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特是生活于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中的一只黑猩猩。当它的母亲弗罗去世时,弗林特倍受打击,显得极为伤心。它从此变得非常孤僻,常常凝视天空独自发呆;接着它又开始绝食,身体越来越虚弱。数天后,弗林特躺在母亲曾经躺过的地方,平静地追随它的母亲去了另一个世界。
2010年,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发表新书《透过一扇窗》,她将弗林特的故事写进了自己的书中。古道尔坚持认为,弗林特死于抑郁症。
——本段摘自环球网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 《大脑与行为》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22年5月出版)
心理疾病正在困扰着我们人类,数亿年来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神经和基因之中,并且已经与癌症并肩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隐患和杀手。然而,现代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不仅我们人类深受其影响,动物们也是如此,成为负面情绪的受害者。
首先,要研究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从研究我们人类自身开始。
1
人类抑郁的来源
人类的大脑之所以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产生高级认知,要归功于大脑中一个神奇的部位----前额叶。在哺乳类动物的进化中,人类的大脑前额叶占皮层的30%,黑猩猩为20%,而猴子只有10%,而决定智力形态的前额叶中部区域在现生猿类脑中几乎没有存在。
左右两侧的前额叶半球在引发情绪的功能上各不相同,即其具有半球偏侧化效应。左侧前额皮层(PFC)常导致产生正情绪(如快乐,幸福),而激活右侧的PFC常导致产生负性情绪(如恐惧,悲伤)。此外,额前叶损伤会致使患者情感淡漠和行为失当。
图为医生用冰锥通过眼睛刺穿取出前额叶,病人术后变成行尸走肉
20世纪30年代,前额叶切除手术曾一度是欧洲医生治疗精神疾病的灵丹妙药,通过这种手段来消除患者精神分裂、抑郁的症状,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便是患者的高级思维活动被破坏,失去性格,成为行尸走肉。毫无疑问,大脑中的额前叶负责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当然也有抑郁这样的消极情绪。
2
那么除了我们人类以外,动物们也会抑郁吗?
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用奶瓶),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也提供奶。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Harry F.Harlow),以深入研究婴儿猴子和母猴之间的情感需求而闻名于世,与此同时残忍的实验手段也引起过巨大的争议。
在实验中,他把一群新生的幼猴从母猴身边夺走,代之以人造的假妈妈。笼内,一边是冷冰冰钢丝制作的假妈妈,另一边是棉质的毛绒猴子妈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这群小猴子幼年缺少关爱以及和其他小猴子的接触,并且它们成年后没有正常社交的能力,非常孤僻抑郁,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有些甚至最终绝食而死。
图源:psychspace
绝望之井,图为幼猴在6个月隔离后 第一次得见天日
他甚至设计了专门的笼子——“绝望之井”( pit of despair),营造出完全不见天日的压抑环境。把已经与母猴子建立了强烈情感纽带的小猴子强行放进黑屋子里。在这种极端孤独压抑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幼猴一动不动地整天蜷缩在笼子角落里,并且之后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以及严重持久的抑郁倾向。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除了我们人类自己以外,许多身处痛苦环境中的动物也会产生类似于压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的情绪。
3
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负面情绪的受害者
科学证明,灵长类动物最容易受到抑郁情绪的侵袭,其中包括我们人类以及我们的近亲:大猩猩,猿猴等。当然,其他的哺乳类动物也是抑郁情绪的受害者之一,比如:猫,狗,鲸鱼等。作为我们人类最常见的宠物,猫狗更容易因为主人的突然离世,遭受虐待或抛弃而产生抑郁,甚至会选择绝食,溺水,咬舌自尽之类的自杀方式。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动物收容曾接收过一只由于被主人抛弃而患上了忧郁症的鹦鹉。鹦鹉是一种很恋主人的动物。如果被主人抛弃,就会焦躁不安,情绪压抑,患忧郁症的时候,它就会自残,焦虑到不断拔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直到全部被拔光,目的就是吸引主人的关注。
有些人会说,动物缺乏足够的思维能力,根本无法理解死亡的概念,或许当它们做出一些举动时,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因此死亡。我认为,即便它们不如我们那么聪明,那也不意味着它们不会因为朋友和家人的死亡而感到悲伤,或许,它们也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小世界。
↓了解更多有关行为和心理学的知识↓
美国多所高校指定教材
最全面和前沿的心理学经典著作
原书第六版 畅销十多年仍经久不衰
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行为问题
赠书活动-《大脑与行为》
欢迎大家搜索brainnews旗下的新浪微博账号:脑科学世界,
转发置顶的微博 即可参与活动,
2022年9月1日开奖,赠书3本。
(注意,本次赠书活动只在新浪微博平台进行)
如果对赠书活动有疑问,欢迎留言咨询
相关知识
【赠书】经典著作《大脑与行为》新版——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行为
大脑与行为: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行为问题
行为神经科学,研究大脑的行为神经科学:探索心灵的奥秘
行为神经科学
行为神经科学专业介绍及行为神经科学相关课程辅导
行为神经科学:9 个重要见解和应用
脑声常谈,最新赠书活动丨《动物行为实验精选》内容全新升级!免费!
社会行为中的认知神经科学
AI遇上神经科学,新技术精准解码社交行为模式—论文—科学网
动物行为分析在神经科学中的作用.pptx
网址: 【赠书】经典著作《大脑与行为》新版——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行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06741.html
上一篇: 科学网—家兔为何更温顺 |
下一篇: 文案人脑洞创意练习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