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浅析 ·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

浅析 ·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有关厌食症的专门记载很少,其中“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同,有关论述如《脾胃论·饮食伤脾论》记载“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胃既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心腹痞满,兀兀欲吐而恶食,或为飨泄,或为肠僻,此胃伤脾亦伤明矣”

《赤水玄珠全集伤饮伤食》指出“不能食者,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

《类证治裁·脾胃论治》认为“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杏仁。

后人还提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观点。

中医辨证及用药

根据厌食儿临床症候,中医辨证分为两型施治。

脾胃虚弱型

症见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法当醒脾调中,升发胃气。

方用醒脾开胃冲剂:

生谷芽15克,生稻芽15克,荷叶6克,香橼皮6克,佛手6克,白芍15克,甘草3克,使君子15克,冬瓜子12克。

脾胃阴伤型

症见面黄消瘦,食少饮多,每食必饮,烦急不安,便干溲赤,舌质红、苔微黄或剥脱,脉细数。

法当养阴和中,升发胃气。

方用养阴开胃冲剂:

生谷芽15克,生稻芽15克,荷叶6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0克,石斛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

浅析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将小儿厌食症分为脾胃虚弱和脾胃阴伤二型,又根据患儿的病程、病情、症状分为轻、中、重三症。

脾胃虚弱型厌食儿多因平时贪食生冷或吐泻之后,损伤脾胃,脾不健运,胃失纳降;脾胃阴伤型小儿常因多食肥甘甜腻煎炸之品,久蕴化热伤阴,或热性病后,耗伤脾胃之阴而致胃气不升之证。

、在治疗中我们始终以升发胃气为主,而未用消导之品(如焦四仙、莱菔子等)。因小儿长久食欲减退,经现代医学检查既无阳性体征,又无中医积滞中阻,舌苔厚腻等症状。如用消导之品反而克伤胃气,久之脾气亦伤。如用参、芪、术、苓、橘皮之类香燥峻补之品,恐补脾不得更碍胃气。胃为燥土,喜润恶燥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胃主纳,脾主化,但纳不化其病在脾,但化不纳其病在胃。

李杲《脾胃论》谓:“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由此可见古代医家对脾胃功能非常重视,但在临床上往往久虚峻补不受,克消有伤胃气,所以要选择补而不滯,既升发胃气,又不伤脾,也不敛邪的药物,脾胃健运则饮食增进而气血生,病亦康复。

在脾胃阴伤型的患儿中,忌用温燥、苦寒、滋腻之品,尤其是胃阴伤较重的患儿更当注意,因温燥助火劫液,苦寒伤脾败胃,滋腻有呆滯之弊。总之药以性味甘寒平凉为宜。

、我们所用两方均以生谷芽、生稻芽为主,生发胃气;佐以荷叶升清降浊。在醒脾开胃冲剂中用冬瓜子上清肺经蕴热,下利肠道湿浊;香橼皮、佛手醒脾理气,用药适量则醒脾而不燥,理气而不耗气;使君子甘温有健脾驱虫之功;白芍、甘草,酸敛甘缓,和阳育阴,柔肝和脾,缓急止痛。诸药合用,醒脾开胃,升清降浊,缓中健运,有促进脾胃运化,改善胃肠道消化吸收的功能。在养阴开胃冲剂中选用了沙参、麦冬,补脾肺之阴,生津养胃;玉竹、石斛滋养脾胃之阴,滋阴而不滑肠;生地、丹皮清热凉血兼有育阴之功。全方取“阴生阳长”之意,所谓“阳明燥土,得阴则安。”阴津充足,胃气得复,纳化转常。

匹夫结志, 固若磐石

采山饮河, 纵情游闲

陶冶情操, 非求禄位

不贪天下, 安然无惧

求医之道, 本心为善

淡泊自在, 医道宗源

哲眼看中医

微信号:xiayu99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浅析 ·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
12种用于小儿厌食症的中成药
余国俊:治疗小儿厌食症,试试从肝入手
瞿广城大夫 | 挑食不是小事,中医多种疗法改善小儿厌食
宠物骨关节类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小儿行为障碍症如何治】
专题笔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治疗
】古代名医故事性医案 【中医临床经验版】
徐州心理:成人厌食症怎么办?
小儿哮喘发作前征兆都有哪些

网址: 浅析 ·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6258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适合家里养的宠物都有哪些
下一篇: 瞿广城大夫 | 挑食不是小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