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预防或减少军事训练伤发生成为美国军方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入伍基础训练期间,新兵训练伤发病率为6-12%,而在海军特种兵训练中,训练伤发病率则达到30%。根据另一项统计资料,在进行入伍基础战斗训练(BCT)期间,大约有25%的男兵和50%女兵在为期8周的训练期间会发生需要到门诊就诊处置的肌肉骨骼损伤。由于美军BCT已经被延长到10周,训练伤发生比例可能会进一步高。2003年国防部长(SECDEF)指出,军事训练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率必须要显著降低。为了回应国防部的指示,美国国防安全监督委员会(DSOC)成立,在国防部副秘书长领导下负责制定可减少或预防训练伤的政策、计划和其他措施建议。
1 训练伤风险因素及关联水平(Level of evidence of an association betweenfactors studied and risk of injury)
有强有力或中度的证据表明,年龄偏大、吸烟史和自我评定的在基础战斗训练前的热身不足(低体力活动水平)与男性军人训练伤发生有关。对于女性军人,其训练伤风险相关因素研究受制于混合的或不足的证据而无法确定。
2 美军推荐的训练伤干预策略及优先顺序(Recommendedinju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of priority)
(1)避免过度训练(优先分值86.3)
(2)进行多轴神经肌肉的本体感觉和敏捷性训练(优先分值77.7)
(3)在高风险训练活动中佩戴护齿套(优先分值74.2)
(4)在高风险训练活动中穿戴半硬性的护踝支具(优先分值70.1)
(5)在1小时高强度训练活动后补充营养素以恢复能量平衡(优先分值67.0)
(6)穿混纺织袜以防止水泡(未赋分)
3 不推荐的训练伤干预策略(Interventionstrategies not recommended)
(1)穿戴背带、安全带或支撑带(对防止腰背部损伤没有实际益处或潜在的危害超过了好处)。
(2)训练前服用抗炎药物(对预防炎性损伤没有益处,潜在危害远大于潜在益处)
4 以往推荐但尚未得到循证医学支持的干预策略(Intervention strategies without sufficientevidence to recommend)
(1)运动前后充分伸展肌肉
(2)每次以低强度运动开始个人项目训练(循序渐进训练)
(3)针对特定肌肉进行加强
(4)以标准间隔更换步伐(匀速跑步)
(5)活动前后合理热身和降温
(6)在编组跑步时个小的往前放,注意设定跑步速度和节奏
(7)控制步幅
(8)参加标准化的毕业行军(又名远足)计划
(9)在行进中逐渐增加负重
(10)避免有害训练运动或危险训练器材机器(例如,仰卧起坐,扑翼踢等)
(11)独立的体重评估和尽可能的身体健康测试
(12)穿戴减震鞋垫
(13)根据个人的脚型选择合适跑步鞋
(14)在高风险训练活动前用运动绷带包裹脚踝
(15)在经过改进的平整地面上训练以减少受伤风险
(16)改善障碍跑道着陆表面
(17)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训练负荷
(18)倡导戒烟方案以预防肌肉骨骼损伤
(19)培训保障人员安全升降技术
(20)伤后早期冰敷以防再次受伤
(21)如为女性,尽量采用口服避孕药以减少潜在受伤
(22)在损伤修复阶段采用标准化康复作业程序
(23)基于训练伤风险指数建模来预测伤害风险
05 运用风险矩阵进行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矩阵法是进行风险评估的一种科学方法,最早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于1995年4月提出,主要通过对项目需求和技术可能性的考察来辨识项目是否存在风险,评估风险对项目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发生的概率, 根据预定标准评定风险等级,然后实施计划管理以降低风险的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来对各类训练伤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运用风险矩阵法制定了一套训练伤风险评估的简易方法。首先将军事训练中的风险分为1-6个等级,其中6为风险最高,往下逐级递减,根据各风险要素在训练伤发生时占的权重作用及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和等级定位。在初步研究应用中,针对训练伤的风险评估主要基于一些训练中的共性危险因素,如训练任务、参训人员状态及训练环境等因素。
A 训练任务风险评估 以步兵为例,将部队常见军事训练任按照官兵训练前准备是否充分和现场组织是否严密,把风险值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个等级,见表1。根据我部对既往训练伤或相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400米障碍、实弹射击、投掷手榴弹及装甲车远程机动驾驶等科目,都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如果训练前准备不充分、训练时组织不严密,极易发生人员伤亡或装备损坏。
训练任务风险评估
B 参训人员风险评估 把参训人员分为新兵、二年度以上人员和有伤病史的人员,根据官兵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适应能力等,将参加训练的风险值分为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等级,见表2。新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身体健康素质、心理适应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等均不如二年度以上的战士或士官,加之训练强度相对较大,故训练伤发病率较高。有既往伤病史的战士,往往在受伤后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就要归队训练,致使病情反复,机体难以充分恢复,伤病复发率也相对较高。
官兵身心状况风险评估
C 训练环境风险评估 根据昼夜训练时间段、天气因素、地形因素及温度因素等,制定训练环境中各风险值,见表3~5。通常夜间训练、山地训练、高温环境等条件下训练伤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另外机体对环境的耐受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来自南方的兵员在冬季野营训练时极易发生冻伤;而夏季野外驻训时耐受力差者则易因水土不服发生胃肠炎等疾病。
训练环境中天气因素风险评估
训练环境中地形因素风险评估
训练环境中温度因素的风险评估
整体风险状态评估根据上表将训练中各项风险因素风险值相加并得出总值,并可根据低风险状态0~10分,中等风险状态11~19分,高风险状态20~27分,进行风险状态的判断。当任务处在中度风险状态时,就需要负责保障的卫勤人员给予特别重视,一方面给负责训练的首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采取一定措施化解风险;另一方面自身须做好应对各种可能训练伤或意外情况发生的保障。如组织新兵在寒冷天气下进行400 m障碍练习,评估风险值为12,处于中度风险状态。这需要旅、营伴随保障军医及时向军事主官或作训部门提出充分热身、循序渐进等训练方法的建议,尽量减少或防止骨折的发生, 同时要充分准备好担架、甲板、绷带等保障器材。当然,上述的风险因素只是部队进行军事训练或遂行军事任务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风险因素,对于专业化的军事训练或执行特殊军事任务还需要制定更加专业化的风险评估量表。此处主要介绍一种训练伤风险干预理念和方法。
6. 0期诊断技术在军事训练伤防控中的应用
当前各国军队卫生部门都高度军事训练伤的早期医学干预与卫生监督。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前一部分提到的训练任务、参训人员和训练环境等因素外,针对训练伤发生的早期医学指征预警干预也极为重要。为减少训练伤发生,我军的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河南洛阳)提出了军事训练伤0期诊断技术这一新的观念。掌握军事训练伤0期诊断技术,同时可以按照祖国医学“治未病”的传统理论进行早期防治,将可大大地降低和有效控制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军事训练伤0期诊断技术为一种可以在某种军事训练伤发生前,主要依据伤史采集和专科体检来进行军训伤的诊断技术。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见军事训练伤的0期诊断技术:
①应力性骨折:长管状骨采用拇指划痕法﹑短管状骨釆用间接施压法,进行专科体检,若发现,邻近关节部位的骨骼显现局部疼痛和组织肿胀即可诊断为0期应力性骨折;
②投弹骨折:0期诊断为肘关节外上方部位的骨骼显现局部疼痛和组织肿胀;
③膝关节损伤:0期诊断技术为进行肢体周径测定:选择肌肉萎缩或肿胀明显之平面(膝上10厘米),测量其周径;并测量健侧对称部位之周径,分别记录,以资对比,若相差1.5厘米左右,可视之为0期膝关节损伤;
④骨关节源性下腰痛:训练性下腰痛的0期诊断技术主要为当腰背肌过伸抗阻力试验呈阳性时即可诊断为0期肌源性下腰痛;当进行下腰部脊椎间旁叩击试验时,如出现轻度感应性神经根症状,并多向下腰或臀部放散,但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无症状,即可诊断为0期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当在直立坐位下进行腰椎纵轴侧旋加强试验时,如出现下腰部疼痛加重则可诊断为0期骨关节源性下腰痛。
⑤足踝部距腓前韧带损伤:0期诊断技术主要为当伤情允许可握住足跟骨向前推移加强试验,检查是否存在踝关节不稳现象。其方法为:检查者一手握住踝关节近侧向后推,另一手将足前部用力向前牵位,如果出现疼痛加剧或足前部向前移位体征,则可诊断0期距腓前韧带损伤;
⑥训练性末端病:0期诊断技术主要为受累肌腱末端区的抗阻力痛;
⑦臂丛神经损伤:俯卧撑训练所致臂丛神经损伤的0期诊断技术主要为伤侧手部环、小指麻木及疼痛等轻度感觉障碍;
⑧训练性尿异常:0期诊断技术主要通过结合伤史采集、尿液颜色即可诊断为0期训练性尿异常;
⑨训练性腹痛:0期诊断技术主要通过结合伤史采集、认真排除腹部外科损伤或疾患,即可明确诊断;
⑩训练性中暑:0期诊断基本技术是“一看二摸”,如伤者如出现面部潮红少汗即可确立为0期训练性中暑。
当上述各类0期诊断一旦确立,应加强相应的防治措施,若伤情、伤势有进一步加重者,应及时转送上一级医院进行相应的救治。
(此文为转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外训练伤风险干预策略
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
学术 | 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国外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依恋特征及干预策略述评
学术 |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对我国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
二、心理干预策略
危机干预策略(第七版)
万千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第七版
宠物焦虑症的干预策略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及其应对策略
网址: 国外训练伤风险干预策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42260.html
上一篇: 精神分裂症早期预防与干预策略 |
下一篇: 孤独谱系障碍儿童 问题行为的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