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看看笔墨先锋杯大赛评委们如何说——————

看看笔墨先锋杯大赛评委们如何说——————

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大赛评审在大家共同期待和见证下已经圆满落下帷幕。每次大赛评审结束后都会给大家带来许多新的更有意义的思考,且看评委们如何看待这次评审,他们有话要说————

终评现场

全体评委合影留念

全体学术评委合影留念

评审委员会全体合影留念

评委赵彦良老师在评审中

评委李放鸣老师在评审中

评委田智勇老师在评审中

评委秦朋老师在评审中

评委陈清云老师在评审中

评委颜晓军老师在评审中

评委陈伟老师在评审中

评委王洪宇老师在评审中

为了辨别这件作品是否硬笔书写,周培纳老师亲自拨通电话询问。

今年对高奖作品文字审读方面下足了功夫,大家争论的很厉害哦。

这样的场面我感觉一般的硬笔书法大赛评审时是没有的,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显示了大家为了大赛极度负责任。

有的时候大家为了评出一件获奖作品,很多方式都用了,这样的场面在本次大赛评审中经常会出现哦————

评委赵彦良老师评审感言

对于书法大赛,组织者想的是圆满成功,评审者想的是不负众望,参赛者想的是如愿以偿。公平、公正地评选是沟通三者的途径。本届大赛稿件一律用A4或16开纸书写,既能展现作者水平,又利于评审和出版;大赛于评委之外增设学术评委,专门负责对文字规范、书写内容、审美格调诸方面把关;评审时评委的手机集中保管,选佳作不得互相通气,以免有失公正;监委负责对评审全程监督;观察员组的设置使大赛更加公正和透明。评选中大家都能恪尽职守。因此,我感到本届大赛的评选机制是合理的,评选是公正、公平的。

评委李放鸣老师评审感言

第四届“笔墨先锋”硬笔书法大赛参与人多,水平高,评审现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有时评委与学术评委就作品的艺术性与作品错漏字问题反复讨论。如杨铁成与陈林写的行草作品难分伯仲,很难得的是书风都同孪生兄弟一般。但杨铁成作品旁边有文字简校,学术评委就地取材校对旁边原文,错漏即显。(其实,古代诗、词、曲、赋流传至今,因流传版本不同,个别文字差异是司空见惯的,学术评委审读时会顾忌版本差异,不敢轻易判你错。而你将校稿用印刷体排在旁边正好消除了审读的顾虑。)这给参赛者们提了个醒:画好蛇以后能不添足的最好莫添,实在想添也不要让这只足去影响到你的脸面。这类大赛中参与人多,能入展的水平都不错,评委评出的佳作不一定能过得了学术评委的审读,高手过招,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领导人物的重要讲话,《心经》之类的经书,最忌错漏,有的作品正是因此类错误而降档。所以,我们在祝贺成功者同时,也为失误者扼腕。

评委田智勇老师评审感言

此次有幸参加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的终评,颇有感触。第一是三万八千多件参赛作品近年来硬笔赛事之新高,是硬笔书界的盛事。二是评审制度不断完善,增加学术评审这一环节,确保优秀作品的高水平与高质量,确保评审程序更加规范,评审结果更加完美。三是评审过程禁止了非评委成员对作品的评价,杜绝了外界因素对评委工作的干挠,评审过程公平、公正,更好地践行了大赛“品牌、高效、服务”的宗旨。

评委秦朋老师评审感言

受梁桂东先生及组委会的邀请,我有幸参加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的评审,就本次大赛评审谈几点我个人的感受:

一、大赛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稿件数量多,从第一届的九千多件作品到第四届的将近四万件作品,充分说明了“笔墨先锋杯”已成为硬坛的品牌大赛,为全国的硬笔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书艺的机会和平台。

二、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不追时风,以传统为师,篆隶楷行草精彩纷呈。整体作品笔法到位、结构精准、章法新颖,统一以A4纸创作,不以尺寸、量大取胜,小中见大。但还有待于注意的地方是:有些参赛者存在错字少字、繁简不统一、色彩搭配不和谐及印泥印章质量太差等现象。如:里和裏、卷和捲、髮和發。

三、从整个评审流程和评审现场来看,评委、学术评委、监委、观察员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评审规则,特别是本次大赛增加了学术评委,对每一轮评出来的获奖作品进行再次审读,增强了大赛学术文化内涵。遇到得相同票数的作品,评委就再进行二次投票,力争把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大家,评审公平、公正、公开,充分体现了“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的品牌、高效、服务宗旨,也必将在硬笔书坛产生深远影响。

评委陈清云老师评审感言

应大赛组委会之邀,有幸参与了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终评评审。

本次大赛成人组入围终评的作品有六百件,楷书占有七成,行、隶、篆书次之,取法多元,格调高古,竞争异常残酷。采用了评委在投票表上独立投票的方法,从特等奖开始,逐级审计,虽评委、统计人员加大了工作量,但能更好的体现公平、公正,付出有所值!!!

这次评选,增设了学术评委,是一大亮点,评委投票后的作品,学术评委于文字内容、字法来源等细节作出深入探究!印象最深的是杨铁成作品,就书写水平与陈林应属伯仲之间,因文字内容有误,最后遗憾降级……!吴钢作品中“命”、“犹”字"卩、犭″部的出处,现场董川联系了作者,让其出具了相关取法来源。

评委们恪尽职守,硬坛前辈赵彦良老师,平易近人,评审中不辞辛劳,虽年过七旬,每轮投票都反复推敲,细致入微,几乎都是最后一个结束!

在赵老的带领下,大赛评审取得了圆满成功。工作人员也相当给力,随后第一时间发布了获奖名单,真正体现了大赛宗旨,公平、公正、高效! 祝贺所有获奖、入展的同道;祝贺“笔墨先锋″!期待第五届……!!!

评委颜晓军老师评审感言

纵观硬笔书法的发展,不难发现楷书和行书(行楷)是五种书体中最受欢迎的。倘若对比当代毛笔,硬笔较为缺乏的是行草及草书,当然毛笔取法篆、隶的不少,只是比重仍远不及楷、行、草。硬笔当中篆隶则少之又少了。

那么,我认为硬笔书写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是相当合理的。毋庸讳言,草书、篆书、隶书在当代的实用性不强,且其中作为草书尤其是大草的重要元素——墨色(时间性)确是硬笔难以完美表达出来的,不必强其所难。而以对称规整为显著特征的小篆,用毛笔书写丰富线条之圆润感是深具欣赏价值的,但硬笔在这方面则毫无优势……此外,尚有种种原因,不一而足。我绝非反对硬笔书写草、隶、篆,仅是就形成各书体多寡的现象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而已。

至于楷书和行书的取法,这场“笔墨先锋”成人组的评审过程恰恰给予我们诸多方面的思考。

一、小楷是主流,特别是钟王,最本质的原因无非是学书者尊崇“取法乎上”的古训,我对此古训完全赞成并且激赏。可比较遗憾的是历史上尚有其它众多小楷佳品颇具韵味,在硬笔书法中却几无踪影,譬如倪瓒小楷、傅山小楷、王铎小楷等。以倪瓒小楷为例,其字形修长,笔画瘦硬,给人以温雅秀逸、超凡脱俗的审美体验,这类艺术语言,若硬笔锤炼为之,得其中趣味,置于评审现场定能夺人眼球。

二、取法唐楷的精品罕见,这是值得反思的。也许有人认为,以唐楷风格投稿吃力不讨好。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记得在评选投票时,我特别期待唐楷,试图在这类风格的作品中间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作品,终无所获,总感觉缺点什么。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例,我想假使熟稔其端庄字型,妥善处理每一点画,提笔空,运笔灵。令点画之美与字型之美融为一体,清挺高贵,自能感动评委。

三、尚意行书,大有作为。行书算是最实用的书体了,谨以此次评审所见,取法王羲之、米芾的居多,水平上乘。但历代行书名家灿若繁星,硬笔作者们似乎无动于衷,且不说取法名气稍逊者,享有大名如苏轼、董其昌此类大家,仍是鲜有。这点或许能够给硬笔作者未来临习行书的方向提供参考。

以上感想,仅代表一家之言,不成熟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教正。

如果说此次大赛收稿量之多且不乏佳作,是对“笔墨先锋”这一品牌赛事的极大认可,那么主办方工作人员连日不辞劳苦,评委、监委公平谨慎地完成评审工作,正是对近四万份稿件的最大尊重。

评委陈伟老师评审感言

综观本次大赛:

一、稿件多、范围广、质量高、装祯精,是一次名符其实的全国性的硬笔书法大赛,“笔墨先锋”品牌已深入全国广大硬笔书法人心中。

二、经过前三届的积累与改进,评审机制日趋完善,评审的严肃性,学术性,准确率已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大赛规定参赛作品大小为A4,是一项很好的举错,A4完全能显示作者的才情与功力,又能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吸引更多的作者参赛,出版作品集时又有完整的效果。

四、评审的工作的高效率,也是近年来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全国性大赛绝无仅有的。

以上四点恰恰正是“笔墨先锋”大赛宗旨“品牌、高效、服务”的其中体现,相信“笔墨先锋“大赛,会越办越好,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权威性的硬笔书法大赛之一。

评委王洪宇老师评审感言

今年4月参加了中硬协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硬笔书法展览开幕式,5月担任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全国硬笔书法小品展评委,6月又有幸担任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审工作,连续几次切身经历中深感硬笔书法事业空前繁荣,硬笔书法创作成果喜人。

本届“笔墨先锋”杯参赛者众多,既有成名已久的蔚陆军等硬坛老将,更有近年来涌现出的花爱军、任行志、卓祖毅等一批硬坛新星。参赛作品异彩纷呈,无论功力和才情皆很可观,作品的设计装帧亦非常考究,A4作品更能充分体现出硬笔小巧精致的特点。进入終评的作品仍然是楷书居多,比例过半有余,其次为行书,而草、隶、篆则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作品皆从传统经典中来,楷书取法钟繇、王羲之数量尤多;魏碑则大都选择平正一路墓志;行草书则多数取法二王,偶见米芾与黄庭坚;隶书多为经典汉碑,如乙瑛、礼器、张迁,简牍类极少;篆书数量较少却取法多样,有大篆、小篆、中山王、赵之谦等。

在评审过程中,路正、功深、有才情、有想法的作品备受评委青睐,而透过技法表面,作品深层次表现出来的格调、气韵、境界往往是能否获得高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马国峰、秦剑、吴钢、金海东的获奖作品。然而,取法过于集中、风格及其相似的作品,评委们就会择优进行取舍,这也是一些质量不错的作品为何没能获奖的原因之一。例如写钟、王楷书非常多,且几乎都是黑底白字;再有就是很多作者使用的纸张样式一模一样,虽作品整体质量都很好,但频频出现“撞衫”,审美疲劳之下便只能“忍痛割爱”了。

纵观本届大赛的入展和获奖作品在审美取向方面整体是偏重于精致秀美类型的,而能让大家眼前一亮的生涩古拙一类作品还明显缺位,真心期待下一届“笔墨先锋”的百花齐放……

学术评委周培纳老师评审感言

本届大赛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评委人选、评审机制、监委作用等都可圈可点,是一次公平公正的大赛,一个优质的大赛,应该是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平台。可喜的是我们在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的同时,还有年轻的作者不断地在刷新记录——高奖年轻化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常态,新人辈出,值得贺喜。

任何大赛,都有成绩稳定或者成绩起伏的作者,所以大赛的投稿心态也非常重要。在本届学术评审中,对高奖作品文字存在硬伤的,采取一票否决制,这也将会警醒投稿作者们在创作态度上更加严谨。其次,由于种种原因,黑底白字的作品数量依然占大比例,为避免形式单一,以后的大赛也应慢慢引导作品形式的多样化。另外,建议参赛者将比赛视为一种学习、比较和提升的途径,不论成绩的好坏,都作为每一次深入学习的开始。

学术评委杨宇力老师评审感言

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学术评委的介入无疑对硬笔书法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硬笔书坛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万八千余件投稿作品经过层层筛选,最后进入终评的几百件作品,书写技巧无疑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进入获奖环节的PK,尤其是要斩获高奖,必然会有更激烈的竞争。

学术评委在这一环节集中关注和考量的,是作品中所体现出参赛作者的审美格调、创作理念与文化内涵:诸如思量取法的多样高古与新意,考究字法的文字学渊源与流变,斟酌创作内容版本经典与否,推敲自作诗文的格律传统,避免出现文辞错漏,章法格式钤印是否雅正,形式材质与创作内容是否和谐统一等诸多方面。

简言之,精品佳作不仅书写技术水准要过硬,其内在文化含量也极其重要,“悦目”的同时亦须“赏心”,经得起细细释读品味,字里行间须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学术评委姜浩老师评审感言

引人瞩目的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终评工作在美丽的苏州落下了帷幕。

本届大赛,无论是来稿数量和来稿质量都不必一一赘述。我想就本大赛中,关于作品的书写和形式,为各位参赛作者提供一些实际且有用的参考。

第一、无关书体选择与否,单就书写本身而言,参赛作者的书写技巧、书写功力、仍然是本届大赛评审过程中首先侧重的。其次,才是纸张的选择、颜料的运用、以及装祯、形式设计等。这次进入终评的600余件成人组硬笔书法作品,每一件都堪称精品力作,无不体现出作者本人对本次大赛的重视程度。在书写技巧和书体选择上,取法多元,因人而异;在书写功力上,评委们观点颇为一致。八位评委所投特等奖票数,有五位作者得到了六票。可见,评委们对出类拔萃的作品是没有什么大的出入的。能得到高票数的作品,一定是在书写功力上非常出众的。因此,想要拿到最高奖的作者,平时多练习基本功、多临习古帖、多进行临创结合才是首要的任务。

第二、关于装祯和形式设计。除却书写水平本身,现在琳琅满目的书写材料,已经将简单的硬笔书法作品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和以往那种“素面朝天”的硬笔书法作品相比,完全拉开了距离。这次获得高奖的作品中就不乏一些“穿衣服”高手。有一些作者,将字写得很小,一则掩盖了平时书写中“字散”的问题,二是因小字更能吸引评委眼球,和旁边那些字大的作品形成强烈视觉差,从而引起侧目和关注。还有一些作者,采用“反拓”技术,这种技术运用的比较好的是代表越南参赛的徐秀康,他制作的“反拓”作品拓口自然,视觉效果强烈,在各类大赛中屡试不爽,屡屡折桂。但这种技术仅限于行草作品,对细节要求比较高的硬笔楷书还不太适合。大部分书写楷书的作者,还是普遍采用钢笔蘸白色颜料书写在黑色卡纸上,形成一种“反拓”效果。另外一项,就是纸张颜色的搭配。在选择和确定纸张色调时,一定要尽可能的保证作品整体色系协调,拼合雅致,让人觉得舒服。这次终评现场,有几幅作品书写功很好,却因为纸张色调太过艳俗,而降低了名次,着实可惜。

以上是我在本次大赛评审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兴许对一些参赛作者有一些提醒和提示。即无论我们的书写水平怎样,重点加强书写基本功最为重要;其次才是新颖的形式和装祯效果。不管这次名次如何,还需作者沉下心来,好好练习;让我们热爱硬笔书法事业这颗火热的心永不磨灭,并一直持久的写下去,写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写出自己对未来的自信。

最后,还要对参赛作者补充一句,创作作品要先写正确再写言写好,即:确保书写内容的正确,繁简字不能混用、不能有错字漏字等。避免类似“硬伤”。

学术评委踪飘老师评审感言

有幸参加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审工作,本届大赛组委会制定了严格的评审制度,设立评委组、学术评委组、监委组及大赛观察员组。评审前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宣读评审纪律及注意事项,保证评委们在评审环节中的独立性。

当所有参评老师进入评审大厅时,现场整齐摆放着统一编号的来稿作品,一幅幅真草行隶篆等作品全面反映了广大书法爱好者们对书法艺术的求索路程。其楷书作品居多,大批涌现;隶、篆仍是大赛作品中的薄弱之项,来稿数量较少,但各书体均注重传统,创作认真精制,尺幅虽小,却很精美。以至于投票选拔环节中让众评委们难以取舍,反复筛选,真可谓沙里淘金,浪里取石。评审环节中对出现漏字、错字等硬伤的作品只能抱憾,甚为可惜,而此举充分体现了众评委们对大赛的高度责任感及专业性。

本届大赛无论参赛者的创作水平,还是来稿数量均创往年新高,笔墨先锋迎来了新的春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走的更远。

学术评委李双和老师评审感言

2019年6月11日,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评审工作在苏州拉开帷幕。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评审工作,感慨颇多。

笔墨先锋大赛自第一届开始发展到第四届,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大赛的投稿数量逐年增加,参赛作品形式多样,参赛者的书写水平越来越高。本着对每一位参赛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主办方对评审的职责做了详细地划分。每一位评委都严肃认真,尽心尽力,对于参赛者的作品进行反复比较、斟酌、多方面考察,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在此,我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笔墨先锋大赛也好,亦或是其他的任何赛事也好,不管我们怎样竭尽全力地去完成评审工作,但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永远无法做到让所有参赛者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此,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参赛者都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比赛。真正的赢家不是在某一次比赛中获得了最高奖,而是在比赛中前能够积极备战,认真对待,比赛后能够平心静气,冷静面对。成功了,戒骄戒躁,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书法艺术素养,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永不止步,才有能力勇攀高峰。若是比赛结果未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成绩,也不要气馁。赛场风云变幻,没有所谓的常胜将军。结果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比赛中学到的知识,总结经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努力去提升自己。能够勇敢的面对挫折,我们的书写中便多了一份乐观自信及豁达,能够越挫越勇,我们的书写中就增添了一份执着与坚毅。大浪淘沙,真金不怕火炼。在经历了大赛的各种风云变幻之后仍勇敢地站在赛场上的人,才是真正的赛场高手,最终的赢家!

大赛的主办方也好,亦或是参赛者也罢,我们是因为与书法结缘,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交集。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所深爱的书法艺术能够繁荣发展,这既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去推动,更需要广大的书法爱好者去支持。在此感谢所有的参赛者对本次大赛的支持和信任。同时也祝愿笔墨先锋大赛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看看笔墨先锋杯大赛评委们如何说——————
看看第四届“笔墨先锋”杯大赛评委们如何说......
雀巢杯评委 | 北京站及总决赛评委阵容 !
“哮天犬”获得第一名!武汉警方“公安先锋杯”科技创新应用技能竞赛落幕
第九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评委组长会议及评审会议圆满召开
“哲寻杯”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对抗大赛(总决赛)评委团名单隆重亮相!
这个大赛全网征集评委啦!评委条件→
第二届香港国际杯百强摄影师评选及摄影大赛评委公示
派多格宠物亮相世宠会,首届“派多格杯”宠物美容大赛重磅来袭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叶圣陶杯作文大赛截止时间)

网址: 看看笔墨先锋杯大赛评委们如何说——————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4551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巴钰
下一篇: 加强评委管理 提高评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