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深度阅读丨手把手教你如何观察和解读孩子的行为!

深度阅读丨手把手教你如何观察和解读孩子的行为!

深度阅读:

孩子脾气很“犟”,请这样做

10月31日,兰心公社和朋友们一起相约在静潼淳幼儿园,跟随李忠静园长以“幼儿行为观察与解读”为主题完成了一场沙龙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大家对“观察幼儿的行为”这一件事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是对这三个问题却很难全部回答上来:

1.平时有没有做过幼儿行为的观察?

2.平时是如何做观察记录的?

3.为什么要做观察记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的策略与方法。

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也就不可能有适宜的教育。

这是一所平静至简的幼儿园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观察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天,叶老师约我一起吃午饭,在点菜的时候她为我点了一份甜点,我碍于情面,开心的把它吃完了。如果有人在这时候问叶老师,你在这五分钟的时间里观察到了什么。她可能会毫不犹豫的说,我是一个不排斥甜食甚至是有点喜欢甜食的人。

然而事实是,我并不喜欢吃甜食,我是一个无辣不欢的人。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观察并不是简单的去看、去猜。首先,观察一定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延续性。

回到孩子身上,我们观察孩子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解读孩子的行为、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在这之后呢,我们或许还要由这些信息出发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为自己的课程服务、或者帮孩子建立成长档案。

比如,一个小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老是抢小朋友东西。老师通过观察,说这个孩子抢东西是不好的行为,没有礼貌,不懂得遵守规则。

于是老师就开始采取谈话、说教等教育行为,试图帮助这个孩子建立常规习惯。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无论老师说多少遍这个小朋友还是总爱抢别人的东西。

事实证明这位老师的做法一点用都没有。

放松下来

问题的原因出在哪呢?可能是这种观察和行为解读的方式可能出现了错误。

小班小朋友出现“抢”这个行为,首先我们应该联想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3岁的儿童,思维发展要经历混沌一体到主客分离到自我中心的历程,这种发展历程必然导致儿童先独占后分享,先利己后利他。

于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常常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撞。

所以,这个小班的孩子喜欢“抢”东西其实就是表现了一种独占行为。而独占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再正常不过。这时不是他不愿意分享,而是不会分享,还不具备分享的概念和能力。

知道了这个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幼儿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展开教育。我们可以选择尊重他的这种心理特点,先向儿童讲明物品所有权,征求儿童同意后,引导儿童做分享,不能强求或自己做主将物品给到其他小朋友。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一个场景,我们观察到的“抢”行为是一致的,但是解读却完全不同,因为第一种解读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的,包含了成人的“自以为是”。

就像平时我们说所谓“坏行为”,究竟什么是“坏”?这个定义是由成人下的,但事实上,很多孩子对这个定义并没有完整的自我认知,弄不好,我们还会破坏孩子内在的秩序感。

李忠静园长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观察和解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将幼儿行为观察和解读的目的大致归结为3点:

1.给予相应的课程支持。

观察记录真实反映了幼儿的需要、兴趣、发展特点和水平,所以,观察记录是幼儿园调整环境与课程的依据。

2.透过我们的行为观察,帮助我们引领孩子的成长。

面对当下的问题思考最佳的回应方式和支持策略。另一方面,反思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对幼儿的种种表现,思考自己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后面该如何调整以更好的支持幼儿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好的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

3.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用数据支持孩子的成长。

高水平的观察记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用于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访、家园沟通栏等都会跟有效的增强家园沟通的实效。

提出问题

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板块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呢?

这几乎涉及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从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行为去观察孩子。

比如,从孩子使用材料的情况去观察孩子。

比如,从孩子的能力发展和情绪情感去观察孩子。

比如,从孩子间的社交行为、师幼关系去观察孩子。

比如,观察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

……

我们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

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材料,以呈现其真实的状态;

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能够观察到幼儿典型的行为和持续的发展过程;

应尽可能减少教师对过程的控制和干预,确保幼儿的自然状态。

讨论问题

那么具体的观察要怎么做?

我们在采取行为观察时可以有一个先后的顺序,即先通过观察去找共性的问题,再来进行个体研究。以集体教学时的观察为例,我们来看一看共性观察可以怎样做。

大家有没有统计过,教师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后,每个小朋友都会自己玩吗?大家对有新材料是否有兴趣?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图书区角,我们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孩子们在区角里东张西望,心思根本不在书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为什么对阅读不感兴趣?是书籍过时了?还是没有人辅助阅读?还是什么原因?

只有观察分析,找出这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开方,否则区角可能变成死角。

区角活动就是观察孩子和材料,第二天材料变化后,孩子的行为有没有变?没有合适的材料怎么办?教师想办法变,很多时候,只是老师的思维被固化了,而对于孩子而言,并没有被框住。

比如说:我们拿出一片叶子,让你去告诉别人,你在卖冰淇淋,你会做吗?你不会。你从心底里的认知就知道它是叶子不是冰淇淋,而且还是秋天的银杏叶,只有秋天才有的这个颜色的银杏叶。

但对于孩子来说呢?孩子说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他们完全可以在你创建的活动中把这片叶子当作冰淇淋卖掉。所以我们说,幼师对于孩子而言,就像那句俗语:老太太看孩子,跟着记就可以。蒙特梭利有句名言:儿童是成人之师。你们能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学到很多,所以透过孩子的行为,观察材料,然后投放。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需要,就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这其实就够了。

共性之外,我们来关注个体

接下来我们以情绪问题为例,一起来看看教师应该怎样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观察。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会发泄情绪,但却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会去思考这感受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是我们的什么需要和期待,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感受。

孩子的突发性的特异行为一定是有原因的。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在观察到他们情绪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说你做了很不对的事,而是要思考为什么?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比如,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平常情绪很正常,但是突然有些天坏情绪爆发,不说话、闹脾气,甚至拿头撞墙。老师想了很多办法去引导,都无果。

从情绪上来看,我们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突然会有这么坏的情绪。但是从感受上来看,我们就会想孩子表现出糟糕的情绪是因为现在很孤独还是很痛苦……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去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及教养情况。

后来,我们将这个孩子的情况拍成视频,请孩子的父母来看。孩子的爸爸来看了视频后痛哭流涕。原来最近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吵架之后,妈妈就是这样的反应,最近妈妈因为吵架离家出走了,所以孩子情绪很不稳定。

你看,我们在和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问题根源及孩子的情感需要,也让孩子父母去想办法解决了家庭矛盾,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巨。在家长的配合下,那个孩子现在也渐渐的好了起来。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行为特异时,要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解决,有需要的话可以找园长支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否则家长会质疑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会这样,从而导致对老师的不信任。

对于需要特殊关注的孩子,我们有时甚至需要跟打篮球一样建立起一对一的人防制度,并给予专业的支持。

个案分析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方法。这其中有很多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东西。如果需要,我们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否则,就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帮助完成孩子的分析过程。

会观察的老师一定能通过幼儿的行为、语言和对材料的使用情况,比较准确的判断幼儿的动作、语言、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的个体差异。

对于幼儿特点和发展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支持:

结合《指南》、《纲要》的精神和要点进行分析

结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进行分析

结合教育理念、游戏理论进行分析

结合幼儿的成长背景进行分析

结合幼儿的课程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纵向对比分析

横向对比分析

现场互动

每个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都可以通过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观察分析、开会教研讨论,最终形成自己幼儿园的观察体系。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求多,一个问题一个方法慢慢来,当形成了一种方法之后,我们再逐渐做加法,最后再减负,形成体系。这样,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稳了。

幼儿所有的问题都与观察有关。

如果教师不观察幼儿,试问,如何指导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确实,观察是了解、理解的基础,观察幼儿是教育幼儿的基础,是教师儿童观、教育观建构的基础。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幼儿,可以帮助我们老师们真实的了解幼儿,了解他们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让老师们看到儿童的存在、儿童的价值。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判断投放的游戏材料、创设的游戏环境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应该做怎样的调整;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如何把握介入的具体时机,选择怎样的介入方式是恰当的,等等;此外,观察还可以为教师评价幼儿的发展提供具体、详细的资料,帮助教师发现幼儿游戏与幼儿成长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并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反馈,以引领与支持幼儿的发展。

会后,一位园长向我们反馈道:“我们幼儿园的理念是,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听完今天李园长的分享,我最大的体会是,学会观察,才能靠教育让生命更美好!谢谢!”

期待下一次相遇

我们要相信。

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要高度重视自发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价值,高度重视给予儿童自我发展空间的意义。

所以我们要慢下来、静下来,真正观察幼儿。

这种观察能让教师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看到每个幼儿自我学习和成长的力量。

-以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深度阅读丨手把手教你如何观察和解读孩子的行为!
【萌宠有家】专家教你如何饲养和喂食你心爱的宠物蛇
读懂孩子|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狗狗常见的五种行为深度解析
手把手教你训练小猫咪性格
少走弯路手把手教你处理猫咪耳螨
“手把手”教你如何训练德国宾莎犬跳远!
深度解读:如何全方位驯服与 你的宠物或伙伴
养猫达人手把手教你,轻松把猫咪养到20岁的秘诀!
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差?用这20种方法,让孩子从此彻底爱上阅读!

网址: 深度阅读丨手把手教你如何观察和解读孩子的行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29268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观察记录应该怎么写?
下一篇: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