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记者调查丨养犬管理难题下,呼和浩特如何管好拴狗绳?

记者调查丨养犬管理难题下,呼和浩特如何管好拴狗绳?

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20日消息(记者李春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犬热逐年升温,养犬人士日益增多,犬只数量日益增加,犬害问题日益突出……养犬带来的负面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案要求治理,市民通过各个渠道也予以反映,已成为城市综合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无论从网络争论到制度争议,养犬所引发的城市公共管理和人际关系上的难题毋庸置疑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10月16日,四川成都一小区2岁女童被一只大型犬扑倒撕咬致肾挫裂伤,令养犬管理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恶犬伤人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文明养犬需严守法规,治理狗患要严肃追责。然而市区养犬能一禁了之吗?又该如何更加合理地规范这一现象?围绕这一问题,央广网记者走访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区进行了调查采访。

规定已出台,落实效果如何?

2020年6月,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呼和浩特市养犬管理规定修正案(草案)》,提交内蒙古人大常委会批准,《呼和浩特市养犬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面向社会公布实施。其中,对重点养犬管理区、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养犬管理经费保障机制、犬只经营活动、养犬人行为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规定指出,市、旗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养犬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养犬管理协调、联席工作机制,更是细化了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以及农牧部门管理职责,明确了其他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物业服务企业在犬只管理中的具体职责。

规定还明确,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医院、幼儿园和学校的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不得养犬。且在重点养犬管理区内,每户限养一只犬,不得饲养烈性犬和有攻击性的大型犬。对违反以上法规违法养犬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其犬只,并对单位处以3000元罚款,对个人处以1000元罚款。

呼和浩特市区内公园的标示(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持续开展养犬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不文明遛狗现象显著减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法规中的相关条目已有不适之处。例如处罚力度和法规条目不相匹配,管理犬类涉及公安、农业、城管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目前已有法规中规定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并未落到实处。此外,更有整治行动阶段性、运动式,文明养犬的整治热度在此之前明显下降,不文明行为开始反弹。

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规实施以来,城管部门也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养犬管理,但是城管部门日常巡查整治范围为城市主干道,如果流浪狗或市民携犬进入公园等公共场所,则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由公园管理处等机构负责。

此外,由于针对“携犬出户不束犬链,不戴嘴套,在人流高峰时间段、区域遛狗的不文明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缺少法律依据,暂时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因此,城管执法人员通过日常巡查,对遛狗不牵绳、不戴嘴套、携犬进入公共场所等不文明遛狗现象多以纠正劝导、说服教育为主,极少会进行处罚。

规范养犬第一步从办证开始

记者还注意到,为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2020年的法规修改中还对于犬只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完善。养犬人可以通过犬类信息化服务平台申请办理养犬登记,并对犬只植入电子芯片,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对犬只的管理。

呼和浩特市犬类免疫证(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规范养犬的宣传办证工作持续多年,目前,呼和浩特市养犬办证是否便利?落实情况怎么样?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公安派出所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城养犬便民服务平台”均可以实现犬证免费办理和年检,提交申办材料后5-7个工作日便可线下拿取或线上邮寄。办证的简化也让市民对自家爱犬合法办理“身份证”不再抵触,但记者走访发现,犬只植入电子芯片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芯片的宣传普及和规范标准仍不够完善。

青城养犬便民服务平台页面截图(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青城养犬便民服务平台)

当记者联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城管支队相关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时,对方却并没有给出目前犬证登记的具体数据,问及职责范围也仅是回复以法规规定为准。

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对于养犬管理也在逐步摸索。在2018年时,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甚至将收缴流浪犬或无主犬列入到考核范围内,要求“治安大队、各派出所每日收缴5只流浪犬或无主犬,全分局每日收缴低于20只(含20只)在考核中得零分,每超过1只得1分,不设上限。”

2020年新规定中明确:未经登记、年检、免疫养犬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没收其犬只。

那么,不符合办证条件、没收而来的犬以及流浪犬或无主犬都到了哪里?

呼和浩特市犬类留检所门口(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于2007年5月成立了犬类留检所,专门负责对全市流浪犬的收缴饲养工作,降低因流浪犬较多而对人们构成伤害的风险。同时组织流浪犬抓捕小组,对一些公共场所、学校周边、小区周边、市民反映强烈的城郊结合部等一些犬患严重的地区进行全天收缴,并对收缴的犬只进行集中饲养,为保证流浪犬有“家”可归。

执法部门车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3年5月20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和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印发了《呼和浩特市文明养犬“大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为期5个多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通报数据显示,城管部门劝阻不文明养犬行为300余次,抓捕流浪犬并移交至犬类留检所15只。截至今年6月底,玉泉区城管机动队共计抓捕流浪犬450只。

呼和浩特离宠物友好型城市还有多远?

犬证有了,流浪狗少了,大型犬不见了,不文明现象就一禁了之了吗?

呼和浩特市民唐女士说,有些居民在小区内遛狗既不给狗戴嘴套,也不及时清理狗的粪便。不仅不卫生,还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此,规定中也明确,携犬人对犬只在户外排泄粪便不立即清除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然而,一是小区内遛狗不在城管部门的管辖区域,很难真正实现处罚;二是年轻人对宠物的关怀从衣食住行升级到多元化需求,但规定的禁止犬只入内的范围覆盖大部分场所,养狗人士应该在哪里遛狗不影响他人,这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呼和浩特市一购物广场的标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持续开展养犬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陆续设置了宠物友好公园和商场。虽然越来越多餐厅、酒店、商场、班机挂起了“欢迎宠物入内”的牌子,但真正的“宠物友好”离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和社区环境中大多场所宠物无法进入,一些行政法规对于遛狗规定也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很好地疏导需求,导致养宠人士备受限制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养宠人士与不喜欢宠物的人之间的矛盾。

宠物友好是社会高度文明的象征,但实际推进起来并没那么简单。记者调查发现,呼和浩特市区内有些公园遛狗并无明显禁入标示,有标识的场所仍有遛狗现象。宠物友好设施覆盖更是不足,宠物便便的处理不便、对环境卫生的顾虑、携带宠物外出的不便、宠物临时寄存的苦恼、用餐时的拴狗装置……也成了养犬人士的几大痛点。

养犬所引发的城市公共管理和人际关系上的难题无可回避,恶犬伤人事件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文明养犬需严守法规,治理狗患要严肃追责。然而市区养犬也不应一禁了之,让对宠物持不同态度的人,都能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和谐舒适地共处,才是问题的解决目标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知识

记者调查丨养犬管理难题下,呼和浩特如何管好拴狗绳?
狗嘴套、驱狗神器热卖背后 如何规范文明养犬行为?
恶犬咬伤两岁女童,养犬管理为何频频“掉链”
养犬治理 用好法律这把“利剑”
管好宠物狗 做文明养犬人
宠物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养犬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民情丨三问养犬管理相关法规,威慑力为何不足?
不文明养犬问题频发 多地出台条例集中规范管理
犬只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如何依法文明养犬 不掉“链子”
关于加强养犬管理,规范养犬行为的建议

网址: 记者调查丨养犬管理难题下,呼和浩特如何管好拴狗绳? https://m.mcbbbk.com/newsview8826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由于宠物医院未及时抢救宠物导致死
下一篇: 民情丨三问养犬管理相关法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