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养宠自由、公共安全怎样平衡 这两份议案缘何都聚焦“狗的生活意见”?

养宠自由、公共安全怎样平衡 这两份议案缘何都聚焦“狗的生活意见”?

狗因其超乎寻常的情感和沟通能力被人类寄托了太多期待。同时,狗也有着其它普通宠物所不具备的攻击性和破坏力。“人的事情都弄不好,还弄阿猫阿狗”……浏览社交媒体,一旦涉及宠物话题,总不乏网友会有类似评论。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虹口代表团提交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的议案”。巧的是,静安团的潘书鸿代表也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的议案”。

两份同名议案的背后,是无法回避且愈来愈受关注的社会议题——狗正成为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甚至不可或缺的“成员”,在拥挤而有限的公共空间内,人和狗该如何相处?

上海现行《养犬管理条例》于2011年出台,2016年修订。人大代表们表示,《条例》中的部分规定已无法满足如今犬类管理的需求,亟待修改。

“狗的问题”背后是人,需加强对饲养者管理

狗的问题,本质上是人与管理的问题,它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

市人大代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

“随着不规范养犬行为、大型犬伤人等情况发生,很多深层问题逐渐显露。”市人大代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告诉东方网记者,社区工作中不少邻里纠纷都是由于饲养猫狗而产生的,但在工作中可以作为抓手的依据并不多,“比如社区中的流浪狗、流浪猫很多都是宠物主人弃养的,对于这些饲养人要进行相应管理。”

在虹口代表团提交的关于修改《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的代表团议案中,刘苗也贡献了一份力量。《条例》第十五条提到了《养犬登记证》和犬牌的登记办理,他建议增加“再次申请养犬登记自前次准予登记之日起不得少于2年”,“采取时间限制有助于提高犬只饲养者的责任心,促进他们采取措施加强犬只的健康管理。”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潘书鸿 (柏可林摄)

潘书鸿的议案得到了包括其在内的12名市人大代表的签名,他告诉东方网记者,《条例》虽然对饲养者外出携带犬只不牵牵引绳等行为做出了相关限制,但是惩罚力度较轻,仅由公安部门处罚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这容易导致饲养者对于牵狗绳必要性存在认知偏差,也是犬只伤人事件频发的诱导性因素。“显然,这已经不适应现实管理的需要。”他建议探索建立宠物饲养征信和积分制度,加大对违规养宠的惩罚管理力度。

狗的问题也是平衡难题,让法律发挥主导作用

超大型城市中,高度密集的人群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和资源的供给不足,狗的介入无疑会让这种竞争更激烈,也带来养狗人士和不养狗人士之间的矛盾紧张。

此外,部分弃养导致的流浪猫狗的问题,会给个体居民的生活安宁、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动物疾病传染尤其是狂犬病等恶性疾病亦会危及公众健康。

2023年成都恶犬咬人事件视频截图

当不同群体因狗的问题而互相攻击时,解决之道就必须回到法律轨道,必须让法律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潘书鸿认为,《条例》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对犬只的管理,对不喜爱动物的人而言也提供了更多的保障。确保狗不侵害他人的权利、不扰乱公共秩序,“动物与人的需求这两者本可以不是非此即彼的‘跷跷板’。”

“2016年修订的《条例》对养犬行为进行了界定及规范,并未涉及到其他宠物主体的规范。”潘书鸿说,已有的法律规范覆盖范围较小,对宠物定义比较狭隘。他建议结合《条例》及上海市的管理实践经验,扩大宠物界定的范围,依法推动文明饲养宠物的具体条款,“这也会推动上海的宠物产业更健康发展,引导良性竞争。”

上海市人大代表、虹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勤皓表示,法律有了场景的支撑才能得到更好落实,他期待未来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将法言法语落到实处。

相关知识

上海文明养宠观察|宠物出行和公共安全如何平衡?
上海文明养宠观察:宠物出行和公共安全如何平衡?
宠物出行和公共安全如何平衡?
关于加强宠物和流浪动物管理的议案
法治的细节︱关于狗的生活意见
806澳元罚款引争议:狗主人的权利与责任该如何平衡?
遛狗不栓绳:是宠物的自由,还是公共安全的隐患?
遛狗不牵绳、饲养烈性犬?代表称现有处罚太轻!上海人大将有动作
“狗咬人事件”引爆的公共安全与动物权利之争,你支持谁的观点?
宠物狗仍不牵绳,敲响公共安全警钟

网址: 养宠自由、公共安全怎样平衡 这两份议案缘何都聚焦“狗的生活意见”?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5438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城见丨“大型犬”饲养监管有待强化
下一篇: 城市养犬管理难点在哪?如何推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