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极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北冰洋周边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北极事务的关注力度,北极八国陆续出台各自北极政策,北极地区各方博弈加剧。
一、北极安全形势的 新发展与动因分析
受国际地缘政治回潮影响,冷战后曾缓和的美俄北极对抗再次回温,两大阵营开始强化各自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北极呈现出“再军事化”的对抗态势。安全对抗的背后原因是利益诉求的冲突与美俄两大阵营在认知上对立的加剧。各方在利益诉求方面存在明显分歧,且当前北极地区的法律规则体系及国际治理机制无法解决相关分歧。此外,受地缘政治回潮影响,国际政治再次呈现大国竞争的基调是其长期动因,美国政府在多维度推行以对抗中俄竞争为核心的外交战略,某种意义上来说,美俄在北极的对立是美俄全球竞争对抗在北极地区的缩影。
与北极日益严峻的安全环境相对应的是北极地区的安全机制近乎缺失,北极理事会在建立之初就明确不涉及安全问题,当前仅有北极海岸警卫队论坛这一初级安全合作机制,而即便是对于北极国家的海警而言,近年来也有互相开启舰艇装备设施竞赛的趋势。
随着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西方逐渐形成新一轮敌视中国北极活动的“中国北极威胁论”。与“黄祸论”衍生出的传统“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巨大人口基数对资源、环境的“掠夺”有所不同,当前“中国北极威胁论”虚构了中国全方位、全领域的威胁,重点在于强调中国在安全、经济领域正在对北极现有秩序发出“挑战”,与近年来兴起的以“锐实力”为代表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不谋而合,两者在兴起时间、鼓动者、参与者方面都高度重合,都认为中国正有计划地“挑战”现有的国际、地区秩序。可以这样说,“中国北极威胁论”正是当前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在北极的表现。
二、北极安全形势展望
北极安全形势日益恶化的现状在短期内不仅没有改善的迹象,反而由于美国北极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使得地区安全治理机制发展也受到阻碍。尽管相比较于特朗普政府而言,拜登政府任下美国会更倾向于依靠、更加信任北极理事会等多边机制,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合作,但其能否有意愿及美国是否有足够实力投入以及其北极政策实施效能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是北极安全在拜登政府北极政策中的地位尚存在不确定性。二是北极问题作为美国内政外交中较为边缘的议题短期内很难获得其足够重视。三是当前反全球化及逆全球化潮流涌动,国际治理机制面临单边主义及保守主义的冲击,拜登政府倾向的北极多边合作在大的国际环境下面临一定困难。
此外,受当前全球政治形势变化及大国竞争加剧的影响,加之对俄立场更为强硬的民主党政府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美国强调与中俄竞争的总体方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会有所变化,美俄在北极的对抗态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必然持续甚至加剧,并有可能外溢至国际局势,波及域外。一是可能外溢欧洲方向,北约成员国被动牵扯其中的风险日渐加大。二是可能外溢东北亚方向,美俄北极对抗可能引发美国亚太盟友被迫选边站队,使得日韩近年来与俄罗斯回温的关系面临外溢效应的冲击。三是可直接牵扯中国,如近年来美国部分官员和学者多次炒作的所谓“南海理事会”问题一样,在国际舆论中持续发酵,影响中国南海核心利益。
尽管现存北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一定不足,地区发展态势明显受大国主导,但多边主义在北极域内外仍存在广泛呼声,在安全形势恶化的趋势中不乏向好因素,即北欧五国。与美俄两国持续加大在安全领域的投入,并展开对抗态势所不同的是,以北欧五国为代表的其他北极国家将仍会长期坚持北极“非军事化”的方针,与大部分域外国家一同,是北极“再军事化”的强力反对者。北欧五国近年来积极发展与美、俄两方的合作,不仅在北约、欧盟框架内参与美欧发起的政治活动,并且也与俄罗斯展开能源合作,从而可以发挥一定的“桥梁作用”。因此尽管以美俄为首的大国在北极安全问题上日益对抗,但北欧五国会利用其在国际北极治理中的话语权,阻挡北极安全困境的恶化,尽管其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仍有积极意义。
三、新安全态势下 中国参与北极安全治理路径选择
北极因其地缘与经济价值凸显,必将牵扯更多非北极国家及域外力量进入。更多利益攸关方参与北极安全治理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继续践行“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北极政策以及反对在北极推行地缘政治对抗,并在不同问题上有针对性的侧重。
立场上,中国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北极“再军事化”。反对将大国博弈及地缘政治带入北极,同时防止北极安全风险外溢。
政策上,中国应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安全治理。中国作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中流砥柱,不仅是北极治理多边主义的支持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中国须坚持多边主义立场,坚持参与北极理事会等北极治理机制,积极推动以北极理事会为主导的北极治理机制改革,反对单边主义对北极和平稳定的威胁。中国在北极推动安全合作应注意由易到难,避免安全等获益低、敏感度高的领域,转而从强化非传统安全合作入手,争取先加大在北极气候问题、北极自然环境和动物保护等议题上的投入,积极推动包括动植物资源养护等相关多边协定的达成。这不仅符合中国和平参与北极治理的理念,而且也符合中国自身在北极的主要利益。
手段上,中国在北极合作中需要在维护好原有合作伙伴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强化与其他北极利益攸关方之间的联系。作为中国北极合作的传统合作方,俄罗斯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政治互信,但另一方面当前俄罗斯在北极军备领域的心态复杂敏感,与俄罗斯的北极合作应避开军事安全等敏感议题,一方面避免参与俄罗斯与美西方潜在的军事对抗,另一方面也避免引发俄罗斯方面的焦虑。中国北欧合作有助于树立中国和平参与北极治理的形象。中国可通过推动二轨外交或一轨半外交,扩大中国北极“朋友圈”。在北极域外,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有着相近的地理位置以及相似的北极利益诉求,可寻求扩大中日、中韩双边合作乃至中日韩三边北极合作,共同扩大各自在北极治理问题上的伙伴。
理念上,讲好中国理念,削减共识赤字。长期来看,安全问题的延续将使得北极治理急需削减共识赤字,中国可以从发展理念入手,在讲好中国北极治理理念的同时,凝聚各方更多北极共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疆域”合作治理作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理念。“新疆域”治理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核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其作为中国外交的推进目标,比“新疆域”治理更具有远期性、宏观性,因而其对于中国参与北极治理而言是长远目标,发挥的是旗帜的引领、指向意义。而“新疆域”治理作为针对当前极地等问题而提出的合作理念,其原则不仅对当下北极问题更有针对性,而且其国际接受难度相对较低,有短期内得到广泛宣传并形成一定共识的可能。因此,中国可通过以“新疆域”治理为近期指南,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远期目标,积极宣传这两大发展理念,引发更多北极合作方的共鸣,以增加国际北极治理共识。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北极安全形势透析:动因、趋向与中国应对
新兴县市场监管局召开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形势分析会
山东轮胎企业投资东南亚动因与策略分析.doc
腹膜透析消化系统并发症如何护理
宠物猫肾衰的透析治疗
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给予宠物生命的一抹亮色!
狗拉雪橇“世界杯”打响,《狗拉雪橇北极系列赛》,虎牙独家转播
透析时的“宠物” 移植后的“废物” |透析和移植病友需要了解的“物”
年轻人爱上石头宠物,探秘背后的心理与社会动因
网址: 北极安全形势透析:动因、趋向与中国应对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77573.html
上一篇: 冲突和自然资源 |
下一篇: 干旱严重 津巴布韦欲杀大象缓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