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箱的实验与巴甫洛夫与狗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但是按压等行为是生物体自身的随机行为;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显然通过食物的强化,动物学会了按压杠杆或者啄键动作。相信家里养宠物狗的读者更深有体会。握手,坐立,吠叫,站定等动作都属于狗狗的操作性行为,但是加以口令与食物强化便完成了学习行为。
斯金纳便提出了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并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广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简单来讲即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斯金纳认为强化,惩罚与消退是塑造有机体行为的有效手段。为了增加有机体的某种正确行为,应采取强化的方式;为了抑制不良行为则要通过惩罚或是消退的手段。
本人以为强化理论是不能培养人的品格的。行为主义普遍认为人的行为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体现,实验研究可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但是实验研究中难免存在对环境的人为控制,而且实验者效应与被试效应也会导致实验结果效用很低。
同时社会赞许、道德约束、情景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存在会导致人的行为与态度存在失调。
而且真正的伟人大多不是因为强化而产生学习动机与成就的。以钱学森先生为例,回国发展获得的条件待遇绝称不上强化,而且在成果面世之前,绝大多数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都是很少获得强化的。当然现在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科研环境与强化条件十分丰富。瞎说一句,如果从荣格的角度看,颠覆世界的成果已经很难再频繁面世。
从近代史看,卓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大多传承自书香门第。思想家,革命家要生于乱世。而优秀的商人往往出自社会中的强化教育且有原则与底线,奸佞则同样是强化的结果只是失了底线。所以强化教育的结果,如果不以高尚的理想力量为前提大概是不会好的。
相关知识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docx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例子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
社会学习理论 – 燕京理工学院
教基常考知识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什么驱动着玩家氪金与抽卡?浅谈斯金纳强化理论
2021年吉林省教师招聘备考指导: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
动物的试—错学习行为
招教心理学:你知道心理学大咖们养的“宠物”吗?
网址: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30225.html
上一篇: 科学研究:每天 30 分钟如何让 |
下一篇: 狗的学习方式跟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