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附近找监控摄像头,搭脚架爬到和监控摄像头很近的距离处,然后和监控摄像面对面看着。」
「我只是盯着他,争取盯几个小时把背后看我的人看出来,或者说我们之间能够有一瞬间的对视,我觉得就很棒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类似「盯监控摄像头」这样的行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14级研究生葛宇路还做过很多。比如促使他进入公众视野的双井街道「葛宇路」路牌。四年前,葛宇路以自己的姓名为这条北京市朝阳区苹果社区南北区之间的无名路命名,并为这条葛宇路竖起了路牌。
四年间,附近居民认可了「葛宇路」的名号,快递小哥也已熟知该路的名称,该路名甚至在2015年被导航软件和民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系统收录。
葛宇路也将这一「成功」的行为艺术当作毕业展映作品,一时大火。然而等待他的却是7月13日葛宇路路牌因网友曝光而被有关部门摘除。
7月23日取代葛宇路路牌的是2005年就已被起好的名称「百子湾南一路」。葛宇路在接受央视新闻周刊采访时坦言「心情复杂」。
路牌被撤之后,有关葛宇路行为艺术的讨论却没有停止。有网友曝光葛宇路因将不雅物品置于学校国旗杆顶端而被学校处分:
在本科湖北美院的校园内涂满自己的名字:
将北京东湖公交站的站牌,拆卸后邮寄至湖北武汉,安装在武汉东湖的湖面上。
像是有趣之人,网友们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化。
有人说,「葛宇路的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严肃活波」。「像他这样思维方式的学生真的很少了」。「通过设路牌的方式提供便利未尝不可」。
也有人坦言,「随地涂画影响校园美观,盯着摄像头可能会导致摄像头无法录入路况」。
一场关于行为艺术的价值探讨正在悄然展开。而在这场探讨中,知著君以为,行为艺术在不同语境下都需要边界来予以约束,存在损害公共利益可能性的行为艺术应受到制约;但同样重要的是,葛宇路的「出格举动」点醒了某种意识和价值,或许代表了某种思想的启蒙,传达了某种重新看待世界的方式,提示我们如何活着。
①
前提:行为艺术从来都不是「肆意妄为」
如果不冠以「行为艺术」的标签,葛宇路的行为甚至难以称得上合乎情理。
私自设置路牌,盯着监控摄像头,在校园里乱涂乱画,拆公交站站牌,将不雅物品置于国旗杆顶……在这个规则使然的社会,这些在他眼中的行为艺术似乎超过了「公序良俗」的边界,甚至游走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事实上央美也已就葛宇路的不雅行为作出了回应:
诚然,葛宇路式行为艺术展现出这个年轻人审视世界的独特视角,或许达到了行为艺术的本源目的:「通过使观众震惊,从而重新审视他们原有的艺术观及其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公共利益损失。「在他盯摄像头的几个小时内附近发生事故如何是好?」「将公交站牌拆卸是否损害了等公交车市民的利益?」「作为学生是否应该对校园美化负责?」这样看来,公众的质疑声不无道理。
知著君以为,行为艺术理应恪守边界。艺术的多样性存在不可否认,但每一种艺术也应尤其一定的评判标准。在面对「设置路牌」、「监控摄像头」、「校园美化」、「公交站牌」等涉及大众利益的议题时,行为艺术者本身就应意识到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云泥之别。小心谨慎才可方得始终。
但,看到葛宇路式行为艺术需要边界的背后,更应看到价值和意义。最典型的案例恰是「葛宇路」路牌背后呈现的社会问题。
②
「葛宇路」路牌点醒了什么:服务缺失与固化思维
一条无名路因葛宇路的行为艺术而「大放异彩」。因为有了名字,便利了居民,便利了快递小哥,收入了导航软件,进入了市政系统。葛宇路本人坦言,「本是处于个人动机的创作,没想到能够发挥这么大的公共服务作用。」葛宇路制作了很多这样的路牌,大多短时间内被撤除,只有这一个保留了五年之久。
而「葛宇路」的「前世今生」恰恰点醒了时常缺席的公共服务系统。这条本叫「百子湾南一路」的马路,为何近十年间没有设置路牌,为何葛宇路本人一经设置就得到广泛采纳。
更有意思的是,在公共服务缺失明显,「葛宇路」路牌已然满足需求,公众已完整认可路牌并形成「便利定势」时,「有关部门」的「一旨令下」,就将这条「可怜路」更换为陌生的「百子湾南一路」。未免有些「颐指气使」地控制。
诚然葛宇路的行为并不符合所谓相关部门的法律规定。但在公共服务系统「以人为本」、「以人的主体性为第一指标」的前提下,未经民意的「强硬」换牌显然执拗。在这场争论中,为何听不到接受「葛宇路」服务的人的声音,为何「葛宇路」没有生存的可能性?这大概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与其纠结「葛宇路」产生合法性,倒不如反思「不断缺席的公共服务」和「僵化的解决问题方式」。这种反思或许正是葛宇路「铤而走险」想要告诉社会公众的全部。
③
葛宇路式行为艺术:我们如何活着?
「我觉得只要大的方面不会给这个社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这些创作能够给一些人带来新的体验,这么做就有价值」。值得知著君佩服的是,葛宇路审视世界的独特视角,提示我们如何活着。艺术可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社会。
每日生活在一条无名路上,吱吱呀呀地说不出路的名称,相关部门忽视不见,我们何时停下来思考「原来我们是如此渴望这样的服务」?
生活在摄像头监控的氛围中,有着「监控保平安」的社会秩序,我们何时停下来细细思考过「监控何尝不是一种权力的施加」?
将不雅物品置于国旗杆顶端,「沉溺」于性压抑中的国人是否细细思考所谓「解放天性、性自由」的可能性?
如果以这样的视角看待葛宇路的行为艺术,仿佛一种「世界观」跃然纸上。那种因走的太快而误以为身边一切事物都一定合理的「刻板印象」,那种理所当然地将既有规则当作真理的行径,或许都该打破了。
没有什么是一定正确。「批判性思维」力量理应成为创造世界的内核。葛宇路式行为艺术的启蒙点正是在于提示众人用质疑的眼光审视如是表面和谐但暗藏玄机的世界。就像哥德巴赫猜想那般执着于证明一加一是否真的等于二,葛宇路淡淡地盯着空洞的监控摄像头,众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就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也并不能免除「葛宇路式行为艺术」损害公共利益的可能性,但那些众人口中「神经病」的行为,已然在建构它的价值,诉说它的思考。
也许可以重新思考这个世界本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相关资料源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周刊-岩松说”推文《葛宇路重回“葛宇路”:以艺术的方式介入公共议题|周刊专访》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狗态度》行为艺术——如果狗狗能说话 它会告诉你这些
教母: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
【绝对艺术】 行为艺术30年中长城的身影
观察|近四十年后,中国行为艺术是否依旧边缘?
到底如何看懂行为艺术?
到底如何看懂行为艺术 ?
全球最疯狂的12个行为艺术
什么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
盘点全球最大胆行为艺术 够刺激!
网址: 葛宇路式行为艺术 | 一场边界与价值的对话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7103.html
上一篇: 中国行为艺术除了“脱”之外的其他 |
下一篇: 杨烨炘“自闭症”行为艺术,展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