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观鸟莫闹腾 拍鸟别乱来

观鸟莫闹腾 拍鸟别乱来

  最近正是公园湿地的鸟宝宝学打水学捕食阶段,但这一幕幕可爱的画面却时常被不文明行为打破:随意投喂、声音诱导、大声驱赶……育雏期的鸟宝宝非常脆弱,尽量不要打扰,观赏请“静”而远之。

  视觉中国供图
  视觉中国供图

  ■观鸟闹腾 随意投喂触摸 惊扰鸟宝宝

  清晨,圆明园遗址公园游客不多,三五成群的白骨顶鸡在湖里的芦苇荡旁嬉戏玩耍。带头的是鸟妈妈,后面跟着一群虎头虎脑的鸟宝宝,它们正笨拙地学习打水,场面十分滑稽。可是那些背着长枪短炮的拍鸟人太欠了,记者看到,有些人的行为实在煞风景,他们攥碎馒头、烧饼、面包等,扔给不远处的水鸟,鸟宝宝们踉跄着游过来“享用”,这些人端着相机猛拍,吓得小鸟进退不得。

  记者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和玉渊潭公园看到,不少人为了和鸟儿互动而“不择手段”:有的人用手机播放鸟类的叫声,试图吸引小鸟们;有的人看见鸿雁、豆雁宝宝在岸边打盹儿,就凑过去摸来摸去,雏雁受惊醒来,发出嘶嘶声;还有游客大声驱赶着桥下的绿头鸭,让它们游远一些,便于拍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会长羿健告诉记者:“育雏期的鸟宝宝,比成年鸟类更怕惊扰。出现应激反应、逃跑发生意外、吃了不健康的食物、鸟巢遭到破坏,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鸟宝宝的生存。鸟妈妈如果受到惊吓会飞走,放弃一窝鸟宝宝。其实鸟类和人类一样,育雏期都是生命中的重要环节,这几个月里,它们将学会飞行、觅食等基本技能,从而锻炼出独立生存能力。这时,我们更应该尊重它们,‘静’而远之观赏。”

  ■拍鸟乱来 有人为拍出好片 剪坏鸟巢

  记者看到了一个拍鸟的人制作的小视频,只见一只中华攀雀正站在巢上嬉戏玩耍,像布袋子一样的鸟巢悬挂在一根细软的枝条末端,随风摆动,几片绿叶点缀其间,画面很有意境。中华攀雀素有“鸟中建筑师”的美誉,精美的提篮状鸟巢尤为吸引人。

  “视频里中华攀雀的巢明显被修剪过。一些人为了拍片、蹭流量,用大剪刀将鸟巢周围的树枝剪断,这样巢穴全貌、雏鸟动作就都能被镜头捕捉到了。”羿健说,“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巢穴失去了遮阳挡雨的屏障,容易被猎食的猛禽盯上,里面的雏鸟也会受不了烈日炙烤而死去。”

  扎堆拍鸟活动,也会对鸟类造成干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讲述,有摄影爱好者曾在大兴区念坛公园寻到了珍稀候鸟三趾鸥的足迹,兴奋地将这一消息发到了“观鸟群”里,公园湖边迅速出现了观鸟盛况。但这时,三趾鸥却突然不见了。“观鸟人群闹哄哄的,珍稀候鸟很容易受惊吓,选择远离人群。”

  2022年5月,国家植物园游客聚集拍摄灰林鸮幼鸟,快门咔嚓声此起彼伏;2022年6月,朝阳区温榆河附近红角鸮幼鸟被上百人围观,24小时不间断拍摄。诸如此类的行为都会对鸟类造成危害。

  ■观点

  没有干扰 才能展现最美身姿

  “哪些摄影作品是靠诱拍、剪枝等人为方式完成的,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种行为必然会遭到唾弃。”北京黑豹野保站站长李理表示。

  “现在有些鸟宝宝已经羽翼丰满,正在野外练习飞行、捕食。千万不要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更不能采用干扰、恐吓、惊吓等手段,或者通过无人机近距离拍摄。保持合适的距离,‘静’而远之,才是最好的方式。”李理说,“真正优质的自然摄影,都是在鸟类很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的,这种接近自然的状态反而让作品更加真实,没有了干扰,鸟类才会把最美的身姿展现给我们。”发现雏鸟、珍稀候鸟不发朋友圈、不分享具体拍摄地点,已经成了很多鸟友不成文的规定。实习记者 张佳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观鸟与拍鸟为何让人如此痴迷?
【观鸟器材】拍鸟三脚架推荐 SmallRig AD
【观鸟文化】观鸟者如何创造并参与科学?——《丛中鸟》的第七章到第十章
【观鸟文化】观鸟少数派:“我们”与“他们”——《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的第十六章、十七章
观鸟大赛、红鹮育幼直播……跟着专家学观鸟
以鸟会友, 与鸟共舞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爱鸟周” 暨第一届观鸟拍鸟大赛圆满落幕
观鸟记录
2019春节滇西观鸟行
“鸟导”,导啥?|一起观鸟吧
观鸟经济观察

网址: 观鸟莫闹腾 拍鸟别乱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2723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国内第一个“鸟声专题”展开幕 揭
下一篇: 家庭养鸟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