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占地面积238万平方米,除了大熊猫场馆和其他相关建筑物外,许多地方是郁郁葱葱的树丛和竹林。来成都熊猫基地游览的游客们, 喜欢集中在各个大熊猫场馆。那些树丛和竹林,即使是高峰期,也极少有人进去, 这里便成为了许多鸟类的家园。
2021年6月的一天,我走进一片远离大熊猫场馆的静谧竹林,偶然碰到了一对寿带。寿带是比较稀有的鸟类, 成都熊猫基地的环境很适合它们繁殖后代, 因此,春末夏初在这里遇到它们不足为奇。
野生鸟类遇到陌生人,一般会选择回避,寿带也不例外。但这两只寿带却很奇怪,它们在我周围不停地转悠,嘴里一个劲地喳喳叫,叫声在安静的竹林里显得特别刺耳。尤其是雄性寿带,在离我不足5米的地方,上上下下地打量我,毫无畏惧。我观察、拍摄鸟类好几年了,头一次碰到这种事。它们这是要干什么?
我仔细听了听,它们的叫声急促、嘶哑,不像它们经常发出的高亢嘹亮的宣誓领域的鸣叫,更像是在警告。我仔细地观察了四周,发现旁边竹子上有两只寿带幼鸟,扑扇着小翅膀要远离我。从它们的羽毛,我很快判断出,它们刚学会飞。这下我明白了:这一带极少有人来打扰,于是这对寿带夫妇带着孩子们来这里觅食,谁知今天遇到了不速之客。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寿带父母尽可能地吸引我的注意力,拖延时间,让飞行技术很差的孩子们尽快离我远一些。
我退到距离幼鸟10米左右的地方继续观察,它们便立即安静了下来,也不围着我转悠了。一段时间后,寿带全家消失在竹林深处。
寿带夫妇距离我这个陌生人这么近,难道它们就不觉得危险吗?我想这应该就是动物保护自己后代的天性吧。在鸟类世界里,这类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大雁敢与狐狸斗,喜鹊敢于驱逐猛禽……对于自己的安危,父母从来就没想那么多。
作者简介
李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资深志愿者,成都观鸟爱好者。
版权声明:本文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方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往期精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成都熊猫基地 x 雪山怪鸟 | 填补鸟类研究空白,探秘“只闻其声,难见其身”的林沙锥
观鸟经济观察
观鸟组织发布鸟类观察报告:鸟类活动面临多重挑战
6种“新鸟”爱上成都
永泰有个观鸟基地,这里有民间传说中被称作“神鸟”的鸟类
【鸟类大观】鸟类育雏交接食物的行为观察
候鸟飞在“两山”间 ——观鸟经济观察
鸟类科教基地建设方案:探索鸟类知识的自然奥秘
四川繁育出12只“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
候鸟飞在“两山”间——观鸟经济观察
网址: 成都熊猫基地观鸟——观察鸟类的护雏行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27060.html
上一篇: 自家是宠物繁育基地,专业繁殖高品 |
下一篇: “鸟类大熊猫”朱鹮回川:曾消失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