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基本情况
咨询人:花花(化名)妈妈
孩子年龄:14
性别:女
存在问题:初中女孩,亲子关系疏离,社交障碍严重。
孩子父母在找到倍赋力家庭教育时,孩子已经有几年的时间没有叫过父母“爸爸”,“妈妈”了。并且很奇怪的是,在家长的口吻中,花花并没有仇视父母的意味,反而还算比较乖巧,所以家长一直认为孩子是太长时间没有和他们住在一起导致的(当前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家长也尝试把孩子接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是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没有任何作用,老师也向家长反映花花在学校里也几乎不与人交流。
(前端咨询师与家长的部分聊天截图)
倍赋力前端咨询师在与花花家长进行了两天的沟通之后,了解公司的资质背景后选择相信我们,报名了倍赋力的一对一指导。
前端分析师立即为花花的家庭匹配了我们专业的专家老师马延丽老师,马延丽老师在接手案例之后,立即与专家组召开了关于花花家庭指导的会议,制定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呈现在家长面前。
(马延丽老师与家长的部分聊天截图)
马延丽老师在与家长复盘孩子成长史时,发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就是花花在上小学时,家里养过一只小狗。
从家长那里马延丽老师得知花花对于这条小狗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以至于家长再把小狗送走后,花花就出现了不与他人交流的现象。
马延丽老师根据这条线索深入挖掘,才知道原来小狗在被家长送走后,不久就死掉了。
而这件事花花比父母更早知晓,这也就在孩子心里变成了一个心结。
到现在花花依然很热爱小动物,在爷爷奶奶身边也有小动物的陪伴。
在马延丽老师把这些讯息反馈到家长之后,家长也进行了深深地反思。
家长坦言,本来他们只以为孩子那时候小,情感发育还没有成型,这件事会在孩子心中很快过去,可事实远比他们想的严重得多…
找到问题节点,那下一步就是马延丽老师要带着家长突破孩子内心的壁垒。
小狗的去世通常是花花第一次接触死亡。对花花来说,小狗的死亡是非常重大的失去。家长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机会和责任鼓励和引导孩子为她的宠物进行悼念。家长的这种表现会改变这次失去宠物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接触死亡的经历。 不要拿替代品来宽慰孩子。花花父母在了解到花花的心结后,其实立马想到的是再补偿给孩子一只小狗,不要试着用新宠物代替逝去的宠物,事情已经过去了太多年,很显然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一直没有过去,家长要和孩子好好交流这件事,表达自己对小狗的悼念、遗憾和难过,等缓和孩子心态后,也许可以提议是否需要养育一只新宠物,但并不是为了代替原来的宠物,而只是作为家庭的一位新成员。对待孩子失去宠物的受伤心灵并不容易,花花父母能找到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想要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决心,当前家长已经看到了孩子的转变,相信在马延丽老师的下一步指导中,我们能看到花花更大的变化,相信他们都会越来越好,走出失去宠物的阴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真实案例」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不要低估宠物的力量
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滋养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心理韧性?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的提醒孩子?
孩子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家长应该了解的青春期孩子四大心理需求
孩子虐待动物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预防孩子心理问题 专家给出四条“锦囊妙计”
关于宠物的“斗争”——青春期孩子养宠物的那些事
孩子虐待小动物,这是他们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家长不要不以为然
网址: 【真实案例】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不要低估宠物的力量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3757.html
上一篇: 动物病例 |
下一篇: 徐钧:深入分析科胡特三大经典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