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订阅我们?
随着人们对脑科学及其应用的日益关注,关于脑与儿童的早期发展,关于脑与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以及来自脑科学研究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支持等重大问题,正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内外的重视。
“教师博雅”特别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学习指导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徐崇文老师,围绕“创造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学与教”推出一组文章,与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共同学习探讨脑科学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更好地从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出发,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和长远发展。
巧用“情绪记忆”让学习事半功倍
文︱徐崇文
脑科学研究发现杏仁核在情绪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它与大脑的边缘系统、新皮质等结构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互补,控制和调节着人的情绪反应,边缘系统又被称为情绪脑。
哈佛大学的行为与脑科学专家1995和1996年相继出版了《情感智力》和《情绪脑》两本书,强调情绪、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生命中关键的生存经验是通过情绪化印刻在我们的DNA中的”,人们更容易记起情绪性事件,这就是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人类很重要的认知功能。在情绪记忆中,杏仁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情绪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的信息来源。情绪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身状态,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情绪能促进学习,也能妨碍学习。中间适度的情绪状态是有益的。
对潜能开发的启示与实践建议
重视情感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把情感列为发展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强调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含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对学生学习潜能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增强材料的意义,使教学过程情趣化,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投入更多的事件,调动培养良好的情绪,这些都值得切实探索。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充满期望,努力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关爱和友谊,远离威胁和恐惧,使他们有安全感,帮助他们调动正确良好的情绪,培养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适。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学会理智地思考问题,控制、调节不良情绪。学校要创造积极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发现消极的情绪学校教师要及时疏导。
教师要学会用情绪记忆的原理设计教学,以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案例1]
黄浦区南京东路幼儿园运用情绪记忆的原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科学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健康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这里节选几个活动情境实例。
情境1: 说说悄悄话——会说话的小手帕
今天在吃完点心后,小朋友都像往常一样,拿出口袋里的小手帕擦擦小嘴。可是,博博有点反常,只见他没有拿出小手帕,只是用他的小手背抹了抹自己的小嘴。
于是教师便走了过去,问道:“博博,你今天是不是没带小手帕呀?”博博先是不吭声,紧接着就支支吾吾地说道:“我带的。”
令老师感到奇怪的是,平时说话很大声的博博今天似乎有些异常,于是教师很好奇地又问道:“那你的手帕呢?为什么不用你的小手帕擦嘴呢?”
被这么一问,只见博博慢吞吞地从口袋里拿出小手帕,并回答道:“因为我喜欢这手帕,这是妈妈给我新买的。”
“哇!这块手帕真的很漂亮,能让老师看看吗?”博博把手帕递给了教师,从博博的举动与眼神中,可以知晓孩子非常喜欢这块手帕,不擦小嘴是不想弄脏心爱的小手帕。
此时教师便神秘地说道:“咦,小手帕好像要说话,让我来听听,它到底说了什么。”
说完便有意识地将小手帕放到了耳边,模仿着小手帕的声音说:“小手帕说啊,今天它有些不开心,因为它没有帮助博博擦小嘴,它觉得自己很没用,所以它很伤心。博博你想不想让小手帕伤心呢?”
博博不停地摇着头,只见他从教师的手中拿回了他心爱的小手帕,在嘴上擦了又擦,嘴里还嘀咕着,我不要小手帕难过。
此时教师又告诉博博:“其实当你们流鼻涕,小嘴、小手脏的时候,小手帕是很愿意帮助大家的,帮助大家是它的快乐。手帕脏了没关系,洗一洗便干净了。”
听教师这么一说,博博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见他亲了亲小手帕,悄悄地对手帕说道:“以后每次吃完点心一定会用你擦嘴,我们做好朋友吧!”
分析:教师借拟人化的情景与手段,即与小手帕的一段互动悄悄话,借孩子喜欢小手帕的积极情感去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起到了较为成功的教育效果。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情景性、故事性的互动语言,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能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让教师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2: 餐前介绍——上海闲话讲小菜
自由活动结束,离午餐还有15分钟,幼儿们围坐在教师身边,餐前活动开始了。
教师环顾了一下身边的孩子们,笑着说:“你们都听得懂上海话吧?”有几个幼儿笑着点点头,并附和着说:“听得懂”。
有些幼儿不好意思地跟着点头,还有的幼儿皱皱眉头,好像在说:“老师,你想说什么呀?”
教师接着说:“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看你们到底能不能听懂上海话。”幼儿们一下子提起了精神,个个看着教师,仔细地听。
教师笑眯眯地说:“先来两个简单的,我说上海话,你们用普通话说。青菜。”有些幼儿立刻脱口而出:“青菜。”教师点点头。
丁丁说:“这么简单的”。辉辉也跟着说:“就是,太简单了。”教师说:“别急,难的在后面呢。听好喽!”
“珍珠米。”“我知道,就是玉米。”
“洋山芋。”“土豆。”
“番茄。”“西红柿。”
“黄芽菜”“黄芽菜。”“嘿嘿,不对!”教师笑着说。“那是什么呀?”幼儿们讨论了起来。
安安举起了小手:“我知道,是大白菜”。教师故作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安安腼腆地笑了笑说:“我妈妈说的。”
雯雯接着说:“哦,我想起来了,就是那种黄黄的,有点像卷心菜一样的,上次吃的汤里有的,还有粉丝。”
教师随即翘起了大拇指:“你的记性可真好,那就是黄芽菜粉丝汤,也叫大白菜粉丝汤。”“再来一个,怎么样?”教师问道。
“好的,好的。”幼儿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呼应道。
“香乌笋。”“啊?这是什么东西啊?”幼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摇头。“嘿嘿,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神秘地说,幼儿们使劲地点点头。
“我们下楼一边吃一边猜,猜出来的小朋友吃完饭悄悄地来告诉我,好吗?”
“好。”幼儿们个个跃跃欲试,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跟着教师洗手,准备吃午餐。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用上海话介绍当天午餐的内容,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语言互动。这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开展的一段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对话,在这个兴趣点上,教师始终让孩子们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在与教师的互动对话中,产生了满意和愉悦等情感体验,进而有力地调动了孩子对进餐的积极性。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使幼儿大脑保持亢奋状态,以达到激发幼儿快乐进餐的情趣。
[实践案例2]
华东师大附属小学张计蕾老师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学“润物无声模式研究”的课题,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共情式阅读教学。
“共情式”阅读教学模式从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出发,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媒体辅助,身临其境,层层深入”等策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体验作者的生活,了解作者的观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韵,提升审美。
在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通过咬文嚼字来品出语言之味,悟得情感之美。当走进作者描绘的世界,身临其境般地理解、体验后,达到人与事、人与物、人与景、人与人的“共情”。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体悟语言本身韵律之美的同时,能深刻体验作者的心境和看待世事的价值取向。此模式教学从外显看来,可分为三个程度的读,即通读梳理——细读感知——诵读品味。
深层次来讲,在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带着情感静读,从“千言万语齐入情”到“千丝万缕寻激情”再到“百转千回动真情”,最后达成文字和情感的一体化的融合。
在“润物无声”教学模式研究中,张计蕾老师还以“兴趣”和情绪调动为抓手,在作文教学中探索了“主题写作”模式。
“主题习作”模式是以兴趣和内容为抓手,从“写作前的体验、积累,写作中的情绪调动、知识与技巧的运用,写作后的激励促进”三个时空切入,将生活、积累、交流、评价和习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等特点,创造或确定一个练习写作的主题,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指导习作时,配合大量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开展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创编文字作品。
“主题习作”首先关注诱发和鼓励——情绪诱导产生创作愿望,肯定鼓舞则达成持续发展的效应;其次关注大量的阅读,从而诱发已积淀的可用词汇;第三是恰当的习作选题,它是学生乐于写话的关键。
我们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了“读文学写”“感官创写”“童话创作”三个类型的习作主题。
声明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版权归“教师博雅”所有
版权及合作请联系“教师博雅”
邮箱:hijiaoshiboya@163.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脑的学习与记忆
《脑的学习与记忆》读书笔记
从脑科学角度分析高效学习方法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了解记忆形成和回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
不同动物学习模型及记忆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阅读宗师对《脑科学压力管理法》的笔记(1)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游戏化学习研究综述
学习与记忆
运动与学习记忆研究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网址: 脑科学与教育︱徐崇文:巧用“情绪记忆”让学习事半功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12777.html
上一篇: Nature |
下一篇: 脑的功能--学习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