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操作后,实验者改变之前的操作,即: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结果发现,虽然笼门大开,狗却并不逃跑,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呻吟、颤抖。实验中,本来狗可以主动逃脱,避免电击之苦,但是它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习得性无助”效应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因为重复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常说的破罐子破摔,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体现。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归因。
如何走出“习得性无助”?
首先,要发现根本的问题所在,以及引起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
其次,改变、驳斥歪曲认知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可以的”“一定行”,一旦尝试到了成功,之前习得的那种无助就会被打破,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我们可以从小目标开始,重拾信心,并将正能量的情感和观念积极地付诸行动。
相关知识
【心理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
习得性无助
#动物行为实验 习得性无助实验的缺点,一定要知道!
心理与生活
鸟笼效应
吴桐:幼犬效应的行为经济学
陈骑:幼犬效应的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的禀赋效应、跨期选择自我控制、心理账户
小鼠的社交行为效应你知道多少?
心理知识小科普——鸟笼效应
网址: 【心理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28801.html
上一篇: 波奇宠物上市首日市值6.53亿美 |
下一篇: 《爱犬警用素质训练速成》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