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认知发展理论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认知发展理论

▲ 点击 蓝字关注,后台回复 上岸获取 备考礼包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常考知识点

专题二认知发展理论

本专题考查的主要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考查的重点是中小学生所处的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三个阶段的内容。

案例举例

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倒入同样高度的水,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杯水倒入另一个较高且细的杯子中,然后问儿童这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结果发现,3~6岁的儿童大多数回答细高杯子中的水比较多,而7岁以上的儿童则回答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

问题分析

请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案例中儿童认知发展分别处在什么阶段,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①早期的信号功能;

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

③不可逆运算;

④刻板性;

⑤不能够推断事实;

⑥泛灵论;

⑦不合逻辑的推理等。

7~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①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

②可逆性;

③守恒;

④分类;

⑤序列化。

(2)根据案例中的实验结果并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可知,案例中3~6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形成守恒的概念。

他们在做出判断时,不能将细高杯子中的水在心理上倒回原来的杯子中,表现出思维的不可逆性;

他们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关注两个维度,表现出思维的刻板性。

案例中7岁以上的儿童可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可逆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

他们在做出判断时,认为杯子中的水倒入细高的杯子,总量是不变的,表现出思维的可逆性和守恒性。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

获取河南招教公告/考编政策/每日一练

学完记得 打卡点在看哟

*如果你对当地考情有任何疑问,或者备考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会有专业的老师为你答疑解惑喔~

温馨提醒

● 扫码 进行在线咨询

为你答疑解惑

更多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更多备考福利

【案例分析】心理学:气质 2023-01-27

【案例分析】心理学:能力 2023-01-26

【案例分析】心理学:学习兴趣 2023-01-25

粉丝专属福利

回复 上岸领教基160个精选考点+思维导图+56页教基必背主观题

回复 启航领入编资料包+180启梦成师课+360min易混易错课

回复 公告查看河南最新招聘公告

回复 咨询召唤老师答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原书第8版)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
认知心理学教应用案例研讨.ppt
沧州心理学学校
2019心理学考研知识重点:成人认知发展
教育心理学重点理论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CBT+普及计划】120课时,理论+案例演练和讲评,认知行为治疗CBT系统培训课程

网址: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认知发展理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7666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探讨心理咨询中“同理心”的应用—
下一篇: 探析基于共用设计理论的宠物用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