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 缺陷 与多动症ADHD研究状况如何?
一、ADHD的历史
人类对任何一种疾病的认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感悟更透彻,原来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这么多!
1. ADHD是一种儿童心理障碍,研究历史已有150多年。
2. 1902年,美国学者Still对儿童“活动过多”现象作了更充分的描述和分析:这些儿童主要表现为多动不安、注意障碍、冲动任性等异常行为,而智力多正常。Still认为这种“活动过多”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应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3. 1932年,Kramer和Pallow正式以“儿童多动综合征”予以报道。
4. 1947年,Strauss认为这种多动症状与脑损伤有关,因此将此病命名为“脑损伤综合征”。
5. 1949年,Clements认为这种脑损伤是轻微的,主张命名为“轻微脑损伤综合征(minimal brain damage,MBD)”。
6.1966年,Gesell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此病并非是由脑的轻微损伤引起,而是由于大脑功能的轻微失调所致。因此,将该病命名为“脑功能轻微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所以早期治疗多动症的药物,说明书上的描述并不是ADHD,而是MBD。
7. 1977年,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修订版(ICD-9)将此病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
8. 1980年美国精神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DSM-Ⅲ)使用了“注意缺陷障碍”(ADD)的诊断,认为“注意力不集中”应是此病最重要的表现,对该病的实质有了新的认识。
9. 1987年又作修订,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将本病分为注意障碍伴或不伴多动两个类型。
10. 1994年DSM-Ⅳ再次作了修改,并将该病分为3种不同类型。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将该病命名为“儿童多动性障碍”。
二、ADHD的研究近况
近年来,各国学者应用脑CT、磁共振、功能磁共振(fMR)、核素等检查方法,对大脑微细结构、遗传基因、脑血流、脑电生理、脑代谢、执行功能和强化功能等进行深入研究,对ADHD有了许多新认识,使ADHD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 ADHD是一种疾病 最新研究发现,ADHD患儿脑部结构、脑血流、脑电活动、基因结构、执行功能及强化功能等多方面均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明显的差异,且这种差异长期存在。
2. ADHD是一种终身疾病 既往人们大多认为ADHD是一种儿童期疾病,到青春期后自然就会痊愈。但近年来研究发现,ADHD的预后并不乐观,症状常持续多年,约70%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会持续终身。
3. ADHD是可以治疗的 ADHD是治疗效果最好的精神疾病之一,主流的治疗方法:药物+心理辅导。
4. ADHD需要连续治疗 既往治疗ADHD常采用间断治疗,这是不科学的。因为ADHD除影响学习外,还影响其他功能问题。采用间断治疗只对学习有改善,其他问题可能仍然存在,而且这些问题可能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目前多主张采用连续服药的方法:每天服药,即使周末或假期也应服药。而且提倡使用长效治疗药物,最大程度缓解ADHD的各种症状。
三、ADHD的治疗药物
1937年,Bradley指出这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的特殊形式,多动儿童口服中枢兴奋剂苯丙胺后可取得良好效果。1942年,Lindsley发现,用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反而会使多动儿童的症状加重,不能用于该病的治疗。1955年,利他林的问世为ADHD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其应用也更加广泛。
目前治疗ADHD的药物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线,二线和三线药物。
一线药物:苯丙胺(比如:阿德拉)、哌甲酯(比如:利他林和专注达)、匹莫林(副作用大)
二线药物:托莫西汀、莫达非尼、抗抑郁症药物(丙米嗪、阿米替林、氟西汀)、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奥氮平)、司来吉兰
三线药物:可乐定、胍法新、安非他酮
药物选择的原则:当一线药物无效的情况下,选择二线药物治疗ADHD,如果一线和二线药物都无效,才选择三线药物治疗ADHD。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率最高的还是一线药物。
小剂量开始,无效以后换药
四、中国治疗ADHD的情况简介
1.目前中国的医疗环境,普遍承认儿童ADHD,但是不接受成人ADHD的说法,导致很多成人看病无门。
2.对于儿童ADHD,哌甲酯目前仍然是临床ADHD 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其次是托莫西汀。
简单看一组数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6 ~ 2010 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用药回顾
a. 哌甲酯的处方比例逐年上升,2008 年为76%,2009 年为89%,2010年则上升至91%;
b. 2009~2010 年托莫西汀处方约占总处方的10%左右,而2008 年这一比例则为22%,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ADHD 在儿童期发病率最高; 男孩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孩; 而在治疗药物选择上,哌甲酯仍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首选药物,为临床一线用药,托莫西汀则为辅助用药。
往期精彩回顾
第一期:什么是ADD/ADHD?
第二期:发病机制 |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的神经病学
第三期:临床表现 | 注意力缺陷障碍(ADD)
第四期:如何测试是否是ADHD?
第五期:国际标准如何诊断ADHD?
第六期:ADHD/ADD的常见问题导航
第七期:什么是成人多动症?
第八期: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该怎么治疗?
第九期:利他林怎么变成了聪明药?
第十期:利他林、专注达和择思达的区别
第十一期:利他林和莫达非尼到底有什么区别?
第十二期:什么医院可以开专注达?什么医院可以看多动症?
第十三期:利他林的作用机制到底是什么?值得一看
第十四期:罗永浩吃的“聪明药”到底是什么?
第十五期:山羊版服用感受
第十六期:利他林治疗ADHD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智商?
第十七期:利他林说明书
第十八期:利他林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第十九期:利他林服用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
第二十期:利他林和哪些药物有相互作用?
第二十一期:什么医院可以开专注达?什么医院可以看多动症?
第二十三期:利他林到底有多少种类?
第二十四期:日版利他林服用体验
第二十五期:利他林安全性研究| 很多文献
第二十六期:利他林服用方法和耐受性研究
第二十七期:同一种物质,为什么瑞版比巴版好?
第二十八期:什么人适合用托莫西汀(择思达)?
第二十九期:利他林和择思达不良反应的对比
第三十期:为什么利他林对有的人没效?
第三十一期:谨慎!这些药物千万不能合用-生命诚可贵!
第三十二期:为什么利他林对于成人有效率如此之低?
第三十三期: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ADHD研究状况如何?
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 点击进入关注界面
如果喜欢,别忘点赞
相关知识
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ADHD研究状况如何?
儿童多动症(ADHA-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从神经心理研究成果探讨多动症儿童 (ADHD) 的认知训练成效
多动症专栏 | ADHD儿童的学校干预治疗
改善多动症(ADHD)的8种方法
多动症干预策略
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提高孩子学习专注力,考个好成绩!
【聚焦注意力,成长“助一力”】汇贤·古华教育集团开展“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教师培训讲座
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的心理养育方法
狗身上类似人类多动症的行为
网址: 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ADHD研究状况如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52610.html
上一篇: C罗=尤文精神领袖!全队被他改变 |
下一篇: 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的心理养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