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公务员交流群 386621008
最新招聘
微博
砖题库
网上报班
温州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醒各位关注温州公务员考试信息、温州公务员考试资料:
1.
①以上叙述了西周乃至春秋时代之学校概况,其次要谈到孔子以下及于战国,其间约有三百年时期。
②亦可谓教育乃自学校中解放而归人于私家友朋集合之时期。
③此一时期,在教育上乃有一特殊情况,亦可谓乃是一有教育而无学校之时期。
④于是学校与教育,遂逐渐归人到平民社会中去。
⑤因周室东迁,中央政府早不为社会民众所重视,列国间卿大夫渐渐有不悦学之现象,地方学校亦逐步废了。
⑥孔子崛兴,以一平民,而把以前相传的贵族教育开始转移到平民社会中来,开出此下平民讲学之风。
以上句子排列最合理的是( )。
A.①③②⑤④⑥
B.⑥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⑤④⑥
2.
①再往后,不光城市有雕像,乡村也有,而且雕像不再是单独一尊放在那里,而是一群一群地站满全国每个城镇的街头巷尾
②达沃窦是玛西谷第四王朝的第五十五位皇帝,这个王朝以崇拜偶像著称,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林立着历代皇帝的石像。
③由于雕像数目过多,连底座都配不上,只好直接安放在街道上
④他把父亲和爷爷的雕像全部推倒,改塑为自己的像,还重新采石新雕了更多石像。
⑤到达沃窦即位,变了规矩。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⑤④③①
D.⑤②④③①
3.
①香港管狗,不仅仅靠惩罚式管理,服务也做到了前头
②无孔不入的香港媒体上很少有宠物犬伤人的新闻
③藏獒咬人,小狗扰民,近期,城市养狗管治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④香港人爱养狗,在这座拥有700多万人口的逼仄城市里,已登记的狗约有19万只
⑤以服务和引导,培养养狗人的自觉,降低了执法成本
⑥居住环境局促,人狗共处,按说应该更难管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⑥⑤
B.③④⑥②①⑤
C.①⑤③④⑥②
D.③①⑤④⑥②
4.
>①人之初,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通过感官去实现的
>②这比简单重复做无数习题对人生有意义得多
>③并非识了一个“水”字,而是用手碰到了真的水,才知道水是什么样的
>④且不说玩是孩子的权利,只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吧
>⑤即使上了学的孩子,也该拥有完全没有功课的时间,比如短短的寒假,中间还要过年,学校就别布置寒假作业了,让孩子们毫无压力地去读社会、自然这两部大书,读自己感兴趣的非教科书(闲书)
>⑥小孩子有好奇心,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满世界地去探索,多好啊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③④②⑥⑤①
B.④①⑤③⑥②
C.④①③⑥⑤②
D.④①⑥③⑤②
5.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1 我们吃了早餐后,便坐着船出发。
2 天平山,从苏州前去,是比较遥远的途程。
3 河道两旁的田野,青绿地活趣欲跃。
4 所走的水路是运河的故道。
5 一路多枫树、短桥,对之令人感到一种清隽的散文诗的风味。
A.1-2-4-3-5
B.2-1-4-5-3
C.4-1-3-2-5
D.2-5-1-4-3
1.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根据首句排列的情况,②“亦可谓”即“也就是说”不适合做发语词,排除D。结合①和⑥的语意关系,可知⑥应位于①之后,排除B。所以首句为①,根据①中的结尾句“其间约有三百年时期”以及③“此一时期”,可知①后面应是③。故答案为A。
2.答案: C
解析:
⑤提到“变了规矩”,显然④是对⑤的具体说明,因此二者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⑤④,只有C符合该顺序。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 >>观察四个选项,分别有两个选项以①和③为首句,比较这两句话,“近期,城市养狗管治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这类引入话题的句子显然更可能是首句,优先考虑>B>、>D>项。比较>B>、>D>项,区别在④⑥②和①⑤的先后顺序,“②无孔不入的香港媒体上很少有宠物犬伤人的新闻”显然话没说完,至少还要解释原因,所以②不能放在末尾,排除>D>项,选>B>项。最后验证>B>项,③引入“城市养狗管治问题”这一话题,④⑥②列举香港人狗和谐共处的事例,①⑤介绍香港管狗的方法,解释了原因,丈脉贯通,衔接流畅,所以本题选>B>。>>>>
4.答案: C
解析: 这段文字是从孩子的天性角度对学生课业负担展开的讨论,由④引出“孩子的天性”这一话题,①③是对孩子天性的具体阐释,其中①用“人之初”引出的一句话来解释天性,③用现实中的一例进一步解释天性;对天性进行阐释之后应该将话题引到“孩子的天性”这一话题上来,只有⑥将话题转移到这一点,接下来⑤②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根据文字的连贯性,选择>C项。
5.答案: B
解析:
比较1、2、4句,2句提到了此次出行的目的地:天平山,故应置于段首,排除A、C项。因为路途较远,所以“我们”吃了早饭便出发,1句应紧接2句。4、5、3介绍的都是路上的景象,排在2、1之后。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