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鱼肉中的致敏物质—组胺

鱼肉中的致敏物质—组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吃鱼过敏的现象,甚至有些人只要食用少许鱼肉,就可能出现脸部潮红、发痒、起疹子和头痛等过敏症状,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是因为这些人体内缺少可以分解鱼肉中组胺的酶,一旦组胺被人体吸收,进入免疫系统,就会引发过敏现象。而大部分的人,体内都含有分解组胺的酶,因此不会发生过敏现象。

那么,什么是组胺呢?它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组胺(Histamine)是一种生物胺,化学式是C5H9N3,分子量为111,由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的。许多组织,特别是皮肤、肺和肠黏膜的肥大细胞中都含有大量的组胺。组胺在过敏与发炎的调节上扮演一个很重要角色,它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发炎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会造成想睡觉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体内含有分解组胺酶的正常人,如在摄入大量组胺后,也可能发生过敏现象,我们称之为“过敏性中毒”。由于过敏性食物中毒和过敏的症状几乎一样,就医时常常会发生误诊的情形,所以患者应将自己吃了哪些东西以及量的多寡,详细告诉医生,以便正确诊断。

究竟多少组胺可能引起中毒?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对组胺的耐受力也不一样。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统计,食入1公斤的鱼肉,若含有200~500毫克的组胺就可能会中毒。组胺中毒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最短可为5min,最长达4h。

相对于畜禽肉,鱼类更容易腐败变质。一般来说,就算是新鲜度很高的鱼,或多或少都含有微量的组胺,但如果鱼体遭到细菌污染,鲜度降低,就会生成大量组胺,此时食用就容易发生过敏性中毒。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新鲜鱼肉含有组胺的上限,是每公斤鱼肉含50毫克,在此剂量内,正常人的体内酶可以将其轻易分解。

我们该如何避免组胺中毒呢?在各种鱼类中,青皮红肉型的含组胺最多,致敏程度也高,如鲐鱼、青鱼、秋刀鱼、鲣鱼、鱼参、沙丁鱼、竹荚鱼、金枪鱼等;青皮白肉型的次之;皮不青肉质不红的鱼类含组胺最少。因此,过敏体质的人要避免食用青皮红肉的海产鱼类如鲭鱼、鲣鱼、鲔鱼等之生肉或加工品。

相关知识

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致敏物质是:
吃鱼,鱼肉,膳食
养猫7年竟突然过敏?未必是猫毛作怪?医生解构致敏原因
适合过敏人群的低致敏宠物狗品种
日研究用光催化剂分解源自宠物的致敏原
家养宠物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
世纪坛医院新设宠物过敏门诊!患者中猫狗致敏占比最大
食物过敏症状是什么?英国一女子竟对所有食物过敏?盘点10种易致敏食物
真的假的?女艺人自曝对米饭过敏
抗组胺药物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

网址: 鱼肉中的致敏物质—组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96532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健康周刊
下一篇: 狗狗过敏的三种原因:跳蚤过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