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5)雕鸮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5)雕鸮

雕鸮(学名:Bubo bubo)属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雏鸟晚成性。耳孔周缘有明显的耳状簇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胸部体羽多具显著花纹。

通常远离人群,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发现人立即飞走。飞行慢而无声,通常贴地低空飞行。听觉和视觉在夜间异常敏锐。白天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休息。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动物骨头会被雕鸮吐出,丢弃在休息处周围,称为食团。雕鸮在夜间常发出“狠、呼,狠、呼”叫声互相联络,感到不安时会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威胁对方。以各种鼠类为主要食物。被誉为“捕鼠专家”。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甚至是苍鹰,雀鹰,在夜晚偷袭隼等,因为隼飞行极快,而雕鸮速度远不如隼,也吃鸟蛋,雕鸮的天敌是金雕等大型雕类,白腹隼雕也捕食过一只雕鸮,雕鸮和其他猛禽一样都是对人类是无害的,只有在十分饥饿难忍时才会偷吃鸡鸭等家禽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保护动物。

1989年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1996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相关知识

印度雕鸮
科普知识 :鸱鸮科猛禽之雕鸮
上海动物园雕鸮的首次人工育雏
【多彩栖息地】打造鸟类栖息乐园 共享自然生态之美
31只获救雕鸮幼崽期待沧州爱心家庭认养
保安湖科普小课堂:鸟类科普之猫头鹰
经过救治 重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鸮被野外放归
常识积累:鸟类的分类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61)红嘴相思鸟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2)大杜鹃

网址: 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55)雕鸮 https://m.mcbbbk.com/newsview65348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天山环保行|沙漠边缘科普馆 鸟类
下一篇: 快看!有猫!野外遇到猫猫的救助参