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原创 心理学案例分析:如何调整青春期心理

原创 心理学案例分析:如何调整青春期心理

高一女生小琴,身体一向不太好,上体育课经常请假。有一天她写了请假条给体育老师,可是体育老师说没有班主任的签字不能准假,然后她就一个人跑到山坡上去哭,缺了好几节课。

她的朋友们总结了她的四个问题:爱哭、自言自语、敏感、幼稚。心理辅导老师找她谈心,她说自己哭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且哭完之后心里也不觉得很舒服。另外,她觉得自言自语其实是在和自己交流,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理清学习和生活的思路,还似乎能寻找到乐趣。

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她的父母很疼爱她,无论是学习和生活都尽量迁就她。

老师问她:“你觉得长大的感觉好吗?”

“不好,我觉得长大不好。”她低着头,似乎是有所触动。

“长大要面临一些变化,是吗?”

“嗯,小孩子多好,什么都不用想、不用管,想哭就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别人也不会介意。长大之后,麻烦多了很多。”

“你说说看,多了哪些麻烦呢?”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反正就是很多……”

人在青春期时,生理上有一些变化,而心理上的发展又滞后于生理的变化,于是出现落差,一些青少年便用退行的方式来逃避成长的阵痛。成人在惊喜孩子的成长、聪慧与活力时,也常常对他们的问题感到沮丧。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为我们认识、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户。自我同一性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发展的方方面面。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人的一生从婴儿到老年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课题,他称之为“心理社会”的危机。这里的“危机”有着发展的意义,它指的是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或完成的“发展课题”。

根据发展课题的完成、危机的解决样式,个体可形成两个极端品质。接近成功的一端,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而在发展课题上的失败会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个点上。每一个发展阶段课题的解决,又与前几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及后几个阶段发展的可能性有密切的关系。

12-19岁的年龄段,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的确立/扩散”。青少年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去回答它,并借此做出种种尝试性的选择,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这样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同一性,长成大人了。

获得了同一性,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如果年轻人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有可能引起同一性扩散或消极同一性发展。

个体在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如果难以忍受这过程中的孤独,或者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决定,就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这类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所以“不想长大”。

消极同性是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角色。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确保青少年同一性的正确形成。从心理发展的角度齐说,这比提高考试分数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021年心理咨询师实操案例梳理: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认知发展理论
调整案例
中学生青春期厌学心理的原因
心理学专家:学生心理调适“工具箱”、民众稳定情绪“三调”法
家庭心理顾问介绍
宠物心理指导课程设计.docx
【复学】心理学专家:学生心理调适“工具箱”、民众稳定情绪“三调”法
认知心理学教应用案例研讨.ppt
宠物心理行为分析案例

网址: 原创 心理学案例分析:如何调整青春期心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374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高中生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下一篇: 【案例分析】心理学: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