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人本主义丨需求层次理论与无条件积极关注

人本主义丨需求层次理论与无条件积极关注

在心理学中,除去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外,还有一个流派叫做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作是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当时在看心理学的时候,最喜欢的三位大师,

一个叫皮亚杰,他的代表就是认知发展理论,喜欢他是因为这理论好长,好难背,但是把人分成了几个阶段,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个呢,就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这两位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马斯洛为人熟知的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罗杰斯我最为钦佩的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个理论,正是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宝贵。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两点,今天都会介绍到。

人本主义心理学

先介绍一下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吧。人本主义流派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以罗杰斯为代表。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行为主义关注的是人的行为,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精神分析关注的更多是人的精神层面的病态问题,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与他们不同的是,人本主义并不关注人的“问题”,而是关注人的积极面,通过心理学的咨询与治疗,促进人的自我发展。用古语解释的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1生理上需要

呼吸食物

睡眠分泌生理平衡性这一层次的需要,除性之外,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若有其中一项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类就难以存活。因此,这一项是人类所最基本的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类才会考虑更上层的需要。

2安全上需要

当人类满足了生存之后,就开始考虑下一层面的需要。不如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白纸,首先,我们通过了努力活下来了,经历过那么一段不愉快的时光,我们就再也不想回去。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不再活回去。所以,我们需要安全感,这就是安全的需要了。我们需要人身的安全,家庭的安全,职位的安全,还有财产的安全,健康的保障,等等。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3爱与归属的需要

友情爱情性亲密

中国有句话叫做“饱暖思淫欲”,而“淫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淫”。起码在这里,我们可以用稍微正面的想法来理解。这一层的需要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

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4尊重需要

当你到了这一层,那么祝福你,你已经走上了人生的正轨,事业顺风顺水,爱情和家庭甜蜜滋润。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呢,那就是想要自己的能力

被社会认可,被别人追捧,被人别尊重,也尊重别人。

当人实现了 尊重需要的时候,那么这人就会感到自信,做事更有效率,更好滴融入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5自我实现需要

这一层就更厉害了,如果你能攀登到这里,说明,你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你开始从忙乱的生活中寻求自我,追逐自己原有的梦想。

比如,很多名人喜欢攀登巅峰,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来,那不是吃饱了撑的么?是的啊,人家就是“吃饱了”,才会“撑”。

无条件积极关注

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罗杰斯认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当母亲给予婴幼儿以慈爱和热爱而较少注意他们如何行为时,这种满足也就实现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在一切情况下,他们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且也就没有了防御行为的需要,在自我和现实知觉之间便不会有不一致。因此,这种人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会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达到最终指向的目标,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后来,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更多的功利性交往让我们疲于应对,爱心被深深藏在心底,所以,不妨去积极关注一个人,尽量不去想那么多功利。所以,喜欢就去爱吧,爱就去追逐吧。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END-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图片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本主义丨需求层次理论与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演示教学
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探析“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教育价值
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 )
以人为中心治疗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就够了吗
无条件积极关注 心理学 名词解释
无条件积极关注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
论“积极关注”两种解释

网址: 人本主义丨需求层次理论与无条件积极关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2578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咨询师的基本态度:共情、尊重、积
下一篇: 讲师笔记2:共情的前提是无条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