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三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理论.pptx

第三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理论.pptx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第三节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个人童年期的生活实践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童年时总是挨饿的人,长大后可能会过分节省或贪婪。

二、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儿童的社会行为来源于几个方面:直接学习模仿强化

三、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认知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主义——去中心化

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皮亚杰常用成对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判断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注重结果还是注重动机,因此,也称之为“对偶故事法”。(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2)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柯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儿童的道德发展遵循着一种普遍的顺序原则,并且,道德判断并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面对具体情境,个人从他人、自我以及社会规范多方面考虑所做的价值判断。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时期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前习俗水平9岁前1.避免惩罚、服从取向2.相对功利取向只看表面,盲目服从,逃避惩罚。只按行为后果是否有好处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习俗水平9-15岁3.寻求认可取向4.遵守法规取向凡是成人赞赏的,就是对的。遵守社会规范,一成不变。后习俗水平16岁后5.社会法制取向6.普遍伦理取向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道德判断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

相关知识

如何运用户外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天使教育:幼儿行为问题解决策略
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浅析户外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职业角色体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探讨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
社会互赖理论对合作学习设计的启示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学习心得体会(汇总5篇)
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x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的干预策略的研究

网址: 第三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理论.pptx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237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幼儿教资科目二常考!班杜拉的社会
下一篇: 教育心理学知识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