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谱系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简单地说,是孩子为了满足自身的感官刺激。如何定义自我刺激行为呢?通过观察,如果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在任何时间,地点,无论旁边是否有他人存在都会发生时,通常就可以确定孩子的这个行为,属于自我刺激行为。
儿童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比如:甩手、看灯光、看旋转物,手上总捏着一样东西,踮脚走路,尖叫,自言自语,不合时宜的大笑等,每个孩子不同,所表现的自我刺激行为也不同。
但是,有一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刺激行为会自然减少甚至消失,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的发育,之前的自我刺激行为所达道德感官刺激,已经不再满足现在的需求了,所以行为会较少或者消失。
为什么自我刺激行为最难干预呢?
孩子自我刺激的行为,强化物由孩子自身提供;当孩子进行自我刺激时,自身的某种需求立刻得到了满足,比如:甩手,当孩子甩手,感觉上的需求就会立刻得到满足,所以孩子就会频繁地甩手。
自我刺激,这一类行为的强化刺激是由孩子本身提供的,不受他人控制;一旦孩子行为发生,自身立刻得到满足,不可能阻止行为被强化;简单地说,行为一发生就直接强化了。这种使孩子得到即时满足强化的特点,使自我刺激行为变得十分困难。
如何干预?
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可能发生,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发生率会更高:
1)孩子有机会接触行为发生的刺激物。比如:孩子喜欢用硬的东西敲打墙面,只要拿到硬的东西敲打行为就会发生。
2)孩子在无所事事,没有安排孩子具体做什么事情,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活动时,就会产生刺激行为。因为自我刺激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玩具。
针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可以从安排和引导孩子玩其他喜欢的活动入手;并且新活动一定要比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更能让孩子得到满足,所以对新活动要有一定的控制,根据孩子的爱好多开发新活动。
但是,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不进行自我刺激,孩子就会对这种刺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到一定程度时,就没有活动能够与自我刺激行为竞争了,不仅不能纠正这个行为,还会让这个行为更加严重。所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和地点允许孩子进行自我刺激行为,虽然我们并不希望这样,但是在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无法完全消失的情况下,让孩子有控制的进行,相对而言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关知识
为什么「自我刺激」是最难干预的行为!如何干预?
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及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与干预
行为干预
孤独谱系障碍儿童 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
什么是「基于前事的干预」?三个范例一秒教会你有效使用!
基于理论和实证的行为改变干预规划:干预映射
儿童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方法有哪些
小儿多动症如何干预
网址: 为什么「自我刺激」是最难干预的行为!如何干预? https://m.mcbbbk.com/newsview481489.html
上一篇: 限定销售=饥饿营销吗?它的底层逻 |
下一篇: 猫咪指尖异常?如何正确识别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