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看有图的,有文物的,还有繁体原文,请进此链接:deviantart.com/yensidtim/gallery/79320316/vietnamese-fashion-history-chinese-ver-)
《ベトナム中国关系史:曲氏の抬头から清仏戦争まで—越中关系史:从曲氏抬头到中法战争》(原日文)记载1975年山本达郎对越南的评论,翻译:越南人仍然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已保留了完整的中国古传统,同时也是保护华夷思想之者,与中国相等。
《集美诗文》记载清朝劳崇光:密迩中夏,崇儒术好诗书,共推为声名文物之邦,必称朝鲜、越南二国。
李文馥在《夷辨》写:以言乎治法,则本之二帝三王;以言乎道统,则本之六经四书。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源左国而流班马,其文也;诗赋则昭明文选,而以李杜为依归;字画则周礼六书,而以钟王为楷式。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峩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况自陈黎安南以还,土地日辟,至于今而倍蓰焉,北接中州广东、广西、云南三省,西控诸蛮,接于南掌、缅甸诸国,东临大海,包诸岛屿,南方抵于海,绕而西南邻于暹罗,其余属国附蛮,不一而足,真裒然为天地间一大国矣。氏之且不可,郡之且不可,而可以夷之乎?
阮朝认为自己比大清更华夏,所以明命帝才能批评乾隆帝之诗。 《大南实录》记录明命帝:大清乾隆所制诗什甚多,我观之皆是直写情景,不事雕琢浮辞。然多有粗字者,如咏人参云:“五叶三桠云吉拥,玉茎朱寔露甘溥”。朕诸作惟陶情写景,而用字不至如此鄙俚。间或有未雅者,卿等宜以意奏,庶免致议于后来也。
《明命政要》记载明命帝:衮冕肇自轩辕,而三代鲜有行者【…】北朝自清以来亦已久废。今举行之,清人典既失,亦将于我取正。视之北朝,更有光焉。然朕心未敢以为尽善。盖事天以寔不以文。
虽然如此,阮朝仍然视大清为文献之国,值得学习。 《Cổ luật Việt Nam: Quốc triều hình luật và Hoàng Việt luật lệ—越南古律:国朝刑律和皇越律例》(原越南文)记载嘉隆帝说北朝的汉、唐、宋、明各代,每朝的律令之书都有修改,而最完毕的是清代。朕命令朝中各官跟随各朝的法典律例,参考洪德及大清之律令【…】然后将其编辑成书。 (嘉隆帝本用汉字写,而此书翻译成越南语)
这证明阮朝也参考大清衣冠,特别是花纹。 1830年,《大南实录》记载明命帝曾经想过改革阮朝的甲胄,参考大清的会典。可是后来他认为大清是蛮夷之国,不能学习,所以此时结束。
阮朝也视西洋为蛮夷。 《大南实录》记载嘉隆帝:帝曰:先王经理天下,夏不杂夷,此诚防微杜渐之意。红毛人狡而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听其居留,厚赐而遣之。
《明命政要》记载明命帝:赤毛尝闻其与诸国往来辞多骄蹇,惟与我国交际则一于敬信而已【…】洋人素性黠傲,不谓今蒙恩恤,亦能顿化夷俗。
因此,阮朝继续继承黎中兴及阮福濶制度,同时学习宋、明、清。可是同庆启定时代以后,朝廷衣冠不再遵守如此谨严。皇帝军服逐渐受西洋风格,在朝廷穿西鞋越来越流行。保大时是第一次皇帝允许百官穿纱制五身衣配头巾上朝,废除了朝服及常服。
礼服
与以前各朝一样,阮朝也有帝王思想,称为南朝。因此,明命帝恢复衮冕制度,本来在黎中兴时代已被废除。
据《钦定大南会典事例》,阮朝有两种礼服:南郊礼的衮冕礼服及宗庙祭礼的春秋礼服。
启定帝穿衮冕A. 衮冕
阮主治内路时,在祭礼,《海外纪事》记载:王戴冲天翅纱帽,玄道袍,剪绒凉鞋,不袜。
嘉隆帝统一国家后,《大南实录》记载1807年,皇帝再定南郊礼之衣,帝戴九龙冠,穿黄袍,玉带,黄襜,上坛行礼。 (阮朝时,裳被称为襜)
《明命政要》记载1830之前的南郊礼:向用九龙冠、黄袍、玉带如庙飨礼。
九龙冠为九龙通天冠,是阮朝冲天冠之名。因此,南郊礼礼服仍然继承黎中兴制度。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明命帝恢复的衮冕:郊祀冕冠制用上方下圆,钉万寿金字二,或天地字二,金龙云形十二,火焰六,垂文二,绕墙四,莲花、云朵、绕圈边、连藤各一,金粒二百五十六粒,、圈各二。前后面冕旒二十四,左右垂旒各一并串结珊瑚、珍珠、玻璃、金粒该三百粒。四面金线网文结金玉四百粒。玉簪嵌以珍珠,结黄丝垂缨。凡龙眼嵌细小珍珠粒。网巾饰金圈四。
根据《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大南实录》、《Bulletin des Amis du Vieux Huế—老顺化之友公报》之画,阮朝皇帝戴十二旒的冕冠,与《周礼》对应。可是 《明命政要》记载明命帝说衮冕自轩辕时代已存在【…】朕如今仿行古法而加减。因此,阮朝用旒替充耳,用黄丝制垂缨替朱纮,还有其他冠上的装饰,成为此代的特点。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十二章的衮服:衮衣制用天青纯线光素凉纱,绣日、月、星辰、山、龙、花虫,垂旒绣龙云样,或制用雪白纯线光素
凉纱。袖口绣龙云。领子官绿光素八丝缎。绣亚字里白色帛。垂旒绣龙云、水波。裳制用正黄纯线光素凉纱,绣藻、火、粉米、黼、黻、尊彝并古图、八宝、连藤、回文、水波等样。缘宝蓝纯金莲花一项锦,里正黄南素凉纱。继衣白色帛。玉佩二,结白玉蝙蝠形各一,方样各一,圆样各一,半月样各二,磬形各一,串结云母、珊瑚、玄琥珀各二百余粒,金钩各一。革带一,包正黄光素八丝,结白玉方样一片,盾样六片,外各包黄金脚六,紫金叶形二,银夹版二。蔽膝一,正黄光素八丝,里赤色帛,绣山龙云并火榴等样,四边镶宝蓝梅花纯银栏杆锦缎间花赤光素八丝缎,缘纯金莲花一项锦,金钩、金钮各四。大绶一,天青光素八丝缎,里黄色帛,绣龙云、水波并古图等样,上镶花赤光素八丝缎半月样一片绣龙云样上间金线栏杆,边镶宝蓝梅花纯银栏杆锦缎,缘宝蓝纯金莲花一项锦结各色玉,线绒垂缨一。左右垂旒二间用黄赤白各色素紬。下结网文垂缨,银钩四,金钮七粒。大带宝蓝光素八丝缎,里花赤素紬,两端串结各项珠玉三百九十二粒并金线垂缨十条。袜与大朝同。靴身乌八丝绣龙云、连藤、火焰并金线回文间结洋镜子,下黄羽丝绣小珍珠、珊瑚各项粒龙形各二并古图等样间结洋镜子,钉金盆各三嵌火齐各一,金刚粒各二,里赤色八丝缎。
虽然参考宋明之制,阮朝衮服也出现了特色的差异,例如在肩膀上的大带及圆领继衣。 《Bulletin des Amis du Vieux Huế—老顺化之友公报》(原法文)记载阮朝大带,翻译:大带是一条细巾,放上肩,搭过胸,两端各有一个丝制宽大的褶边。褶边上错玉和多色彩,垂下很低。
启定帝拍照时,破衮冕规制,把大绶穿在前面,代替蔽膝。
B. 春秋冠
在宗庙祭礼,陈帝穿卷云礼服,黎帝穿平顶礼服,阮帝穿春秋礼服。
《大南实录》记载那天哀悼期完成一年,嘉隆帝脱下丧衣,内监收起来。到那天,祭坛布置如大殿祭仪式。君王穿白衣,戴白纱制春秋冠,穿白纱制交领衣、白绸制裳、白鞋及袜,到坛前行礼【…】大殿祭、九虞祭、卒哭祭的衣服也是如此【…】练祭、祥祭、禫祭在卒哭祭后才举行。练祭时,帝穿礼服,戴深纱制春秋冠,穿深纱制交领衣、碧色绸制裳、里白绸、鞋及袜黑色。祥祭、禫祭时,帝穿色衣,戴深绉制春秋冠,穿宝蓝色纱缎制交领衣、碧纱制裳、里白色、蓝色袜、黑色鞋。
《明命政要》记载1821年,明命帝与礼部尚书范登兴说在列圣忌日,皇考戴春秋冠,穿交领衣,自有典则。朕该照皇考的奉列圣之礼来拜皇考。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同时记载明命帝的春秋礼服规定:礼服春秋冠制用黑色绉纱,钉银花一嵌晶光玻璃一粒。网巾一,饰银圈四。交领衣制用天青纯线凉纱,里衣雪白纯线凉纱并织龙云、水波。或制天青来路纯线光素八丝缎织龙云样,里玉蓝十二斜牡丹绫。领子、垂旒用本色。裳用玉蓝细花凉纱,绿(谬文,该为缘)天青光素八丝缎。继衣生绢。袜身宝蓝光素八丝,中间雪白光素八丝,下雪白洋布镶纯金莲花一项锦间金线栏杆。里白色帛,上结护膝官绿光素八丝,缘纯金莲花一项锦,里蓝帛。靴身乌八丝,里宝蓝光素绫。
法国人画戴春秋冠之嘉隆帝朝服
嘉隆帝时代1806年5月,《大南实录》记载每月朔日及望日,举行大朝在太和殿;官六品以上穿大朝衣冠朝拜。五、十、二十、二十五日在在勤政殿举行常朝;官四品以上穿常朝衣冠朝拜。各城及营镇到朔日及望日都要在行宫望拜。
《明命政要》也如此记载,同时写若是闰月,免大朝及常朝。
A. 九龙通天冠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钦定大南会典事列续编》、《大南典例撮要》、《大南实录》都记载皇帝在大朝礼穿黄袍,戴九龙通天冠。 《明命政要》及《大南实录》也简称为九龙冠,民间称为冲天冠。 《南方名物备考》记载阮朝:冲天冠:今天子大朝冠,如幞头,两翅冲天。
《指南玉音解义》(原喃文)翻译:冲天冠号是朝天巾。
《Dictionarium Annami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越葡拉词典》(原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定义,翻译:朝天巾是皇冠。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九龙冠规制:大朝冠九龙通天钉黄金龙形三十一,火焰三十,前后博山各一,横龙一,包晶光玻璃笏并通天笏各二,连藤、绕墙各一,圆样花朵一,云朵三十并线结嵌饰火齐、金刚、珍珠各项玉一百四十粒,龙眼各嵌细小珍珠粒。网巾饰金圈四。
参考阮朝皇帝的老照片(同庆、维新、启定、保大各帝),可以看到九龙之饰非同一。特别是在启定帝的雕像上,九龙之翼向前弯曲,与《乾隆八旬万寿庆典图》里阮惠的冲天冠吻合。还有,阮朝帝官的衣冠基本上跟随《钦定大南会典事例》,但事实上有加减。
B. 袍服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配九龙冠之衣:黄袍制用正黄色纱缎,绣大小龙云、水波并福寿四字样。里四友辰花密纱或四友花赤紬。两翼宝蓝光素八丝缎,前后面万寿字各二,龙形各三。两袖两翼龙形各一并珊瑚、火榴均串结以细小珠玉粒。领子雪白光素八丝缎,垂旒二并绣龙云。裳制用花赤纯线光素凉纱,织圆龙、水波、古图、八宝样,下继回文、连藤、花赤栏杆锦缎。里赤色帛,缘蓝纯金莲花一项锦。继衣生绢。带用金正黄光素八丝缎,间缝赤羽丝,钉犀角长方盾样该十八片,外包黄金嵌珍珠九十二粒。袜身宝蓝光素八丝,中间雪白光素八丝,下雪白洋布镶纯金莲花一项锦间金线栏杆。上结护膝正黄光素八丝绣龙云、水波并金线回文,缘宝蓝纯金一项锦。里赤素紬。靴身乌八丝绣金线龙云、水波、花样。里赤八丝。
阮朝袍服的特色是它的领子:里面穿立领五身衣,外面穿有假交领的圆领袍(以模仿古形袍衣)。因此,袍服通常有三种领子。
同庆帝戴网巾配九龙通天冠,穿朝服,袍上绣万寿两字常服
阮朝朱版號163–165啓定第1卷記載九龍唐巾為唐巾:炤國朝遞年恭遇端陽、冬至諸令節例有設常朝儀於勤政殿,奉皇上御唐巾、龍袍,執玉圭。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阮帝的常朝之冠是九龙唐巾,但没有记载具体规制。参考嗣德、同庆、成泰的照片真容,可以看到一种顶端八字形之冠,很大可能就是九龙唐巾。
龍袍配唐巾,可是常朝龍袍與大朝的不同。《欽定大南會典事例》記載常朝龍袍:常朝冠用九龍唐巾。袍用正黃色純綫光素涼紗,裡本色,繡大圓龍並古圖、八寳、水波。龍眼各嵌玄珀,餘均串結細小珠玉粒。兩面兩袖串結珠玉作美字。領子裡正黃光素八絲緞,繡龍雲樣,垂旒二並繡龍雲。裳用花赤纯线光素凉纱织圆龙、水波并古图、八宝、花枝等样,下继回文、连藤、花赤栏杆锦缎。里赤帛,缘宝蓝纯金莲花一项锦。继衣生绢。袜身宝蓝光素八丝,中间雪白光素八丝,下雪白洋布镶金莲花一项锦间金线栏杆。里赤素绉纱。靴与大朝同。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阮朝籍田:耕耤奉御九龙唐巾黄色狭袖龙袍。其带靴与阅兵同。
因此,成泰帝照片里穿的九龙唐巾配窄袖龙袍很大可能就是阮帝的籍田礼服。
军服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军服的大龙武冠:阅兵奉御大龙武冠,制用黑色羽丝,里正黄光素八丝缎,西洋金线栏杆,钉金龙形四、火焰一、龙云二、云样一、龙眼嵌珍珠,余并饰珠玉,垂缨用西洋金线栏杆。 (如今没有大龙武冠的文物,所以不知道它的样子,可一些人认为它是皇帝的虎头冠)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配大龙冠之袍:狭袖跑制用正黄纯线光素凉纱,绣龙云、水波、古图、八宝,里牡丹蝶赤花紬,缘宝蓝纯金莲花一项锦,均串结细小珍珠、珊瑚粒。云肩连领子用天青光素八丝缎,绣龙云、水波、古图、八宝。马挂(谬文,该为褂)二用乌八丝,绣龙云、水波、蝙蝠、火焰。夹裳用正黄光素八丝,绣双凤并连藤、回文等样。下花赤光素八丝,绣龙云、水波并连藤、回文。里牡丹蝶赤花紬。四边镶玉蓝光素八丝。缘宝蓝纯金莲花一项锦,结牡丹蝶赤色紬。垂缨金龙牌三,面各金制。龙云盾样,周围绕线,嵌火齐、珍珠、金刚、珊瑚各项玉三百余粒,金线垂缨五十余条。鸾带一,西洋金线栏杆嵌金刚粒,方亭样一,四围嵌金刚粒,外包黄金并夹版脚串结珍珠、珊瑚、青柳花样该九朵。靴身乌八丝间缝正黄光素八丝,里花赤光素八丝。
启定帝破军服规制,配籍田礼服与欧式军服,同时戴笠或头巾。到保大时代,这种混合不再存在。
阮朝百官的朝服及常服规制在1804年嘉隆帝定。明命帝1831年定衮冕祭服给皇子、王公、各官一、二、三品。绍治帝1845年改朝服规制,主要是襆头上的装饰之制。
南郊礼服
A. 九旒九章衮冕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皇子及王公的冕冠规制:南郊大礼,皇子诸公冕服,冠用马尾轮结,上覆木版为质,前圆后方,表用丝缎,里赤绫,前后各九旒。每旒五彩缲,九就,贯玉九。牙簪导玄纮,垂青纩。充耳承以玉瑱用白色,朱纮缨。其覆版周围绕金,刻垂云文。冠饰金博山一,金花二,金蛟 四,金线四,贯簪处亦饰以金。
事实上,百官的冕冠与襆头很相似,因此可以加上博山装饰。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皇子及王公的衮服规制:衣五章,用青色缎,绣龙在肩,山在背,火、花虫、尊彝在两袖各三,本色领。裳四章,用纁色缎,绣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各相属。白沙中草(谬文。该为白纱中单)青领,绣黻文九。蔽膝纁色缎,绣火、山二章,上有镀金鍮钩二。佩玉二,各珩一,琚二。璜、冲牙以上均用铜质镀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料珠,上有镀金鍮钩。大绶上用纁色缎绣火、山二章,其下继以彩色垂缨。大带里表朱绿,缘革带纁色,前饰方扁六,均面瑇瑁绕金。网巾并鞾韤均依朝服。
B. 六旒五章及四旒三章衮冕
阮朝参考宋朝的毳冕及絺冕之制。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正二品以上及文官从二品、正三品的衮服规制:郊坛执事冕服正二品以上冕冠前后各六旒,每旒五彩缲,六就,贯用玉料珠六。其覆版周围绕铜,刻垂云文镀金。冠饰金博山,上金蛟各二,金线一,贯簪处亦饰以金,余均依皇子诸公冕制。青衣三章,绣粉米二在肩、一在背,藻、尊彝在两袖各三,本色领。纁裳二章,绣黼黻各二。白沙中草青领绣黻文七。蔽膝并大绶均绣山一章。玉佩贯以三彩草珠,余均依皇子诸公佩绶体制。大绶表里白罗在腰无缘,其垂处缘绿。带纁色,前饰方扁六,均面嵌瑇瑁,绕铜镀金。文班从二品、正三品,冕冠前后各四旒。每旒五彩缲,四就,贯二彩草珠四,均依正二品制,惟省金蛟二。青衣一章,绣粉米二在肩、一在背,又在两袖各二,本色领。纁裳二章,绣黼黻各二。中草并蔽膝、玉佩、大绶、大带均依正二品之制。
阮朝官员的六旒五章及四旒三章衮冕《大越史记全书》记载越南在黎大行时代第一次举行籍田礼:丁亥八年(宋雍熙四)年春,帝初耕籍田。
如今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前黎至胡朝的籍田礼服,可是很可能也是朝服或常服。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1827年文武官的籍田礼服:明命八年,议准文武官充耤田从耕执事蓝色狭袖彩袍。武官虎头帽,文公、春秋帽。八九品英巾狭袖彩衣,蓝帛腰带。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1849年皇子及王公的籍田礼服:耤田从耕皇子诸公品服,冠用金冠,袍用赤色狭袖彩袍。
朝服
阮朝朝服参考黎中兴的补服及明末清初的蟒袍。
襆头是文武百官的朝冠,分为三种:文官的圆形襆头、武官的方形襆头、法官的两银角襆头(叫獬豸冠)。皇亲及亲王之朝冠主要有三种:平顶冠、金冠、方形襆头。阮朝时,补子成为常服之物,可是官六品及七品的朝服仍然用补子配襆头。官一品至五品的朝服分别为蟒袍(也称四灵袍)、蛟袍、花袍。
A. 七龙唐巾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1811年皇太子的朝服:皇太子大朝品服冠用唐巾七龙金珠饰。袍用盘龙袍大赤色。裳绣五爪龙。带金饰雕龙。
B. 平顶冠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1816年皇子、皇宗、公子的朝服:嘉隆十五年,议准皇子大朝冠用平天冠金珠饰。袍用盘领 蟒袍大赤色。裳绣四爪龙。带金饰四爪龙【…】嘉隆十五年,议准皇孙、公子大朝冠用平顶冠金珠饰。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1832年明命帝:谕向来皇子诸公所戴之冠俗称为平天冠,颇平天二字非臣子之所应有,殊觉未雅。兹著名为平顶冠。
《1845年平顶朝服的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封爵亲王、郡王之皇子、皇亲】
平顶:6金花、6龙、?蛟龙、24云气、10火、4绕线、4古图、4垂文,帽顶雕2龙云,包顶雕4龙云,28边包
袍:五彩加金八丝缎制深红色大云袍
带:前后18块,块面错金蟒形,全块包金
裳:凉纱制,花赤色,五彩加金,绣麒麟形
【封爵亲公、国公之皇子、皇亲】
平顶:4金花、4龙、2蛟龙、24云气、10火、4绕线、2古图、2垂文,帽顶雕2龙云,包顶雕4龙云,28边包
袍:五彩加金八丝缎制大赤色四灵袍
带:左右前后18块;亲公之带的块面错金麒麟形,全包金;国公之带前的中间之块的面错金麒麟形,左右4块扁形,块面错金花形,剩下13块面错镜,带的各块彼此交叉,全包金
裳:凉纱制,花赤色,五彩加金,绣麒麟形
C. 金冠
根据《钦定大南会典事例》,金冠配红色四灵袍是皇子、封爵郡公之皇亲、县公、乡公、县侯、乡侯的朝服。
从善王戴金冠【封爵郡公、县公之皇子、皇亲】
金冠:饰2金博山,前后3金花,前4金蛟龙,顶2云形,1后翅、1虎鬐、2虎耳、6云气,冠顶雕1垂文、4火、全都结假珠链
袍:五彩加金八丝缎制花赤色四灵袍
带:前面中间之块错金麒麟形,剩下17块错镜,全都包金
裳:凉纱制,花赤色,五彩加金,绣麒麟形
【封爵乡公、县侯、乡侯之皇子、皇亲】
金冠:饰2金博山,前后2金花,剩下与封爵县公之皇子、亲王一样
袍:五彩加金八丝缎制花赤色四灵袍
带:前面中间之块错金麒麟形,剩下17块错镜,全都包金
裳:凉纱制,花赤色,五彩加金,绣麒麟形
D. 幞头冠
《大南典例撮要》记载阮朝幞头冠制度:文大朝冠自一品至七品均用圆幞头,武用方幞。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幞头冠也是封爵亲王、郡王、亲公、国公、郡公、县公、乡公、县侯、乡侯之宗室,封爵畿外侯、畿内侯、亭侯、助国卿、佐国卿、奉国卿、助国尉、佐国尉、奉国尉、助国郎、佐国郎、奉国郎之皇子、皇亲、宗室的朝服。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在博山上加两个银角的幞头冠是叫獬豸冠,是都御史、副都御史、各职科道掌印的朝服。
阮朝的百官幞头冠制度先定在1804年嘉隆时代,然后改写在1845年绍治时代。 1845年规制基本上与1804年相似,可是一些装饰的名字及数量有改变。例如,嘉隆时代,博山叫跨桥、冠上的笏叫跨简、等。 1845年之后,只有六品官以上才能穿朝服。
《1804年及1845年幞头冠规制相比(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一品上(宗人府宗人令)】
1804年
圆幞头:1金跨桥、2金笏6分高;金额墙、前后金花,帽翅边包金,饰金蛟龙。方幞头:1金跨桥、2金笏5分高;剩下如上
1845年
【封爵亲王、郡王之宗】1金博山、1金额墙4分高雕蛟龙形、2金跨简、前1金花2金蛟龙、后2金花;帽翅边包金,面饰金蛟龙玩玉珠,翅头饰金;2金如意、2金绕线
【封爵亲公、国公之宗室】如上,但额墙3分高雕花形;帽翅饰金蛟龙,帽翅头无饰金
【封爵郡公、县公之宗室】如封爵亲公、国公之宗室,但无额墙
【封爵乡公、县侯、乡侯之宗室】与封爵县公之宗室相比,方幞头后面缺1金花,冠面饰金蛟龙
【封爵畿外侯、畿内侯、亭侯、助国卿之皇子、亲王、宗室】1银博山、2金跨简、前后1金花;帽翅边包银;2银如意、2银绕线
【封爵佐国卿、奉国卿、助国尉、佐国尉之皇子、亲王、宗室】1银博山、2银跨简、前后1银花;帽翅边包银;2银如意、2银绕线
【封爵奉国尉、助国郎、佐国郎、奉国郎之皇子、亲王、宗室】前后1银花;帽翅边包银;2银如意、2银绕线
【正从一品】
1804年
【正一品】如一品官以上(1金跨桥、2金笏6分高;金额墙、前后金花,帽翅边包金,饰金蛟龙)。从一品:1金跨桥、2金笏5分高,剩下如一品官以上
1845年
【正一品】1金博山、1金额墙4分高,外雕蛟龙形;2金跨简;前1金花、2金蛟龙;后2金花;帽翅边包金,面饰金蛟龙玩玉珠,翅头饰金;2金如意、2金绕线
从一品:如正一品;但额墙3分高,雕花形;冠面无玉珠;翅头无饰金
【正从二品】
1804年
1金跨桥、前后金花,帽翅边包金,饰金蛟龙
1845年
【正二品】1金博山、2金跨简;前1金花、2金蛟龙;后2金花;帽翅边包金,面饰金蛟龙;2金如意、2金绕线
【从二品】如正二品;但冠面无饰蛟龙
【正从三品】
1804年
1金跨桥、前后金花,帽翅边包金
1845年
【正三品】1金博山、2金跨简;前后1金花、2金蛟龙;帽翅边包金;2金如意、2金绕线
【从三品】如正三品;但无金蛟龙
【正从四品】
1804年
1银跨桥、前后金花,帽翅边包金
1845年
1银博山、2金跨简;前后1金花;帽翅边包金;2银如意、2银绕线
【正从五品】
1804年
1银跨桥、前后银花,帽翅边包银
1845年
1银博山、2银跨简;前后1银花;帽翅边包银;2银如意、2银绕线
【正从六品】
1804年
前后银花,帽翅边包银
1845年
前后1银花;帽翅边包银;2银如意、2银绕线
【正从七品】
1804年
前后1朵银花,帽翅边无包
《大南实录》记载1744年衣冠改革后已存在蟒袍:上又以谶文有八世还中都之语,乃改衣服,易风俗,与民更始。参酌历代制度,定文武朝服,文自管部至占候,训导,武自掌营至该队,冠饰金银,衣用蟒袍及彩缎有差,于是文物焕然一新矣。
《抚边杂录》记载阮主衣冠改革后:贵者用蟒袍水波,其帽饰以金银。
阮朝蟒袍参考明末清初的蟒袍布局,但也有绣凤、麟、龟,同时也称四灵袍。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明命帝:谕向来三品以上袍俗呼四灵袍则龙在其中【…】均属不合。凤、麟、龟系是附和,只须名为蟒袍。
另外,阮朝帝官无论是穿衮服、礼服、朝服、常服,都会配裳及继衣(继衣也称襜),是阮朝的特色。
关于大朝袍,《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1804年规定一品官上穿紫色圆领蟒袍,从一品一下随宜穿青、绿、蓝、黑。此制在1845年有改,从三品以上穿蟒袍,一品上穿紫色,正一品穿古铜色,从一品穿天青色,正二品穿绀碧色,从二品穿官绿色,正三品穿宝蓝色,从三品穿玉蓝色。四品穿官绿色蛟袍。五品穿宝蓝色云雁补服,袍以紬制绣花。六品穿玉蓝色白鹇补服,袍以光紬制无绣花。
《南方名物备考》记载:蟒袍:今三品以上大朝衣绣蟒。正一铜红,从一青,正二碧,从二绿,正三宝蓝,从三玉蓝。蛟袍:今四品以上朝衣绣蛟。蓝袍:今大品以上朝衣,五品加花。花袍:今三魁赐衣。绿袍:今进士赐衣。
常服
阮朝常服参考黎中兴及明朝,也有补子在交领袍上之制。常服之冠也很有特点。
A. 文公冠
此冠已在阮主及西山朝出现。 《燕行记》记载朝鲜使臣描述西山朝的文公冠:安南高髻网布,朝袍角带,与我国恰似,且所著帽谓之文公冠。
《大南典例撮要》记载文公冠:文以下至三品同常朝冠,文用文公,绝金饬。两缨饬金花,嵌珠。
《南方名物备考》记载文公冠:文公帽:今文三品以上常朝冠。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与文公冠配之衣:衣一品至三品并用白领交领纱缎,青绿蓝黑随用。
补子给一二品是仙鹤,三品是锦鸡。裳、靴、袜与大朝规制相似。
B. 东坡巾、文秀才巾、风巾
《南方名物备考》记载东坡巾及文秀才巾:东坡巾今文六品以上常朝冠。文秀才巾今文九品以上常朝冠。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文秀才巾也是从七品、从八品、从九品武官的常服。 (七品武官以上只有从,没有正)
《国史遗编》记载风巾:未入流士子试中或满代饶学或六年饶学,冠用风巾,前后饰银线花各一,衣用本色,交领纱缎青绿蓝黑诸色,无补子。庶民未入仕,凡有加冠仪礼事务,冠用风巾乌色,无纹饰,衣用交领黑色,鞋韈全用黑色。
风巾是民间礼服之冠,20岁之后就可以戴,与黎中兴的单样乌纱帽之性质相似。风巾也称文秀才巾。 《大南国音字汇》定义秀才巾为家礼帽。
对照史料与20世纪照片,可以看到东坡巾、文秀才巾、风巾都有同样的形状,以服饰及小细节分别。文秀才巾及风巾因是民间之巾,所以仍然保留到今天,可比以前的更夸张多彩。
《1804年阮朝百官常服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一品上:【文官】文公:饰全金,2条垂缨饰金花嵌玉珠【武官】虎头:饰全金
一品:【文官】文公:饰全金【武官】虎头
二品:【文官】文公【武官】虎头
三品:【文官】文公【武官】虎头
四品:【文官】东坡:前后金花,花及蛟龙装饰都用银【武官】春秋
五品:【文官】东坡:前2银花、2银蛟龙;后1银花、2银蛟龙【武官】春秋
六品:【文官】东坡:前1银花、2银蛟龙;后1银花【武官】春秋
七品:【文官】文秀才:前1银花、2银蛟龙;后1银花【武官】文秀才:前1银花、2银蛟龙;后1银花
八品:【文官】文秀才:前后都饰1银花【武官】文秀才:前后都饰1银花
九品:【文官】文秀才:前1银花【武官】文秀才:前1银花
未入流:【文官】风巾:前后都饰1银缕【武官】英巾:前后都饰1银缕
C. 虎头冠
《野史略编大越国阮朝实录》记载阮福濶1756年:(阮世宗福濶)戊寅二十年初令三军着虎首头帽(虎头帽)。
阮朝武官戴虎头冠穿蟒襕衣《1845年该管官及军营卫统管的虎头蟒襕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统管:【虎头冠】金博山,前后3金花,2蛟龙、1虎鬐、2古图、2垂文、边包、绕线【蟒襕衣】紫檀色,五彩加金缎制,双开衣,夹裳
该管:【虎头冠】前1金花,剩下如统管【蟒襕衣】深缃色
掌府都统:【虎头冠】加2金火形【蟒襕衣】紫檀色
统制、掌卫:【虎头冠】冠饰金【蟒襕衣】木赤色
卫尉:【虎头冠】冠前缺2金蛟龙【蟒襕衣】深缃色
副卫尉:【虎头冠】缺2金蛟龙及2金花【蟒襕衣】宝蓝色及天青色
(【带】武官之带前面中间的块饰金雕花;左右管块用梅玳瑁包金交叉包银,不需镀)
1804年,一、二、三品武官的常服是虎头冠配麒麟、白泽、狮子补服。 1845年,《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绍治帝:议准各军营卫统管、该管等员奉有官给虎头冠、蟒襕衣以备扈侍。
蟒襕衣是窄袖,绣饰与蟒袍相似,但比蟒袍短。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蟒襕:侍卫官员窄袖衣呼为龙震衣均属不合【…】其窄袖衣名为蟒襕方是。嗣后不得仍前称呼以召名分。
D. 春秋冠
春秋冠虽是皇帝的礼服,也是阮朝四、五、六品武官的常服。根据《钦定大南会典事例》,春秋冠配补服是封爵亲王、郡王、亲公、国公、畿外侯、畿内侯、助国卿、佐国卿、奉国卿之皇子、皇亲、宗室的常服。
参考20世纪阮朝照片,春秋冠也是额官侍卫戴的,甚至是乐工队的队长。由于缺乏资料,如今不能完全澄清照片里那些人的身份,可是很明显春秋冠在阮朝宫廷中很普遍。
《阮朝皇亲及四、五、六品武官的春秋常服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封爵亲王、郡王、亲公、国公、郡公、县公、乡公、县侯、乡侯之皇子、皇亲、宗室】春秋冠:饰全金。补子:麒麟、白泽、狮子。裳:黄底
【封爵畿外侯、畿内侯、亭侯、助国卿之皇子、亲王、宗室】春秋冠:饰金银交叉,前后都有金花,花及蛟龙装饰都银制。补子:虎。裳:红底
【封爵佐国卿、奉国卿、助国尉、佐国尉之皇子、亲王、宗室】春秋冠:前2花、2蛟龙,后1花、2蛟龙,全银制。补子:豹。裳:红底
【封爵奉国尉、助国郎、佐国郎、奉国郎之皇子、亲王、宗室】春秋冠:前2花、2蛟龙,后1花、2蛟龙,全银制。补子:豹。裳:红底
【封爵亭侯之公子及四品武官】春秋冠:前后1金花,剩下花及蛟龙装饰都银制。补子:虎。裳:(公子)绿底(官)红底
【五品武官】春秋冠:前2银花、2银蛟龙;后1银花、2银蛟龙。补子:豹。裳:红底
【六品武官】春秋冠:前1银花、2银蛟龙;后1银花。补子:熊。裳:红底
(交领衣:白领;衣青、绿、蓝、黑随用)
E. 补服规制
阮朝补子规制继承黎中兴,同时参考明朝。阮朝补服都是交领袍,而不是圆领袍。官员品级以补子和袍色分别。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阮朝补子的规制:衣一品至三品并用白领交领纱缎衣青绿蓝黑随用【…】正从四品【…】衣本色领交领纱缎青绿蓝黑随用【…】正从八品【…】衣本色交领纱缎青绿蓝黑随用。
张国用的《公暇记闻》也记载一些皇帝及官员的衣冠名称,可如今无法考证,例如:勤政殿常服的方领黄袍、躬耕礼的窄袖黄袍、彩服、龙振、团花八丝袍、金凤翅冠、翅冠(可能指乌纱帽)、文各帽、等等。
《阮朝补子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皇太子:5爪龙;皇子:4爪龙
【一品】文官:仙鹤;武官:麒麟
【二品】文官:仙鹤;武官:白泽
【三品】文官:锦鸡;武官:狮子
【四品】文官:孔雀;武官:虎
【五品】文官:云雁;武官:豹
【六品】文官:白鹇;武官:熊
【七品】文官:鹭鸶;武官:彪
【八品】文官:鸂鶒;武官:海马
【九品】文官:鹩鹑;武官:犀牛
【法官】獬豸
【未入流】无补子
《进士官服(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1822
【第一甲、第一名】衣冠如六品官
【第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第二甲】【第三甲】冠:文秀才。衣:1南纱制交领衣、1南纱制裳、1网巾、1靴
1838
【第一甲、第一名】衣冠如六品官
【第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第二甲】【第三甲】冠:乌纱(前后都绷1银花)。衣:纱制袍,蓝、绿色单缎无纹饰;补子绣云形;南纱制裳,前后补子都绣云形;带包铜;网巾、靴
1840
【第一甲、第一名】冠:乌纱(前1金花,后1银花;银博山,帽翅银边)。衣:大花八丝缎制绿色袍;带包赤羽缎,前1块包银镀金,2块包银,面都是玳瑁,剩下7块包铜,面黑角;裳以纱制,蓝色散花缎;补子红底绣白鹇;网巾、靴、木笏
【第一甲、第二名、第三名】冠:乌纱(前1银花镀金,后1银花,帽翅银边)。衣:如1840年
【第二甲】冠:乌纱(前后都1银花,帽翅银边)。衣:如1840年
【第三甲】冠:乌纱(前后都1银花,帽翅无银边)。衣:补子红底绣鹭鸶;带饰黑角,3块包银,7块包铜;剩下如左
1847
【第一甲、第一名】补子:云雁
【第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第二甲】补子:白鹇
【第三甲】补子:鹭鸶
《1807年举人及1846年武举人官服(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文举人】冠:秀才(前后都绷1银花)。衣:彩布制交领衣、网巾、靴(1825年改衣的布料成南纱,里白绸,加1裳,剩下如1807年)
【武举人】冠:圆顶(顶圆形,黑色,单南绫制,前饰银花,顶上1银葫芦)。衣:宝蓝色南大花紬制马蹄衣,里红布;赤褚色圆补子;衣的前后绣武举两字
《国子监学生(1823)及宗生(1827)官服(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国子监学生】冠:文秀才(罗纱制,前绷1银花)。衣:南纱制交领衣,里白绸;绸裳、青色裤;网巾、靴
【宗生】冠:四方平定。衣:宝蓝色真花纱制交领衣,里白绸;紬制裳;网巾、靴
在越南,凤凰不只代表后宫之女。陈朝百官礼服规定只有侯及明字才能绣凤鱼形。 《大越史记全书》记载莫朝的莫登庸使用凤盖锁金。在阮朝,凤凰也在四品上官的朝服出现。 《大越史记全书》记载1254年:夏五月,定宗室文武百官舆服驺从有差。自宗室至五品官皆得轿、马、纸鸦。宗室则凤头轿朱漆,相国则鹦鹉轿黑漆紫盖,三品以上云头青盖,四品至六品平头轿。
阮朝后宫朝服规定皇后及皇太后戴九凤冠,长公主戴七凤冠,公主戴五凤冠。嫔妃属一、二、三阶随品级而用八凤、七凤、五凤、三凤、一凤金约发。九凤冠相当于皇帝的九龙冠,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
朝服
阮朝皇后没有对应皇帝衮冕的礼服,只有朝服。
A. 九凤冠
《欽定大南會典事例》記載皇后衣冠:皇后冠服:九鳳冠身用馬尾毛披髻頂,並飾黃金搖龍翔鳳各九形,嵌粒盆九口,雲花約髮一片,博山一片,蝴蝶辰花十二枝,飾簪花四朵,前笏二枝包髮連藤一周,梅花四朵,飾髮際連藤花二段,後邊跨一片,鋪金鳳形鑲綫一段,白金簪莖四並串結垂纓,小項珍珠一百九十八粒,嵌各項玻璃二百三十五粒。額巾天青素八絲緞,裡正黃大曹綾並
飾黃 金圈四件,絲絛一條【…】皇太后冠服: 九鳳冠一頂。黃金帶一圍與黃后冠帶同,惟串珠,嵌鏡隨用。
與《欽定大南會典事例》裡的資料對照,《Technique du peuple Annamite —安南人的技術》 裡的九鳳冠有點誇張。額巾是相當於男性的網巾。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皇后的凤袍:皇后冠服:黄袍正黄素八丝缎,绣团凤花水波,里花赤四则凤花紬。
领雪白来路光素绫。裳雪白间金团凤花八丝缎,里幷腰带雪白高步帛金。带身熟沙竹包正黄素八丝缎,均饰黄金方扁各样十八片,并里镜面,嵌金花镂空金钩二件。鞋用赤羽丝缘绣凤。袜用雪白南素绫【…】皇太后冠服:袍用正黄凉纱织五彩加金寿字、辰花、水波间结珊瑚、洋镜子,里花赤紬花凉纱。裳用花赤素八丝缎,绣团凤、辰花、水波间结洋镜子。绿(谬文,该为缘)连藤金地锦缎,里黄桂纱连白绢片衣。袜雪白光素绫,里花赤素紬,袭纩绽并花赤素紬二条。鞋正黄羽丝,绣凤间结珊瑚、珍珠、洋镜子。
A. 七凤冠及五凤冠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七凤冠及五凤冠:【嘉隆】七年议准公主冠服七凤冠【…】明命五年奏准制给长公主冠服七凤冠【…】绍治五年议准制给公主冠服五凤冠。
《阮朝1808、1824、1833、1845年的公主朝服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1808
【长公主、公主】冠:七凤冠,金跨桥重4两金。衣:红色女袍绣鸾凤形;1带;1白色大朝裙织团凤;1双靴、1双袜
1824
【长公主】冠:七凤冠,身用马尾毛披髻顶,饰85岁金、2金跨桥、1饰发际、7飞凤形、4古图、2朵梅花、4朵菊花、7朵梅花、7朵李花、4花簪、1环饰绕头顶、1环饰绕冠边、都绷1块线跨雕凤形、2跨版、1套白金簪穿120颗假珠钿230颗晶体。衣:花赤色素八丝缎制袍绣团凤;雪白色八丝缎制裳秀团凤五彩交叉金葱粉;带身以竹制,用花赤色素八丝缎包,饰18块金制扁方形,面雕古图,镜面里云凤;1双金约髪;1双雪白色八丝绫制袜;1双赤羽丝制鞋绣凤
【公主】衣冠如1808年
1833
【长公主】衣冠如1824年
【公主】冠:七凤冠。衣:花赤色八丝缎制女袍绣团凤五彩加金;雪白色八丝缎制女裳秀团凤五彩交叉金葱粉;1金带;1双靴、袜
1845
【长公主】衣冠如1824年
【公主】冠:五凤冠、1帓额饰金、白金、珍珠、珊瑚。衣:花赤色八丝缎制女袍绣团凤五彩交叉金葱粉;带饰金及白金
常服
根据《钦定大南会典事例》,日平衣是一、二、三、四阶宫嫔的朝服和皇后、公主的常服。日平衣本是明朝的披风,领有日字形。日平常服是1807年嘉隆帝规定,然后维持到阮朝末年。可是此衣冠的规制不稳定,例如1807年规定皇后至四阶嫔妃的日平衣配与金约发,1845年绍治帝用金凤替金约发。三、四、五阶宫嫔也以簪数来分别品级。
《阮朝1807年的后宫礼服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皇后】衣:1金线纱制袍绣20龙凤、鸾、雉;1白色八丝制裳绣龙凤。冠:2九龙金约发、1九凤金约发、8凤簪
【公主】衣:1红线纱制日平衣绣团凤。冠:1七凤金约发、12花簪
【二阶宫嫔】衣:1赤桃色纱制日平衣绣团鸾;1白色八丝制裳绣团鸾。冠:1五凤金约发、10花簪
【三阶宫嫔】衣:1正紫色纱制日平衣绣团凤;1白色八丝制裳绣团鸾。冠:1三凤金约发、8花簪
【四阶宫嫔】衣:1淡紫色纱制日平衣;1白色八丝制裳绣鸾。冠:1一凤金约发、8花簪
(1846年绍治帝时代,冠制改。一二阶宫嫔的金凤冠都有3博山,一阶8凤,二阶7凤;三阶髻顶戴簪;四、五阶髻顶无簪,以分等级。)
到同庆帝及启定帝时代,日平衣也配与圈巾。圈巾通常是蓝色,奴婢会穿绿色,皇后和皇太后会穿黄色。末代时,日平衣也配与裤,而不是裳。末代南芳皇后也穿金线裤。南芳皇后也在婚礼穿上皇贵妃品级的橙色日平衣,因为末代的制度已经衰退。
文物也有黑色及橙色日平衣。研究者认为橙色的是属于长公主或皇贵妃,而黑色的是属于丧礼穿。
这种衣装在阮朝末年成为民间的礼服,特别是婚礼(人民也西化了此衣,成为民间的一种标准婚衣)。
阮朝公主命妇
命妇是官员的妻子。她们也有朝服,进宫时一定要穿,叫平领衣。平领衣类似日平衣,可是有圆领,而且花纹都不一样。平领衣是给从正一品至四品的命妇官。可是很多研究者也认为日平衣和平领衣是一样的制度,只是领子不同,而平领衣被当为日平衣的一支。
《大南实录》记载明命第11年(1830),朝廷定从今以后,从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各命妇都照品而自制朝服。在慈寿宫的三大节圣寿、正旦、端阳都要进内廷行礼,以表现礼度。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记载明命第19年(1838)定命妇的品服都照她丈夫的品级而制,各色红紫都可以用。命妇三品以上的装饰可以用纯金或金银夹杂。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记载嗣德第13年(1860),朝廷规定二、三品官的命妇之朝服遵守明命第5年(1824)的色彩形式制度而自制。另外,印官一品及四品的命妇朝服都遵此而加减,以有分别。
《阮朝1860年的命妇朝服规制(基于《钦定大南会典事例续编》)》
【正从一品】衣:宝蓝色凉纱制平领衣,有五色金葱粉制团牡丹,里紫蚁色绸;光白色八丝制领子绣红线制花鸟,领边以宝蓝色厚缎而制;金制扣雕花钿玻璃粒;2金制夹版,用3钱3分金;1五红色八丝缎制裳,有金葱粉制团花,边以宝蓝色头等金莲花锦缎,里白绸;一双红色鞋绣花鸟;一双宝蓝色缎制袜有一个白腔,里红花缎,都以南缎而制,边以黄底宝蓝色锦缎而制,底下白布制。冠:1金约发饰8金花(用9钱金)及8金簪(用9钱金)
【正从二品】衣:天青色凉纱制平领衣,有五色金葱粉制团牡丹,里紫蚁色绸;光白色八丝制领子绣黑缎制花鸟,领边以宝蓝色缎而制;金制扣雕花钿玻璃粒,用2钱金;2银制夹版,用2钱2分银;1白色八丝缎制裳,有金葱粉制团黄花,边以宝蓝色头等金莲花锦缎,里白绸;一双红色鞋绣花鸟;一双宝蓝色袜有一个白腔,里红花缎,都以南缎而制,边以黄底宝蓝色锦缎而制,底下白布制。冠:1金约发饰8金花(用7钱金)及8银簪镀金(用6钱9分银,1钱金)
【正从三品】衣:玉蓝色凉纱制平领衣,有五色团牡丹,里紫蚁色绸;光白色八丝制领子绣黑缎制花鸟,领边以宝蓝色岭南布而制;金制扣雕花钿玻璃粒,用2钱2分金;2银制夹版,用1钱3分银;1白色八丝绸制裳,有五色团黄花,边以宝蓝色头等金莲花锦缎,里白绸;一双红色鞋绣花鸟;一双宝蓝色袜有一个白腔,里红花缎,都以南缎而制,边以黄底宝蓝色锦缎而制,底下白布制。冠:1金约发饰8银花镀金及8银簪镀金(用2两2钱1分银,6钱8分金)
【正从四品】衣:官绿色撒金凉纱制平领衣,有五色团牡丹,里紫蚁色绸;白色领子绣黑色八丝缎制花鸟,领边以宝蓝色岭南布而制;银制扣雕花钿玻璃粒;2银制夹版,用3钱3分银;1白色八丝绸制裳,有五色团黄花,边以宝蓝色头等金莲花锦缎,里白绸;一双红色鞋绣花鸟;一双宝蓝色袜,里都高部白绸,底下白布制。冠:1金约发饰8银花(其中4银花镀金用1钱5分金,4银花用5钱5分银)及8银簪(用5钱5分银)
虽然日平衣和平领衣有相似,但是都有很多不同:
平领有圆领,而日平没有
日平有水柱花纹,而平领没有水柱花纹
平领的领边都是蓝色,还有比日平的花纹更简单
日平之袖有大五色条,而平领之袖不是五色,而且比日平小
日平的领前有垂流紟,一边绑起来,而平领没有垂流紟
平领衣文物阮朝时代,甲胄已经消失,武官大多数穿蟒襕戴虎头冠,兵士不再赤膊或遮羞布。甲胄仍然在礼仪中存在,那些可能是阮主时代的甲胄。此时唯一种甲就是护心镜。
《海南杂着》记载阮朝兵士:给役在省者曰省兵,戴竹笠(笠小仅可蔽首),涂金色,上插鸡羽,衣用红色哔吱,绿缘绿袖;在府、县者曰府兵、县兵,笠涂绿色、黑色,插鸡羽,衣用黑布,红缘红袖。
根据照片及绘画,阮朝兵士大多数戴笠赤脚,等级以笠形而分别。他们大多数穿有云肩的双开衣(《大南国音字汇》记载双开衣是前后开叉之衣)。
殖民完成后,法国人组织了来自安南和柬埔寨的类似土著步枪兵部队。所有三类土着士兵在越南均称习兵。习兵也称为红裤兵、青裤兵,因为他们特色的军装是平笠、紧身衣、特别是像缠腰布的腰带(越南语里的缠腰布是“裤”)。
成泰帝第10年(1898)的阮朝朱本记载皇帝自己设计新军装标准。成泰帝觉得如今的军装不优雅,想定新标准。笠脊以铁错银而制、笠黑色。军装之衣1尺2寸5分长,绿色、红边。里白布衣。带绿色。武吏之笠也照如此。随职爵而绷职名上笠前。武吏军装胸前的圆圈照补子形而绣。
《海南杂着》记载立领五身衣:皆乌绉绸缠头,穿窄袖黑衣,红绫裤,赤两脚。越南官员出入皆赤脚,衣不分寒暑。冬月犹着轻罗。贵者多用蓝黑二色,缠头亦然,裤俱红色。
潘继炳在《Việt Nam phong tục—越南风俗》(原越南文)里记载大概1910至1915年中,女人大多数穿栎裤、深绫裤,有时也会穿红绉裤。
一清在《Đất lề quê thói—入乡随俗》(原越南文)里记载阮朝的裤子,翻译:从1910年左右开始,有一些迷西之人勇敢开始穿白裤。有家教的优秀人永远不会与西人结婚,无论西人有多富裕高贵。因此,穿白裤是告发自己和西人结婚。相反,自19世纪中叶以来,有点从容的顺化女人都穿白裤;她们是属钦使座各所及属朝廷六部各机关之妻之女【…】生活很空暇清闲,所以衣着高贵奢华。劳动阶级穿得污秽,就不白裤。但是此后,白裤逐渐受到女性的欢迎,最初还胆小,然后到处流行。 (20世纪初,白裤才流行,之前最流行的是深或红裤,深为黑及棕色)
陈仲金在《越南史略》(原越南文)记载下层阶级之衣,翻译:衣服只有棕色面料,穷人只有汗褟,也经常穿缠腰布,若要去哪里才穿长到膝盖的布制裤。富裕的人才有几件棕或黑色之衣,和一些棕或白色之裤。
宽袖的五身衣是礼仪之衣(可是也可以在日常中穿的),称为寸衣(袖1寸宽)。
五身衣长衣
19世纪末,越南人开始西化:剪发、白齿、西装。五身衣本为长衣,后来西化,也称为长袄、奥黛。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改良是1930年画家吉祥的LE MUR长衣及1934年的黎谱长衣。
画家吉祥,艺名LE MUR,在报纸《风化》(原越南文)陈述关于五身衣,翻译:我觉得女人之衣有很多不便之处,还有不太艺术。虽然近年来,已经进行了一些修改【…】只不过是改修鲜艳颜色,还有那些外国的新东西【…】但剩下的衣服还太宽太松,还黑压压的裤子。当然有人喜欢白裤,但不幸是还很少人穿【…】必要逐步改修:首先,它必须适合于我国的气候,于各季节的气候,于工作,于每人的框架和身形。然后,它必须整洁、简单、坚固、并有艺术和礼貌。
LE MUR长衣虽然辉煌一时,可是很快就消失,因为它的改良太多了,似乎不像传统长衣,而画家黎谱的改良成为现代长衣的标准:两身衣、连肩袖、收腰。
四身衣
明命帝的禁令无法控制北部的下层女人。她们至阮末仍然穿黎朝留下的四身衣,即对襟配裺(越南的肚兜)及百结裙。百结裙也有腰带。裺外也会穿着三婆衣,称为竟衣。后来四身衣被五身衣影响,加立领上直领,也加扣。
四身衣三婆衣
南部的下层女人喜欢穿三婆衣。有些人认为此衣是从马来的峇峇娘惹(土生华人)之衣而来(衣名BÀ BA很像“峇峇”之音,还有两边那时有很多交易)。可是日本的《安南国江漂流风俗写生图》画1794年内路,可以看到用扣的圆领对襟已在18世纪存在。这种衣服也在黎朝雕像绘画出现,很大可能就是一种汗禢。三婆衣在越南语里也称竟衣,是汗禢的意思。三婆衣也可能是继承四颠衣。
发型
明命帝在1828至1842年禁黎朝便服的冠帽之后,越南男人大多数都抓髻缠巾,跟随内路风俗。始初,男性的纱巾、绉巾、深巾是乱缠的。后来才开始缠得整齐,在额前以一字或人字来缠。
《Đất lề quê thói—入乡随俗》(原越南文)记载大约在1920和1930年代,越南人创造折巾。折巾缝粘每层巾在一起,然后只要如帽一样戴上头,以方便。
《Việt Nam phong tục—越南风俗》(原越南文)记载虽然令禁女人不许用短布短绸缠头,不许戴方巾,外路女人仍然缠深、纱、绉巾,还戴棕色布或格子布制方形鸦嘴巾。不像北圻女人,中圻南圻之女都抓髻戴方巾,不缠巾。 《Đất lề quê thói—入乡随俗》(原越南文)记载内路女性喜欢抓髻不缠巾,或戴上头一条方形巾,巾折叠对角线,绑两角在颏下。
阮朝也有其他头巾之类:折巾是男的头巾,手动缠;圈巾箍巾帽是女的头巾,手动缠,类似光环;哩巾,也称箍巾、鳝巾,是把头发包在巾里,是女性的特色(哩巾之名很少用)。鳝巾也是西化发箍形头巾之名。
阮末时,有很多成帽的头巾:折巾,也称冻巾,是用胶固定巾成帽,更容易戴上头,男性戴的(是传统折巾的现代化);箍帽,也称冻巾,用胶固定巾成帽,更容易戴上头,女性戴的,类似光环(是传统圈巾的现代化);箍帽,也称箍巾,是用胶固定巾成帽,更容易戴上头,女性戴的(是传统鳝巾的现代化)。
1954年《Việt Nam tự điển—越南字典》(原越南文)定义尼帽,翻译:尼帽,老人家戴之帽,后面有遮耳及脖。 《Dictionarium Annami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越葡拉词典》(原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记载黎中兴时代,翻译:尼帽–和尚之帽【…】帽遮耳,长到肩。别人在冷天也用此帽。
《Việt Nam phong tục—越南风俗》(原越南文)记载男人通常戴菠萝笠、漆笠、毛笠,女人通常戴掰笠、盆地笠。 (掰笠是现在认识的三寻笠、乂笠、挂条笠,等,都是继承黎中兴的鼋壳笠、三江笠、酸皮笠、古洲笠、圆箕笠、等)
《Đất lề quê thói—入乡随俗》(原越南文)记载笠以竹编而成,在笠面上涂漆油,以防雨水吸收,叫漆笠。笠以轻薄香兰叶盖上,挂白绸,戴上有豪华风雅之味。官僚喜欢戴毛笠,盖两层羽毛,顶部银制雕花纹,或玳瑁制有金银边。
枝芳轩静之的1795年作品《南瓢记》(原日文)记载被嘉隆帝在嘉定城接见,翻译:君主出现在正殿中央的一张全错金银镶玉的红圈椅。两位皇子坐在两边。帝王四十多岁,身穿黑锦绣缨袄,下配黑锦裤,系腰带。有一个拿着帝剑的仆人站在他身后【…】皇帝戴丝巾五圈,头上只露出髻,上有金梳。两位皇子也着黑袄金梳。坐近帝王之官都穿青、黄、红或白的绸袄,戴玳瑁、牛角或犀角的梳。穿着隆重,除了皇帝皇子之外,无人穿黑衣。
《日用常谈》也记载掠发子。在阮朝,掠发子为男女头饰。
阮朝男头巾及发髻阮朝音乐继承黎朝,也学中国当时的音乐。
舞装
阮朝舞装继承黎朝。虽然衣服各地不同,可是大多数都有云肩璎珞(有璎珞之裙称为霓裳)。皇宫里的舞工会配上类似后宫之冠帽,也会穿日平衣配圈巾。宫中也有䘞仙衣(类似中国比甲),是阮朝女性的外衣。
歌筹里的陶娘通常会穿深色五身衣配深色箍巾。
阮朝舞女戏剧
阮朝保留着李朝的嘲剧。本来是宫廷之戏,可是黎朝把理学轻蔑音乐后,嘲剧成为民间之戏(这种轻蔑到阮朝仍然保留着,成语叫“唱歌无类”)。所以此剧的衣服都是民间之衣。其他传统歌曲如盲歌、春曲、发牌唱曲、官贺、才子乐、等都是如此。
陈朝学元朝的㗰剧也保留着,衣服与中华戏剧相同,连戏剧的面具化妆也有。阮朝时代,南部㗰剧开始被中国的粤剧影响,成为南部的特色戏剧改良剧。改良剧收㗰剧衣服的影响,但也加上很多西式元素。
改良剧母道教
清童在音乐礼仪中跟随神圣的特色而穿。在礼仪如文奏、唱奏、候童(也称上童),清童会穿很鲜艳之衣。这些衣服是以阮制而造,例如五身衣、三婆衣、四身衣、黄袍、等。候童某少数民族之神圣时也会穿那民族之衣。清童身上的装饰及衣着颜色都随着每个神圣的特点。
相关知识
阮朝衣冠1802–1945
宠物背包属于商标哪个类别?
暗盘前瞻 | 朝云集团,不需要太恐慌
如何阻止你的狗朝陌生人叫
怎么阻挡你的狗朝陌生人叫
朝云集团家居护理和宠物用品双发展,未来可期
千亿级宠物赛道,卖蚊香的朝云能掘金多少?
朝云集团专题研究:家居、个人护理、宠物业务
朝云集团:董事长增持128万股释放出怎样的价值信号?
国内家居护理巨头——朝云集团3月10日上市!一图解读有哪些投资亮点 #朝云集团赴港上市# $朝云集团(06601)$ (以下简称“公司”)将于3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是中国领...
网址: 阮朝衣冠1802–1945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6449.html
上一篇: 国际宠物用品大牌CATMATE |
下一篇: “110,我的宠物鼠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