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梳理
二、实验实现过程
(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接近的一种充气玩具)
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榜样殴打一个波波玩偶(视频)。
观看暴力视频之后,孩子们自己面对波波玩偶时,采用了暴力对待。
三、考点详解
(一)三元交互论
学习行为是受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与行为因素交互决定的,这些因素之间彼此交互影响,双向地相互影响。
班杜拉理论启示:重视强化,行为矫正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强化手段来增加或者降低行为的发生频率;成人应当以身作则,为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儿童行为树立正面的、良好的学习榜样。巴普洛夫,斯金纳的观点与班杜拉不同。班杜拉属于认知行为主义,巴普洛夫、斯金纳属于纯粹的行为主义。
(二)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三类:
观察类型
含义
举例
直接的
观察学习
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为直接的观察模仿学习
过马路红灯时看到成人停下,自己也停下了
抽象性
观察学习
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创造性
观察学习
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1.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就比如做体操,在这里就是看示范者示范体操动作。
2.保持过程: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就是会将所有的动作都储存到自己的脑海中。
3.复制过程: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自己将储存在脑海中的动作都展示出来。
4.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三)强化的分类
1.直接强化
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
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四、牛刀小试
1、萌萌怕猫,当她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也降低了。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主要是哪种形式的学习?( )
A.替代强化
B.自我强化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经典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萌萌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会降低对猫的恐惧,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选A。
2、看到榜样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来强化自己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种强化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替代性强化。易混淆B,但是其实没有B这个说法。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oyjl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
相关知识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备考知识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什么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教基高频知识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幼儿教师资格证备考笔记: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重点理论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科学网—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知识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网址: 幼儿教资科目二常考!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必须学会! https://m.mcbbbk.com/newsview382371.html
上一篇: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班 |
下一篇: 第三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理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