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措施方面 生产与管理 —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研发与应用 —防控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其合理运用 生产与管理 —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4、禽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应严格分开。禽场大门、生产区入口要建宽于门口、长于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车间入口处要建宽于门口、长约1.5米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还必须建更衣消毒室和淋浴室。 5、饲料储存库和育雏舍应建在禽场的上风头,要建立饲料塔或贮料库,用饲料罐车将饲料直接送入饲料塔或料库。兽医室、病死禽处理场、粪便处理场都应设在禽场的下风头。要设有粪便传送装置,将粪便等污物送到围墙外的处理池内发酵处理。 内环境控制 1、禽舍建筑结构。既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又能调节维持合理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尘埃及有害气体过多而诱发呼吸道病及多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球虫病、霉菌病等。 2、禽舍地坪和笼具。地坪不应渗水、便于垫料清理、冲洗和消毒。笼具平整舒适对禽体无伤害、且便于清洁和消毒。 3、预防性消毒。包括禽舍、器具、禽只、饮水、种蛋、孵化器、人员、车辆等的消毒。 4、病死禽的处理。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方法处置,不得随便丢弃、销售和食用 5、杀虫、灭鼠、驱鸟。 6、严禁养禽场及孵化场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场内外饲养家禽、宠物鸟和从事与养禽业有关的业务。工作人员所需的禽产品一律由本场供应。 4、对家禽的饮用水、饲料,特别是来源于动物的蛋白质饲料进行细菌学例行检查,若发现细菌含量超标或者污染了病原菌,则立即停用。 5、定期对孵化过程中的残次胚、孵化器中的残留绒毛;对禽舍、笼具在消毒前后的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以判定孵化器污染程度以及消毒的效果,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定期抽样采血进行抗体检测。如养鸡场特别要做好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重点疫病的血清抗体效价测定。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研发与应用—防控技术与产品的 研究开发及其合理运用 ● 进一步加快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疾病诊断技术(重点为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抗体检测技术(重点为快速、简易试剂盒) 疫苗制造技术 免疫接种技术 生态防制技术 新兽药开发技术等 疫病综合防制技术 ● 进一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新品种、新类型疫苗 免疫佐剂、保护剂、增强剂(胞壁酰二肽衍生物、胸腺多肽、转移因子) 畜禽专用抗生素类兽药 如:头孢噻呋钠、黄霉素(抑菌、不吸收、无残留、易降解、无交叉抗药性) 生物兽药 ·反义-寡核苷酸类基因工程抗病毒药物(如:yebaton=疫百特) ·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IFN) ·家禽基因工程白介素(IL-2,6等) ·重提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等) ·免疫核糖核酸(iRNA) ·细菌提取物、抗菌肽、交叉保护因子(CPF)等 ·微生态制剂 ● 抗生素替代品----后抗生素时代 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减少传统抗生素的使用,为健康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是既能够防控细菌性疾病、又能解决抗生素残留和危害的一条较为理想途径。 ★ 抗菌肽 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阳离子短肽的总称,也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目前已有将其基因转化酵母进行高效表达,再经发酵优化生产出抗菌肽酵母制剂,代替抗生素预防和治疗鸡白痢等。其主要作用特点有:1)对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癌细胞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而对真核细胞不具细胞毒作用。2)生物学活性稳定,在高离子强度和酸碱环境中或100℃加热10分钟时仍具有杀/抑菌作用。3)能与宿主体内某些阳离子蛋白、溶菌酶或抗生素协同作用,增强其抗菌效应。4)具有与抗生素不同的杀菌机制(菌细胞膜穿孔),不易产生抗菌肽耐药菌株。5)能与细胞脂多糖(LPS)结合,即具有中和内毒素的作用,因此对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和内毒素中毒性休克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6)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如采用转录基因阵列试验发现,某些抗菌肽,如LL-37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招募并增强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而降低由前炎症细胞因子引发的炎症反应。 ★ 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性、低毒副作用、无抗药性、多功能等特点,我国传统的中药最可利用。其含有的多糖、生物碱、甙类、脂类、植物色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调节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生长等作用。目前,已有应用的如大蒜素、小檗碱、鱼腥草素等。继续了解有效成分,降低生产成本,植物提取物作为替代品的应用前景比较广阔。 ★ 微生态制剂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正常菌群制成
相关知识
家禽
鹦鹉热可致命 家禽养殖要做好防护
宠物家禽在线播放免费听
家畜家禽名称
【家禽宠物饲料】
家禽肠道的氧化应激:潜在的挑战和干预
法律上家禽与宠物的区别
家禽生态养殖模式有哪些
饲养鸟类家禽要加强防护
家禽营养与饲料
网址: 家禽细菌性疾病 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ppt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27172.html
上一篇: 虎皮鹦鹉的常见病及防治 |
下一篇: 鸟类疾病防护宝典:传染病预防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