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 险 的 小 鸟
作者:张 涛
接触鸟儿要谨慎,病菌常在粪便内
感染之后很郁闷,发热咳嗽还胸闷
影像随访很重要,多西环素来上阵
接触病史要详问,记得远离屎尿粪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因其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故常导致诊断困难、治疗不及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的开展,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
病例
近期我科也收治了一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患者。
患者,杨某某,中年女性,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此次因“发热、咳嗽2天”于2021-12-12晚入住我科;入院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结节影及大片实变影。
次日患者仍高热、头晕乏力,但咳嗽咳痰不明显,通过细读胸部CT及影像特点,陈苍宋主治医师考虑不典型菌感染,再次追问病史,了解到患者近期有禽类接触史,因此,高度怀疑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在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君利、副主任陶毅强,主治中医师贺洁讨论后,建议完善相关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等,并于治疗上加用莫西沙星覆盖病原菌。
与患者沟通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于2021-12-14行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原菌;
2021-12-17肺泡灌洗液NGS结果:鹦鹉热衣原体(如下图)
13号加用莫西沙星后,患者体温逐渐好转,治疗上继续予莫西沙星抗感染。
01
何为鹦鹉热?
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原是鸟类的特种传染病,可传播于人,主要是由排出衣原体的鸟类及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的,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02
鹦鹉热的病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同时含有 DNA和RNA,具有细胞壁和膜;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有独特的发育周期。革兰染色呈阴性,在多种细胞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均佳,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可于-75℃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存活,但置于乙醚中30分钟、0.1%甲醛或0.5%的苯酚溶液24小时均可灭活,25%乙醇或40%甲醇均可直接灭活,加热60℃ 10分钟或37℃ 2-3小时可致衣原体丧失感染力。
03
传染源
主要为鸟类。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
04
传播途径
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触带菌鸟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则可经有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
本病在鸟类之间,也时有传播,以通过携带衣原体鸟屎所污染的食料与空气为主。
05
人群易感性
本病的暴发,多发生于与家禽和鸟类集市的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在其生产活动或加工过程中,同时有大批人员受到感染,以至引起较大规模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复发常见。从临床上复发和患者的再感染表明,本病无持久可靠的免疫力,加上疫苗接种效果仍不理想,故对易感的健康人群尚少有效的防护手段。因此,本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06
潜伏期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07
临床表现
鹦鹉热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体温在3~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颤,伴相对缓脉。
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纳差(食欲减退)。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直易误诊为脑膜炎。
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约1周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出现黄疸则为累及肝脏。
恢复期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黄疸性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均不多见。
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08
防控措施
1、开展健康教育
预防本病主要是勿与病鸟接触,进口的鸟类应检疫。治疗可选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
2、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严格养禽和鸟类贸易集市以及运输过程的检疫制度。对发生过感染的场所和房舍,给予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
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掺拌四环素,以加强预防作用。必要时尚需采取检疫和进行隔离观察等措施。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绍
台州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重点专科--肺病科、台州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科,该科室连续五年获得医院先进科室、优秀科主任、优秀护士长等称号。学科技术力量强,人才结构合理,现有高级职称医师5名、主治中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中医师1名,硕士研究生5人。学术带头人李伟林是浙江省名中医,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副主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台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学科负责人张君利主任医师目前是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台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兼职教授。本学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承担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
科室配备有奥林巴斯支气管镜、床边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仪、简易肺功能检测仪、V60呼吸机,中心心电监护仪,一氧化氮检测仪、指脉氧饱和度监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电动吸引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震动排痰机、多功能抢救车等。科室崇尚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以“舒畅呼吸”为治疗目标,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为特色。
本学科诊疗范围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间质性肺疾病、肺癌、呼吸衰竭、咯血、气胸、胸腔积液、肺结节等各种呼吸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中医肺康复指导。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术、支气管镜下刷检和活检技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肺泡灌洗术、肺活检术、内镜下介入治疗、标本基因检测、NGS检测等多种诊疗技术。开展耳穴压豆、艾条灸、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放血疗法、腕踝针治疗等中医特色项目。并开展呼吸吐纳功、中医运动养生、中医五音疗法、中医情志养生、易筋经养生操等中医养康复指导。
坐 诊 时 间相关知识
【危险的小鸟】养鸟的请注意!有一种肺炎叫鹦鹉热
老人养鸟要当心鹦鹉热
会人传人吗?有一种热叫“鹦鹉热”需要你了解
家中养鸟注意卫生!大爷养鸽子患上鹦鹉热险丧命
养鸟也会得病,谨防鹦鹉热
新手养鸟,糖友要小心鹦鹉热
【南国早报】养鸟请当心 谨防鹦鹉热
想养宠物鸟的小伙伴注意了!警惕“鹦鹉热”!
养鸟需谨慎!持续高热不消退,警惕“鹦鹉热”在作祟!
爱鸟人士请注意:多地出现“鹦鹉热”,请收下这份防治手册
网址: 【危险的小鸟】养鸟的请注意!有一种肺炎叫鹦鹉热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4696.html
上一篇: 养鸟也会得病,谨防鹦鹉热 |
下一篇: 永州疾控带您了解“鹦鹉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