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小鲜肉正在靠近…
相信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17级的师弟师妹们已经深刻感受到整个华师对你们热切的关爱以及无比的欢迎了!
老腊肉师兄师姐们更是以他们过来人的经验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报到攻略、路线地图、入住攻略、美食攻略、生活指南、防骗指南、学习指南、社团指南……甚至连怎样打包行李都教上了!就差跑到你们家接人了!
不过,尽管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师兄师姐指点迷津,新生们可能仍然会有这样的疑惑和担心:
*
“怎样才能快一点适应大学的生活呢?”
“一想到要上大学就很方,身边的同学都这么厉害,我怕我比不过别人……”
“第一次住宿,怎么跟舍友打好交道呢?万一一言不合怎么办?”
“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感觉很紧张,要如何调整心态?想家了怎么办?”
……
面对扑面而来的全新生活,相信新生们憧憬期待之余,也带有焦虑和迷茫。而在开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新生们将会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适应。而其中尤其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我们所说的心理适应。
什么是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主要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一个人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能否处理好复杂、重大或危急的特殊情况,与他(她)的心理适应性高低有很直接的关系。
为了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适应问题,今天,我们专程来给大家
送 干 货
开学前,我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苏斌原老师在“华师·起航”—华南师范大学2017级新生入学指引直播中进行了心理适应专题的讲解,指出新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惑和如何解决问题的诸多建议等,让同学们对新的学习生活多了一份信心。
在这里向大家分享苏老师的演讲内容(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观看直播视频)。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专题
各位同学、家长:
大家好!
我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苏斌原老师,欢迎你们即将进入美丽的华师,华师也会因为你们的到来变得更加的多彩。对你们来说,从高中到大学就好像上楼梯,从一楼到二楼有一个平台,而现在你们正好站在这个平台上。从纵向看,你很优秀,在全省60多万考生中打败了至少90%的对手,考入了华师;从横向看,考入的学生都很优秀,你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的起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交往,对身心处于“疾风骤雨”后期的大学新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他们人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任务。
心理咨询中心把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成长困境和问题概括罗列出来,希望家长和同学们耐心听完,并做一个喜悦之后的冷静思考,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建设。
先让我们看看,当大家进入大学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 新生适应期面临的变化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从中学时可以依赖父母到大学的独立自理,从以前的独居生活到现在的群居生活;同时饮食习惯,作息时间都会有所变化。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大学教学于高中阶段完全不一样。在高中,老师一切围绕学生转,学生身边时时由老师的指导,父母的叮咛,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是以学生“学”为中心,老师和你们相处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因此,学习主要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进入大学,我们的交友范围更广,各种社团,各种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处理。同时大学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四)经济环境的变化
到了大学,我们可以更自由支配我们的零花钱和生活费。有的同学就会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赶时髦、讲排场、从而导致超支严重。
二、数据
由于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会引起角色的变化。包括学习角色、生活角色、人际角色。面对这么多的变化,我们从往年的数据发现每年大概会有15%的同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适应困难。
从这些数据我们也看到,如果你进入大学后出现上述的心理症状,没有关系,你不是唯一的,100个新同学里就曾经至少有15个同学跟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尝试进行自我的调节,如果仍无法解决,及早地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是你明智的选择。
三、大学新生几种常见的心理困惑
1、间歇心理:经过3年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大学生入学后几乎身心俱惫,相当部分同学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提不起劲,总有种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有些同学可能就会开始沉迷网络,或者一些其他的不良习惯。
2、茫然心理:中学阶段大家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考人大学后,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由于目标的迷乱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无所适从,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学那么直接和严格。许多新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好,不善于自主地安排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百无聊赖的感觉比较强烈。
3、自卑心理: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到“没人理解”;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的“众星捧月”到“没有什么朋友”。这种中心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诱发自卑心理。
4、失落心理:有的新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人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5、怀旧心理: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远离家乡、亲友和同伴,这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四、适应不良与心理调适
那么针对这些心理困惑,我们该怎么样去调试不适应的心理呢?
总的来说,新生和我们的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培养情绪识别与管理的能力。进入大学之前,孩子对待情绪可能任其“自由往来”或者采取压抑、隔离、转移、逃离等方法来对待它;进入大学后,孩子则必须学会主动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命名自己的情绪,了解其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二,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调整的技能。大学前更多的是应试学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几乎都是学校和家庭指定的。进入大学后,大多数时间是自己支配,学习策略也从“教师讲解”转为“学生自学”,所以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是孩子进入大学前就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三,建立清晰而有弹性的人际交往边界。成人式的交往对于心理年龄尚处于中学时期甚至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例如,如何与舍友交往?如何认识新的朋友?什么时候应该去找辅导员或者任课老师?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问题怎么办?合理回应这些人际情景都需要孩子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人际交往原则,而这个原则的制定以及自我认知的清晰勾勒则需要家长朋友们的指导和参与。
第四,保持家校沟通渠道的畅通。学校是孩子的主要学习生活环境,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学校需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孩子心理健康的真实状态。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有过心理疾病史或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家长有义务和责任告知学校真实情况,并定期与学校保持联系和沟通,以便学校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帮助与辅导,预防悲剧事件的发生。
提问
大学生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宿舍关系,同在一个屋檐下,个人习惯存在差异。在宿舍,一个听音乐、一个在睡觉;一个和老乡煲电话粥,……宿舍主要的问题有卫生打扫问题、作息紊乱问题、噪音问题、言论霸权问题、亲密过分以及小团体问题。
如何处理屋檐下的烦恼呢?在此我也给大家支点招。
1、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
主动与别人问好、主动关心别人 、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做一些公益事情。有太阳的时候主动帮舍友晒被子。主动打扫卫生。
2、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
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这是人际关系的至胜法宝。
3、克服自我中心倾向。
编辑 | 番薯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心理辅导:高一新生如何顺利度过适应期
第一章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新生心理适应攻略①
用心迎接新生活——我校开展初一新生入学适应心理讲座
开学焦虑无须担心!新生心理适应小贴士大公开
新生心理适应攻略⑤|心灵守护篇
高一新生适应问题心理指导系列之学习适应篇
心理适应
新生必看!大学生活适应指南,轻松过渡不再难
【心灵驿站】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
网址: 干货!新生如何进行心理适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9772.html
上一篇: 惊爆!从5月6日开始,公对私20 |
下一篇: 讲座 | 新生心理适应性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