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分为绿孔雀、蓝孔雀等几种。
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孔雀是凤凰的化身,象征女性的美貌及美满的爱情,曾不断被赋予了幸福、善良、高贵等诸多美好的寓意。
因此,孔雀纹较早成为了瓷器装饰上的吉祥图案。
由于烧造工艺的局限及地域审美的差异,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也不同,由此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为我们今天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元代 青花孔雀牡丹纹扁壶
一、唐代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唐代社会太平,百业兴旺,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大发展时期。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最早出现在瓷器上的孔雀纹,以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绘孔雀纹①为代表。
长沙窑是安史之乱(755)之后北方窑工躲避战乱而南下开创的彩瓷名窑。
晚唐时期长沙窑瓷器中的孔雀纹装饰(图 1),采用了青釉褐绿二彩绘制工艺,按照《长沙窑》书中所绘的图案,为单只孔雀。
孔雀头朝下,尾朝上,做觅食状。
②构图简洁,笔法简练,画面精美,自然洒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
这种彩绘技法虽然还较为稚拙,但却极大拓展了瓷器装饰的审美视野,丰富了瓷器装饰的文化内涵,开启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道路。
图1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绘孔雀纹
二、宋金时期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宋金时期是瓷器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时期。全国瓷窑星罗棋布,名品迭出。
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普及运用,不仅技法多样,且数量增多,品质也有提升。
1. 耀州窑青瓷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耀州窑青瓷上的孔雀纹出现于北宋时期,主要见于碗、盒、枕类器物上。装饰技法有刻花和印花两种。
图案较为复杂一些,分孔雀戏莲纹、孔雀衔莲纹、孔雀衔瑞草纹。③如陕西黄堡窑址出土的这件青瓷盒盖上的孔雀纹④(图 2)即为典型代表。
盒盖的平顶上采用了耀州窑青瓷最盛行的刻花装饰技法,所制孔雀衔莲花纹,布局讲究,线条流畅,图案清晰,风格华贵,体现了耀州窑青瓷刻花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仿制耀州窑刻花青瓷器越来越多,但工艺水平不高,尤其是刻花线条不够流畅,显得呆板无生气。
图2 北宋中晚期耀州窑青瓷刻花孔雀纹
2. 定窑白瓷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定窑白瓷上的孔雀纹出现于北宋末至金代这一时期。定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大型窑场,印花白瓷是其在宋金时期烧造的最具特色产品之一,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多呈乳白色。
印花孔雀纹虽然数量不多,但图案布局严谨,构图圆满,层次清晰,颇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件金代白瓷折沿盘的印花孔雀纹⑤(图 3)即为典型代表。该盘口径 32.3 厘米。造型为折沿,浅腹,阔平底,矮圈足。盘的内底饰印花孔雀牡丹纹,画面为一只孔雀口衔花草,展翅飞翔,周围衬托着牡丹,牡丹枝叶翻卷,花朵盛开,布局疏朗,纹案精美,风格富丽。
图3 金定窑白瓷印花孔雀纹折沿盘(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元代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元代虽然仅有 90 多年的历史,但靖边扩域,南北一统,横跨欧亚,一跃成为世界帝国。元朝政府十分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对外采取了开放政策。空前繁荣的对外贸易为瓷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瓷窑规模持续扩大,制瓷工艺不断改进,装饰品种急剧增加。
孔雀纹装饰在景德镇窑与磁州窑瓷器上均有突出表现。
图4 元景德镇窑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罐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1. 景德镇窑青花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技法娴熟,图案精美,是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一类产品。
其中,孔雀纹装饰的元代青花瓷虽然数量不多,但件件精美异常。
如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罐、四系扁方壶及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藏孔雀纹大盘、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孔雀纹大罐(图 4)等均被誉为绝品。
元青花上的孔雀纹,主要是作为主题纹案绘于大盘里面、四系扁方壶与大罐的腹部。形态多样,有的穿飞于牡丹花丛中,充分展现出孔雀的美丽与高贵;
有的停立在庭院中,衬以洞石、竹子、芭蕉等,呈现庭院小景中孔雀的优雅姿态。
雌雄有别,雌者尾羽简单,雄者尾羽华丽,画风细腻写实,技艺精湛高超,达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
以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这件元青花孔雀牡丹四系扁方壶(图 5)为典型代表,小口凸唇,短颈,扁长方形腹,肩部圆弧置四系,平底,椭圆形凹足。壶腹一侧绘莲花、凤凰与麒麟纹,另一侧则绘孔雀、洞石与牡丹纹。
孔雀分雌雄:雌孔雀尾羽简单,飞翔在牡丹花丛上,雄孔雀尾羽华丽,停立在洞石上回首张望着空中的雌孔雀,画面生动,绘画细腻精致,青花呈色浓艳明快。
⑥目前收藏市场上的元青花仿制品较多,其中也有仿制孔雀纹装饰的制品,其绘画虽然较为细腻,但却缺乏真品那种雄健豪放的气度。
图 5 元 景德镇窑青花四系扁方壶(局部)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2. 景德镇窑釉里红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釉里红瓷也是在元代景德镇窑烧造成熟的新品种。釉下铜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红色,白地红花为其主要特征。釉里红绘制的孔雀纹更加罕见,仅以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这件釉里红开光孔雀纹罐⑦(图 6)为代表。
罐高 24 厘米。造型为直口,圆肩,鼓腹,浅圈足。腹部置有四个菱形开光,开光内绘孔雀牡丹纹,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呈色红艳,代表了元代釉里红瓷绘艺术的最高水平。
图6 元景德镇窑釉里红开光孔雀纹罐
1 9 8 0 年江西省高安元代窖藏出土高安市博物馆藏
3. 磁州窑白地黑花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磁州窑以对比鲜明的白地釉下黑、褐彩瓷著称于世。
这是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装饰技法,颇富笔墨情趣。
图案内容丰富,其中即有孔雀图案。
以日本松岗美术馆收藏的这件孔雀牡丹纹罐⑧(图 7)为代表。罐高24.5 厘米。腹部绘一只亭亭玉立的孔雀回首振翅欲飞,旁边衬托着牡丹、翠竹等,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其虽是采用了白地黑花绘制法,但呈色却黑中带褐,颇具艺术感染力,也更具地域风格与特色。
图7 元磁州窑白地黑褐彩孔雀纹罐
日本松岗美术馆藏
四、明代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明代是古代瓷器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明初洪武二年(1369),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厂,开创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制度,皇权进一步强化。
这些瓷器专为宫廷、皇室、官府烧造。御窑垄断优质原料,招纳最好工匠,宫廷画师设计考究,生产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严苛拣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瓷业中心。孔雀纹即流行于明代的正统与成化时期。
图 8 明正统 景德镇窑青花孔雀纹大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9 明正统 景德镇窑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罐
香港葛氏天民楼藏
1. 正 统 青 花 孔 雀 纹 装 饰 技 法 与 特 征。
正 统 时 期(1436 ~ 1449)由于社会动荡,窑业衰退,故传世瓷器较少。又因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多不署年款而使人们对其面貌认识不清、了解不够,故有空白期之称。
但空白期并不空白,正统时期青花大罐、梅瓶等类器物较为常见,其中便有孔雀纹装饰。尤其是孔雀与牡丹组合构成的孔雀牡丹图,主题明确,是这一时期极其具有断代意义的图案内容。
(图8、图 9)以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上的青花孔雀牡丹纹梅瓶为例,可见正统时期的青花孔雀纹与元青花较为相似,也分雌雄,其中雌孔雀形如鸵鸟(图 10),雄孔雀为展翅开屏状(图11),青花画法娴熟,料彩淋漓,风格豪迈,也颇具鲜明的时代特征。⑨
图 10 明正统 景德镇窑青花孔雀纹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11 明正统 景德镇窑青花孔雀纹梅瓶
上海博物馆藏
2. 成化法华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法华,也称“珐花”。其制作是在器面饰以素面凸起的或堆贴的纹饰,施以蓝、绿、紫等彩。元代创烧于山西,而盛行于明代中期的景德镇窑。法华器的孔雀纹较为罕见,仅以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成化法华镂空孔雀花卉纹绣墩⑩(图12)为代表。该绣墩高 35、面径 22.3、底径 23.5 厘米。
绣墩呈鼓式,中空,面微鼓。墩面中心镂刻牡丹纹。腹上下各饰凸起鼓钉纹,腹中部镂雕有孔雀牡丹纹。施彩简单,仅见白、蓝、紫及孔雀蓝等色,但搭配极其协调,风格亦十分古雅,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图 12 明成化 法华孔雀纹绣墩(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清代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清代,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景德镇制瓷业生产又迅速进入佳境,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史上最高峰。
孔雀纹依然是清代瓷器上的常见吉祥装饰图案,不仅刻画了孔雀的各种形态,还增加了粉彩、广彩等新的装饰技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1. 青花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清代景德镇窑青花孔雀纹瓷器,无论官窑还是民窑都有烧造。孔雀纹作为吉祥装饰图案,寓意主题更加突出。如牡丹象征富贵,孔雀象征吉祥,二者结合则寓意“吉祥富贵”或“贵上加贵”等。
其中,清中期的青花孔雀纹绘制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性。而晚清及至清末民窑出现的孔雀纹掸瓶类器物,则制作粗糙,绘工不精,色调灰暗。
2. 粉彩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新品种。也称“软彩”。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雍正民窑粉彩孔雀牡丹纹盘 (图 13)为代表,盘里采用粉彩装饰技法绘孔雀牡丹纹,色彩鲜艳,风格雅丽。
自乾隆以后,粉彩孔雀纹逐渐增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托盘 (图 14、图 15)即为代表,盆身及盘心均采用粉彩加金的技法绘山石牡丹孔雀纹,画面色彩丰富柔丽,主题明快突出,洋溢着富贵吉祥的气氛。
图 13 清雍正 景德镇民窑粉彩孔雀牡丹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14 清乾隆 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15 清乾隆 粉彩孔雀牡丹纹托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 广彩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因其主要加工地在广州,故而得名。鼎盛时期的广彩大量施用金彩,色彩华丽,也是清代著名的外销瓷装饰品种之一。其中偶有所见孔雀纹装饰的瓷器。以广东省博物馆藏清咸丰广彩孔雀牡丹纹盘 (图 16)及 2017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与世界对话的景德镇—归来·丝路瓷典展”上的这件清代广彩开光孔雀牡丹纹八方盘(图 17)为代表,盘内均绘制孔雀牡丹图,孔雀的形态生动,动静结合,绘工精细,色彩丰富,栩栩如生。
图 16 清咸丰 广彩孔雀牡丹纹盘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 17 清 广彩开光孔雀牡丹纹八方盘
六、民国时期瓷器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民国时期,随着皇权的终结,瓷业艺人充分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对瓷器的造型、釉彩及图案设计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景德镇窑就曾经涌现出珠山八友等瓷绘名家,并出现了刷花等新的瓷绘技法。
1. 程意亭粉彩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即是以粉彩孔雀纹名动一时。以瓷板画为代表,画面上一只开屏的孔雀立于洞石之上,尾羽刻画细腻,色彩斑斓,鲜活灵动,非普通匠人所能及。(图 18)
图 18 民国 程意亭粉彩孔雀开屏图瓷板
2. 杨子镜刷花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艺术大师杨子镜的刷花孔雀纹也颇具特色,也是以瓷板画 为代表,虽没有粉彩那样工细严谨,色彩也欠艳丽斑斓,但风格柔和淡雅,带有浓郁的装饰味道,亦开启了瓷绘艺术的时代新风。(图 19)
图 19 民国 杨子镜 刷花孔雀牡丹图瓷板
3. 仿古瓷上的孔雀纹装饰技法与特征
民国时期也是仿制明清两代官窑瓷器泛滥成灾的时期,尤其是仿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各个品类,无所不仿。其中带孔雀纹装饰的仿古瓷亦偶有所见。
以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粉彩孔雀纹碗(图 20)为典型代表,碗内白釉,外壁以粉彩绘制孔雀、梅花图案,胎釉品质较为精良,形制也较为规整,但材料欠精致,绘画也不够精细,孔雀的形态缺乏美感,画面缺少艺术欣赏性。
但其器底书写“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帝王年号款而仍然具有一定的蒙骗性,希望能引起收藏爱好者的格外注意。
图 20 民国 仿雍正款粉彩孔雀纹碗
关于瓷器鉴定:看看这一篇
干货分享:耿宝昌大师的古瓷鉴定秘笈
龙泉窑瓷器特征与辨伪,学习与把握
有这10种特征,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汝瓷
北宋磁州窑瓷器特征有哪些?把握了才好辨伪和断代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古玩百老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guwan1998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鲜明的时代特征:鉴别历代古瓷上的孔雀纹饰
历代瓷器上的动物纹饰——水族
中国文物上的凤鸟纹:一个最美的吉祥纹饰
古玉界:历代玉器凤鸟纹特征解析!
瓷器=China?史上最全的中国瓷器知识
青铜艺术 | 古巴蜀和古玛雅,相距千里的两个“爱鸟”文明
古玉界:玉腰带的发展与演变
仿古玉器鉴别要点
【掌中珍品】鸟食罐器小而价高,收藏价值不容小觑!
“鼠”你最“宅” ——博物馆里的宝贝(二十五):清 绞釉云龙纹瓷砚
网址: 鲜明的时代特征:鉴别历代古瓷上的孔雀纹饰 https://m.mcbbbk.com/newsview514580.html
上一篇: 详解欧洲马肉风波:16国受影响 |
下一篇: 超过 30000 张关于“细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