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9岁,看医生测试有多动,平时很喜欢自言自语,上课的时候也会这样。一开始我们没有特别留意这个问题,但是孩子上学后,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孩子自说自话,以为他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可等询问孩子的时候,孩子又说没事儿。
老师和我们反馈了几次之后,我们才开始意识到并且去观察,但是目前没有什么好方法帮儿子纠正过来,想问下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1.今天要和大家说的,就是关于多动症孩子常常“自言自语”这件事儿。
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碎碎念的这个习惯,但小编敏锐的发现,在一些家长的咨询中,偶尔会提到这个现象。
于是搜索后发现,网上有不少类似的相关咨询,说明多动症孩子自言自语行为,并非个例。关于孩子喜欢自言自语,我们会发现,不仅仅是多动症孩子如此,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行为,甚至是成年人。首先我们要明确的:自然自语不完全是件坏事。
2.正常儿童的自言自语是情感能力的一大表现。
著名社会学家维果斯基在 1962 年发现,儿童的 private speech(即自言自语)可以帮助儿童制定计划、引导行为、解决问题。而现代的心理学研究也反复验证了这一观点。
2~5 岁的小孩子往往会边做一件事边说出来,比如搭乐高的时候自言自语「我要先这样、再这样,然后这样」;但再大一点的孩子,往往只会在心中默念一个程序、或者默默为自己加油打气,在内心排演他们的想法和思维。这样的一个过程,属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普遍特征,很多研究都发现,儿童的自言自语行为在3-8岁时候最为明显,在5岁的时候最为频繁。
3.那么,多动症孩子为什么比较容易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呢?
01.自言自语与记忆能力
众所周知的是,多动症儿童的短期记忆能力较差。短期记忆能力,也叫工作记忆能力,是指人体能在短时间内保留关于复杂任务的记忆。所以不断重复或用言语阐述出来,不断刷新大脑中的重要信息,强化需要记忆的事物,能明显提高人的记忆能力,从而减少遗忘。
02.自言自语提高注意力
多动症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经常跑神、上课不专注、工作不认真等。多动症患者不仅注意力差,而且短期记忆能力很差,这两种能力之间还存在重叠。当儿童们刻意或者无意中重复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自己学到的内容,使用语言策略复述了他们的思维后,他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并重新理清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从而更加集中注意力。
03.自言自语控制儿童冲动、多动行为
很多儿童存在冲动、多动症无法控制自己多动、冲动的行为,比如他们很容易在课上打断老师的讲话,很容易和同学及家长起冲突,在课堂中坐立不安,摇头晃腿。
然而,当他们出现行为的时候,自言自语或者自我对话,就能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抑制他们打断别人的冲动,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要乱动。
4.总结来说,多动症孩子的自言自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控制冲动以及提升记忆。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任自然,毕竟在很多情境下,孩子自言自语会对别人造成困扰,比如课堂上,又比如会让不知情的人觉得很奇怪。
所以在源头上,我们还是要帮助孩子优先解决多动症的困扰,让大脑能够自发的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做事,减少冲动多动,自言自语行为自然也会相对减少。除此之外,小编也整理几个建议分享给爸妈。
01.把自言自语改为心里默念
家长可以在平时训练孩子,把发出声音的自言自语,尽量改成小声或者不出声的心里默念,以此来进行自我引导和抑制行为。让孩子们报告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没有使用语言暗示抑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他们进行奖励,培养他们使用心理暗示(不出声)的习惯。
02.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既然孩子自言自语很多时候是为了加强记忆、集中注意,促使自己把事情做好,那么我们可以寻找替代方法去培养。比如当孩子出现自言自语时,家长可以引导、训练他们大声讲出来他们的想法,而不要总是碎碎念,在说的过程中捋顺自己的思路、增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结构。
或者鼓励孩子多利用便签纸、计划表等工具,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步骤,当执行遇到困难时,可以拿计划书作为对照参考,方便孩子记忆、理清每一步需要做那些事,增强条理性。以此来帮助孩子慢慢改掉自言自语的习惯,同时提高学习做事的逻辑性与计划性。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多动症孩子喜欢自言自语,是好还是坏?
是「多动」还是「多动症」,多动行为与多动症的区别
熊孩子=多动症?杭州复旦儿童医院专家教你巧辨别
上海看多动症医院六一儿科医生温树勤:孩子好动,是否真的是小儿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多吃什么好?
多动症孩子干扰、打人的行为,怎么来的?
多动症是什么,该如何干预?(附训练方法)
多动症的孩子,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对多动症孩子进行行为干预
治疗孩子多动症 这些干预技能父母要掌握
网址: 多动症孩子喜欢自言自语,是好还是坏?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36720.html
上一篇: 反复咬手、啃指甲……很多多动症孩 |
下一篇: 上海看多动症医院六一儿科医生温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