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事件时,常常表现出任性急躁、冲动易怒、自卑孤僻、灰心丧气等消极情绪,由此会带来学习效率下降、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等消极影响。要转化学生的消极情绪,首先要分析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在其创建的情绪ABC理论中指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结果,不是由某一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了这一事件的个体所产生的信念引起的。正是由于中小学生对事件存在不合理信念,才导致其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中小学生的不合理信念一般有三个特征:过分绝对的要求、以偏概全的评价、糟糕至极的结果。教师依据其特征,运用情绪ABC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能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认知取向,重建积极情绪。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例谈ABC理论在重建学生积极情绪中的应用
“理论–实践–理论”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课堂中的应用——以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为例
心理咨询七讲: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 项目一 认识老年人活动 2 社会损害理论在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doc
论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ABC理论的合理情绪疗法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第8章 我的情绪我做主.ppt
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宠物内科教学中应用.doc
从行为学的角度谈食物和物品奖励在犬训练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址: 例谈ABC理论在重建学生积极情绪中的应用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76610.html
上一篇: 生物反馈疗法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
下一篇: 12个经典社会心理学理论,你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