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如果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就要考虑为什么孩子会这种行为呢?那么,接下来从以下几个可能的方面进行描述一下:
第一,模仿行为。如果孩子有攻击行为,有可能是在模仿大人,可能模仿身边的小朋友,也可能从电视中学习的,比如大人无意间和孩子打闹,孩子会特别开心,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打闹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平时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也会打打闹闹,孩子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已经伤害到别的小朋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已经影响到别人时,我们就要注意大人自己的行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和小朋友做游戏应该避免含有攻击性行为的游戏,应该还是玩一些正面的游戏。给孩子看电视也应该避免有攻击性行为的电视。如果身边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我们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并不好,会伤害到别人。
第二,保护自己。当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也会是一种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家长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能冤枉自己的孩子,比如有小朋友和孩子抢玩具或者别的孩子先动手的,这种情况,孩子完全是出于保护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那么,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可以和孩子这样说:宝贝,妈妈知道你是不希望自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但是你不可以动手,我们可以和别人好好说,这个玩具是我的,我不愿意给你玩。我们必须正面的引导孩子,和孩子说多了他自然就明白了。
第三,和别人意见不一。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可或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想的不一致的时候,又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就会用行动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该和孩子说些什么呢?
这种情况下的攻击行为其实主要是孩子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而做出的攻击性行为,此时,我们要和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的想法,你觉得这个小朋友这样做不对,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或者别人,但是我们不能动手解决问题,可以和小朋友好好说,你可以告诉他,这样是不可以的,会伤害到大家的。
总而言之,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善良的,找出孩子攻击性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大多不善于表达,平时的生活中更应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