,用于病毒检测时,应于-80℃储存。

  (4)器官和组织样品。临床疑似病例可采集脾脏、淋巴结、肝脏、扁桃体、心脏、肺和肾脏样品不少于5g。对于死亡时间较长的动物,可采集骨髓样品,也可采集关节内组织液不少于1mL。

  (5)环境样品。对猪场、屠宰场的墙体、地面、设备等物体表面需全覆盖采样。

  2.检测方法

  (1)抗体检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

  (2)病原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

  (五)结果判定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做出诊断。

  符合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判定为临床可疑疫情。

  对临床可疑疫情,经市州、县级疫控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对疑似疫情,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确诊疫情。

  二、防治技术

  (一)加强兽医卫生措施

  1.加强免疫。猪场要结合当地猪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做好口蹄疫、高致性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重大疫病和常发疫病的免疫。

  2.严格卫生消毒。猪场要在进场门、各功能区和各猪舍门口设置消毒设施,严格执行消毒制度(详见消毒技术)。

  3.加强疫病监测。定期检查猪群,及时掌握健康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快速查明病因,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4.严格废弃物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猪舍内废弃物,要集中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要及时清运,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严格生物安全管理

  1.严格人员管理

  (1)外来人员管理。原则上杜绝外来人员入场,特别是生猪贩卖人员、保险理赔人员等人员不得进入场区内。必须进场的人员要在门口第一道消毒处消毒更衣。进入生产区的,要在第二道消毒处消毒换上生产区专用衣物鞋帽,任何私人物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2)本场人员管理。本场员工外出返场时,必须在大门口处消毒、淋浴更衣,在生活区隔离24小时,淋浴更衣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工作人员要定岗,不得串岗,不得互相串用工具,不得到其他猪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和无害化处理场所活动,严禁从场外携带牛羊猪肉及其制品进场食用。

  2.严格车辆管理

  (1)严格控制外来车辆进入场内。要在远离场区处设立车辆清洗消毒点,对进出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装载猪车辆不能进入场区。运送饲料和物资的车辆必须进场要经过严格消毒,但司机不能在场区下车。

  (2)严格管理场内车辆。生产区内用于转用猪、运送饲料及转运粪便的车辆专车专用,禁止离开生产区。每次车辆使用完毕,必须彻底消毒。

  3.严格猪群管理

  (1)建立全进全出制。规模化猪场要采取全进全出制。出栏、转群后猪舍要彻底打扫清洗消毒,并空栏1周。

  (2)严格引种管理。引种时必须从有“三证”,经风险评估确定无规定疫病的种猪场引进;引种后要隔离观察30-6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与本场猪群合群。

  (3)合理安排猪群流动。猪群只能从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单向流动,一般情况下生产母猪只能在分娩舍和妊娠舍之间相互流动,生长育肥猪只能从产房-保育舍-育肥舍方向流动。

  4.严格投入品管理

  (1)严格控制饲料。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饲料及饲料原料,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禁止使用泔水饲喂生猪。

  (2)保持用水清洁。定期检查猪场内的水源,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不得超标。定期消毒净化饮水。

  5.控制宠物、野生动物和昆虫

  (1)禁养其他动物。场区内不得饲养宠物和其他家畜、家禽。

  (2)做好灭鼠、灭蚊蝇。采取有效的措施捕鼠灭鼠,防、灭蚊蝇。

  (3)严禁野鸟和其他野生动物进入猪场内。定期检查修补猪场围墙,保证能够有效阻挡其他动物进入场区。

  (三)规范消毒

  1.猪场消毒

  (1)猪体消毒

  健康猪群要采取预防性体外消毒,可选择喷雾消毒方法,消毒剂要浓度低,对皮肤刺激性小,例如季铵盐类消毒药、0.03%百毒杀或0.1%新洁尔灭、2%-3%过氧乙酸等。发生传染病猪群进行体外消毒时,可以选择2-3种消毒剂,每3天消毒1次,直到病情控制。

  妊娠母猪于分娩前7天,可用热毛巾对全身皮肤进行清洁,然后用0.1%高锰酸钾水擦洗全身,临产前3天再消毒1次,重点要擦洗会阴部和乳头,保证仔猪出生后和哺乳期不感染病原微生物。

  对新生仔猪,用热毛巾对全身皮肤进行擦洗(注意舍内温度),然后用0.1%高锰酸钾水擦洗全身,再用干毛巾擦干。

  注意事项:选择消毒剂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无刺激性、无毒的消毒剂。消毒时一定要让猪体、地面潮湿,但平常要保持干燥。最好使用电动高压柱塞泵,易形成水雾颗粒。有腹泻发生时,在对圈舍进行带猪消毒同时,要及时清扫仔猪排泄物,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2)圈舍、地面消毒

  清扫和洗刷。先对粪尿、垃圾、泥土、污物等进行清扫,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水泥地面)。

  注意事项:清扫时应先用清水或消毒药进行喷洒,然后进行清扫,防止尘土及微生物飞扬。清除对象主要是粪便、垫料、剩余饲料、尘土及墙壁或顶棚上蜘蛛网等。清扫的污物可进行集中焚烧或发酵处理。

  清洗。规模化猪场,水泥墙地面的可事先使用清水进行清洗。

  喷洒消毒药(熏蒸)。选用1%-2%氢氧化钠,0.05-0.5%过氧乙酸或1%-2%甲醛等消毒溶液喷洒消毒。每平方米使用消毒剂为1升或1.5升左右(泥土地面或运动场)。按照顺序进行消毒,先从离门远处进行,基本顺序为墙壁、顶棚、地面,再从内向外将地面重复消毒1次,关闭门窗2-3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使用清水冲洗料槽、地面等,将残余的消毒剂清洗干净。

  对圈舍、仓库封闭好的房间可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使用福尔马林15-30毫升,加等量水加热蒸发;或加高锰酸钾氧化蒸发,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比例为1:2,熏蒸时间为10-12小时,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

  对于“全进全出”猪舍消毒。在引进猪前,必须先将猪舍空栏一周以上,然后清除畜舍内的粪尿和垫料等污物,使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以及一切设施,直至洗涤液清澈透明为止。水洗干燥后,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2-24小时。再用1:300消毒灵或2%烧碱消毒一次,24小时后用净水冲去残药,以免毒害猪群。

  (3)空栏消毒

  栏舍除杂:清除粪便、饲料等固体污物;热水打湿栏舍浸润1小时,高压水枪冲洗,确保无粪渣、料块和可见污染。

  栏舍清洁:低压喷洒清洁剂,确保覆盖所有区域,浸润30分钟,高压冲洗。必要时使用钢丝球或刷子擦洗,确保去除表面生物膜。

  栏舍消毒:清洁后,使用氯化物或酚类消毒剂间隔12小时以上进行两次消毒,确保覆盖所有区域并作用有效时间,风机干燥。

  栏舍白化:必要时使用石灰浆白化消毒,避免遗漏角落、缝隙。

  熏蒸和干燥:消毒干燥后进行栏舍熏蒸。熏蒸时栏舍密封并作用有效时间,熏蒸后空栏通风36小时以上。

  2.饲养用具消毒

  饲槽、水槽等饲养用具可用3%-5%的来苏儿或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但金属用具和橡胶用品不可用过氧乙酸消毒。能再次使用的器具可用复合酚浸泡两小时再彻底清洗,然后风干。若有太阳,可在阳光下曝晒3-4天。

  3.粪便及污水消毒

  粪便消毒处理应集中在猪场围墙内且远离畜禽舍的地方,经过堆肥熟化或暴晒后运到其他区域作为肥料,也可采用沼气池厌氧发酵消毒法。污水应按环保部门要求进行消毒净化处理。

  4.车辆消毒

  (1)清洗。先清除车内生活垃圾和灰尘,然后用湿毛巾擦拭内室,清除车体上的猪粪、锯末、尿液、猪毛等污染物。使用低压水枪喷水,湿润车辆10-15分钟,再用泡沫清洁剂喷洒车辆10-15分钟,软化有机物质,清除病菌表面生物膜。之后用中低压力清水冲洗车辆,若车内使用木隔板架层,应将木隔板拆下彻底清洗干净。

  (2)检查。清洗完成后,应另外安排人员对清洗情况进行检查,从事检查的人员必须穿干净的鞋和外套。检查不合格的,需要重新清洗。

  (3)消毒。驾驶室用浓度75%酒精湿润专用毛巾对驾驶室全面擦拭消毒,擦拭后再喷上浓度为75%的酒精,关上车门密封10-15分钟,注意安全防火。车辆轮胎、底盘、车身等喷洒消毒液,静置15-20分钟。

  (4)烘干。消毒后用烘干设备烘干或在指定地方过夜干燥处理。

  (5)效果评估。清洁消毒和烘干后,应对车辆关键部位采集样品进行检测,评估清洗消毒效果。

  三、疫情处置

  (一)严格监测排查

  1.养殖场监测排查。要坚持每日对养殖排查一次,重点检查采食、饮水、活动等有无异常,有无突然死亡等情况,如有疑似非洲猪瘟的症状活猪立即采集全血、血清或棉拭子,死亡猪采集脾脏、淋巴结、肝脏、扁桃体、心脏、肺和肾脏样品,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

  2.屠宰场监测排查。对进场猪认真检查,对待宰猪按时巡查,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的要采集全血、环境样品、淋巴结、脾脏、肉产品等样品,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进行检测。

  (二)规范报告疫情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猪、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检查和调查结果怀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应判定为可疑疫情,并采样检测或送检。

  (三)可疑和疑似疫情处置

  对发生可疑和疑似疫情的相关场点实施严格的隔离、监视,并对该场点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养殖场(户)进行采样检测。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饲料及垫料、废弃物、运载工具、有关设施设备等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必要时可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四)确诊疫情处置

  疫情确诊后,需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开展追溯追踪调查。

  1.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1)疫点:发病猪所在的地点。

  (2)疫区:一般是指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

  (3)受威胁区:一般是指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公里的区域。对有野猪活动地区,受威胁区应为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0公里的区域。

  实际划定时,要充分考虑疫情地的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人工屏障(道路、围栏等)、行政区划、饲养环境、野猪分布情况,以及疫情追溯追踪调查和风险分析结果,必要时考虑特殊供给保障需要,综合评估后划定。

  2.封锁

  疫情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实行封锁,依法发布封锁令。

  疫区跨行政区域时,由共同的或各自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3.疫点内采取的措施

  (1)扑杀疫点内的所有生猪,并对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排泄物、餐厨剩余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环境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4)出入人员、运载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消毒。

  (5)禁止易感动物出入和相关产品调出。

  (6)疫点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停止生猪屠宰活动。

  4.疫区内采取的措施

  (1)设立警示标志,设置临时检查消毒站,对出入的相关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2)禁止易感动物出入和相关产品调出。

  (3)关闭生猪交易场所。

  (4)对生猪养殖场(户)、交易场所等进行彻底消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

  (5)对疫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严格隔离,开展病原学检测,阴性的,存栏生猪可继续饲养或就近屠宰。

  (6)停止生猪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活动,采集猪肉、猪血和环境样品送检,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5.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

  禁止生猪调出调入,关闭生猪交易场所。对生猪养殖场(户)全面开展临床监视,必要时采集样品送检。

  暂停生猪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活动,彻底清洗消毒,采集环境样品和猪肉产品,检测合格经风险评估后,可恢复生产。

  (五)解除封锁

  1.疫点为养殖场、交易场所解除封锁。疫点和疫区应扑杀范围内的生猪全部死亡或扑杀完毕,并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42天后(未采取“哨兵猪”监测措施的)未出现新发疫情的;或者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15天后,引入哨兵猪继续饲养15天后,哨兵猪未发现临床症状且病原学检测为阴性,未出现新发疫情的,经疫情发生所在县的上一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由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由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

  2.疫点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解除封锁。由畜牧兽医部门排查发现的疫情,应对屠宰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对其环境样品和生猪产品检测合格,经过 15天后,由疫情发生所在县的上一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通过后方可解除封锁。由屠宰场主动排查报告的疫情,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对其环境样品和生猪产品检测合格,经过48小时后,由疫情发生所在县的上一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通过后解除封锁。

  (六)恢复生产

  1.养殖场(户)恢复生产。解除封锁后,对需继续饲养生猪的养殖场(户),应引入哨兵猪并进行临床观察,饲养45天后(期间猪只不得调出),对哨兵猪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且观察期内无临床异常的,相关养殖场(户)方可补栏。未引进哨兵动物的要空栏6个月后,方可补栏。

  2.屠宰场恢复生产。疫区内的生猪屠宰企业恢复生产。企业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对其环境样品和生猪产品检测合格,经过48小时后,由疫情发生所在县的上一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通过后,可恢复生产。

  四、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

  辽宁绒山羊因产绒高,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现主要分布在辽宁盖州及其相邻的岫岩、辽阳、本溪、凤城、宽甸、庄河、瓦房店等地区。我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引进以来,越来越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

  一、外形特征

  辽宁绒山羊公、母羊均有角,有髯,公羊角发达,向两侧平直伸展,母羊角向后上方,四肢较短,蹄质结实,短瘦尾,尾尖上翘。被毛为全白色,外层为粗毛,且有丝光光泽,内层为绒毛。

  二、生产性能

  辽宁绒山羊生产发育较快,1周岁时体重在25-30公斤左右,成年公羊在60公斤左右,成年母羊在45公斤左右,屠宰率为51.1%。辽宁绒山羊的初情期为4-6月龄,8月龄即可进行第一次配种。每年5月份开始发情,9-11月份为发情旺季。发情周期平均为20天,妊娠期142-153天。其羊绒的生长开始于6月份,9月-11月为生长旺盛期,一般抓绒时间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辽宁绒山羊羊绒细度平均为15.3微米,净绒率75.5%,强度4.6克,伸直长度51.4%。绒毛品质优良,100斤羊产绒3-4斤,羊毛1-1.5斤。

  三、饲养管理

  (一)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饲养应维持中上等膘情,保证其常年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配种季节前后,保持较好膘情,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以充分发挥种公羊的作用。种公羊舍应选择通风、干燥向阳的地方。种公羊的饲养可分为配种期饲养和非配种期饲养。配种期饲养又可分配种预备期(指配种前1-1.5个月)及配种期(约1-1.5个月)。配种预备期应增加精料量,按配种期喂给量的60-70%补给,逐渐增加到配种期精料的喂给量。配种期的日粮大致为:精料1公斤,苜蓿干草或青干草2公斤,胡萝卜0.5-1.5公斤,食盐15-20克,全部粗料和精料可分2-3次喂给。精料的喂量应根据种羊的个体重、精液品质和体况酌情增减。非配种期内应补给精料500克,干草3公斤,胡萝卜0.5公斤,食盐5-10克。夏秋以放牧为主,可少量补给精料。

  (二)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的饲养包括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空怀期和哺乳期需要的风干饲料约为体重的2.4-2.6%。同时应抓紧放牧,使母羊很快复壮,力争满膘迎接配种。

  妊娠期为150天,可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妊娠前期是受胎后的3个月,胎儿发育较慢,放牧饲养可满足需要。妊娠后期是妊娠最后的2个月,胎儿生长迅速,增重约占初生体重的80%,这一阶段需要全价营养。磷和钙的需要应增加40-50%,而且钙磷比例以2:1为适当。足量的维生素A、D是妊娠后期不可缺少的。妊娠后期仍以放牧饲养为主,冬季每天放牧运动6小时,放牧距离不少于8公里。临产前7-8天不要远处放牧,放牧中要稳走,慢赶,出人圈门时应防止拥挤,要有足够的饲槽和草架,防止喂料喂草时拥挤造成流产。不能喂发霉变质的干草和冰冻饲料。

  哺乳期120天,哺乳期分为哺乳前期和哺乳后期。哺乳前期即羔羊生后2个月,营养主要依靠母乳。肉糕一般日增重250克不等,但每增重100克约需母乳500克,而生产500克羊乳,需要0.3公斤风干饲料,即33克蛋白质,1.2克磷及1.8克钙。产单糕母羊补给精料0.3-0.5公斤,苜蓿干草0.3公斤,补给多汁饲料1.5公斤。

  (三)哺乳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初生到1个月内的羔羊,还不能大量采食草料,基本上是以哺乳为主,饲喂为辅。但要早开食,训练吃草料,以促进前胃的发育,增加营养的来源。两个月龄以后的羔羊逐渐以采食为主,哺乳为辅。羔羊能采食饲料后,需要适当运动。

  羔羊在3-4个月龄离乳后,到第一次交配这个阶段叫育成羊。离乳后的育成羊在最初几个月营养条件良好时,每日可增重150克以上,每日需要风干饲料在0.7-1公斤之间。

  离乳后的育成羊,正处在早期发育阶段,断乳不要同时断料,在出牧后仍应继续补料。严冬舍饲期较长,需要补充大量营养,应以补饲为主,放牧为辅。要做好饲料安排,合理补饲,喂给最好的豆科草、青干草、青贮及其他农副产品。

  五、育肥猪高效养殖技术

  一、推广背景

  生猪养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与玉米、水稻、小麦同等重要,猪肉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的肉食品。发展生猪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下降较多,产能下降,猪肉价格明显上涨,稳产保供压力较大,通过推广育肥猪高效养殖技术,有效提高育肥效率,稳定生猪生产,快速恢复产能,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是当前生猪生产的重要任务。

  二、技术要点

  (一)选择良种

  选择日增重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好,30天断乳的良种仔猪进行育肥,如长白、大约克夏、哈白、杜洛克的二元、三元或多元杂交后代。

  (二)饲料供给

  按照北方地区育肥猪的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配备所需的饲料。蛋白质15%-18%(60千克体重前),12%-15%(60千克体重后);粗纤维<9%。

  一般情况下,每头育肥猪育肥期需要240千克的全价饲料。选用25%的浓缩料(配合玉米65%、麸子10%)、5%预混料(配合玉米65%、鼓子10%、豆饼20%)或者4%预混料(配合玉米65%、麸子10%、豆饼20%、鱼粉1%),或者1%的核心料(赖氨酸0.12%、蛋氨酸0.03%、微量元素0.2%、维生素0.05%、阿散酸0.01%、金霉素0.08%、其它0.51%)。

  (三)育肥前期准备

  一是圈舍消毒。常用药有3%来苏儿,10%-20%石灰水,30%草木灰水等,药液要交替使用,土圈要彻底起垫。二是选好仔猪。三是预防接种。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做好口蹄疫、高致性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疫苗的免疫。四是适时阉割。30-35日龄,体重5-7公斤时阉割;外购仔猪应在适应新环境并开始增重时阉割。五是驱虫、洗胃、健胃。每5公斤毛重,第1天驱虫用左旋咪唑2-4片,第2天洗胃用小苏打2-3片,第3天健胃用大黄苏打2-3片。六是合理分群。按品种、来源、体重、吃食快慢分群,同窝的最好不分群。

  (四)育肥方法

  一是做到“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每天喂料量按干饲料计算,占体重的3%-5%;15-25公斤猪,6次/天;25-40公斤猪,4次/天;40公斤以上猪,3次/天。每顿间隔时间尽量均匀,至少最后1顿为夜食。每次喂到八九成饱,槽中无剩料。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经4-5天。饲料温度要大体一致,冬温夏凉。二是先喂配合饲料后喂青绿(贮)饲料,一般每餐分3次投料,每餐后投喂青饲料0.25-1.0公斤/头。三是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天、早春或有病时应给温水。四是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圈内干净清洁,冬暖夏凉,空气良好。调教猪饮食、排粪、睡眠三点定位。冬防寒,夏防暑,夏季地面洒些水,冬季躺卧处垫些草。五是适时出栏。一般育肥至体重90-100公斤出栏。

  (五)防疫消毒

  1.坚持检疫、隔离制度。外购仔猪时,除了要看品种,还要看有无拉稀、耳屎、眼屎、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是否佩戴耳标,索看产地检疫证明和市场检疫证明等;进圈前隔离观察半个月,病猪隔离治疗后才能并圈;不从疫区购猪和饲料等。

  2.定期防疫驱虫。春秋两季定期预防接种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苗;不要让猫、狗在圈内乱窜,防止交叉传染共患病;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平时注意观察,“以防为主”,有病及时请兽医对症治疗,不用禁用药物,严格执行药物的休药期。

  3.消毒。定期对圈舍、槽具消毒,15-30天1次,圈舍门前洒些生石灰,以便让来人脚底消毒,并随时更换。

  三、推广预期

  育肥猪高效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生猪育肥效率,尤其是在当前全省生猪产能下降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截止到2019年末,我省生猪饲养量达到2153.9万头,2020年1-2月份生猪平均价格为34.26元/斤,在全省推广育肥猪高效养殖技术,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六、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肉鸡具有生长快、周期短、饲养成本低、饲养密度大、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肉鸡饲养应从以下环节入手:

  一、饮水

  雏鸡入舍后,不要急于喂料,待饮水2-3个小时后再开食,为预防疾病,入舍时每只鸡滴鼻青霉素2000单位,1-3日龄在饮水中加5%-8%的糖和多种维生素,以提高育雏率,无论采取哪种饮水方式,都保证不能断水,饮水用具要经常刷洗,定期消毒,以减少传播疾病的机会。

  二、开食与饲养

  雏鸡饮水2个小时后即可开食,开食前应准备好煮熟的鸡蛋,去皮后搓成粉末状,加少许玉米面搅拌,手捏成团手散即开程度即可开食,饲喂时间和饲喂量要固定,每次间隔要均等。

  三、育雏的温度

  温度以雏鸡感到舒适为最佳标准,雏鸡表现安静,没有叫声,睡姿舒展,分布均匀。

  育 雏 温 度

周龄

温度

周龄

温度

1

35-33

4

28-25

2

33-31

5

25-22

3

31-28

6

22-19

  四、育雏湿度

  1-10日龄肉用仔鸡要求65-60%的相对湿度,以后保持在60-55%的相对湿度。

  五、光照

  1-3日龄24小时光照,从4日龄开始采用23小时光照制度,即每天光照23小时,午夜闭灯1小时。

  六、密度

  密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肉鸡的生长,一般密度应保持在以下范围:

  1-6周龄肉鸡饲养密度

周龄

只数

饲养方式

1-2

3-4

5-6

地面平养

23-18

18-13

13-10

网上平养

28-22

22-19

19-13

  七、通风换气

  一般要求舍内氨气含量要低于10ppm,硫化氢要低于5ppm,二氧化碳要低于0.5%,肉用仔鸡的换气量每公斤体重每小时不低于5立方米,保证舍内没有异味。

  八、断喙

  在7-9日龄时进行断喙,用断喙器将鸡的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1/3,断喙时要烧烙3秒钟止血,上喙要短于下喙,减少饲料浪费和啄癖问题。

  九、加强防疫

  必须做好防疫,搞好舍内外卫生,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治方案,对常见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腹水症、猝死综合症、发育障碍症等做好提前预防,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第二部分  主推品种

  一、猪的品种

  一、吉林省生猪地方品种

  吉神黑猪、松辽黑猪。

  1.吉神黑猪。适合在东部山区推广养殖。吉神黑猪是由精气神公司先后引进北京黑猪、松辽黑猪、青岛黑猪、苏太黑猪、东北民猪和大约克夏猪等6个优秀品种作为基因素材,通过二元三元杂交、正交杂交、多种组合试验,经筛选、优化、培育,最终确定以北京黑猪为父本,大约克夏猪为母本,从1998年至2011年,经过杂交、横交、选育等阶段和10个世代的横交固定,培育出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前述任何一个黑猪品种的新品种。饲养期近11个月。肉质比较好。

  2.松辽黑猪。适合在全省推广养殖。松辽黑猪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09年培育成。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6±0.19头,产活仔数9.3±0.0.13头,21日龄窝重34.6±0.74千克,育成仔猪数8.4±0.13头;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2.7±0.07头,产活仔数11.9±0.09头,21日龄窝重47.9±0.31 千克,育成仔猪数10.6±0.06头。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松辽黑猪性成熟较早,公猪2月龄左右开始出现爬跨动作,5.5月龄可以配种,但适宜的配种月龄为9月龄,初配体重为100-110千克;初配母猪发情周期为19.2天,发情期持续3-5天;经产母猪发情期持续3-4天;母猪断奶后平均6.5天可以进行配种,母猪8月龄可配种,初配体重为85-95千克,情期配种受胎率92%,母猪妊娠期为114.09天。松辽黑猪的肥育测定,25-90 千克体重,平均日增重692.50±5.12克,单位增重耗料2.80±0.03,活体背膘厚2.14±0.01 厘米。宰前体重91.8±0.66 千克,屠宰率69.9±0.62%,平均膘厚2.53±0.04厘米,眼肌面积30.88±0.41 厘米2,胴体瘦肉率57.2±0.54%。

  二、优良生猪品种

  杜洛克、长白、大白。

  1.杜洛克。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杜洛克猪产仔数较少,大群平均仅为9-10头,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70日龄至100千克日增重:750克。70日龄至100千克饲料报酬:2.8:1。出生至100千克天数:170天。肥育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800克,饲料利用率2.8-3.2,达90千克体重日龄在 170天以下;90千克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胴体瘦肉率61-64%;肉质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达4%以上。杜洛克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猪种,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0∶1。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为75%,成年公猪体重为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10头左右。母性较强,育成率高。

  2.长白。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名“兰德瑞斯猪”,原产丹麦,是世界上优秀的腌肉型猪种。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的日龄230-25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千克以上,经产45千克以上。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2.8:1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

  3.大白。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大白猪又称为大约克夏,原产于英国。母猪初情期165-195日龄,适宜配种日龄220-24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千克以上,经产45千克以上。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

  二、鸡的品种

  一、优良肉鸡品种

  爱拨益加、科宝、三黄鸡。

  1.爱拨益加。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即AA鸡,是美国育成的肉仔鸡杂交种。49天体重2.1千克,56天体重2.4千克,料肉比2.06:1。

  2.科宝。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科宝肉鸡原产于美国,父母代24周龄开产,体重2700克,30-32周龄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86%-87%,66周龄产蛋量175枚,全期受精率87%,平均孵化率87%,每只中母鸡可产商品代雏鸡117.88只。商品代肉鸡生产性能商品代生长快,均匀度好,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据目前测定,40-45日龄上市,体重2000克以上,全期成活率95.2%。屠宰率高,45日龄公母鸡平均半净膛率85.5%,全净膛率为79.38%,胸腿肌率31.57%。

  3.三黄鸡。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成年鸡体重约3-4千克,鸡肉质嫩滑,皮脆骨软,脂肪丰满和味道鲜美。从而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三黄鸡是我国最著名的土鸡之一。

  二、优良蛋鸡品种

  海兰、罗曼褐、伊莎褐、罗斯褐、海赛克斯、星杂579、罗斯蛋鸡。

  1.海兰。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产于美国,商品代生产性能:1-18周龄成活率为96%-98%,体重1550克,每只鸡耗料量5.7-6.7千克。产蛋期(至80周)高峰产蛋率94%-96%,入舍母鸡产蛋数至60周龄时为246枚,至74周龄时为317枚,至80周龄时为344枚。19-80周龄每只鸡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龄每千克蛋耗料2.11千克,72周龄体重为2250克。

  2.罗曼褐。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罗曼褐蛋鸡红褐羽,可根据羽色自别雌雄,其特点为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产蛋性能优良,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适合各地集约化、工厂化蛋鸡生产和农村专业户养殖。罗曼褐蛋鸡商品代生产性能:全群达50%产蛋日龄152-158天,开产体重1550克左右,入舍母鸡72周龄产蛋280-295枚,蛋重63.5-64.5克,料蛋转化比2.3-2.4:1。

  3.伊莎褐。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又名伊莎黄蛋鸡和伊莎红蛋鸡,伊莎褐蛋鸡商品代主要生产性能:全群达50%产蛋日龄160-168天,开产体重1550-1650克,入舍母鸡72周龄产蛋280-290枚,蛋重63-65克,料蛋转化比2.3-2.4:1。达50%产蛋日龄160-168天,开产体重1550-1650克,入舍母鸡72周龄产蛋280-290枚,蛋重63-65克,料蛋转化比2.3-2.4:1。

  4.罗斯褐。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原产英国,0-18周龄总耗料7千克,19-76周龄总耗料45.7千克;18周龄体重1.38千克,76 周龄体重2.2千克;25-27周龄产蛋高峰,72周龄入舍鸡产蛋量280个,76周龄产蛋量298个,平均蛋重61.7克,每千克蛋耗料2.35千克。北京市进行的蛋鸡攻关生产性能统一测定中,罗斯褐商品鸡72周龄产蛋量271.4个,平均蛋重63.6克,总蛋重17.25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46千克;0-20周龄育成率99.1%,产蛋期死亡淘汰率10.4%。

  5.海赛克斯。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原产荷兰,产蛋遗传潜力为年产295个,公司保证产蛋水平为275个。商品代鸡0-20周龄育成率97%;20周龄体重1.63千克;78周龄产蛋量302个,平均蛋重63.6克,总蛋重19.2千克;产蛋期存活率95%。

  6.星杂579。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原产加拿大,星杂579具有适应性强、体型小、饲料报酬高、产蛋量高、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祖代鸡66周龄产蛋230-240枚,父母代种鸡20周龄体重1440-1540克;开产日龄168-175天,29-32周龄达产蛋高峰;72周龄入舍母鸡产蛋220-240枚,产合格种蛋165-175枚,产母雏65-75只。商品鸡20周龄体重1530-1660克;平均开产日龄168天,27-29周龄达产蛋高峰;72周龄入舍母鸡产蛋250-270枚,平均蛋重63克;种蛋受精率达96%以上。孵化率达88%-91.5%;产蛋期料蛋比(2.6-2.8):1,成活率92%-94%。

  7.罗斯蛋鸡。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是世界著名的蛋用品种,原产英国,我国于1981年引入。公鸡羽毛为银白色,母鸡为金黄色。成年母鸡体重2.28-2.53千克,开产日龄113-140天,500日龄入舍母鸡产蛋量270枚,蛋重60-62克,料蛋比2.36:1。

  三、牛的品种

  1.中国西门塔尔牛。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中国西门塔尔牛由于培育地点的生态环境不同,分为平原、草原、山区三个类群,种群规模达100万头。该品种被毛颜色为黄白花或红白花。三个类群牛的体高分别为130.8、128.3和127.5厘米;体长分别为165.7、147.6和143.1厘米。各类群核心群种牛的遗传基础已达到遗传同质化水平。犊牛初生重平均41.6千克,6月龄体重199.4千克,12月龄重324千克,18月龄434千克,24月龄592千克。产奶量平均4300千克,乳脂率4.0%。屠宰实验结果,屠宰率平均61.4%,净肉率50.0%,眼肌面积90.5平方厘米。早期生长快是该品种的主要特点之一。

  2.利木赞牛。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利木赞牛毛色为红色或黄色,口、鼻、眼田周围、四肢内侧及尾帚毛色较浅,角为白色,蹄为红褐色。利木赞牛头较短小,额宽,胸部宽深,体躯较长,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短。平均成年体重:公牛12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国较好饲养条件下,公牛活重可达1200-1500千克,母牛达600-800千克。

  3.夏洛来牛。适宜在全省推广养殖。全身肌肉特别发达;骨骼结实,四肢强壮。夏洛莱牛头小而宽,角圆而较长,并向前方伸展,角质蜡黄、颈粗短,胸宽深,肋骨方圆,背宽肉厚,体躯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后臀肌肉很发达,并向后和侧面突出。成年活重,公牛平均为1100-1200千克,母牛700-800千克。

  四、羊的品种

  辽宁绒山羊

  辽宁绒山羊原产于辽宁省东南部山区,属绒肉兼用型品种,是中国绒山羊品种中产绒量最高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长,粗细度适中,体形壮大,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是中国重点畜禽遗传保护资源。

  辽宁绒山羊被毛全白,体质健壮,结构匀称、紧凑,头轻小,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髯,公羊角粗大,向后斜上方两侧螺旋式伸展,母羊角向后斜上方两侧捻曲伸出,颈宽厚、与肩部结合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粗壮,肢蹄结实,短瘦尾,尾尖上翘。被毛柔软有弹性,绒层厚实,被毛覆盖良好,用两手分开毛丛,可见亮白、密而长的绒丛。

  成年公羊体重40千克以上、产绒量450克以上,成年母羊体重30千克以上,产绒量300克以上;绒自然长度40毫米以上;绒细度10-20微米;含绒率60%以上;每年春季4-5月份进行梳绒,屠宰率春冬30%以上,夏秋35%以上。

  辽宁绒山羊饲养可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采取全放牧饲养、半放牧半舍饲饲养和全舍饲的饲养方式,所用饲料主要以利用粗饲料为主,如野生无毒杂草、中草药植物、农作物秸秆等,同时适当补饲少量精料。

相关知识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凉州区人民政府 规范性文件 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州区城区宠物及家畜家禽饲养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提请青浦区人民政府向上海市体育局申报主办2021环意 Ride Like A Pro 长三角公开赛的请示
关于对牡丹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菏泽市养犬管理条例》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估报告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北京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3—2020年)的通知
启东市人民政府
淮安市人民政府
聊城市人民政府
新会区人民政府

网址: 集安市人民政府 https://m.mcbbbk.com/newsview8698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大放送:史上最全自拍、拍照技巧!
下一篇: 佳能A系列数码相机(A720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