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D 缺乏带来的危害众多,如佝偻病(可能出现「O 型腿」、「X 型腿」、「鸡胸」等严重问题),低钙血症和骨质疏松(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 D 可能会导致宝宝缺钙)及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问题。
同时,日常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宝宝存在维生素 D 缺乏的风险,如:日照不足、纯素饮食(不吃肉蛋鱼)、宝宝消化不良、肥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长期服用抗真菌药物、有肝脏及肾脏疾病等等[。
因此,及时且足量的补充维生素 D ,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从什么时候补?
从出生时尽早补。
推荐宝宝从出生开始应尽早补充维生素 D,以保证体内含量充足,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如果是生前就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维生素 D 补剂的家长,可以一出生就给宝宝服用。没有准备的,也可以出院之后开始补充,顺产一般 3 天出院,剖宫产大多也是一周内,一般出院时医生就会嘱咐要补维生素 D。
对于大多数正常宝宝来说,出生时体内会有来自母体的维生素 D 的储存,差这几天问题不大,家长们不必过度纠结。
2. 补到宝宝多大?
考虑到儿童骨骼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维生素 D 的补充也应从婴幼儿期持续到青春期,且推荐终身补充。
补充维生素 D 应遵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原则。
我们更推荐家长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补充方案。
最佳方法:服用维生素 D 补充剂
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维生素 D 的最佳方法是服用维生素 D 补充剂。严格来讲,不同人种、地区、季节和日照等因素都会影响体内维生素 D 的水平。所以对于不同情况的宝宝可适当调整剂量,具体补充方法建议咨询医生。
母乳中维生素 D 含量较低,很难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配方奶含有维生素 D,如果每日保证适宜的奶量也可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D。但实际上,宝宝每日的奶量并不十分不稳定,所以额外补充维生素 D 是一种更为推荐的方式。
此外,营养均衡的膳食是保证宝宝健康的重要方式,但维生素 D 在食物中含量并不算高,而且来源也比较有限。主要存在于牛奶和乳制品、鱼和鱼肝油、动物肝脏、肉类及蛋黄中。考虑到即使添加了辅食的宝宝对以上食物的摄入量也有限,很难达到足够的补充量,所以单纯的食补并不太合适儿童。
晒太阳效果有限。
阳光中的紫外线确实有助于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但受到季节、气候、地区、皮肤照射面积和阳光强度等多方面的影响,维生素 D 产量并不稳定,单靠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 D 不但无法满足每日所需量,而且宝宝娇嫩,阳光直晒很容易引起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对于一天中什么时候服用维生素 D,并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一般建议可以放在宝宝吃奶前后吃。
0~1 岁的身体健康宝宝选什么品种?
适合宝宝的维生素 D 补充剂一般是维生素 D2 和维生素 D3,没有本质区别,家长可以通过商品外包装识别,它们都可满足宝宝对维生素 D 的需求。
有些家长可能也听说过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这一类的维生素 D 代谢物及其类似物,但我们不推荐给宝宝使用这些药物,因为它们会增加高血钙的危险,而且并不能帮助宝宝维持或者是恢复维生素 D 的储存。
现在也有很多复方补剂,除了维生素 D 之外还用碳酸钙、维生素 A 等其他成分,爸爸妈妈可以看看补剂包装上的成分表。对于只是预防维生素 D 缺乏的宝宝来说,推荐使用只含维生素 D 的补剂就行。
如果宝宝同时还缺乏维生素 A 或缺钙,就可以服用同时含有维生素 A 或碳酸钙的复方补剂,但是需要注意每种成分的补充量是否合适,具体的补充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
选什么剂型?
目前市面上的维生素 D 补充剂主要有以下几种剂型:
软胶囊(胶囊型): 所有宝宝都适用。这种剂型大宝宝可以直接嚼服,但对小宝宝来说,有些胶囊的体积比较大,不容易嚼服。可以用剪刀剪开,或将滴嘴在开水中浸泡 30 秒,使胶皮融化开口,然后将里面的药物滴入宝宝口中,或用小勺子送入宝宝嘴巴里,相对来说不是很方便。 咀嚼型: 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可以自主吞咽的儿童,这种剂型需要孩子咀嚼后咽下。一般咀嚼片有橘子、蜜桃、菠萝等水果口味,儿童接受度好。咀嚼后咽下也避免了卡住嗓子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滴管型: 适合于同时服用其他复合补充剂,需要准确控制摄入量的宝宝。家长可以将这种补充剂通过滴管准确量取后,直接滴入宝宝口内,或者滴在牛奶和其他食物中服用。滴管型维生素 D 补充剂最大的特点就是定量抽取,这保证了剂量准确。 滴剂: 所有宝宝都适用。滴剂通常都是小小的一瓶,非常方便携带。相对于滴管型或者是胶囊型,滴剂使用更方便,只需将瓶子倒立,往宝宝口中挤 / 倒一滴就可以了。但这种便利的操作也存在问题,有的家长在使用时可能会不确定是否已经滴出来了,或者出现不小心滴两滴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特别注意,滴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观察,如果确实不小心滴了两滴,也不必过度惊慌,隔天不给宝宝服用就可以了。 常见的儿童维生素 D 补充剂1. 注意剂量单位,是「IU」还是「μg」。 很多儿童配方奶或营养品中都含有维生素 D,这些食物中维生素 D 含量的单位常常会出现「μg」,这与我们所提到的「IU」是不同的。
「IU」和「μg」的换算公式是:400IU = 10μg。比如维生素 D 含量为 48IU / 100g 的牛肝,用「μg」表示则为 1.2μg / 100g。如果不小心把「μg」当成了「IU」,就会增大宝宝每日补充的剂量,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高血钙或内脏钙化等问题。
2. 维生素 D 不是补得越多越好。 目前的研究表明,给与高剂量的维生素 D 并没有显示出更好的作用。不仅如此,虽然维生素 D 的安全剂量比较大,但长期过度的补充也会中毒。至于服用多少剂量就会中毒,目前并没有非常确切的研究。
家长只需要根据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补充即可,千万不要给宝宝服用过多包含维生素 D 的补充剂和营养品,这样反而容易造成过量而引发危害。
相关知识
宝宝维生素D症状
宝宝维生素d缺乏症状
宝宝维生素D
宝宝维生素d怎么补充
宝宝吃什么可以补充维生素d
宝宝补充维生素D的几个常识
宝宝吃什么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维生素d的作用
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D?
宝宝补充维生素d方法 孩子怎么补充维生素d
网址: 宝宝维生素D症状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00316.html
上一篇: 婴儿维生素d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 宝宝维生素D来源少 需额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