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凌晨,备受瞩目的嫦娥5号返回器携带着珍贵的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既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也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与地外之间的联系又近了一步。习惯了陆地生活的我们其实早早便对天空充满神往,如果说嫦娥奔月只是书籍和口口相传的神话,那么明代以火药为助力试图飞上天空的万户便是第1个将梦想带入现实的人,只可惜当时的梦想没有被照亮。
在没有各种飞行器之前,飞翔的鸟类一直都是人们寄情自由的象征,相比于如今的城市化发展,过去的人们算得上是居于自然之中,相信那时大家能够脱口而出的鸟类名字不仅仅局限于喜鹊、麻雀的寥寥几种。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在高楼大厦之间与野生鸟类的相见已不甚方便,却并不意味着无处观赏,只是需要静下心来,在浮躁的当下秉持专注力,其实无论城市中还是富有特色的野外观鸟线路,都有机会领略鸟类展示出的生命活力与蓬勃气息。
观鸟这项活动,除了骨灰爱好者追求物种稀少性,大多数人停留在“好色”层面,也就是被颜值吸引,比如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应俱全的红腹锦鸡,因色彩超乎寻常的炫目,再配上飘逸的尾羽,很多人将其视为神鸟凤凰的原型;再比如优雅如名士的丹顶鹤,当起舞于山水之间时,画面就是一副活的水墨丹青。而除了高颜值之外,还有的鸟类吸引关注目光靠的是“出格”,并不是行为上,而在于它们同我们头脑中的固有形象大相径庭,比如生活在新疆的白头硬尾鸭。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这种鸟身兼两大特征,一是白头,二是硬尾。白头硬尾鸭雄性的白色头部与褐色身体形成鲜明对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嘴竟然是蓝色的,可能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色彩,但对鸟类来说,蓝色的出现频率并不算高。周身色彩的搭配看上去有些突兀,既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保护色,又反而觉得有些扎眼,不过这也恰好造就了白头硬尾鸭的独特。雌鸟看上去则正常得多,与雄性对比反倒失去了特色。其次是硬尾,它们的尾部在休息时会向上竖起,直挺挺的样子根本没有作为羽毛的那般柔软,如果类比成我们的头发,那么白头硬尾鸭一定是抹了定型啫喱的精神小伙。
硬尾鸭在世界上有6个成员,新疆发现的白头硬尾鸭也并非我国的特有物种,它们的栖息地从地中海西南部延伸至我国西北部,再到印度的西北部,单从地图看上去分布范围貌似很广,实际上白头硬尾鸭的生存现状很不乐观,全球加在一起的数量也就万了八千,其中大约7成是成年个体。
作为水禽,白头硬尾鸭对水的依赖程度远不是养在笼中的鸭鹅所能相提并论,本身其腿部位置相对靠后,就决定了它们在陆地的行动不会非常灵活,因此行走仅仅是偶尔为之,绝大多数情况它们更愿在水中消磨。当有危险来临,下潜逃走才是首选,奔跑与飞翔都不是最擅长的方式。
目前与白头硬尾鸭有关的最佳观赏路线是在新疆,不过其实最早对它们的发现并非源自大西北,而是在千里之外的湖北省。早在六十年前,一位当地猎人在洪湖附近捕获一只白头硬尾鸭,因长相实在罕见,因此并未匆匆拔毛吃肉而是保留了下来,后几经辗转,最终这具标本珍藏在国家动物博物馆,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当时稍贪图口舌之欲,那么或许我们对白头硬尾鸭的了解还要延后若干年。
话说回来,虽然新疆是我国近些年最稳定的白头硬尾鸭观察记录点,但全球总共万余只的种群规模使得观测并非易事一桩,十几只甚至个位数的出现都足以令人兴奋不已,只有在大部队的迁徙之际,才有机会捕捉到数十只聚集的场面,而这种数量可能也就是刚刚与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微型养鸡场相匹配,
尽管近些年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以及爱鸟人士的志愿行动加入,使得白头硬尾鸭的种群规模得以稳定,但影响生存的不利因素依旧层出不穷:本身栖息地呈块状分布,使得它们的通婚可能性降低,基因多样性自始至终在经历严峻考验;全球变暖、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采石、采砂、污水排放的影响,栖息地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有些甚至干涸龟裂,这让以水生植物为食的白头硬尾鸭即便没有死在狩猎的枪下,也会因找不到食物而营养不良乃至饿死......因此,各种保护举措目前来看仅仅是起到了暂缓消失的作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白头硬尾鸭依旧“走钢丝”的困境,而物种保护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治标固然重要,治本仍是任重道远。
【图片全部来源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告知删除。】
相关知识
白头蓝嘴巴,水鸟里的靓仔——白头硬尾鸭
「生态世界」白头硬尾鸭——亟待保护的蓝嘴精灵
介绍—白头鹦鹉
白头鹦鹉
白头蓝身的鹦鹉什么品种?
这场关于鸟类的展览涨知识了
白头短脚鹎叫声很怪异 白头鹎的叫声的寓意
白头鹦鹉饲养指南,如何照顾白头鹦鹉
白头鹎幼鸟多少钱一只?
白头蓝身的鹦鹉什么品种
网址: 白头蓝嘴巴,水鸟里的靓仔——白头硬尾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57333.html
上一篇: 宠物鸭有哪些 |
下一篇: 柯尔鸭:呆萌小动物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