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
《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不可分割。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所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简要告诉人们,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飱泄,奉藏者少。”
这段话对秋季养生提出了总体原则。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天气清肃,秋风渐急,大地明净。人们应早睡早起,像鸡一样作息。保持神志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使体内的秋气平和,不要让神志过于活跃、神思过于外驰,从而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是顺应秋季气候特点的养生之道,违背了就会伤害肺气,到冬季可能出现泄泻等疾病,导致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贮藏能力下降。
《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此文献强调了秋季与肺的对应关系以及饮食的要点。因为秋季肺金当令,肺气易虚,且肺脏喜润恶燥,容易被燥邪所伤。所以,饮食上要适当食用酸味食物来收敛肺气,起到补肺的作用,同时要少吃辛味发散的食物,以免耗散肺阴。例如,可以多吃一些如乌梅、山楂、石榴等酸味果蔬。
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季养生需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保健等方面入手。
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时,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
秋高气爽,本应是宜人的季节,但随着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慕之感,进而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充分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可躲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这也是养收的一种方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实乃调解精神的良剂。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组织家人、朋友一起在秋季进行户外活动,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从而舒缓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们的起居作息也应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顺应阳气之收,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同时也能防止收敛太过。初秋时节,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同一地区甚至会出现 “一天有四季,十里不闻天” 的情况。因此,我们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深秋之际,风大转凉,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其应注意及时增加衣服。
此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通风也非常重要。秋季空气干燥,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定期打扫房间、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养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主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酸味具有收敛补肺的作用,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天宜收不宜散。我们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 “秋不食肺” 之说。
秋燥易伤津液,因此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臞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例如,我们可以在早餐时煮一碗糯米粥,加入一些红枣和桂圆,既美味又营养;或者在下午茶时间喝一杯蜂蜜水,润肺止咳。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以下是一些适合秋季的养生食谱推荐:
一、银耳百合莲子羹
材料:银耳、百合、莲子、红枣、冰糖。
做法:
将银耳用温水泡发,去除根部杂质,撕成小朵。 百合、莲子、红枣洗净备用。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银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银耳变软糯。 加入百合、莲子和红枣,继续煮约 30 分钟至莲子熟透。 最后加入冰糖,搅拌至融化即可。功效:滋阴润肺、养心安神。银耳富含胶质,能滋阴润肤;百合润肺止咳;莲子养心安神;红枣补血养颜。
二、雪梨瘦肉汤
材料:雪梨、瘦肉、无花果、南北杏、蜜枣。
做法:
瘦肉切块,焯水备用。 雪梨去皮去核,切块。 无花果、南北杏、蜜枣洗净。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 1.5 小时。 加盐调味即可。功效:清热润燥、止咳化痰。雪梨润肺生津;瘦肉补充蛋白质;无花果、南北杏和蜜枣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三、山药枸杞粥
材料:山药、枸杞、大米。
做法:
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 大米洗净,浸泡 30 分钟。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大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米粒开花。 加入山药块,继续煮约 20 分钟。 最后加入枸杞,煮 5 分钟左右即可。功效:健脾益胃、滋阴补肾。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枸杞滋补肝肾;大米提供能量。
四、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排骨、姜片、葱段、料酒、盐。
做法:
排骨洗净,焯水备用。 莲藕去皮,洗净,切成小块。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排骨、姜片、葱段、料酒,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 40 分钟。 加入莲藕块,继续煮约 30 分钟至莲藕和排骨熟透。 加盐调味即可。功效:清热凉血、健脾开胃。莲藕清热凉血、健脾开胃;排骨提供蛋白质和钙质。
五、南瓜小米粥
材料:南瓜、小米。
做法:
南瓜去皮,洗净,切成小块。 小米洗净。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米粒开花。 加入南瓜块,继续煮约 20 分钟至南瓜软烂。功效:健脾和胃、滋阴润燥。南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小米健脾和胃。
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
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亦可采用《道藏・玉轴经》所载秋季养生功法,即秋季吐纳健身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
具体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 36 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 3 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要稍揾(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审),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 30 次。秋季坚持练此功,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以下是一些秋季养生的运动建议:
一、散步
散步是一种非常适合秋季的运动方式。它强度适中,几乎适合所有人群。秋季天气凉爽,在公园、郊外等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增强心肺功能。
建议:
每天坚持散步 30 分钟以上,可以分两次进行,每次 15 分钟以上。 散步时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收腹提臀,步伐适中,手臂自然摆动。 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欣赏秋季的美景,增加散步的趣味性。二、慢跑
慢跑也是秋季养生的不错选择。它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建议:
选择合适的跑步场地,如操场、公园跑道等,避免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跑步。 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注意保护关节。 开始时可以先进行快走热身,然后逐渐过渡到慢跑,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跑步速度和时间。 跑步过程中注意呼吸均匀,避免大口喘气。三、太极拳
太极拳以柔克刚,动作缓慢流畅,非常适合秋季养生。它能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建议:
找专业的太极拳教练学习正确的动作和姿势,避免因错误的动作而受伤。 每天坚持练习,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每次练习 30 分钟至 1 小时。 练习时要专注,放松身心,感受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和气息的流动。四、登山
秋季是登山的好季节,山上的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登山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人心情愉悦。
建议:
选择合适的登山路线,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山峰。 穿着专业的登山鞋和服装,携带必要的装备,如背包、水壶、雨具等。 登山前要做好热身运动,活动关节,拉伸肌肉。 登山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登山规定,避免单独行动。五、瑜伽
瑜伽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法,能调节身心,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
建议:
可以参加瑜伽课程,或在家中跟着瑜伽视频练习。 选择适合秋季的瑜伽体式,如树式、三角式、骆驼式等,这些体式有助于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柔韧性。 练习时要注意呼吸的配合,保持呼吸均匀、深沉。 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过度疲劳。总之,秋季养生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坚持适度运动,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做好热身和放松运动,避免受伤。
防病保健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乙脑” 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群体大剂量投放中药,如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为防治 “乙脑” 则应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故常称之为 “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上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如果出现了秋燥的症状,可以及时就医,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
总之,秋季养生需要我们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保健等多个方面入手,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诊|交流|分享
微信|xiayu99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医养生】美容寓于养生:顺应四时、动静有衡、平和情志
阴阳学说在猫咪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秋季食疗养生食谱
#宠物养生也有道# ...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本原则.ppt
秋季饮食养生10个小常识
秋季孕妇养生六大食谱 养肺润燥健康保胎
洞头·居家养老丨秋季养生健康讲座
宝宝秋季养生食谱介绍
夏日里的清凉|三伏天长者健康养生讲座正当时
网址: 秋季养生有道 |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养收为原则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024999.html
上一篇: 秋季补水,冬季补气!看这份秋冬养 |
下一篇: 【一周汤食谱】秋季养生药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